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莱克特

Lv4  小飞鱼

心理作者/优质答主/故事达人

题主,下午好!我是咨询师威尔。


有幸能在这个问题中相遇,首先我认为您的问题非常有社会意义,目前整个社会的焦虑感可以说,从亲子,到亲密关系,到医疗,养老,房贷,卡奴,单纯这星星点点的关键词,可以说已经是焦虑满满了。


那么我们同时也觉察到,很多媒体,往往从流量即盈利的商业视角,单纯出发,钱是赚到了,但是其背后的社会代价,往往也是沉重的。


有些新闻不是要瞒报,而是,必须要同时考虑到社会大众的恐慌心理和接受程度,这种文化现象及媒体传播现象下的社会心理,正如此次疫情,恐慌的心理,包括谣言,或者不实报道,也同样具备病毒的传播性。这一点我们每个公民都要有所觉察,并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反躬自省,了解到,自己在关注,受影响,传播等过程中,都在扮演着哪个环节及角色,是不是也在这种信息的浪潮中“推波助澜”?


首先,我们从整个社会的变迁看到,全面实现小康之后,我们整个的社会矛盾已经变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不均衡的资源之间的冲突,这是社会层面及整体变迁层面。


那么,在这个社会继续的大变迁之中,由上面的探讨,媒体,含自媒体,多媒体网站,移动互联网,各大媒体网站(主流的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可能顾忌的多一些,不太可能纯商业化思维),他们背后的动机,以商业动机也就是盈利为主。我们如果能够理解到这个层面,也就了解到,贩卖焦虑的背后,其实还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我们也需要允许这个现象存在,不能单纯从道德的层面评判他们,人总要讨生活,要混口饭吃的,当我们可以相对平静地看待他们,看待他们的广告词,多少懂一点营销心理学,或者看过《洗脑术》《乌合之众》《娱乐至死》一类的书籍,我想,他们叫的越欢,可能其背后,他们自身的焦虑感反而越盛。


也就是说,越是纯粹以贩卖焦虑为导向的媒体,自己越是为了盈利和活下去而不择手段了,相对那些长久的,给客户创造价值和营养的媒体,必然,盈利和兴盛只是昙花一现,终归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个人可以短期欺骗大多数,或者长期欺骗少数人,但无法长期欺骗到所有人。多去用我们的认知,我们的心理学思考武装自己,相信,清者自清。


以上就是我目前想到的全部了,如果觉得有用欢迎点赞及关注,谢谢!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