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的梦

心理作者/精华答主/鲸鱼社工

楼主你好,我是鲸鱼社工 白描医心💕。


不知道是什么造成了楼主的悲观,楼主以前被恋人伤害过么?


还是楼主父母像是搭伙过日子,没有感情和爱,常常争吵,带给楼主这样的感受?所以楼主就没见过真正美好的感情?


不知道那个改变你认知的“她”是什么样的呢?看起来你们并没有开始恋爱,就已经关系恶化了。


所以“她”一开始就是喜欢楼主,想要和楼主在一起所以对楼主好的么?还是“她”就是这样热心肠的人,但是被楼主误会,所以楼主感觉很受伤?


对于的的问题,楼主没有描述很清楚,但我猜测是和下面几种情况有关系:


1、楼主父母感情不和睦,而且可能与楼主的关系也很疏远,从小楼主缺乏陪伴和关爱,所以楼主从未亲眼见过或感受过爱和陪伴,所以现在质疑真爱的真实性。


2、楼主从小养成了一种特别的行为模式,有可能跟父母有关系,比如总是一副老好人的样子,也不敢拒绝别人的过分请求,被欺负也不敢啃声。所以这样的性格特质和行为模式会招来一堆只图利益的小人,当楼主身边  全是想占便宜,或想欺负楼主的小人,楼主就慢慢对这个世界产生质疑,怀疑真善美根本不存在在这世界上,更不用说真挚的爱了。


3、楼主是那种想太多的人,总是暗自揣测别人的意图,然后习惯性地朝不好的方向想象,所以也许别人只是有点忙,忘记回复楼主信息,没能答应楼主赴约,就会被楼主解读为别人不喜欢我,不在乎我,不想理我了。



无论是那种情况,都表明楼主极度缺乏安全感,从未拥有过安全感,所以,希望你能尽快找心理咨询师疗愈你的创伤,这样才能帮助你更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


成年人的安全和自我价值感与幼年时候和父母的依恋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楼主可以了解一下:


John Bowlby和Mary Ainsworth这两个心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划分出了三种婴儿时期的依恋类型。


安全型(secure)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妈妈关注孩子,并且有求必应。体验到这种依恋的婴儿知道妈妈是安全,亲切,敏感的,即使在她暂时离开的时候也会这样想。这样的婴儿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可以适应短暂的分离。


焦虑—矛盾型(anxious-resistant)关系。妈妈由于不特别关注孩子的需求,婴儿离开妈妈以后会大哭大闹,非常不乐意妈妈离开,他人很难让孩子安静下来,这些孩子还害怕陌生环境。


回避型(avoidant)关系。如果当婴儿需要的时候,父母总是不出现,态度是冷漠和拒绝的,婴儿就会认为他人是无法信赖的,在父母离开的时候并不表现出难过,并且专注手头的事情,并且在父母回来的时候也不亲近父母。


Bowlby指出,婴儿会形成一种“心理作用模型”。如果孩子在早期成长中体验的是爱,那么他们也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可爱值得信赖的反之亦(Bowlby,1973)


成年后恋爱中的依恋类型受儿时影响也分为几种:


心理学家Bowlby和Ainsworth提出,婴儿的需要被满足情况将左右他们的“依恋类型”,而这样的“依恋策略”如果未加观察,将很容易伴随终生。


依恋类型有四种,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混乱型(焦虑 逃避)依恋。 


安全型依恋:这种模式下,人更容易表达自我的真实想法,更容易独处、独立。能够把生命中所有重要的关系按照优先级排序,画出清晰的界限。安全型依恋的人是最好的恋爱对象、家庭成员,甚至是朋友。他们有能力接受拒绝、承担痛苦。他们在靠近别人的时候很少会不信任对方,他们自身也是值得信任的。


焦虑型依恋:这种模式下,人对关系容易感到焦虑和紧张,时常需要伴侣通过表达爱意,来消除内心深处的不确定感。他们很难独处或者保持单身,经常陷入不健康甚至有虐待发生的关系里。他们无法信任别人,哪怕他们很亲密的人。他们的行为可能是不理智的、不规律的、情绪化的,或者经常对别人抱怨异性,却又在内心深处渴望对方不断的给予,索取爱是他们惯常的模式。焦虑型依恋的女性居多。


回避型人格:这种模式下,人对他人极度依赖、同时却又自我为中心,并且经常不喜欢亲密的关系。容易患有承诺恐惧症,并且特别善于找到合理的借口从亲密状态下逃出去。当有人向他们靠近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压抑想逃离。在每一段亲密关系中,他们都会保持及时抽身的能力。在这个类型当中,男性的数量比女性多。


混乱型(焦虑 逃避)依恋:混乱型依恋是混合了焦虑和回避两种依恋类型。这类人不仅仅害怕进入亲密关系或者作出承诺,他们也不信任任何试图靠近他们的人,有必要的时候他们会尝试攻击的行为把对方吓走。


这类人在童年时期,往往有被虐待的经历,或者一直被家庭所忽略。 


❤希望楼主搞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对爱情不抱希望,然后及时和心理咨询师一起,破除不合理信念,重建安全感。这样我们才能勇敢主动地去争取爱。


祝好~!

世界和我爱着你~!

            (壹心理鲸鱼社工🐳)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