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Lv0  小虾米

优质答主
其实不只是自卑和缺爱,现在许多异常的行为模式都可以被说是和缺爱有关,当然现在我们也无法判断对错,至于楼主的问题,我可以说一下自己的观点(有什么不对的还请见谅,也忘指正)


理论~客体关系理论
它的核心的观点是:个体早期与主要养育者的关系(尤其是母亲)会内化为个体对于外界世界,也就是自体外的一切客体的基本感知,这种感知会在个体成长的初期得到一些修正,最终内化为个体的心理行为模式。

以自卑和缺爱来说:
如果个体伊始的养育环境是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爱,是被忽视甚至虐待,那么个体对于外界的基本感知是危险和敌意的,那么对于幼小的个体来说,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生存和安全。
(自卑的表现之一同时也是源头~~缺乏安全感)

而个体离开了基本养育者是无法生存的,所以个体需要对养育者的进行观察,感受,以此换取基本的生存与安全,所以这时客体以养育者的感受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
(自卑的表现之二~~~讨好)

个体以重要他人感受为中心而非以自我感受为中心这种模式会被内化,成为个体以后基本的心理行为模式,在于其他人交往中也会不断的揣摩他人,不断的以他人感受为中心。这样做的代价就是我们必须一次次的忽视自我的感受,忽视自我感受后,我们就会没有表达
(自卑的表现之三~~~怯懦)

委屈,愤怒,恨意,攻击,这些都不敢表现出来,而这些带走攻击和破坏性的东西都是最富有能量力量的。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这股能量。
(自卑表现之四~~~不自信)

同时我们的文化里有这样两种逻辑,模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潜意识当中

1不优秀不配被爱
我缺爱,所以是因为我不优秀

2弱者以强者为中心
我以你为中心,所以我是弱者

所以出了个体潜意识中会不自信,文化或者说集体的潜意识的逻辑也会告诉你,你不够好,你不行,久而久之,你就自卑

当然,以上只是自卑的一种表现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我向外界表达我很怯懦,我没有攻击性,我对你没有危险,所以你也不要攻击我
(看,核心还是认为世界是敌意的)

缺爱不只有自卑这一种模式,或者说自卑不只是以上我说的一些表现,有的人自卑会更易激惹和有攻击性,有的人表现为固执,有的人是粘人,各种各样。


最后说明,这只是个人的一些分析的逻辑和理解,不一定正确,也可能全错,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也仅仅希望作为一种观点和理解,有问题欢迎讨论,有错误感谢指正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