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姚蕊

咨询达人/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楼主好。

      首先呢,想抱抱楼主,发现自己性取向可能有些变化的时候,内心是恐慌的,这种恐慌一方面来自于和自己所受的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冲突,另一方面来自于对自我和主流相异以及对未来的不安全感。然而,很值得肯定的是,你并没有忽略它,放任它,而是积极的在这里求助。我相信,多多少少能获得一些帮助。

     其次,我作为一名LGBTQ友善的咨询师,我想来和你探讨一下性取向的问题。在通常的认知中,我们会把人的性取向简单的划分为:直OR同。但是,这实际上非常粗浅且无知。人的性取向是一个连续的光谱,就像彩虹一样,绝对的直男直女很少,绝对的同性恋也很少,大多数人都在这个光谱的中间。然而,由于文化和环境的因素,大多数人还是成为了直男直女,就是这个“直”并不一定是主动的选择,或者仔细了解过自己之后的选择。因此,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没有好好的去想过自己的性取向问题,就默认了社会基本设定了。可是,在古希腊,甚至在中国,其实都有将同性性关系视为正常的关系的时代,甚至有这样一种传统:男子在成年前需要与一名成年男子发生关系,作为情感和性方面的启蒙学习,而与女性婚后,这种同性间关系则又被禁止。

    下面,我再来和你科普一下性取向的多种可能性。金赛博士说:“这个世界所有的事情不是非黑即白……只有人类的心智才会发明类别,并且设法把种种事实放进不同的格子里。” 性取向和肤色一样应该是渐变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同性恋/双性恋倾向,只是程度不同。有一个克莱恩性倾向量表,把性取向划分为性吸引力、行为、性幻想、社会与情绪偏好、自我认同以及生活方式等七个方面,同时从过去、现在、理想等各方面来测量。意思就是说,有些人可能喜欢和同性一起生活,甚至结婚,但是并不喜欢和同性发生性行为;而有些人可能愿意和同性发生性关系,却不喜欢一起生活;有些人可以和异性发生性关系,但是 性幻想却是同性;有些人是完全流动的,既可以和同性在一起,也可以和异性在一起,比如著名的李银河教授;还有一些人,虽然喜欢把自己打扮成异性,但是自己仍然喜欢的还是异性......是的,人类性取向就是这么丰富多彩。

    写到这里,我也给你一个小小的建议,不妨以此为契机,好好的去琢磨一下自己的性取向到底是什么,网上也有一些量表可以测试。也许你是双,也许你是同,也许你只是因为创伤后的一些反应....我也不知道你究竟属于哪一种。

    不过,探索自己的过程是有趣的,“自胜者有力,胜人者强”,把自己当成一本未开启的充满可能性的书,好好的去阅读它,我认为这是对自我生命的一种尊重。

    最后,现在其实远不到你要和父母谈,或者和朋友出柜的地步,你需要的是找一个信任的,并且对性取向方面比较擅长的咨询师,好好的谈谈;自己也去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然后再做决定。

    祝,找到自我!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