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英

咨询达人/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我想这可能更是一种文化心理现象,更符合后现代建构和解构的特点。

原来我们会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一个既定文本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但囿于原来相对结构化的社会形态,那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活在每个人心里。但现代“去中心,多元化”,谁也无法百分百界定这个人物就是形象A或形象B,哪怕是创作者本身也无法全然定义。某一个人物因不同人观察参与而变得不同。信息网络平台,也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我们也更愿意参与其中,把人物塑造成我们心中的样子,让心里主角生活状态延着一个轨迹运行。

有时候也像游戏,可能角色是被设定的,但每个参与游戏的人,会以不同的轨迹、时间、方式和内容来实现晋级通关,其中的历程是不一样。

愿意参与其中的创作同人文,愿意让那个更符合自己内心设定的角色继续生活的人,阅读着同人文。

当然,我想,可能也是这样解构让我们的理解多元化,也可能让我们的内在更片面化,完完全全去创造一个人物可能对我们多数人来说,变得不那么容易了,我们只是借一个已相对成型的人物蓝本继续创作。

祝好。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