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東老师

Lv6  倾听海豚

心探教练/直播主播/分馆馆长

题主你好!

 

影响咨询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果要说一条最重要的,那么一定是咨访关系。所以,在我看来,心理咨询的第一性原则也是“咨访关系”或者说“关系性”。

 

心理咨询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简单来说三个字:知、情、意(行)。

 

情(情绪情感)作为关键,一方面受认知调节,另一方面又会影响意志行为。情绪问题之所以复杂棘手,很大原因在于它是“非理性”的,没有理性、不遵循逻辑规律、也不受道德规则的限制。

 

“关系”作为情绪情感的最佳载体,往往也是最能解决和调节心理问题的“良方”。

 

心理咨询在中国最终会以什么形式被中国大众接受?

 

我个人认为横亘在中间最大的阻碍是“文化差异”。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熟人”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天然的赋予了彼此更多的信任和安全感,最终以“熟人社会”的形式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熟人社会对于“熟人”来说,有非常多的优势和利好,却会让“陌生人”感到寸步难行。从国家层面来说,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是中国进入工业化的过程,从家庭和个人层面来说,这也是一个“熟人社会”“家族本位社会”逐渐解体,人们迈向“分子化”的过程。

 

心理问题往往是外部负性刺激引发的,能够很好的适应外部变化,可以看做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反之则是心理“不健康”。

 

人们被时代的浪潮裹挟着,这种巨变让太多人难以适应。所以我们看到,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怀旧的风潮一波接着一波,它表达的不仅仅是人们对过去的眷恋,更是对现在的不适应。

 

“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想必大家对这句话都不陌生,爱不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爱要从关系中来。所以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要融洽,更要持久、稳定。

 

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大家可能并不适应有这样一段“特殊关系”的存在,Ta既不能成为你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却又比很多亲友更加“亲密”,这对传统的中国文化来说显然是具有颠覆性的。

 

智慧的华夏儿女总是能完美的融合一切“舶来品”然后将它们内化进自己的文明血液中,无论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是“扬长避短推陈出新”,总之,我们总能把世界的变成民族的,这也正是中华文化的最大魅力,就是它的包容性和创造力。

 

其实,最近几年,越来越多老师在考虑这个问题:心理咨询的中国本土化。

 

我丝毫不担心这会难倒我们优秀的咨询师们,我认为,心理咨询可以更加“开放、大胆”一些,不必过于拘泥,也没必要循规蹈矩。但在创新的道路上也要小心“矫枉过正”。

 

如果按照我的逻辑把“关系性”作为心理咨询的第一性原则,那么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形式仍然会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最后,感谢你的思考和提问,抛砖引玉,期待大家的回复~

 

我是心理咨询师小祝您生活愉快!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