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希雅13711120849

Lv1  小珍珠

咨询达人/优质答主
亲爱的楼主,你好,首先感谢你的提问。

楼主目前的情况是:联考裸分排名省前十,且有最高加分,目前几无追求;
所有物质需求已得以满足,同性缺乏精神共鸣,异性追求亦似非一致,难以遵从理性。
🍀 🍀 🍀


楼主现在高二,不知道楼主的童年是否有完美型父母或是完美型重要他人呢?

哈佛大学讲师、儿童心理学家丹·肯德隆曾表示:
“如果孩子不曾体验痛苦的感觉,就无法发展“心理上的免疫力。这就像身体免疫系统发育的过程,孩子也需要接触挫折、失败和挣扎”。

比如说:一个孩子,说他不喜欢跟他一起乘车上学的另外一个孩子,而父母没有让孩子学会如何容忍他人,却干脆亲自开车送孩子上学。这些孩子直到青春期都没有体验过任何困苦。所谓文明,就是学会适应不够完美的情况,但父母常常遇到不快即刻出手,为孩子铺平道路。”
🍀 🍀 🍀


学校心理调查: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认为学习没有太大意义,他们己经足够优秀了;
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他们共同的特点,就像他们自己说的:
🍀 🍀 🍀

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到哪里去了,我的自我在哪里,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我过去19年、20多年的日子都好像是为别人在活着,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现实生活中,我们把教育当成目的,把人生正途给忽略了。
家长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你只管好好学习,其它的啥也不用想”,(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满足其物质需求,遇到困难高素质帮孩孑摆平)而这个“啥也不用想”恰恰就是心理诊断中“空心病”的起源之一。

不知道楼主是否有了解过中国古文化儒家思想:
人性在“心”里的状态为“心之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我们足够“真诚”,这四颗心就会被启动,指引着我们去行善,否则内心就会深感不忍、不安。“善”是人我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也就是与自我、他人、世界建立适当的链接,具体行为表现就是仁、义、礼、智,与四颗心一一呼应。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只专注于身外的目标,而没有滋养和扩充这“四颗心”,那么它们就会萎缩,最终导致“空心”。

”空心”往往有以下5个症状:


“无心”:没有内在的自我,一切都被外在的世界牵着走;


“无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淡薄,与亲人、朋友无法发生内心连接。


“无人”:把别人当工具,而不是当做一个人看待;


“无我”:把自己也当成工具了,以至于弄不清楚“我”是各种身份角色,还是一个真实的自我;
🍀 🍀 🍀

综上所述:
“空心”就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人性被安放在心里,但没有得到滋养,最终枯萎,导致我们无法与自我、他人、世界建立有温度的联系,感觉生命一眼望到了尽头,无法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空心的总症结在“无根”。“根”就是根源,“无根”用《易经》的话说,就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因为人性(心之四端)是天赋予的,但我们却给弄丢了,所以导致我们与生命的本源失去了联系。

🍀 🍀 🍀
最后希望楼主可以静心看看人性中的心之四端: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让生命因此而丰润,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我是心理咨询师亚希雅,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楼主带来些许感悟。
2021未来无限可期,惊喜总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悄悄发生,楼主也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惊喜,世界和我爱着你 🍬 🍬 🍬 🍒 🍒 🍒 。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