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遇成欢

Lv10  关怀海豚

心探教练/精华答主/认证作家
楼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

的确,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而对于心理疾病的预防真的很重要。

我原以为这些问题离我很远,直到前些天,我身边也有14岁的孩子出现了想要自杀的行为,我才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很普遍。
 
前些天,在线上看到一些数据,2017年有学者为了解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综合分析了相关文献,结果发现1986年到2000年之间,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患病率是14.5%,2000年到2005年是10.3%,2006年到2010年是16.3%,2011年到2016年是19.1%,也就是说,从2000年往后,这部分人群体心理疾病患病率是逐渐上升的。这个结论和我们的临床感受是一致的。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处在一个内心不稳定的时期,也是一个冲动性表现最突出的时期。当这个时期的孩子,缺乏一些应对情绪的技巧,又恰巧了解到这种方式,就很可能把这种行为当作解决问题的方式。
 
其实他们并没有想那么多,他们只是不知道,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青少年患抑郁症的比例不断升高,这和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也有关。
 
1,孩子的学习具有极强的模仿性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她以前并不会用刀片去划手自残,后来她看到她的一些同学用这样的方式来释放情绪,她也跟着这样做。
 
由于学生的心理、社会经验、思维等还并不成熟,并不能多角度、深入的分析某些行为和现象的好坏。这就很容易追求事物的表面,出现爱慕虚荣、盲目追星、吸烟喝酒、模仿影视频中的行为和话语等。
 
当他们知道自杀、自残可以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且有人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就很有可能去模仿。
 
 
2,孩子易受周围环境暗示
 
因为孩子的思维还未发展成熟,还不能做出独立、深刻的见解,控制自身的言语和行为。于是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感染或身边人及团体的引诱、劝说、奖赏等的暗示,从而做出不良的行为。
 
前段时间,我儿子总是问我一个问题:“妈妈,要是没有我,你们是不是可以过得更好,没有我的话,你们就不用花这么多钱了。”
 
我很诧异,因为我们平常很少谈论这方面的话题,更不会用钱去衡量他的存在。后来,了解到,他的一些同学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也会有些疑惑,会认为他的存在,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负担。

于是,我调整了他的认知:“如果没有你,我就当不了妈妈,爸爸也不能成为爸爸,你是非常重要的,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有你我们家才完整,你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3,孩子需要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却不知道如何释放
 
很多父母都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希望孩子可以全面发展,更加完美,很多孩子,除了学习上的压力,还需要处理人际交往、才艺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自身又缺乏良好的情绪管理、压力缓解方法。这些被压抑住的情绪不会消失,而是会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用更猛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所以,我们经常能在新闻媒体上看到,有学生因为老师批评、家长责备或是自己犯了错误,一时冲动而做出自杀或是其他让人震惊的行为。
 
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平常注意及时疏导孩子的情绪,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而应当根据孩子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培训班,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是一个完整的身心健康的孩子。
 
当然,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还有很多风险因素,包括个性,负面的认知模式,脆弱的人际关系,压力,孩子和母亲的抑郁状态等等。
 
因此,要预防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也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孩子及时沟通,调整孩子的错误认知;
2,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让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
3,给孩子创建积极的成长环境,避免他们去接触和模仿一些不良的行为;
4,重视生命教育,强调生命只有一次,自杀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5,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解压方式:运动、倾诉、书写、用空椅子技术释放等等。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