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航

Lv3  小海星

咨询达人/心理作者/优质答主
这种能力每个人都有的,比如大家刷微博、论坛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带上那个论坛的梗;电视剧看多了,里面的台词也是信手拈来;
只不过有些人更在意那些经典。
要记住那些“名言”和记“段子”的方法差不多——很多时候是因为那些话自己也想说。
很多人上学的时候养成了一个坏习惯:以为人们学习和游戏是分裂的,并且鼓励前者,打压后者。
实际上,从孩子发展的情况来看,一开始孩子们游戏的态度就是他们学习的态度——只不过“学习”的范围太小了,“不务正业”的事情太多了,才会导致很多孩子看起来更“不务正业”。这也导致我们绝大多数人在出生的时候学习能力都很强,但是长大以后很多人看起来却差很多。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更强调有一个标准答案,而常常忽视了培养人们的创造力(与其说是培养,不如说是“保护“或者“锻炼“)。
实际上,很多书看不看得懂“中心思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可能会对它们感兴趣。只要能有所感悟,它们就是自己所得,而且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是很难忘的。
但是,如果为了结果而学习,就很痛苦了。
读书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往往会发现:很多自己在意的问题,之前也有很多人在思考;我们感兴趣的很多故事,名人们也会做。这个时候,那些知识才会活过来。

另外说一下,如果想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需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往往孩子要到12、3岁才会有稳定的学习方法,才会对那些大部头的书感兴趣。
在这之前,如果父母能多陪孩子讲点故事,或者通过别的方式讲点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就行了——很多时候父母对阅读越感兴趣,讲的故事也越多,孩子也越感兴趣。
不过,有些时候如果孩子可能会把父母的阅读 体验为一种“抛弃”——父母常常因为看书而不理自己、凶自己。这样孩子也很难对看书感兴趣。不过,这种情况可能父母实际上也不太喜欢看书,只是不得不看。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