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_利

Lv2  小海葵

咨询达人/优质答主

        题主是因为自己一直在跟自己念叨“人生是痛苦的,没有人值得真心尊敬,也配不上我的爱意”,并且一直怀疑自己所有的亲密关系,所以觉得自己成了自己的“祥林嫂”吗?


        题主最后有一句话:“记得自己对人世之爱最体味深刻的日子,竟恰恰就是我能追溯到的病态感觉出现的最早的日子”。这句话很值得细细讨论。


        从题主的这句话里可以看出,题主曾经有一段时间是没有现在这种对生活的抽离感的。当时的一切,生活也好,周围的人也好,题主自己也好,都是能够让题主真实感受到的。然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题主出现了“病态的感觉”,题主对此并没有详细描述。但相信优秀的题主也感觉到了症结所在,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论。那题主其实可以以现在这个优秀自己的视角,再次回到当时那个时候,看看当时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致于让题主出现了“病态的感觉”,并对生活开始出现抽离感。


        从题主的描述来看,题主是有一些“自我验证”或者说叫“自证预言”的倾向的。最典型的例证就是,三十岁的题主逼着父亲去做了亲子鉴定。当然,结果也一如题主预料的那样,“看,果然是非亲生的吧?”


        对读了很多书的题主而言,对“自证预言”的含义应该并不陌生。自证预言就是说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这里所谓的“已知的预言”也包括了人自己的认知,自己给自己下的一些结论。


        以题主为例,题主心里一定早早就有一个预言,“自己与父亲并非亲生”,在产生了这个预言之后,题主一定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很多“强有力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预言,而结果显然也“完美地”验证了题主的预言。也因此,愈加强化了题主“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是假的”这个想法,而这也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循环的开始。


        题主的心态和目前面临的问题和题主自小可能被抛弃的事实一定是有关系的,但这并不代表着题主只能受困于此不得脱离。


        题主很谦虚,说现在的自己只是有一些“闪光点”。能成长为现在这个优秀的题主,相信在题主的成长过程中也一定是有很多“闪光点”的。只是很遗憾,题主把自己的关注点更多地聚焦在了那些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从而得出了“人生痛苦”的结论。如果题主肯稍稍把自己的目光挪移一下,以题主的聪明才智,一定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这大概就是“一叶障目”吧。


        题主既然想要走出祥林嫂的模式,那就干脆直接撕下遮住自己视线的帷幕,不要让自己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以上,希望能对题主有所帮助。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