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玥诚服

Lv6  倾听海豚

心探教练/心理作者/精华答主

很好的问题啊。不过,这里的"行为主体“有些模糊,个人感觉这里的“行为主体”可以是“心理咨询师”和“当事人自己。”


如果单从“当事人”角度来说,相信每个“当事人”,不管处于哪个年龄段,都会希望自己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当前处境里的“问题”是否是因为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所致,如果是,那如何做,能摆脱或尽量少的受其给自己带来的不好影响。


可是关键的问题就是“当事人”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不一定有“能力”摆脱。而这个“知不知道”和“能否有能力解决”,其实也真的无法去通过年龄大小这一个标准来进行判断、推测。


换句话说,年龄长的不一定就比年龄小的处理的好。年龄长的一定比年龄小的有资源、有能力,这可能只是我们惯性思维认为的吧?


所以从“当事人”角度来探讨该怎么面对和处理原生家庭问题?感觉有些自说自话,意义不太大。


个人觉得,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来看,探讨如何引导不同年龄段的人来对待原生家庭问题,意义比探讨“当事人自己”如何面对要大的多。


这里,虽然咨询师看似以“年龄”为评估标准,但咨询师并不是真的以”当事人的年龄“对其评估。而是以这个年龄段的社会人的平均水平,来对照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当事人“,看他处于一个什么成长发展状态。根据其实际的成长发展状态,再决定如何咨询引导。


比如一个9岁的孩子,本身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很强,自已的事都能处理好,但由于父母管的太多、太死,而且父母还必须要求孩子要听从自己的。导致孩子很压抑。这种情况,可能咨询师就需要让父母尽量少的去干预孩子。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管理自己。


相反,如果一个29岁的人,还不会打理自己的事情,日常生活还需父母操心,如果没有父母打点,一切都抓狂。咨询师可能就要建议父母像对待小孩,教给他做一些事情,然后慢慢”放手“,让其”补上“落下的”成长课程“,而不要一下完全”撒手“。


”当事人“和”咨询师“两个”行为主体“比较,也许只有咨询师,能比较清楚的看到”当事人“的”真实年龄“,看到其具有的或缺少的,不论是资源还是认知水平,然后针对”当事人“在不同方面展现的”真实年龄“,引导”当事人“走上与原生家庭的”健康分离之路“。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