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不二

Lv1  小珍珠

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题主你好,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些问题得跟你一起理清:

首先,认知的过程从心理学上看实际上是两个环节,包括认识和知晓(或者说通晓),而衔接这两个环节的则是个体,也就是你的主观能动性跟客观分析能力。你提及到认知出了问题,感到悲观。那么,请细想一下,是认识事物的过程感到悲观,还是说,是认识事物后,从中总结出属于你独有的对事物的看法及了解的这个过程感到悲观呢?可能你觉得好像这两个过程没什么区别,其实不然。如果问题出在认识的过程,说明是思维的惯性;如果出在提炼的过程,说明是一直以来看问题的方法错了。

先说思维惯性。我们得回溯到出现思维惯性的时间点,试问自己,什么时候出现这种悲观惯性的?什么事情引发的?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紧接着出现悲观惯性的时候又是什么事情或诱因呢?找到根源,才好对症下药。

再说方法论或者提炼吸收的视角。回想自己是如何发现一件事情很悲观的呢?是主观情绪的感受吗?是客观事实的支持吗?为这件事情感到悲观的原因单一吗?细想这些问题,能帮你整理出平时看问题的视角,视角有了,才有调整悲观视角这一说。

大部分人并不是生来对事物的认知就变得悲观无比,只有极少数的人,生来情绪有问题,但那是由基因决定的,那些人的体内缺少某些必要的分泌素或染色体,例如多巴胺失衡或者染色体异常。正常来看,悲观者是被“训练”出来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诱因。所以,不必悲观的看待自己悲观的事情。

先回答到这里,如有困扰,欢迎追问,祝好。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