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宁

Lv0  小虾米

   我把楼主的问题分为两个部分来梳理下:一是是否有无条件的爱?二是怎么调节自己自卑的状况。

   一、是否有无条件的爱?

  (一)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呢?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不设任何条件的爱,没有前提条件的限制去爱,比如不仅仅聪明、听话、上进等特质才会去爱,那自私、阴暗、残酷、调皮、怪僻等等也会去爱;没有条件要求的去爱,比如有没有被回报金钱、感恩、赞誉等,有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对方有没有因为被爱变“好”还是继续变“坏”)也都会去爱等等。总结来看就是无论是美好的人事物还是丑恶不堪的人事物,都会被毫无保留的爱着。

    提到“无条件的爱”想到的对象和角色有很多,各种宗教中,主、耶稣、真主、观音、如来等等很多都是可以提供无条件爱的角色,因此很多从教人员也是在往这个方向修行,就是为了达到这个境界,当然也出现了很多人,包括很多佛教大师、特瑞莎修女等等。包括很多职业也需要培养无条件的接受和爱的能力,比如医生、心理咨询师、精神治疗师等等。所以如果你问的是有没有无条件的爱,答案是肯定的,世界上确实是有的。那还有什么呢?是不是还有被描述为给予“无条件的爱”的父母?看到你上下文的内容,初步判断你想聊的问题准确的说是有没有付出无条件的爱的父母?

  (二)“无条件的爱的父母”是哪里来的概念?是我们自己感受到的吗?

   自己曾经也困惑在同一个问题很久。后来在一个心理课程中,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后,破天荒的开始思考关于“无条件的爱的父母”:真的是天生的“无条件的爱的父母”还是是被描述成为的“无条件的爱的父母”?我们这个认知从哪里来的?想想应该很小的时候就是这样认为的,那是自己感受到的吗?不全是,但是到处都是这样说的,各种记录、文字、电影、著作等等都在叙述着很多伟大的父母的事迹,而且都说父母都是无条件爱小孩的,但是自己的感受有些时候跟这个说法是不同的,所以才会有疑惑产生。

  (三)“无条件的爱的父母”是普遍存在的?还是有可能存在的?

   那再延展的想一下:上面提到的那些存在的无条件爱的人物都是谁?有神、开悟的人(各个佛教大师)、奉献主的人(特瑞莎修女)、特殊职业(医生等,有职业需要,也需要培训、练习,凤毛麟角达到这个境界的比如白求恩、屠呦呦等)。好像各个都不普通,都需要修行练习很多年才可以。为什么呢?想想自己和周围这些普通人,你有没有偏好,有没有接受不了的人事物,有没有自己的标准,有没有让你感受到危险的人事物?是只有你有还是人类都有?从心理学的生理及认知的研究来看,只要正常是人类就都有自己认知的喜好、厌恶等等。当我们碰到自己讨厌的人事物、侵犯自己的人事物、让我们感受到危险的人事物等等这些,用一秒想一下,去爱这些。能做到爱这些自己不接受的、甚至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人事物,才叫无条件的爱。嗯,不容易吧,而且不是一般的不容易,是吗?

   现在我们再想回父母,他们不是上面提到的那些神人吧?是普通人?那就有自己的喜好和厌恶吧,有因为自己的性格、经验经历认知并形成的价值观世界观、那么就意味着有自己独特的标准、包括风险的标准、危险的标准、生活的标准等等,还有渴求欲望,还有局限性:就是自己没有接触到的经验中无法习得的认知和能力。嗯,是真正的人类。那既然是普通的人类,我们上一段讨论过了,能达到无条件的爱的境界是非常难的。

   生了小孩之后,父母一夜之间获得了这个能力吗?理智的想是不可能的,那再看看事实。当小孩子出生后,每两小时就声嘶力竭的大哭一次,24小时不停止,连续几个月甚至按年算,很多母亲的产后抑郁症虽然有很多其他原因,但是就这一条也是导致精神崩溃的重要因素。也有母亲因为长时间无法睡眠,加上劳累、身体虚弱,神经衰弱等,将小孩杀死的案例,日剧《坡道上的家》就是以这样一个案例引出的故事。在这一阶段,母亲就是会爱孩子的哭闹,爱这种生活,平和的爱着吗?其实是不爱的,但是因为自己的选择,自己要承担结果走下去,在家人和爱的支持下,坚持下去,度过这一个艰难的时期。当小孩子一点点长大,好奇的探索世界,同时砸碎了东西、弄脏了地板、衣服每天脏兮兮,父母不光要在外面披荆斩棘工作,其他时间还要跟在孩子们后面收拾残局、每天洗不完的衣服,收拾不完的杂物(而且有的父母本身就有洁癖、或面临经济紧张等等),在每次小孩子又“犯错”(父母不能接受的行为、结果)的时候,在这一刻父母是爱小孩的吗?不爱。

   还有另外一些父母不能接受的“错误”:没有达到父母觉得有面子可以炫耀的成绩;没有实现父母当年的梦想;没有按父母的设想留在他们身边,而去了别的城市、别的国家;不像别的小孩一样大方外向,内向又拘谨......

   而关于在上文中提到的父母的局限:在父母有生之年接触过的有限的环境中(家族、家庭、工作、朋友圈),因为无法接触到不同于现有环境的经验,父母无法了解到其他的可能,因此而无法习得的认知和能力。比如教育小孩的方法在世代家庭及周围认识的人都是打出来的父母,他们从哪里知道还有别的教育方法(尤其以前没有互联网,信息不流通的时期)?很多军队大院出来的小孩子都有类似经历。当然,局限性也意味着父母处理的不对的部分,比如楼主提到的,打碎杯子被抽耳光的方式就不对。这里,只是了解下这些错误伤害的行为背后有着什么。除了局限只会这样处理外,背后的动机各有不同,有的父母是因为觉得小孩子的某个行为让他/她觉得有负担、烦躁等而用这样的处理去发泄自身的情绪;也不排除很多父母为了让小孩子记住道理,改掉真正的有害的行为,比如偷窃行为、破坏行为等。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亲子关系中,当父母感觉被负累、欲望没有实现、有危险感受(小孩子的破坏行为等)、无法控制情绪的时候,在这一刻,父母真的不爱孩子们。但是,这并不影响父母在其他的时候爱孩子们,当孩子们乖、帮得上忙、暖心陪伴、或者就是一个甜甜的微笑等等无数瞬间,都是爱的,当然,也是用他们有局限性的,自己懂的会的爱的方式去爱。我也相信有没有爱的感觉,只当做责任义务完成任务的父母。

   综上所述,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无条件的爱的父母我相信一定有,但是像修成圣人一样难,所以我们的社会、文化才会赞誉、歌颂这些无条件的爱的父母,所以无条件的爱的父母是歌颂出来的。但是歌颂的多了,我们都无条件的相信了,并且认为这是普遍存在的。


  (四)当我们无条件的接受了“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的后果是什么?

   作为孩子,大部分的我们随着成长,慢慢的发现了上面描述的父母不爱时候的表现、背后的原因、自己强烈的体会到的不爱的感觉,而同时父母还在强调所有的这些表现就是因为爱我们而做的。这种撕裂的感受让我们很困惑。因为我们无条件的相信作为父母都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所以大部分的我们觉得自己是比例较少的那些个特例,分外觉得自己没有得到本应可以得到的“完整”的爱,进入了“求而不得”的痛苦。

   作为父母,因为无条件的相信作为父母都应该无条件的爱着孩子,无论孩子是闹、作、跟自己对着干......都要心里充满爱,没有一丝不满和愤怒。当自己控制不住的讨厌和愤怒的时候,大部分的父母也在心里愧疚责备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有着“无条件爱的父母”,所以有了上面一段里出现的:父母跟我们强调是因为爱才那样做的。社会呢?人言可畏,没有无条件爱的父母也都是会被周围的唾沫淹没的,所以也出现一部分疯狂奉献,表达无私的父母。但是真的无条件的奉献吗?多少奉献的父母有时会忍不住说出,“要不是为了你......”心里有多少不甘、无奈、人生的未完成感(没有好好的活出父母自己)?这些压抑在心里的痛苦又会以踢猫效应在与家人孩子相处中展现。

  (五)接受现实: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无条件的爱的能力

   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没有无条件爱的能力的,大家都带着自己的局限性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抚养下一代。带着爱的抚养是幸福的,不带着爱的抚养也是正常的,因为父母是普通的人,有好父母、有坏父母、有擅长引导教育的、有负责不善沟通的......我们确实无法选择父母,但是我们先看清现实,了解自己父母是怎样的,才知道怎么去面对,而不是一直停留在虚幻的“求而不得的完整的爱”的阶段。

   而对于社会,也要停止过度的完美宣传,让人们有引导有希望,但是也有责任帮助人们了解现实。

   谢谢楼主的提问,让大家有了思考的机会。


    二、怎么调节自卑的状况?

   (一)重新思考下你提到的几个信念

    1.你觉得自己是不被接纳的;

   不被谁接纳?这个感受和概念来自于哪里?

   来自于父母的话,通过第一问的回答,期望楼主了解父母不是神,即使是父母的判定和结论,也无法证明就是正确的,上文提到了真实的父母的局限性。

   父母不是全世界,父母是跟你相处相对更多,更熟悉甚至亲密的存在,但是楼主,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你的世界很大,有朋友、同事、同学、友善的陌生人、兴趣活动认识的导师、也会遇到另一半,你在未来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人生大事。所以即使父母不接纳都不代表什么,因为他们在你的人生中重要,但是也是一部分。

   2.内向缺爱

   想问为什么内向是不好的?给楼主个小任务,自己在网上补充下知识,内向的好处有哪些?内向是贬义词吗?

   很多性格描述的词是中性的。就是各有特点,不好不坏。匹配的情境状况不同而已,不匹配才“显得”不好。

   (二)几个调整的小方法

    1.思考下上面的几个问题

    2.自己列出自己擅长的部分及优点(包括性格、能力、技能等等各方面你能想到的)

    3.请朋友告诉自己,他们眼中你擅长的部分及优点

    4.将自己特别认同的几个写在纸上,贴在自己经常看得到的地方,或者存在手机里、做电脑屏保等等,就是让自己不停看到,提醒自己的这些优点

    5.每天对着镜子大声告诉自己的优点

    6.与正向表达的朋友在一起(正能量、愿意赞美),远离那些爱“损人”的“朋友”,因为楼主还做不到不在乎,所以环境也很重要

    当有一天,楼主认知了自己是什么样子的,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自己能去到哪儿,也接受自己的局限性,那楼主就成为了一个自信的人,因为楼主可以掌控自己和自己的人生了。

        


  • 人生答疑馆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