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脆

Lv4  小飞鱼

心理作者/精华答主
谢谢题主提出一个引我思考的问题,凑趣分享点看法:

从某种能力、到对应结果、到是否“有用”,一系列评判标准根子在价值观。生命的存在以物质为基础,“物质”价值观很自然就占据了统治地位——不能当饭吃的东西、不对吃穿有直接助益的人和事,可能就会被挤到一边;无力于吃穿的人就只能艰难度日,甚至被打压、淘汰(想到了陶渊明、曹雪芹、某个年代的臭老九、当前被污名的公知)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中级阶段太普遍了。

题主的问题应该不是上述,而是聚焦在自己啥也不行时,价值感何来?按这个思维方向再极端一些,可以考虑一下“植物人”——若他躺在床上一动不能动,假设还能思考,审问自己——活着还有什么价值呢?我以为,这种状态他们的价值在于考验社会的温度,无论是以亲情维系的,还是以社会救援体系维系的。考验社会温度的价值又何在呢?通过我们自己对“温度”的感悟,给我们每个人提个醒——我们应当追求什么样的社会(若认为“植物人”毫无价值的人多,社会整体上自然慢慢就发展向抛弃他们,比如古代的斯巴达)。

幸好多数人既使能力低下也不至于植物人。但有了意识(在此默认植物人无意识)问题就复杂了一点点,要分成能力、态度两方面:

1、能力低到一事无成,但人品端正、积极上进,正常的社会应该会不断有机会提供给他,让他学习成长,赢得一席生存之地——各种企事业组织,应该不排斥人品端正积极上进的人,各级领导同事也会尽可能吸纳这些人——他们的价值感可以来自“未来的希望”(这从另一个角度否认了“一事无成”,因为总会有成的时侯)——这种感受是人类共享的,谁不是在努力未来呢?既使只有一天。
2、能力低到一事无成,但人品不良、偷奸耍滑,正常的社会应该逐渐边缘化他到各类教育改造机关,用强制性力量促其改变。价值感何来?有些不相信他此时还有此一问。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