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阳

咨询达人/咨询达人/优质答主
不知道你们进行到第几次,咨询师差不多第7-8次左右是在收集来访者的资料。可能咨询效果没有特别明显。

不过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我十年前以前确诊过抑郁症,因为没有按医嘱药物配合一年心理咨询(那时候没有经济来源需要靠家人,才进行了三次心理咨询母亲觉得没效果强行给断了)。这两年从怀孕前到现在宝宝快一岁又开始进行心理咨询。

我第一个接受长期心理帮助的心理教练是我妈给我介绍的,也就是那次确诊抑郁症之后五六年。这些年一直过的还是感觉痛苦,还是想找心理咨询师帮助。我妈热心强烈的给我介绍在我家当时开的店附近开教育公司的这个老师,她说自己是心理教练,以指导认知为主,进行了一段时间,还可以。

过了两三年之后我怀孕了又找她,我发现她好像和以前比,有些麻木。给你讲的道理都很像,也会在进行过程中打哈欠、叹气、头往别处扭之类的……。有一些关于行业伦理之类的更是……。有时候不打招呼把约好的时间单方面就抹了,等你按时间过去了,她说“我以为你知道国庆假期呢,我准备出去了”。那你倒是提前说啊!经常约好的时间无故等十几分钟、半小时、四十分钟都是特正常的。以及她每个月出去一趟直接就停了这周和你的咨询,也不会改时间补上,就直接让你再等一周。产后那段时间又有抑郁倾向,她这种不稳定的咨访关系真是让人生不如死。就像你给医生说我受伤了,她说你再等等,晾晾伤口,等我忙完给你包扎。

只是那时候我只认识这一个人,想给孩子做榜样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我需要全力去改变。和她因为疫情还持续了将近一年。期间也沟通过,经常就是她让我去觉察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可是下一次她自己照旧,就有点像pua,最后都是你的问题。最后还是我忍无可忍,我需要一个相对规范的咨访关系,也发现很多概念她光给你讲,甚至在你质疑她的时候用在你身上,她自己却并不真诚,反而在防御。

不过这段经历也还是有一些帮助。虽然她有时候没做到位却还让你觉察,不过也确实让我学会反思、自我肯定。那时候心里的力量感也慢慢有了,我敢于和她告别,也发现有其他很多很多资源可供选择。

第二个咨询师是我在某平台上预约的,也有六七次咨访关系。感觉整体规范多了,不过首先有好几次全程50分钟,这位咨询师自己就说三四十分钟。以及有一次我提到之前那个助人者,我说我觉得几百块的费用不值。还没等我说完,她马上有点站队的感觉,开始说比如你在网上看到我咨询费是200,其实是平台打过折的,实际可能是300。我很纳闷她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些。后来我说因为之前那个助人者迟到、经常不打招呼改时间之类的体验很不好,所以觉得费用不值,她才后知后觉的哦。

虽然我也和她沟通了这两个问题,第一对我个人来说她说的时间太长,我更喜欢认真倾听的咨询师。第二我在说我个人体验时候她没听完说了一些很奇怪的话。可能因为这些事的处理,我实在是没有意愿和她继续做咨询,第二位断了。

这次之后我一方面也怀疑过是不是自己的问题?一方面也对咨询师、咨询行业有怀疑。所以我能理解楼主的感受。

感觉还是需要帮助,不死心又预约了一次咨询师。这次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第一次咨询我都忘了时间,平时早到的我可想而知那次是挺灰心不上心的。

咨询师给我打过来了,提醒了一下我是你预约的咨询师,你还记得吗?然后第一次进行了半小时,我觉得还不错。后面就一直进行了,现在也是第七八次。

中间也有一次我提到前面两个咨询师,感觉她也是有点尴尬。可能在说另一段咨询经历的时候,咨询师或多或少会代入,因为自己也是这个行业的,就会有防御之类的跑出来。或者有些咨询师会和之前的咨询师有比较,她比我好或者我比她好。不过我和这个咨询师也沟通了一下这个问题,坦诚的说了我的想法和感受。最近的咨询就还不错。

楼主好像是本来就对这个咨询师不满意,然后拉黑了,看他回复了,也回复一下,没想到他反而回的慢或者不回了。不知道我理解的有没有偏差?

个人感觉“拉黑”可能是你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关系中有让你不舒服的点,可是又表达不出来,索性就拉黑。可是非黑即白的世界观估计也会让您痛苦。

我觉得一、楼主可以练习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表达出来,而不带指责和评判。比如“您好,这次和您的咨询过程中您说了……(或者)您做了……让我感觉不舒服/生气/受伤,我希望您下次……(怎样做)”。这是正向表达。

负向的比如,“你觉得你配当咨询师吗?有你这么对来访者的吗?”

二、以及您可以精准筛选一下需要的咨询师,比如流派、咨询时常、擅长领域等等。然后遇到不舒服的点,及时沟通出来。比如就提建议这个点,有的来访者希望咨询师给予多一些的指导和建议,有的来访者可能只需要倾听、共情就可以。就需要双方坦诚交流,建立、磨合你们都舒服的咨询氛围。

祝您早日恢复开心的神采!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