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芽君CY

Lv2  小海葵

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爱而不得固然难过,但根本没有动情,才真让人郁闷。80后因为独生独处,产生了一批“无爱症候群”,到了适婚年龄,却仍然对别人动不了情。不懂爱亦不会爱。“相亲族”、“闪恋族”、“等爱族”……都是“无爱症”的表现。

- 1 -
从依恋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与你的依恋类型(attachment style)有关。已有的依恋理论往往从两个维度来评价依恋质量:焦虑和回避。根据这两个维度,依恋类型可以被划分为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型,混乱型。

安全型的人在关系中通常会感受到足够的信任和安全感;回避型的人更多在关系中不希望与对方太过亲近,否认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在亲密关系中更加注重独立、控制和自主,与伴侣分离时很少表现出对分离的抗拒,甚至会对其有意回避和忽视。他们要么认为从别人身上寻求心理或者情感上的亲近没有必要,要么觉得不可能。

- 2 -
无法建立亲密关系也可能与我们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建立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有关。

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发展观(psychosocial theory)认为,人类要实现健康的心理适应,就必须在解决八种心理社会冲突,这分别对应着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一个危机,这个危机是人格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如果我们能够采用积极的方式顺利解决危机,自我力量得以增强,人格就能健全发展,我们的人生就可以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前行。但如果前一阶段的危机未能解决,就会影响下一阶段危机的解决。

青少年(12-20岁)面临探索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的问题,需要解决“我是谁?我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问题。

没有建立自我同一性的青少年会出现角色混乱,影响下一阶段危机的解决。下一阶段属于成年早期(20-25岁),面临的主要危机是需要建立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就意味着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可能面临自我牺牲,具有自我同一性的人才会勇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没有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人可能会退缩,避免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产生孤独感,也可能形成混乱的关系。


  • 鲸厂问答君
  • 人生答疑馆
等2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