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博sir

Lv2  小海葵

咨询达人/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换个方式理解你父亲的行为,你内心也许会对他更包容些。其实,你父亲是想通过更“积极”关注下一代的方式在家中建立存在感和价值感。他想被证明自己对家庭是有用的,也希望被你们认可。只不过方式不对,努力出力却并不讨好。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家里的男人是顶梁柱,是一家之主。虽然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很多传统观念会一代代的融入到人的集体潜意识中,也会使社会对男人和女人以及男人和女人在社会和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形成刻板印象。


男主外、女主内,赚钱养家是男人的事,相夫教子是女人是事。这些观念和认知在今天依然处在。而反过来,由于社会对男人和女人有各种不同的预期,男人和女人对自己的要求也有相应的期待,这就导致了,如果我们身处某个角色,却没能扮演好某个角色时,我们内心会有焦虑感和压力感,会特别担心别人会如何看待我们。


你提到了父亲的出生背景,也讲到了父亲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人的出生和成长经历都会对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有着塑造的作用。你父亲也不例外。只不过在家庭中,和母亲对比起来,母亲更亲和友善,更容易沟通情感,这就不自觉的让你更愿意和母亲亲近,也因为把父母和父亲做对比,就更容易疏远父亲和更容易去发现父亲的不足,尽管事实可能也是如此,但在我们心中,有了对比之后,父亲的不足之处更容易被放大,变得异常清晰尖锐。


而你和母亲自然亲近形成的“母女联盟”就让父亲变得孤立,一个男人对家庭的权威感,存在感、掌控感、价值感,都渐渐荡然无存,自己说话没人听进去,自己的想法观点不被重视,还总是被反驳被忽视,这就更让父亲内心感到抓狂,因为这完全打破了社会对男人在家庭扮演“一家之主”的期待。


所以,你可以回想你父亲的各种行为,就更容易理解:他为什么总是抱怨保姆阿姨,因为保姆阿姨的家庭中地位最低;他为什么总想关注外孙,因为外孙还小,他还能说得动,指挥的动;为什么他会抱怨妈妈不好好做饭,因为尽管妈妈已经尽力了,但他在指责妈妈没做好时,会显得自己尽了更大的力;为什么他对儿女的话油盐不进,因为你本出于好意的沟通只会让他更觉得自己没面子,没有价值感,没有存在感。所以他大发雷霆,所以他情绪激动,所以他油盐不进,态度强势的坚守自己的观点,这一切,都是一个男人,一个父亲,一个一家之主想要证明自己是个男人,是个父亲,是个一家之主。


而当父亲越是努力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却总是被家人否定时,你们只看到了父亲的固执和不通情理,却忽视了他是想为家人做些什么,想获得家人的肯定和尊重,想获得家人的理解和认可。所以当你把父亲负面情绪和过激的言行理解为他在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渴望和诉求时,也许作为女儿,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他们了,毕竟他的本意是善良的,想做个好父亲,好外公。他也在努力的为这个家庭出力。


如果我们现在可以重新审视父亲的内心需求和更理解他的行为,我们就可以很好的调整我们与他沟通时的态度和方式。


也许原来你和父亲讲科学育儿观时,会直接否定他的观念老土,过时,落后,而下一次,你可以先肯定他,你可以告诉父亲:爸爸,我知道你很关心孩子,也是为孩子好,也想为外孙的成长做些什么,你的心情和你的能力我都可以理解,也特别感谢你一直关注外孙的成长,不过现在社会发展了,我们可以试着换些更科学的手段来育儿,你也希望外孙以后能跟上这个社会的发展,能更健康的成长不是。


也许原来你和父亲沟通孩子胃口小不是阿姨的问题时会直接建议父亲事实根本不是那样,他还不如少管些,最后惹得大家还都不开心。而可以换种方式表达:有你一直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和关注阿姨是不是把孩子照顾的好,我其实挺感谢你的,也安心了不少,不过这些事情也不能怪阿姨,这个年龄段,孩子胃口本来就小,更何况生病是时候,谁又能有胃口吃得下呢。而且,阿姨也需要鼓励和认可,我们也需要阿姨更尽心的照顾孩子不是。


两个举例都是先肯定和认可父亲做出的努力,也让父亲知道,他做的努力你们看到了,也感受到了,这会让他觉得自己被认可,他的存在感需求和价值感需求会得到满足而后也再对他的努力表达感谢,这样他的价值感和尊重感需求也会得到满足。当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情感需求被满足时,人的情绪状态自然不会变的暴戾,也自然更容易平和的接受你后面的观点和建议。


祝好

博sir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