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葵积极心理

Lv0  小虾米

优质答主

题主你好:

       我是墨迹,为您解答。

       每个人都在一地鸡毛的生活琐事中摸爬滚打,总是会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面对不如意,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希望环境改变来适应自己,但您比大部人优秀的地方在于,您是在尝试着去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有句话叫做改变自己的神,改变环境的是神经病。

      改变自己不容易,但不是不能做到的事情。

      题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调整自己:

  1. 接纳自己的情绪。七情六欲,喜怒哀惧是人之常情,人们追求积极的情绪体验并没有问题,但如果把负面的情绪当作毒蛇猛兽,当成病毒那就有问题了。本质上来说积极的或者消极的情绪同根同源,就如同一个人有了不同的穿着打扮一样。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我们把自己开心的时候认为是自己生病,那会如何?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会有焦虑,这再正常不过,这些负面情绪就像疼痛,疼痛告诉你你的身体哪里出现了问题,这些情绪也在告诉你,你的某一方面出现了问题。他们像一个负责的信息传递者,你越是排斥他们,把他们要传递的信息拒之门外,他们就会一直提醒你,所以,不妨对他们说说“谢谢你,你要传递的信息我已经受到了”。

  2. 分清界限,学会说不。这个界限包括事情的界限和人的界限。事情的界限在于不是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你的事情,人的界限在于这个家里不是只有一个你可以干活的人。家里共同的事情可以大家一起完成,而如果是某人的个人事情,尤其是公婆,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选择让他们自己完成。这就涉及到学会说不这件事情。明明内心抵触但是还是要表面孝顺,说明题主并不是一个善于拒绝的人。不善于拒绝容易模糊了界限,导致像题主现在的情况,不想做,但是还是要去做。题主可以从一些小的事情开始练习,“我现在有点不舒服,这件事情可不可以你去做”。刚开始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是慢慢的自己会习惯,身边人也会适应。

  3. 学会发现收获。人际交往有一个原则叫做社会交换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像商品买卖,只有价值相等或者物超所值的时候我们主观上才会愿意去维持这段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现我们自己的付出大于收获,我们就会回避这段感情。题主你把付出定义为“不开心的付出”,我想原因可能在于你没有看到自己付出带来了相应的回报。打个比方,假如你公婆说,“每完成一件家务可以获得100元”,你是否还会觉得不开心呢?那么是否你的付出真的没有带来任何回报呢?我想未必,题主可以想想,如果你没有在家庭里有这些付出,你的情况是否会比现在更好?也许正是因为你有所付出,你公婆也许在某些时候给了你物质上的支持或者某些生活上的关心等等。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题主您能够坚持觉察,坚持改变,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最后,祝您幸福。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