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金伟

咨询达人/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题主,您好,很遗憾听您说起生病的经历以及终生服药的事实,调整心态去面对、接纳,是个很艰难的事情,是很酸楚和辛苦的过程。

至于学生阶段学了多少又留下多少,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符合遗忘规律,大家都差不多会遗忘掉大部分。

您叙述自己的现状,令我想起海明威及他的作品。他的《太阳照常升起》前言中有提到,他笔下的人物是“迷惘的一代”,寻求自由、公正、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严重的无价值感、无意义感,深深的孤独感,渴望回应和安抚,是悲剧的人生。

您说自己做事喜欢先考虑别人,别人对你好就加倍回给他。也许在您的想法里面,是渴望他人主动考虑您、关照您、喜欢您,但现实中的关系,几乎无视或忽略了您,并不能理解到您,更别说去配合满足您,对您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伤害。面对现实,您不得不调整自己,做出率先考虑别人的姿态,期待对方也能如您一样去考虑您、关照您,您迈出的这一步,实质是要去交换一样。本质上是渴望爱而不得的一种让步和妥协,如果外界能回您,至少是一种平等,如果外界继续忽略,那更是一种伤害,雪上加霜的伤痛。

这种状态,回过头去看自己的成长经历,可能也不会发现什么大的创伤性事件,父母对自己也挺好。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对海明威笔下的人是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是一种微观心理学。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是有不同的心理需要,如果能得到父母同频的理解、回应、支持,就能被看见,进而就能增强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反之,如果父母的回应是过度、错误的或几乎没有回应,孩子的内在就是缺乏营养的,贫瘠的、空虚的,就如被抛弃在干涸的沙漠之中,孤独恐惧。

您到了半夜就独自哭泣流泪,挺令人心疼的。您可以预约我的咨询,可以陪着您一起去看看,自己发生了什么,内在有哪些伤痛。

祝好。

祝好。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