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呵呵

Lv1  小珍珠

优质答主

题主,决定咨询次数的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对问题的评估结果(严重程度)、咨询师因素(流派)和来访者(自我功能、喜好或习惯的方式)等方面的因素,当然还包括一些客观因素(时间及资源)等。


一般就提到最多的咨询师因素——技术流派而言,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认知行为疗法(CBT),这种治疗技术的实际使用一般为8-12次(过长了应该和督导探讨一下)。其次,比较受大众欢迎但实际使用范围有限的是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这种治疗技术的实际使用一般以年计。


就我面临的问题而言,比较浅的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发展性的问题,治疗的时长会相对短一点。涉及人格改变、潜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时长会相对较长。一般问题平时一般一周一次,相对严重或复杂问题高峰时会达到一周两次,危机干预不设时限。如果你做家庭治疗,甚至一次会达两小时。


客观因素主要受制于题主在哪里接受的心理咨询、个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问题等。比如,在学校咨询中心等公益性质的机构里面。类似机构受制于资源的有限性在校咨询的老师很多会把一些咨询的时间限定在八周(也就是八次左右),待问题减轻后转为团辅或工作坊模式,这在国内和国外都是通行做法,因为要把有限的资源留给更加严重、更加急迫的个案。如果是在商业性的机构里面,一般会考虑咨询目标是否真正的达成?以及来访者和咨询师的个人意愿,没有时间限制


从题主咨询的经历来看,可能更多的是涉及到了心理动力学等相关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长程的咨询。

从咨询本身来看,题主已经和咨询师形成了很好的治疗同盟,咨询师也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权威性,并且让来访者感受到了咨询的价值。同时,有两点疑问给题主用以抛砖引玉。1)题主作为来访者,似乎开始考虑去迎合咨询师。这是因为什么呢,移情?还是过分依赖咨询带来的安全感?2)当前的咨访关系是否是一种相对平等开放的关系,还是一种上下位的关系?


无论如何,题主在这样一段咨询经历中有着自己的收获和成长,自我觉察加深,痛苦情绪减弱,这是很棒的改变。而关于其它任何问题,其实都应该在咨询的过程中向咨询师提出来一起探讨。


总结一下,题主是否应该继续咨询,应该根据是否达成咨询目标与咨询师探讨后决定。其中如果对其他问题心存疑惑,也应该向咨询师提出来,两个人去探讨这个问题。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