宫炜

Lv6  倾听海豚

咨询达人/互动达人/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理解你的心情,每一位题主来到平台提出问题,都会是首先想要得到对自己的认同和理解的,如果答复里面有些刺耳刺眼的话,确实是一种伤害。在这里,如果我也曾经参与过你的答题,在这里,借着这个机会,让我首先真诚地对你鞠个躬,道个歉,说一声,对不起,我水平太低了,太笨了,没有真正地理解到你,让你伤上加伤,更痛苦了。

 

昨天观摩张沛超老师的对咨询师的督导示范,非常赞叹沛超老师的那一种温润,他的话语是那么温暖却又有力量,深入内心,让来访者有所感触却又并不尖锐。我们问沛超老师,怎样才能练就这样的本事。他回答说“刻意练习,一万次起”。

 

1. 【答主水平确实有待提高】

 

比如我吧,总共才回答过100多个问题(答得多的答的好的已经晋升为心探教练,你可以单独找他们答题)。而我还只是普通答主,和您一样无差别都是平台普通用户,答主只是壹心理平台的第一个小台阶,没有门槛,注册了就可以答题。离入驻平台的咨询师还差着10万8千里。

 

所以,水平确实是个需要长时间学习实践才能慢慢跨越的障碍,这一点,确实我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的。

 

【非1对1面咨,想给到题主干货,跳跃进程,先入为主,过快操作】

 

#和1对1的面咨不同,面咨可以充分地对话,针对性地反馈,尤其是前若干次,是以建立咨访关系为主,不能直接切入剖析问题,需要直到来访者在咨询师这里充分建立了信任关系,才能够帮助来访者一同面对她的问题。如果过早切入,反而会使来访者产生抗拒,就帮不到他们了。

 

#在1对1面咨中,来访者与咨询师建立起关系的本身,就对来访者是一种疗愈,来访者会在这样的稳定,抱持性的关系中感受到她在其他关系中无法得到的体验,从而使来访者愿意继续下去,深度剖析,成长改变自己,获得新的关系体验,以便更好地改善外部的关系

 

#答题由于是单向的,非即时且通常无反馈的。作为答主,我总是希望能够在一轮回答的有限篇幅内就能够给到题主一些“干货”,所以就会凭自己经验,凭心理学规律,过早地把一些分析抛给题主,而通常,在面咨情况下,至少走到咨询中期才可以做深度分析。比如短程的话也要第5-8次。

 

如果完全按照面咨的架构答题,那么题主得到的可能只是简单地共情,比如“哦,了解到你有这样为难的情况,你真的很不容易”,比如“你又要工作,又要在孕期照顾自己,时间上精力上冲突也是很大,确实需要特别的照顾。。”,这对题主可能只有安慰的意义。我也会为说没有用的话却分了题主的悬赏而愧疚。

 

所以,答主可能会在题主有限的问题陈述下,尽可能列出各种可能性。有些可能性并不属于题主本人的,但是“野蛮分析”(不好意思,我有时候容易犯这样的错)会让题主感觉到自己不是这样的,却感觉被强加了“不好”的标签,从而会感觉更生气了。

 

2. 【答主不经意用了一些心理学专业术语,引起题主的不解和迷惑甚至愤怒】

 

所以,答主可能会在有限的陈述下,列出各种可能性。也会不经意地用一些心理学上的专业术语和方法。

 

#比如,记得有位答主答一个题主的问题,用了阿德勒的“目的论”,目的论把一切现实的呈现视为自己愿意这样,有好处,所以可能会问诸如此类的问题:假设你想要创造这样的结果,那可能是为什么?其实这是一个从潜意识剖析问题,引导题主发现自己是有选择权的,以便增加掌控力的,但是这个方法不适合首次答题时候用,更适合中后期使用,我想那位答主和我一样,也是想多给些干货的。于是这样的方式就会让题主很奇怪:我为什么想要我自己不好?你们神经病吗?

 

#另外,有些名词,比如“讨好”“交换”“受害”“迫害”“遗弃”“操控”等等都是心理学或个人成长范畴的常用词,指的是行为的内在精神动力倾向,是自己意识不到的,几乎100%的人都有,只有有人显现出来,有人压抑下去了,程度不同而已。并没有道德批判的意思,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并不是一个意思。那比如说还有看上去更触目惊心的,如“弑母”,原意也并不是杀死母亲,而只是精神上摆脱母亲控制而已,但是这样的名词对于初次接触心理学的题主来说确实有些惊悚。以后我会注意,尽量用题主能够理解,并且不会引发歧义的方式来答题。也谢谢你的提醒。

 

我多么希望有朝一日,有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发明出来,每个人投币5元,聆听几分钟,就能立刻所有问题立刻修通,顺畅,痛苦烟消云散啊。

 

3. 【给题主的温馨提示】

 

//如果资源允许,可以做长程咨询,不妨在平台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咨询师,一对一,稳定长期地辅导。

 

//还可以选择鲸选会员,跟着平台组织的各种学习成长创作活动,深入,系统地学习,输出,每天熏陶在学习里,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有变化。

 

//自己做答主,尝试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疗愈自己。

 

//搜索和自己问题相似的问答,揣摩优秀答主的回复,从中得到领悟。

 

//对于答主给予的一些建议,比如书写情绪,正念冥想,感恩日记等,尝试做一下,而不是看着就觉得没用。反正不做白不做嘛,做一下万一有效果呢?改变其实就是做一些以前不爱做的事。

 

//对于让自己受伤的答案,尝试去看看,想一想,对方答复的如果真不合理,那和自己无干,跟答主说No就可以了;如果真有那么点合理,但确实感觉受伤害了,那么可以回复给答主,深度探讨这份伤害来自何方,如何化解。相信每一个耐心的答主都会奉陪到底的。其实这也恰恰是“阳光从此裂缝照进来”的机会。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