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敏

Lv2  小海葵

咨询达人/心理作者/优质答主/故事达人

反省和反刍,一字之差,却相差甚远


古人早就说过:吾日当三省吾身,意在修身养性;不断地完善自己;给人的是向上的力量。 


而反刍一词开始是由某些动物比如牛,进食后再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嚼,显然这样的反刍能力是好的,可以更好的消化食物;


而在心理学上的反刍思维却是指经历了负性事件后,个体对事件、自身消极情绪状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被动的思考。


内容上:反思更加地全面客观,不止是过往经历的负面事件;过程中,反省有即时化的特点,不会停不下来;结果上,反省能促进个人成长,有利于自我完善,有着修身养性的积极意义;


而反刍思维却是揪着自己的黑历史不放的思维习惯,它是一种持续的思维模式,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过去为主导集中于负面内容,而且很容易陷入停不下来的恶性循环。


想起了高中学过的课文,鲁迅笔下的人物祥林嫂,丈夫死去,儿子阿毛被狼叼走;从此,可怜的她逢人便说自己的凄残故事,沉浸于这样的悲伤里不得释怀,不断的反刍着自己的痛苦和哀伤,不断咀嚼着,以致没有了一丝生的希望。


说实话,曾经我也常常陷入到反刍思维中,当时并不自知,只觉得是在追求自我成长,为此还颇有些自得。 直到后来,我的感觉越来越不好;当时的我内心常有的声音,要是,,,就好了。事情发生了,我会不断地反刍当时的情形,并能精准地发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


就象是祥林嫂,不断地咀嚼着——我的不够好。


当然,适度地反刍思维另当别论,在这里,我说的是过度反刍。


过度反刍的实质:其实是在反映着你跟自己的关系:


心理学上经常提到说,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小时候,我们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和影响,成年之后,我们内化了这些声音。


如今已成年的我们要做自己的父母,反刍就是在提醒我们:作为父母,你对作为孩子的那个自己太严苛了。


想起了朋友的纠结:当时因为和亲人的一次通话,有点尬聊,这让她很不安;她这样问,由点到面,见微知著,这是不是体现了我的封闭和漠然呢,是不是呢?


发现自己微小的不足还不够,还要从这微小的不足中发现自己更大的不足,以至于对自己整个人的质疑。只记得当时的我,好心疼。因为她让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不接纳自己,心里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便眼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不好;而他人怎样,场景如何,却全然是看不到,也顾不得的。 至今也理解了这句话,自卑的人常常很自恋。


如何走出反刍思维


1,觉知

每次当习惯性地回味经历的事件时,及时地去觉知,自己的感觉如何,是不是陷入到了反刍的糟糕感受中。还是说,通过自己的回味咀嚼,自己变得更加积极,更有信心去面对以后的自己。如果这样,那就尽情“反刍”。


2,转换视角

将视角从自己身上转移一部分,不只是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同时,用全局观的视角,动态地眼光来看待事物。事物的发生都有着复杂的因素,古人做事还讲求要天时地利人和。


3,疗愈你的内在小孩

可以参加这样的课程,将自己重新养育一遍;真正地从内心里接受自己,不再苛求和评判自己,和自己关系好一点。


4,最后的秘决:当再次陷入反刍时,不妨这样想象:身边有个人,慈爱地看着自己,时而地摸摸自己的头,并说一句,亲爱的,这没什么呀。

 

当然,也可以想象那个人就是自己。


爱自己多一点!反刍思维就会少一点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