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

Lv0  小虾米

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觉得可能源于儿童时期他人过度的期待甚至是要求你负担的责任,以及家庭对你的影响。

一、过度的期待
我的童年时期总体来说很幸福,但我觉得是我的小学生活让我养成了自我归因和自责的习惯。
因为小时候比较聪明乖巧,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班长。虽然当时觉得理所当然,但现在从成年人的角度来想,我承担了一些小孩子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比如,老师不在的时候,我要管好班里40多个同龄人,让他们不要吵闹。有一次班里发生了什么,老师把我们几个班委叫上去,一个个批评,说为什么没有管好别的小孩子。我会觉得是我的责任。
但实际上,即便是成年人,老师们在的时候,该调皮的小孩子还是会调皮。和我并没有关系。我却被迫承担了这样的责任,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渐渐地,我习惯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方面因为自己的经历,一方面又是因为老师、家长总是强调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觉得很多人小时候应该都听过这样的话吧。
自我归因又让我养成了自责的习惯,大概初中开始心里就会有一个否定的声音时不时和自己对话。指责自己没有做好什么什么,应该怎样怎样做。这样的声音在精神压力大的时候会非常强烈,比如高三。还好熬过去了,度过了很快乐的大学四年。

二、家庭的影响
时间到了现在。最近春招面试屡屡碰壁,为了不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自责打倒,我开始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观察身边亲近的人,想要找到原因。
我发现我习惯于给自己负面的反馈。比如,当别人表扬自己的时候,我会下意识认为“自己做的还不够好,别人只是做做样子夸奖我”,然后客气地说“没有没有”。
而当我观察我妈妈的时候,我发现了同样的现象。
有天晚上吃晚饭,我说了句“今天晚上菜好多,好丰盛啊”,我妈妈习惯性地马上回答“还好吧”。她和我一样也在面对他人的评价时,给予了负面的反馈。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没有达到评价者所说的水准。
然而,这并不是谦虚,而是无法对自己做出理性客观的评价。因为儿童时期,我对自己的评价建立在别人对我的期待上,而这种期待远远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长此以往,我习惯了这种过高的期待,无法判断他人对我的期待到底是恰当的还是不必要的。进入社会之前,我对自己的认知还停留在绩点和拿了什么offer这种外在赋予我的属性,无法自己给自己评价。同样的人,在拿到offer的前一秒和后一秒,有区别吗?我们却会用这种标尺来评价一个人,并且欣然接受外界对我们的这样的评价。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但这句话真的很难做到。
我们会否定自己,也是因为没有办法对自己做出理性客观的评价。

三、怎么解决
首先,给自己积极的反馈,积极的心理暗示。
比如坚持学完了一门网课,比起对自己说“才坚持学完了一门,别人都自学进XX了,我还远远不够”,不如说“我能坚持学完一门不太容易坚持的课,很不容易了,说明我是个能够坚持的人。接下来我要学更多”。
不要说“自己做的一般,下次要做好”,
而是说“自己做的很好了,下次可以更好”。

其次,认识你自己。
这是个困难的过程,我也仍然在认识自己的途中。
但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你是你,你并不是活在别人评价的你,也不是活在自己评价里的你。

共勉!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