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夏🍒

Lv2  小海葵

优质答主/词条贡献者
你好呀~我是清欢

生命是最宝贵的东西,但我们总会听到自杀的消息或报道,花一样的年纪,来过世界却又遗憾的离开了。也许是压力过大,也许是环境影响,亦或是一时想不开。导致自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那么怎么应对这一现象呢。

希望我的分享能够有所帮助呀。

首先,优化家庭环境,让家庭成为孩子幸福健康成长的温馨港湾。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多数父母的愿望,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有时候会难以控制好这个“量”,导致孩子压力过大。所以家长要调整过高的期望值,综合自己孩子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特长等各种信息进行正确加工,从孩子自身实际出发,提出切合实际的期望和要求,才能产生积极的期望效应。

调整家庭气氛和亲者关系。家长要重视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能够换位思考,在沟通中遵循尊重、理解、宽容、信任、激励的原则,不仅可及时了解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帮助、支持勇敢面对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而且有利于增强亲子关系,形成孩子正常心态和良好性格,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也会坦诚相告。

其次,学校教育要端正教育思想,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人格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

因为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学校的环境也或多或少的对其产生影响。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现代教师要有21世纪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切实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1)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丰富学习生活,广泛开展适应学生年龄心理特点、需求的各种活动,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教育,为学生创造能使自己身心潜能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
(2)所有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要符合教育学的原则;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尽量排除任何诱发、增强及扩大青少年自杀倾向的学校社会环境。
(3)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各级学校学生的必修课,训练学生应对学习生活中各种压力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指导建立可信赖的人际交往关系;教给学生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

最后,早期发现与诊断青少年学生自杀的苗头,早期介入。

家长和老师要敏感地发现学生的异常反应,比如以下的一些例子。
(1)从学生的语言上诊断发现,如“活着真没意思”、“干脆死了算了”,或突然沉默,或词不达意等。
(2)从其行为变化来诊断、发现,如逃学旷课、突然不回家,或不与人往来,成天关在屋子里,或逐一还书、还钱等反常行为。
(3)从其身体征兆来诊断发现,如失眠、躁动不安、情绪低落、无食欲、极度疲乏、体重下降、生理功能紊乱、自律神经失调等。

一旦发现有自杀苗头,应立即与相关机构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形成社会支持系统,进行重点心理援助,释放不良情绪,疏导心理死结。并及早调整其生活环境,尽量消除不利因素。自杀往往是个体感到孤独无助、极度悲观绝望时产生的过激行为,如果周围环境是温暖的、关心的、援助的,会使其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念和勇气;反之,缺乏心理援助的冷漠环境,孤独感绝望感不能排解,自杀念头有可能付诸实施。

我是清欢,用爱和文字陪伴你,祝好✨✨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