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苗苗

咨询达人/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你好:

  特别能理解你此时此刻的感受,既想得到对象的关注,又因为得不到而极度失望、愤怒,还有不能充分表达愤怒之后的压抑。

  我看到了几点,可以帮助你梳理一下,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你自己也发现了,目前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似乎与当年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以及因此而带来的感觉很相像,“小的时候,我爸爸也是离我好远,一年才能回来一次,我总觉得有爸爸和没爸爸是一样的”。

  第二,在面对父亲无法陪伴和对象不回微信的时候,你会有一些幻想“感觉他就是不想理我”,这会让自己感觉越来愈受害,出现很多负面情绪。

  第三,受害的幻想和负面情绪会对你的人际关系产生一些不利影响,“每天也不知道说点啥,感觉距离好远了”。

  所以,经过这样的分析,就可以让你的愤怒、压抑的感觉和与对方越来愈远的心理距离,以及与对方的关系清楚一些。

  下面就是问题的重点,也就是你最想知道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时候爸爸不在的时候带给你的既想见到他,又因为见不到而很愤怒且无法表达的感觉,莫名地在与对象在一起的时候会重复发生。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样的感觉,你在与现在的对象在一起之前,也曾经在别的朋友那里体验过,对吗?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它是怎么回事呢?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讲,出现这样的现状和相同的感受,是因为“投射性的认同”。举个例子来说明,一对夫妻,丈夫具有敌意投射性认同,他对自己内在的敌对冲动毫无察觉,而且会持续的激怒妻子,并且刺激她,使她变得愤怒。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来刺激妻子,比如在外面呆到很晚、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并且不信守承诺。当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妻子便会猛烈的抨击他,丈夫对此感到惊讶、并“如愿以偿地”妻子的敌意。后来两个人和好如初,事情平息下去,直到下一次。丈夫的投射认同充当了既释放投射性幻想又操纵他的妻子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敌意来反映的途径。

  投射性认同是克莱因提出的概念,主要基于婴儿观察的结果以及对许多病人进行精神分析得出的结论基础上提出的。投射性认同的源自内在世界,并将之置于人际关系领域。成为被投射的目标的人(如上例中的丈夫),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一点,但是成为他人投射认同目标的人(如妻子)是可能知道的。在投射认同中,接收者被迫对于投射者的投射性幻想做出反应,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接收者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进行投射的人感受和内在表象的储存室。其结果形成了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接收者被迫以一种与投射者释放出来的感受一致,且与投射性幻想中的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一致的方式来思考、感受和行为”。(如妻子被迫感受到了丈夫释放出的敌意,觉得丈夫就是在针对她,让她觉得愤怒,因此自己也充满了愤怒和对丈夫的不满,并最终爆发)。

  我们来看看在你的内在发生了什么,早年的时候因为与最重要的客体之一——父亲之间的关系,埋下了被忽视和不被爱的种子,因此你成为了“被投射性认同的目标”,但直到目前为止,你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你的生活中,也许曾经有很多人成为过你的“投射认同目标”,目前这个人是你的对象。他们作为你投射的接收者,每天都在接受“你就是不爱我,就是在远离我”的感受。时间久了,慢慢地,这变成了你们之间关系模式的决定性因素,他将你投射性幻想中的一切变成了事实,真的远离了你。而你又再一次地感受到了不被关爱地失望和愤怒,并再一次加深了投射性的幻想。

  也许你会解释说,他是因为加班忙,没有时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就是在生活中不断地重复着自己投射性认同中的各种幻想,一个在早年总是受到父亲家暴的女孩,长大后遇到的爱人也会像当年的父亲那样,挥起拳头;一个在早年有着特别强的控制欲母亲的男孩,长大后的伴侣,也是充满了控制欲的......这些所谓的命运,绝对不是迷信,而是因为早年的经历留在潜意识当中的烙印,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然后用这部分,在与生命当中遇到的每个人去发生关系时,用投射性幻想去控制对方,让他们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说到这里,你能明白了吗?投射性认同很顽固,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通过精神分析的帮助,可以帮助你看清一切,并改变一切。如果你不想在生命当中再添加到更多的不被关爱和远离的感受,请进入到咨询关系里来探索自己吧!祝好!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