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Chung桃子

Lv1  小珍珠

优质答主

                                你好,文中所述也是可以看出,你还是很爱你的母亲

                                              所以希望得到她的关注和认可。

                                      为什么会出现情绪激动到摔坏爱惜的手机?

                                       那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希望可以帮到你❤


首先先分析母亲的做法


1】教师资格证还是没有考到,我妈每天唉声叹气,各种担心

因为题主本人即将毕业,还没有考到职业证书,母亲的唉声叹气都是由于担忧和担心。担心什么呢?可能也是担心题主日后就业和生活问题,出发点还是来自于母亲对题主的关心。


2】”我要去泰山,十分厌弃地说你去那儿干嘛?”

因为题主提出要去出远门,母亲对于行程的疑惑用了疑问的方式表达。也许表达的时候语气和方式有点令题主心里不开心,但是理性的看文字“你去那儿干嘛?”也是出于关心。换做大家彼此都是陌生人,如果一个陌生人A和另一个陌生人B说我要去泰山,陌生人B绝大可能性是回复;“哦”。不会有后续的疑问,因为陌生人B压根不关心陌生人A去哪里干什么,是否有无危险。这是本质上的区别,当然语气不好,也就是母亲沟通方式的问题了,出发点是关心题主,这点还是不可否认的。


3】“那你不想呆不呆””“我什么时候说过不满意”

题主的母亲说过这两句话,文字层面来说,母亲对孩子的关爱还是有的,字面上的原意也没有想要伤害题主的意思。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让题主有那么大情绪波动呢?


题主自述

1】“很烦,不想回家面对她。

文字所述可以看出题主已经对母亲的话,和见到母亲已经有排斥,抗阻的趋势。有这种情绪在,先入为主的都可能会带着情绪去看待母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小动作。注意力相对相对比较敏感。

2】“从小到大,我干什么你支持过,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只能学习好是不是?

题主自述中,了解到母亲对题主的沟通上的问题是从小累计到成年的。这种问题的的想法可能已经在题主心里面根深蒂固,从而对题主与母亲之间产生隔阂。要相信一点,感情的联系也是双向的,你这样想,对方也会感觉得到,也会有这样想法。

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国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批评、贬低,对别人的孩子却是认可、赞赏呢?

这跟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父母那一代人的教育有关。




我们也必须了解一下,为何50后、60后父母普遍都喜欢“批评教育”对待子女?

那是因为遵从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家庭教育理念。

中国的文化中有“当面教子,背后教妻” “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 等的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谦虚的品德,也认为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是尊重别人的一种方式。

所以,古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老婆为"拙荆","贱内" ,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儿子是“令郎”,女儿是"令爱"。

这些传统延续下来,很多父母在对待子女和教育子女上的态度往往就是:


1)奉行打骂教育,各种批评,打击孩子,认为这样才能让孩子成才


2)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抬高别人家的孩子的同时把自己的子女踩得一无是处。


这样的家庭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题主应该有所感触。



❤其实母亲不认可你不是你的问题❤

而现在,我想告诉你的事实是:

A)  你的母亲不认可你,不是你的问题,而是母亲缺乏认可他人的心理能力。


B)  如果你的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也是抬高别人贬低你,你要明白,他们可能并非不爱你,不认可你。


C)  而是他们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认同“批评使人进步”“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等教育理念。


D)  很多中国父母这方面有问题,他们的心理和根深蒂固的思想教育并没有成熟和完善到能够欣赏和认可他人的程度。


所以建议题主自我调节情绪,因为我们是受过新时代教育的孩子,懂得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要换位思考一下,母亲还是爱你的,你也爱着母亲,内心渴望母亲的认可和关爱。换个沟通的方式去试试,带着情绪的时候不是最佳的沟通方式。

希望这样可以帮到你,最后祝你生活美满,幸福快乐❤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