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答题

Lv5  阳光海豚

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如果抛开【雪莉自杀的新闻】这个基本的事件不谈,那么任何人的任何言论都可以称得上是【疯狂的网络暴力、网络谣言,其实就是每个人的怨气和杀意吧。】原因很简单,这里存在着个人的被网络信息牵扯的情绪的波动。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暴力与抵制网络暴力本身就像两股相互绞杀的力量。当然,抛开这个角度不谈,这就属于完全不同的事情。


¥¥¥

崔雪莉:崔雪莉(Sulli、최진리,1994年3月29日-2019年10月14日),出生于韩国釜山,韩国女歌手、演员、主持人,毕业于首尔表演艺术中学。

2005年,崔雪莉加入韩国SM娱乐有限公司成为旗下练习生,开始为期四年的练习生经历。2007年,出演动作电影《出拳女郎》 [1]  。2008年,主演爱情电影《傻瓜》。2009年9月5日,以演唱组合f(x)成员身份正式出道 [2]  。2011年,主演情景剧《Welcome to The Show》 [3]  。2012年,主演偶像爱情剧《致美丽的你》 [4]  ;同年12月31日,获得SBS演技大赏“NEW STAR”奖 [5]  。2014年,主演爱情喜剧电影《时尚王》 [6]  ;同年,主演古装动作电影《海盗》 [7]  。2015年8月7日,宣布退出f(x)组合 [8]  。2017年6月28日,主演的犯罪动作电影《Real》在韩国上映 [9]  。2018年独自出演真人秀《真理商店》。 [10]  2019年6月29日,发行首张个人单曲专辑《Goblin》 [11]  。

2019年10月14日,在京畿道城南市的家里被发现身亡,年仅25岁。

——来自百度百科的解释。

¥¥¥


事件本身的特点——女性、年轻、明星艺人、较好的发展前景,这些都会成为事件本身发酵的动力来源,但事件本身的环境——韩国娱乐圈——可能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韩国人因为网络或者舆论自杀,其实并不少见,上至国家总统卢武铉,下到韩国当红明星李恩珠因色情丑闻自杀,再到这次的崔雪莉自杀,还有充斥韩国政坛与娱乐圈的权钱交易、门阀关系、民意动向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从韩国社会文化本身来理解崔雪莉自杀这件事,可能并不是特别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这个很可能就是我们特别容易忽略的问题,因为【这里存在着个人的被网络信息牵扯的情绪的波动】,而事件本身的基本背景并未出现在有限的信息中。有限 的信息会产生个人偏见或者某种信息偏离,而这个恰恰也是个人偏见、舆论偏好等非正常信息信息产生的温床。


所以,我个人感觉这个问题带入的是提问者个人的情绪扰动,而雪莉因网络暴力自杀事件是作为阐述这个个人情绪扰动的案例或者诱因来体现的。


单从崔雪莉自杀事件的角度来谈如何抵抗网络暴力,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涉及到网络监管制度、网民思想的疏导、个人成长的发展、舆论导向的合理引导,以及现实生活中各种遭遇的合理释放与化解。从这个层面来看抵制网络网络暴力这个事件,本身就不再是一个简单问题,而是探讨社会舆论管理的良策,属于国家管理层面的问题。当然,这个太大,说不完也难说完。


回归到个人那里,抵制网络暴力又会变得非常简单,无外乎不参与、不互动、不支持、不反对(四不原则)。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而网络暴力产生的基础其实就是这些网络的参与者。“无风不起浪”的前提是存在空气,空气的流动是产生风的基础,而“浪”是在风的裹挟与相互作用下发生的毁灭性的作用。简单来说属于相互借鉴帮助,然后一起“干坏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参者在信息交流时,尤其是在公共网络领域产生的交流,例如认可、点赞、反馈、不认可、抵制、污蔑等多种互动方式,都是构成网络暴力的基础。原因很简单,人会因为自身接触到的信息产生一定的情绪反应,而这个情绪反应通常不会被个人理智控制,并存在依靠人际关系网络传播的特性。就像“蝴蝶效应”一样,自然的微小动力产生足以毁灭天地的巨大破坏力。


从网络暴力发生的机制来说,不参与、不互动、不支持、不反对(四不原则),可以有效抵制网络暴力,尤其是针对特定的具有明显个人情绪倾向性的信息。但基于参与网络活动中个体自身的成长环境,这种抵制实际上依靠的反而可能个体的情绪,而不是通常情况下的理智,理智只是被信息裹挟的补充。原因也很简单,鼓动性或者煽动性的言论与信息更容易让群体中的个体产生认同或者接受,而不会过多的考虑这个信息本身的特点。这个就是羊群效应。

以本问题为例,大多数回答者都会站立在抵制或者抨击网络暴力的角度回答问题,而这个也恰恰是提问者抛出来的核心论点与基本诉求。


当然,抵制网络暴力是社会公德,但在这个社会公德之下不排除存在个人的诉求问题。就像公共的小区并不妨碍广场舞的“扰民”(现在已经好多了),公众的停车位并不妨碍私家车的挤占,公共设施并不妨碍个体拿回家当自家 道德东西使用,而这些都可以义正言辞的站在社会公德的制高点上呵斥他人的不道德行为,对自身的行为不闻不问。


因此,从个人抵制网络暴力的角度出发去深入探索,其实又是一个巨大且更深入的社会问题。基于这个考虑,我个人对抵制网络暴力的建议依然是四不原则:不参与、不互动、不支持、不反对。当然,需要加上一个要求:以个人理智思考下的行为举止,作为判断是否要深入网络信息传播的依据。(潜台词就是,如果一个人自我认为的理智本身就存在问题,即使参考四不原则,也很难保证自己不是网络暴力的推手。)


个人声明:以上回答,仅为个人针对网络暴力、崔雪莉自杀事件的个人分析,并不针对特定的提问、回答、观看、参与的其他人士,请勿对号入座。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