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军

Lv7  陪伴海豚

心理作者/精华答主/分馆馆长
看起来楼主的内心对于自己被确诊为反社会人格很疑惑困扰,不过每种行为背后都有独特的行为动机,在楼主解剖小区流浪猫的行为背后,同样是有着不为楼主意识发现的行为动机。

或许楼主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对流浪猫的解剖行为让母亲感觉到楼主内心的异常,她无法理解楼主为什么会这样做,或者说以她对楼主的了解,楼主是不会做出这样的行为的,而她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也是她带楼主去看心理医生的重要原因。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亦称“悖德型”、“违纪型”、“无情型人格障碍”属于人格障碍之一,多见于男性。它是一种犯罪型人格障碍,其特征行为是情绪的暴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同情心,缺乏羞愧悔改之心,和不负责任的方式。他们对挫折的耐受力很差。常不能预计自己的反社会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丝毫没有不道德或罪恶感。

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最为重视的。它最早由德国的皮沙尔特(prichard)提出“悖德狂”这一诊断名称。指出患者出现本能欲望、兴趣嗜好、性情脾气等方面的异常改变,但没有智能、认识或推理能力方面的障碍,亦无妄想或幻觉。后来逐渐被“反社会人格”取代。有这种障碍的个体的突出点是行为具有悖德离社会规范的倾向,且在损害社会和他人之后没有愧疚之心,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的报复社会。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常伴有酒中毒、药瘾、背信、淫乱、工作失败、频繁迁徙、婚姻破裂、虐待儿童和牢狱生活等。往往患者往往在性格形成期有严重情感剥夺的经历。

根据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来看,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丧父丧母或双亲离异、养子、先天体质异常、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

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包括两种含义:其一,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上疏远,这就使儿童不可能发展人际之间的温顺、热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随后儿童虽然形式上学习到了社会生活的某些要求,但对他人的情感移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心理学中所谓情感移人,是指理解他人以及分担他人心情的能力,或从思想情感上把自己纳入他人的心境。其二,是指父母的行为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父母表现得朝三暮四,喜恶、赏罚无定规,使得孩子无所适从。由于经常缺乏可效法的榜样,儿童就不可能发展具有明确的自我同一性。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对坏人和对同伙的引诱缺乏抵抗力、对过错缺乏内在怨疚心等现象,都是由于他人赏罚的不一致性,本人善恶价值的判断自相矛盾所造成的;他们的冲动性和无法自制某些意愿及欲望,都是由于家庭成员对于自己的行为无原则、不道德、缺乏抑制等恶劣榜样造成的。可见,反社会型人格的情绪不稳定、不负责任、撒谎欺骗,但又泰然而无动于哀的行为,都与家庭、社会环境有重要的关系。

 对反社会人格的诊断标准。国外学者克莱克里在他的《正常的银面具》中作过描述,揭示了反社会人格的16种人格特点:

  1. 相貌智力均在中等以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常使人产生好感。

  2. 不带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思维并不紊乱,也没有幻觉与妄想现象。

  3. 不带有焦虑症与情感障碍的症状,情绪既少焦虑,也少激动。

  4. 对人对事既无责任心,亦无义务感;因此,在言行上无法取信于人

  5. 缺乏坦诚气概,予人以虚伪印象。

  6. .知过而不思悔改,且无羞耻之心。

  7. .所表现之侵犯别人的行为,事先并无明确动机或计划,多系起于隐蔽性的冲动。

  8. 缺乏是非善恶判断能力,不能从失败经验中获取教训。

  9. 极端自我中心;在损害别人利益以满足起私欲之后,不肯对人回报,甚至不愿付出应用的亲情与爱意。

  10. 情感冷漠而缺少变化,不似常人般受外因感动而有喜怒哀乐的表情。

  11. 缺乏领悟能力,不能见贤思齐,不能从别人的榜样行为中学习改变自己。

  12. 虽不关心别人,却强烈需要别人的关注与信赖。

  13. 常在幻想状态下对人表现恶作剧行为;以粗鄙丑陋的言行惹人厌恶。尤以酒后为然。

  14. 不显示有自杀倾向。

  15. 在两性关系上,纯以自我满足为出发点,与异性交往从不认真,从不向对方付出真心与爱情。

  16. 生活无目标,无计划,也无方向;在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对其自身幸福而言,都是一些自毁行为。①(据张春兴的《现代心理学》)在做出反社会人格时,最为关键的是个人对自己的反社会行为的反应。在上述特征中,尤以无道德之心、无羞耻之心、冷酷无情最为严重,一旦有这种倾向,往往会表现为偷窃、流浪和对抗等行为,如果任由其发展还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由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相当复杂、目前对此症的治疗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方法。如使用镇静剂和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且疗效不显著;而心理治疗对那些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成为反社会型人格的患者又毫无作用。但在实践中发现,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实施认知领悟疗法有一定疗效。施治者可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培养患者的责任感,使他们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提高患者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努力 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些措施对减少患者的反社会行为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楼主的情况有些特殊,并不是自己有主动求助改变意愿,更多的是被母亲强迫要求接受定期心理治疗,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楼主父母对楼主的控制束缚和楼主内心的压抑,楼主可以在平台做一下scl——90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来看看自己的压抑指数有多高。

对于母亲对自己的强迫要求,楼主可以考虑拒绝接受,毕竟高三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时间,楼主可以按照自己内心所想的去做自己当前想做的事情,而这样做也并不影响自己接受心理治疗,也不会破坏自己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只是在承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责任。可以跟家人商量,在适当的时候做心理咨询。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