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
有同感
题主好!
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现在原生家庭问题被无数的人所关注,但同时也出现了“原生家庭是个筐,什么问题都往里装”的现象。
有很多不想成长的年轻人确实把自己的错误合理化给原生家庭,确实是要非常警惕的。
我把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
1、对于【青春期(9-18】,要学着看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这时期的孩子,因为年纪小,一般都还依赖父母生存,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最大。
教养方式又是原生家庭影响的核心。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和养的行为模式,无疑会很大地影响到孩子。
尤其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通过一点点长大,逐渐认识到原生家庭对自己影响,这时候,只要认识到就可以。
每个孩子无疑都烙有家庭的印记。
温和的父母、粗暴的父母或是养育方式不同,孩子自然会形成不同的应对模式。
而且在家庭里不同的排行对孩子都有不小的影响。因为应对模式也是孩子与父母的共同作用产生的。
所以对于17、18岁的较大一些的孩子,就可以逐渐认识这方面的影响,并且力争更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
2、【年轻人(19-27)】认识自己,形成自我认同以及理想化的自己。
自我认同可以向父母认同的过程中发生,我们长大后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当一个人形成了对自我的认同,也就意味着对于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及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有了一种相对稳定且连续的认知。
自我认同的形成,是人这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在自我认同形成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总会遇到自我认同的危机,这是不可避免的过程。
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无法获得充足的自我认同感的孩子,会将父母的形象保存在脑海里。虽然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和原生家庭有关,但也不需要沉浸在对过去的埋怨中。
我们学习了解自己过去的成长经历是为了更好的超越过去。
一个人越是理解自己的早年是如何被限制的,就越是能够不被早年经历所限制。
这时候,由于认知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学习逐渐清晰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从而调整,也更好地适应社会、步入职场。并且能够经济独立,人格独立,从而与原生家庭逐渐分化出来。
3、【即将或已经组建自己家庭的人(28以上)】重点关注原生家庭模式对亲密关系的影响,从而建立自己希望的亲密关系。
我们的亲密关系无形中常常会复制我们的原生家庭关系,而且我们常常并不自知。
比如小时候总受妈妈挑剔的男孩子,长大结婚之后,总不由得挑剔妻子,而妻子因为总被挑剔,也常常反击,结果男孩受不了,好像妻子变成了曾经的母亲,不堪忍受而离婚。
或是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安全感的女孩子,总是一个劲儿地粘着男朋友,回电话晚一点都不行,就是因为仿佛又变成了被妈妈冷落的小女孩。
这些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先探索一下自己原生家庭的模式,看看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从而跳出原有的循环,建立新的模式。
关于原生家庭这个问题确实可供探讨的方面有很多很多,归根结底,我认为,成年人,无论曾经小时候觉得遭受过怎样的原生家庭的创伤或不良影响,我们长大了,就可以重新建构问题,重新解释,把成长的责任放到自己身上。
相信自己本身的力量,完全可以摆脱原生家庭不利的影响,从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的邀答次数已用完
如何增加更多邀答次数?
分享问题或回答,每天可以获得1次邀答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