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

Lv5  阳光海豚

心探教练/优质答主
我想,任何一个被架起来讨论的问题,似乎都会有正方、反方,中间方。我想探讨和讨论的背后,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

男错、女错、双方都有错,这是事件本身的观点发表或舆论评判,或许,我们还应该思考的是,它背后的原因,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翻墙”网络热议。

针对事件本身,蒋劲夫家暴,我个人是:能理解,但极不认同。

可能我还在想,为什么蒋劲夫会家暴得这么“残忍”? 他是个公众人物,明明知道后果,但却还是“没忍住”?是不是忍了太久?为什么会忍这么久?中间是否做了什么去制止,但大家不知道的事?

抛开炒作、男女双方的谴责、个人隐私暴露等等这些社会问题不谈,单从心理学角度看,脑海里有没有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一个忍了很久很久的人,终于“忍无可忍”地站在墙角大声呼喊:我,受够啦!然后拳脚相加、大打出手,积攒了所有的负向情绪,隐忍、愤懑、委屈、暴怒···终于在那一刻战胜了所有的理智、道德、荣誉、形象···不顾一切地疯狂“反击”。

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每个人的边界和底线,到底应该设在在哪里?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忍无可忍、退无可退的时候,才去疯狂反扑?为什么不在刚开始时就划定界限?亦或者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让对方逐步清晰?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好人”或者“完美自己”的期待和想象,我们让自己包容、忍让,让自己美丽、帅气,让自己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让自己体恤他人、多才多艺。

伤害我,没关系,我忍;欺骗我,不要紧,我忍;找异性聊闲,没出轨,我忍;和异性出轨,第一次,我忍;家暴我,为了孩子,我忍···

我们一次次的忍,换来的其实并不是对方的理解和赞美,有时反而是“变本加厉”。
我们一次次的忍,对方看来其实是一次次的包容、允许和接纳,而我们此时恰恰是在积累所有的负向情绪。

最后,终于,忍无可忍地爆发了···

与其这样,我们能不能在选择对方的时候,就选一个没有那么多“恶习”的人呢?
在发现对方出现了让我们觉得逾越边界、尚未触碰到底线的事件时,就及时告知或者阻止呢?
在对方感受到我们清晰的边界后仍然做出伤害到我们的事情时,我们可不可以果断断绝这种联系呢?

这样,走到故事的最后,是否可以减少一些伤人、伤己的结局?

至于之后出现的一边倒的“翻墙”热议,或许也是我们这些做了这么久“好人”们,却没地儿伸冤、说理的一种宣泄吧?

不知道~以上妄议。
  • 纱羽夏云
等1人打赏了作者
全部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