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丽kelly

咨询达人/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这是当年我心理本科毕业后,同学们奔向各种行业唯独不是“心理咨询”,我手里捧着的圣经。
这是年长我整60岁的智慧老人亚隆送给我职业生涯的一份珍贵礼物。

85条小私信里,有这样的:
🍂作为“旅途伙伴”的治疗师和病人
🍂让病人对治疗师真正有意义起来
🍂治疗师有许多病人,而病人只有一个治疗师
🍂病人比治疗师走得更远
🍂被你的病人帮助

李孟潮在他的《浊眼观影》里提到治疗师经历的6个阶段:
1⃣️病我两分:把病人和医生进行二元对立;
2⃣️病我同一:认识到自己和病人的关系是老病友和新病友促膝谈心的关系;
3⃣️病我互换:认识到原来病人是自己的医生,自己是病人的病人;
4⃣️病我无我:认识到“病人”和“医生”这两个身份认同的空无性;
5⃣️病我任运:体验到“病人”“医生”身份认同的空无性和明现性两面,并体验到此两面相互联系转化的所有过程;
6⃣️病我融摄:此时咨询师整个身心状态具有和病人一样的融摄能力,可以自由进出两分、同一、互换、双无、任运等各种心态。

亚隆在那个年龄,可号称全球权威的情况下,还会承认自己经历或处在“病我互换”阶段,病人原来是自己的医生,自己是病人的病人。甚至在这个核心价值观酝酿和启发下写了《当尼采哭泣》那本尼采和布洛伊尔互为病人的穿越小说。

当年作为愣头青,心理咨询师菜鸟的我,刚刚实习,在个人分析时有着自己的心理困境和挑战。我对自己的问题“无能为力”,我如何去“医治他人”呢?

这也是危险的,对自身问题和情结不自知,很容易投射到来访者身上。
但是,我作为病人的来访者体验到自己的痛苦,在经验着“如此艰难的人生,我却活下来了”的不易,为自己的坚韧感到心酸又骄傲。当我是咨询师时,也更容易被来访者应对无常生命变换的独特生命力感动。

当时这些观点让我认识两点:
我有心理问题,但我也可以成为咨询师。
当我成了咨询师,病人依然值得我学习。

如今我依然会受“自卑情结”和“自恋情结”影响,情绪波动,但那亚隆书里的教诲是一颗种子,在我内心发芽。🌱

那85条私信里,还有这样的:
🍂利用“此时此地”
🍂利用“此时此地”——增强敏感度
🍂“此时此地”能推动治疗
🍂“此时此地”给治疗提供丰富的材料

那是最初我接触到“此时此地”迷你版,亚隆作为存在主义大师,深入探讨四大主题之:死亡、焦虑、孤独、无意义。此时此地都能给予一定的治愈。

对当下的敏感,对彼此关系的关注,真诚地探索和反馈给了我很多启发。

可能这也是我在写书评时的一个特色,往往随心所欲,甚至把当下的感受作为素材去分析,去分享。

亚隆的礼物和叔本华那个老头人生哲理小册子差别很大。亚隆温暖,平和;叔本华犀利,暴躁;但他们共通点是:充满智慧和启发。

最后向亚隆表白,小心心。❤️
  • 人生答疑馆
  • 方叶fy
等2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