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i

Lv4  小飞鱼

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所谓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 亦即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一种能力。


—般来说,挫折承受力较强的人,往往挫折反应小,挫折时间短,挫折的消极影响少;而挫折承受力较弱的人,则容易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挫折的不良影响大而易受伤害,甚至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失常。



一般情况会受以下因素影响:

心理生理条件

一个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一般对挫折的承受力比一个疾病缠身、有生理缺陷的人高,因为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心理状态是影响人抗挫折能力的重要因素,比生理状态的影响大得多。

人完全受思想的支配,所谓挫折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感受。对于同样的情景,有的人体验到了挫折感,有的人却并不以为然。可见,客观事实并不是导致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们对客观事物时所持的信念才是引起挫折的关键原因。因此,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就可以提高挫折承受力。

过去经验

个体的挫折承受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但较多地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国外曾有人做过一个动物实验。他们对一组幼小的白鼠给予电击及其他挫折情境,使其产生紧张状态,然后让它们正常发育。长大以后,这组白鼠就能很好地应付挫折引起的紧张状态。而另一组没有受到这类挫折刺激的白鼠,长大后遭受电击等痛苦刺激时就显得怯懦和行为异常。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在婴、幼儿期所受的刺激,可使成年期的行为更富有适应性和多变性。相反,极少受到挫折,一贯顺利、总受赞扬的人,就没有足够的机会学习和积累对待挫折的经验,他们的自尊心往往过于强烈,对挫折的承受力很低。

当然,任何事情都应有个“度”。如果青少年期遭遇的挫折太多、太大,也会影响以后的发展,可能形成自卑、怯懦等特征,缺乏克服挫折的勇气。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想躲不一定能躲过去,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征服他,你才会泰然处之,他才会知难而退;反之,挫折就会让你永远抬不起头,饱受折磨。

挫折频率

如果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刚刚失恋不久,考试又未通过,没几天又心不在焉地把计算器丢了。接连遭受挫折,频率过高,挫折承受力必大大降低。

认知因素

认知是指我们对周围事物的想法和观点,也就是人的认识活动。挫折刺激正是通过人的认知而作用于情绪.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行为反应。由于认知不同,同样的挫折情,对每个人造成的打击和心理压力是不同的。

一般认为,虚荣心强的人对挫折的知觉感受性高,承受力低。因为虚荣心强的人通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一旦受挫,目标没有达到,就会因为虚荣心没得到满足而难以忍受。

个性因素

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和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个人兴趣、世界观、价值观都对挫折承受力有重要作用。

性格开朗、乐观、坚强、自信的人,挫折承受力强;性格孤僻、懦弱、内向、心胸狭窄的人,挫折承受力低。当人们对某样东西享有浓厚的兴趣,一心钻研,在别人看来很苦的事,他们却乐在其中,挫折承受力就强。诺贝尔研究炸药的过程中,多次发生爆炸事故,弟弟炸死,父亲重伤,自己也有几次生命危险,却终获成功。可见,个人兴趣也是应付挫折不可忽视的因素。

环境因素

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类。自然环境因素是指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自然灾害,以及无法预测的天灾人祸等非人为因素给人带来的挫折。社会环境因素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遭受的人为因素的限制而引起的挫折,例如受到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及人情、习俗、习惯、偏见等因素的限制。如果没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

一般而言,由自然条件导致的挫折反应较轻,由社会条件导致的挫折反应较严重。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