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東老师

Lv6  倾听海豚

心探教练/直播主播/分馆馆长

楼主您好!

 

近些年“原生家庭有罪论”似乎成了一种万能理论,豆瓣之前还出现过一个讨论小组叫“父母皆祸害”,热度还很高,一时间人们好像“发现新大陆”一般,纷纷上前“泣诉”自己在原生家庭中遭遇的种种不幸、父母的“罪行”在他们看来简直是“罄竹难书”。好像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可以归咎于“原生家庭”,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我个人对此是持不同意见的。

 

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曾经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关系中的确包括了亲子关系,但同时也包括了很多其他的社会关系、以及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即个人的自由意志”。

 

说这些不是想否定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而是想要阐述一个道理,出自《尼布尔的祈祷文》:接受我们无法改变的,改变我们能改变的。

 

那什么是无法改变的?什么又是能改变的呢?

既定事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如:我们的父母是谁?

自己的人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改变的。比如:看不看书?看什么样的书?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如果原生家庭作为一个比较明显的负性的刺激源,我们可以通过成立自己家庭的方式来减少与原生家庭的接触时间,进而消除它对我们的影响。当然该尽的责任和义务还是要尽到的。

 

是否需要进行心理咨询一个很重要的依据是:一般心理问题或者严重心理问题(不包括异常心理问题)是否影响到了“社会功能”以及对当事人是否造成了严重的困扰。简单来说就是:目前的这种“问题”是否导致此人无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她本人是否有主观调整和改变的意愿。

 

举个例子:曾经有一位男孩的母亲找到过我,说她的孩子告诉她:我喜欢男孩,我不喜欢女孩,我是同性恋。这位母亲很崩溃,她接受不了这件事,想让我给她的孩子做心理咨询。但事实上,需要接受心理咨询的不是这个男孩,而是她的母亲,因为出现情绪奔溃的不是这个男孩,而是她自己。

 

也就是说你认为她有“问题”不行,必须要她自己认为自己有“问题”才可以。

 

在你的描述中,我没有看到她有“类似”的表达,唯一的“问题”就是“失眠问题”。

失眠是一种躯体障碍,引起这种躯体障碍的因素可能有很多。首先需要排除器质性病变引发的失眠,才能做心理方面的诊断和治疗。

 

当然在母亲的的观点里我们能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逻辑错误:“诉诸潮流”。

大多人都是像她那样生活的不代表这就是正确的,所以说这是一种逻辑上的谬误。

 

可是,她就是失败呀,为什么不承认,不道歉,不改正,为什么不能正视自己的失败。

从你对她的这些评价和期待中,能够看出你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信念”

 

不合理信念的种类也非常的多,多达270多种,一般生活中常见的具有概括性的不合理信念通常分成3种:

(1)绝对化要求

(2)过分概括化

(3)糟糕至极

 

你对于失败的定义只是基于你的认知和价值观之上的,而非绝对的“失败”。

如果说我认为“马云”是失败的,他就真的是失败的么?我认为阿里巴巴的出现造成了实体经济的大面积瘫痪,造成了很多人的失业,我认为他应该把阿里巴巴关闭,并且向我道歉,他应该正视自己的失败!你觉的我的这种诉求合理么?

 

姑娘,如果你真的心疼你的母亲,那就别再试图去改变她什么了,改变和被改变有的时候并不是冲突的。我们可以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和观念,也要允许和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信念。

 

我是心理咨询师小祝您生活愉快!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