憬寻

Lv0  小虾米

咨询达人/优质答主

首先,补习是为了什么?“怕落后”,“怕不出众”是我看到的两个答案。


1. 不补习就一定会落后吗?


估摸着您的孩子处于小学阶段。愿意相信您孩子的老师们都是合格的。那么跟上学习进度,把作业、课本吃透,并且自主培养起时间安排、复习、巩固、预习、反思的习惯,会远远比额外接触一些重复或超纲的知识更值得。

       

习惯的养成也许不会在短时间内从成绩上看到反馈,但认真踏实的态度和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会使人受益终生——就算你早期给了他较少的教育资源,他今后也会乐于自己去挖掘或创造出优质资源。

       

相反,若家长习惯于送孩子去上补习班来缓解焦虑,那么可能会让孩子反感或依赖补习班,额外的灌输,让学习这件事变得被动,让资源因为唾手可得而难以珍惜。补习班可能会让一部分被动的孩子看到一段时间的成绩的起色,但真正善于学习的人,是不需要依赖补习班的。

      

当然,小学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父母耗费心力进行耐心且恰当的引导,这个很重要的部分,您愿意努力吗?



2.  孩子自己想出众吗?

     

如果您的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自己苦于成绩一般(相信不至于落后),可以考虑迎合孩子的需要选择一些培优班——标重点:“孩子自己需要!”。

     

如果孩子不反感学习一些才艺特长,可以考虑结合兴趣有针对地培养。如果没有兴趣,最好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强做选择,而是引导他通过一些音乐会、舞剧等平台形成一种自发的向往感。

     

个人十分欣赏周国平对女儿学钢琴的态度,那就是规定在十岁之前(好像是),坚决不带孩子出去考级,十岁后,若孩子自己有需要,那想考就去考吧。这个规定背后的态度是,把兴趣、艺术与功利彻底划分开,让形式上的认可成为自发的选择,不靠外界的证明来进行自我价值的认同。

     

 因此,“出众”是您的需要还是您孩子的需要呢?如果是您自己的,孩子的优秀对你意味了什么?如果是孩子自己的,相信,这与是否快乐不会构成因果关系。



最后,简单说下“起跑线”,一个被家长频繁念叨的词。


如果非要比喻,我愿意相信人生是一场长途旅行:前一小半程,父母带着孩子学会自尊、自立与自爱,强壮意志与体魄;后一大半程,孩子自己选择道路与风景,或去征服高山,获去情寄大海与溪流。


这个比喻中,并没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逻辑,也没有非得抢占、抢先的意识,因为我相信,对于准备长途旅行的人,他们不会把所有的物资都在开头备上,他们得学会自己去在路上补充,自己想办法充饥,同时能不畏惧掉队的危险,能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自己取暖……


这个比喻中,也没有推崇“快乐”与“出众”这个点。父母有责任去培养孩子一些能力(心智、认知等仿麦呢),而不是放任孩子。适度的,符合孩子需要的培训班与快乐不冲突,过多的培训班也不意味着孩子就能先苦后甜。


相信,您还是认为“快乐”是重要的。与此类似的还有“过得好”、“喜悦”、“幸福”之类的词。那么我想说,并没有“出众”的人一定比一般的人过得更好,或“落后”的人一定比一般人过得更差的逻辑;没有谁的道路或风景就比谁的更优的逻辑,只是需求各异,选择各异;也没有最开始的道路能决定后面的幸福的逻辑。最终,只有孩子能为自己负责,能享受与驾驭好任何自己选择的人生风景,感到喜悦常伴,才是真的值得吧。


  • 鲸厂问答君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