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

Lv2  小海葵

咨询达人/心理作者/优质答主/词条贡献者
题主你好。
看了你的问题,可以想象出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是长期处于一种不被接纳、被苛责、令人压抑和窒息的环境。我们都知道,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父母是对孩子影响力最大的人,你现在的状况也的确和你的成长经历、和父母对待你的方式有很大关系。

庆幸的是,现在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状态,并寻求一些方法来改善,迈出成长的第一步是不容易的,但这一步很重要。下面我对你提出的三个问题分别做一些解答:

一、你与一些“很高级别的”咨询师沟通过,但发现对方给你的感觉并不好,甚至会觉得对方攻击你、对你不耐烦和冷嘲热讽,你感到失望、受伤,不知道该怎样选择,也想了解一下什么样的咨询师才算是好的咨询师。

首先我想对“什么样的咨询师才是好的”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它的执业标准,对于咨询师行业,有“咨询师伦理守则”、有《精神卫生法》,身为咨询师是必须要遵循这个职业的标准的,另外,许多咨询师在不同的平台、机构就职,也需要遵守平台和机构的制度。第二点是咨询师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我认为这是身为咨询师最基础的要求,我想,大多数咨询师也都是具备这个要求的。

心理学目前有很多流派,不同的咨询师所受到的教育背景、性格特点、咨询风格以及咨询流派都是不同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认为咨询师并没有好坏之分。在咨询中,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匹配度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是每个咨询师都适合所有类型的来访者,而来访者也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咨询师。同一个咨询师在面都不同的来访者时会有不一样的咨询方法,来访者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所以,我认为对来访者而言,咨询师只有适不适合之说,没有好坏之分。

在你与咨询师交流的过程中,你感到被攻击、被嘲讽,也感觉咨询师对你不耐烦。你在提问里说你们也有探讨过,你感到咨询师的心是好的,但你还是会有不被友好对待的感受。其实在我看到你这个问题时,我想起了一个心理学的专业名词“投射”,它是指一个人将他内心的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部,通过外部的关系来展现。这个关系模式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与重要他人(一般指父母、养育者)的关系互动中所形成的,这样的关系会内化到一个人的心里,成为他内心的关系模式。另一种理解方式是,这个关系模式就像是一个编写好的剧本,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互动中,就会被无意识的拿出来使用,让这段关系重复剧本的模式。

不知你是否有发觉,你对咨询师的这种感受,与你对父母的感受非常相似,父母对你不接纳、各种羞辱和嘲讽,而你也同样感觉到咨询师对你有相似的态度。张德芬老师在她的知名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有一句在心理学界广为流传的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一个人在看待世界时,其实都会经过自己内心的“过滤”,他只会选择去看他想看到的东西,一个人内心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父母对你的苛责、羞辱与不耐烦已经深深内化到你的心里,你觉得自己是不可爱的,是没有人喜欢自己的,在你与其他人的互动中也会很敏感的去捕捉“自己就是不会被友好对待,就是没有人喜欢我”的讯息。这一点在与亲近的人的关系中会表现的更明显,所以在你与咨询师的关系中表现出来也很正常。

我并不了解你与这位咨询师的咨询时间有多久了,可以试着在下一次咨询时保持一份觉察,有意识的去观察一下:咨询师是否真的完全不接纳你,是否真的像父母那样对你无情的攻击、羞辱?他有没有接纳你、抱持你的地方呢?他与你父母有哪些相似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呢?

当然,对于求助者来说,如果求助者对咨询师的感受的确不好,求助者是有权利重新选择一位更适合自己的咨询师的。根据你的情况,我个人认为人本主义结合精神分析流派的咨询师可能更适合你。

二、你每天都要吃很饱,即便感觉并不饿,也要吃到饱胀,很想改善这样的情况,可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这个情况有一个名称叫做“情绪性进食”,是指一个人在有负面情绪时,通过进食来安慰自己、抚慰情绪、缓解情绪压力的行为。进食能让人感到快乐首先是有一定的生理原因的,美味食物可以激活调控情绪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系统,促进多巴胺释放,令人产生愉快感。其次,在吃东西时,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吃”上来,这样负面情绪就被回避、忽略了,人也会感到好受一些。然而,情绪性进食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逃避真实感受的行为,负面情绪被一时回避掉了,但过不了多久又会卷土重来,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来缓解情绪,也会让人形成一种习惯:一旦有了不好的情绪感受就会去吃东西,这似乎成了调剂情绪唯一的方式了。长此以往,消化系统、肠胃功能都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产生肥胖、高血脂等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需要一点一点培养新的行为习惯。我推荐你进行一些正念冥想的学习和练习,在吃东西时可以采用“正念进食”的方法:放慢速度,先从观察食物开始,观察你所要吃的食物的质地、光泽、纹理,去闻食物的气味,吃到嘴里时去感受食物的口感、韧度和味道,慢慢咀嚼、慢慢下咽。把每一顿饭、每一次进食都当成一次练习的机会,看看会有什么样的体会。当然,不需要去强迫自己一开始就要做到多好,可以先尝试将速度放慢一点点,将进食的时间拉长一点点,即使是想吃的很多也没关系,让自己充分去感受、去体验。想要改变一种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建立一种习惯也只需要21天的时间,我们可以让自己一点一滴去尝试,大海是由一滴一滴的水汇集成的,长城是由一块一块的砖累积起来的,任何一种改变也都是累积而成的。

三、每天下班回家后都很想摊在床上,特别不想去面对家务,但自己非常不喜欢自己这个样子,觉得自己懒惰、令人厌恶。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天生就有向上的动力,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一颗小树苗需要时间、阳光、水分、土壤才能成长为一颗大树,如果相信它、耐心的等待,它一定会长大,如果急切的想要让小树苗成长,甚至去拔苗助长,那么小树苗只会愈加枯萎,甚至死掉。人也是一样,强迫一定会带来反强迫。当你每天面对家务时,头脑中会有许多声音来评判你、要求你:“你快点去做家务啊,都已经这么脏乱了,你怎么还不去做啊?你一定要勤奋一点啊……”这时内心一定是抵触的、抗拒的,于是会万般纠结,迟迟无法行动起来,一拖再拖。当自己无法像头脑中要求的那样变得勤奋时,又会感到内疚、自责:“你这么懒惰,真是令人讨厌,没人会喜欢你。”我们宝贵的精力都在每天的自我斗争中消耗了,于是更无法行动起来,陷在“内耗-拖延”的模式中无法动弹。

自我成长的路上,接纳自己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需要去接纳自己当下真实的状态,不去指责、攻击、评判自己。上了一天班,我感觉很累,回到家我想要先休息一会,想吃点东西,那就让自己好好的休息、好好的享受一下工作之外的自由时光,家务现在不做也没有关系,等你想要去做的时候再做就可以了。接纳自己是成长的第一步,去看到自己当下真实的状态,好好爱自己,活在当下。

另外,有两个小方法想分享给你:
1、家务可以分成若干份来完成。每天你回到家看到堆积如山的家务一定会感到压力巨大,这些家务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但100分的家务,如果我们把它分成十次,每次只需要做10分的家务,这样压力值也被拆分成了10份,完成起来的困难度会大大降低。每当你完成了一项任务,可以给自己一个爱的鼓励,告诉自己:“你真的很棒!”

2、可以找一个专门的本子,每天花几分钟的时间,让自己记录一下今天自己做了哪些有成就感的事情,这里的“成就”不一定是要真正的巨大成就,生活中的小事,比如你今天完成了哪些工作任务、你给自己点了一个外卖、你刚刚洗了一双袜子、你在壹心理的平台上发布了一个几百字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记录的。记录方式也有很多种,记在手机记事本里、写在一个漂亮的本子上、甚至每天睡觉前仅仅是在头脑中回忆一遍都是可以的。可以试着这样记录一段时间,看看会有什么改变。
------------------
写在最后的话:
孩子在小的时候需要仰仗父母的养育才能得以生存,然而,现在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可以依靠自己生活,我们可以为自己的选择、需求而负责。父母没有给予我们的,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童年时未走完的路,成年后我们可以继续走完。
我想,一个孩子最无法选择的就是父母,可是,父母曾经也是孩子,他们也无法选择他们的父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功课,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

我是駱駝,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祝福你!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