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杨

故事达人/优质答主/词条贡献者
你好!

现在回想起来,中学的时光有一个很重要又很普遍的问题产生了,即学习的意义,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整天就在想这个问题,那时候特别羡慕普高的文科生,据说他们有一门课程叫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讲这些东西,于是后来的目标变成考上高中再说。

题主在这个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不稳定,以及和家庭关系的问题,被困扰其中,想要走出来。

如果具体地来讲,我们可能要讲述和分析许多问题,比如原生家庭、校园学习文化和班级学习环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要涉及到自我模式,沟通方法方式等一系列。

为此,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截取其中一两个片段加以观察和回应。

在学校里,实际上我们大多数学生非常清楚:学校就是以显性或者一种很隐秘地方式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追求名次的排列,也就是不断地进行层级的划分,在这种层级之内再层层密布,设置各种条件,进行细致地筛选。

这个筛选通过教育-学校-校长-年级组-班主任-重点班-非重点班-成绩-名次等等层级和关键字的组合形成一些赛道和条件,最终挑选出一小部分人…

大多数学生是要遵从这个规则的,如果学习成绩出现问题,这种层层传导压力最终是要集合到学生个体的身心之上,容易让人感觉到疲劳和煎熬,甚至不断地愧疚和怀疑自己,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告诉你一个“真相”-“你不行”,“你不好”。

事实果真如此吗?

他们是如何让学生“死心塌地的深信不疑的”?

父母会说,“她们为了你的学习和未来”多么辛苦。

老师会说,“你看某某,原来…现在…所以,问题是‘你‘”

可是他们都忘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学生自己才是主角,才是能最终决定自己成为自己的终极捍卫者。而不是反客为主,不是本末倒置。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想成为一个“标准”,标准之外还有另一片广阔天地。

正所谓百师百人,百人百艺,百花齐放固然有春的美,可是梅花不需要在春天开放,它是为冬天而来。

学习上,你尽力就好,如果坚持不下去,休息一会儿也并不见得就一定是坏事儿。

我们会知道自己是谁,而不是让自己以外的人来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道路,去走自己的路吧,不去管是否有人走过,而是问这是不是我想要走的那条路。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另外一个问题,关于自残与自杀。

我想讲一个简短的故事:要警惕那个面带微笑向你走来的人,而不是那个手上拿着武器的人。

按照一种普遍原理,心理学认为,人自残或自杀的根本原因或许是存在,就是要找寻一种作为自我的存在,身体的存在,精神的存在,也就是一个人活着,他到底为什么活着。

如果用这样的意识来解释自杀好像会陷入一个悖论,因为似乎自杀的原因在于绝望,也就是毫无希望,所以想要毁灭自己,要完成这个毁灭的动作。

然而,这并不完全是悖论,即使是自杀,也还是为了存在。

如果一个人理解了毁灭的无意义,即自杀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和最后选择,那他便明白自杀之外还有无数种选择。

有人说,自杀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两种:一是想不通,二是想得通透了。

我们来看看,第一,想不通,比如,我为什么被骗四十万?我想不通,于是我自杀;第二,想通,我被骗了四十万,这可能面临一系列后果,首先被指责被嘲笑,其次可能是怎么还上这比被骗的钱…

这两种,无论是哪一种,其实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自残和自杀几乎永远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很多有这类倾向的人们实际上并不想走向这里,只是由于没有人看见,没有人听见,没有人问一句:你最近还好吗?你在吗?我很担心你,我很在乎你。几乎,只要有这样一个眼神和一个微笑,一句话,这颗奄奄一息的心就得救了,这个人就从悬崖边上回头了。

要相信-我们永远有选择!如果有时候你坚持不住,你就喊自己的名字,你说-某某,你回来吧,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永远爱你,我永远等着你,你就回来了。

最后,让我讲一个故事吧,一个男人想要自杀,一个女人这样救他一命,她对他说,“你不能死,你还欠我一条命呢?我要你用自己的命来还。”(这个女人的儿子为救这个男人的妻子而死)

这个故事出自余华的《活着》。

好了,小朋友,我们已经走了有一段了,接下来的路你要自己走了。当然,在路上,有几座屋子在等你,有水,还有粮食,你往前去吧。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