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元启

咨询达人/心理作者/精华答主

你好,题主:


感觉到因为恐惧亲密关系而对婚姻充满着纠结和迷茫,对吗?


首先为你的内省和觉察而点赞,你似乎找到了答案自己症结的答案!


不清楚你早年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早年的父母的争吵和矛盾,以及离异后的家庭带给你怎样的影响,

站在依恋关系的理论或许更清楚的帮助找到答案:

在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0-3岁),母亲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依恋是婴儿心理发育的基础,是决定孩子未来是否在心理人格障碍甚至发生精神疾病的关键,

换句话说,孩子跟妈妈之间的关系是怎么建的,这个孩子长大后,就会和别人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拥有怎样的社会生活,或者说,拥有怎样的人生。


     通过研究发现婴儿存在四种依恋模式:

  

--安全型

 

   在这种关系里,孩子跟妈妈之间,是非常舒服和自在的一种状态。当妈妈在身边时,孩子自由地玩耍和探索,妈妈即使暂时离开,孩子可能会有片刻的焦虑,但是很快就能够去适应新的环境,当妈妈回来时,她热情地回应母亲。

    这种关系下妈妈的教养模式是:妈妈往往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很敏感,态度积极,

会尊重孩子的发展需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探索空间,并允许孩子犯错;会与孩子有更多互动,

与孩子一起做相同的事,一起笑、一起做动作,为孩子的活动提供情绪支持,并经常激励孩子。

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是最好的一种依恋关系。在这种关系里,孩子跟妈妈之间,

是非常舒服和自在的一种状态。

    这是最好的一种依恋关系,在这样的依恋模式下,因为妈妈稳定、持续地接纳孩子,

孩子早已将之内化到心中,确信自己是可爱的,不会被抛弃的,

这个世界是安全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适应能力更强,容易与人建立信任的、亲密的关系。

同时又能够在亲密关系中保有灵活舒适的界限。


 --回避型

  

  在这种关系里,孩子对妈妈在不在场都无所谓。妈妈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示反抗,

而是直接忽略,不予理会,自己玩自己的,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当妈妈返回时,

孩子不接妈妈的眼神,也不迎接妈妈,就好像他没有注意到妈妈返回一样,

即使有时也会欢迎妈妈的回来,但时间非常短暂。

  这种关系下妈妈的教养模式是:父母特别是妈妈对宝宝不敏感,表现消极,

很少满足宝宝的需求;很少从与孩子的亲密接触中获得乐趣。或者,

对待宝宝过分热情,刺激过度,经常对宝宝喋喋不休,强行给宝宝制造某些需要,

让宝宝不堪其扰。

 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依恋关系,在这样的依恋模式下让孩子的人生完全变了样。

孩子很容易跟陌生人亲近--这相当危险。如果陌生人有好的东西,比如他感兴趣的玩具,

好吃的东西,他一定会被陌生人带走。这样的孩子成人后,性格通常是冷漠甚至冷酷的

,缺乏对生活兴趣和追求。通过各种方法来回避家庭生活,参加各种应酬,出差,

在家里就埋头看书,电视,不与家人交往。配偶的亲密行为使他们感到难受,

感到被控制,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他们有时会正面显示自己对于亲密的需要,

但是当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面对亲密,就会立即退缩,甚至感到生气。

总之,他们感到会失去对方时,便会去讨好,取悦;一旦有了安全感,就表现出退缩,回避。

  

--矛盾型(抗拒型)

   

 在这种关系里,在陌生情境的大部分时间,孩子都在妈妈身边徘徊,

在妈妈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妈妈离开时会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

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当妈妈返回时,对妈妈的态度又很矛盾,

心里既想与妈妈接触,又有些反抗。如果妈妈想抱他,他会生气地拒绝、推开。

这时他已不能再重新回到游戏,而是不时地朝妈妈这里看。

    这种关系下妈妈的教养模式是:父母教养方式通常不一致。

他们对宝宝时而热情时而冷淡。宝宝对父母这样的态度和方式会感到绝望,

为了获得关注,他们要么黏住父母,要么哭闹,如果一切努力都无效的话,

他们就会变得愤怒、怨恨。而且更常见的状态是,妈妈平时可能很少陪伴和关注孩子

,或者是人在心不在的低质量陪伴,孩子一旦犯了错误,才会吸引到妈妈的注意。

这样的妈妈其实挺多的,尤其存在于事业型妈妈当中。

    这也是非常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在这样的依恋模式下,孩子内心往往是既焦虑,

又愤怒。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链接,就由这份持续的焦虑、愤怒维系。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焦虑。严重的分离焦虑还可能会使得这些孩子要么过于依赖他人,

要么干脆摆出“遗世独立”的姿态,拒绝与他人有长期的、更亲密的关系。

 

 --无组织-无目标型(混乱型)

 

 在这种关系里,孩子对陌生情境的反应不一,表现出矛盾的行为,

面对情境压力她似乎崩溃了,孩子反应是困惑矛盾的。妈妈回来时,宝宝的表现比较无所适从。

妈妈拥抱他们,他们的表情会比较茫然,情绪会稍显忧伤,会躲开妈妈的目光。

一些宝宝在得到妈妈的安抚后会大哭,或者表现出一些奇怪的、冷漠的姿势。

  这种关系下妈妈的教养模式是:孩子通常受过父母的严重忽视,或者受到过父母对其身体上的虐待。

孩子对于妈妈的情绪完全没有预见性,也不会预见自己今天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孩子也许今天表现得很乖,但是因为妈妈不高兴,所以他就会被揍一顿;孩子也许今天表现得非常不好,

可能抢了别人的东西,但是因为今天妈妈的状态挺好,妈妈竟然原谅了他。

这些孩子的妈妈通常都患有较重的抑郁症。

这些妈妈自己也会经常出现恐惧的、矛盾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

 这种类型的依恋是最不安全的,在这样的依恋模式下,宝宝是最没有安全感的。

孩子也会随着妈妈的变化,会变得非常的不一致。

他会变成一个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人。在这样的养育过程中,

他也会慢慢的变成一种非常情绪化的状态。在这种混合型依恋关系中,既有抗拒,

又有回避,还有矛盾的冲突。绝大多数这样的孩子,在成长到成年以后,精神病发病概率会更高。

   

根据以上理论解释,或许你目前的症结源于早年与妈妈建立的矛盾性依恋关系。


如何破局?


首先,当你老公和婆婆的情感处于纠结和焦虑不安的时候,扪心自问和反思:

是怎样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才才如此的不知道如何取舍?


其次学会表达自己爱,表达自己压抑的委屈和感受


尝试着学习与妈妈的连接,当和妈妈关系搞好了,相信和婆婆的关系搞得不会太差。

找个时间,在妈妈心情好的时候,和妈妈开诚布公的表达自己长期以来压抑的愤怒和委屈,


最后,特别提醒的是: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所有的不完美的,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包容这个世界!


当然,如果想成长的更快,或许考虑专业的陪伴。


加油,壹心理和我永远爱你!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