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某个微信群里,有人发了他自己的一个梦,我稍微解了一下。他就攻击了我,我觉得有点儿莫名其妙。但我想,这可能是他和别人相处的一种模式,用攻击来与别人链接。如果是我发了一个梦,别人给了我一个回应,我会很开心的。但你不得不承认,这世界上的人是多样化的,有人喜欢攻击别人,有人喜欢温暖别人,有人喜欢躲避别人。我觉得自己的善意被攻击了,所以用一句话怼他的方式就是:你说的都对,随你怎么想。也不想再和他继续纠缠,所以我也没有接他的挑衅,认怂地开溜了,哈哈哈!由此,我想到,有些人说喜欢专门在一个微信群里面去找陌生人,找各种理由去谩骂,去攻击,以发泄自己的攻击性。他们这是有预谋的,把自己在工作中及生活中受的气撒在陌生人的身上。用精分的话说,他们就是把陌生人当成自己生活中的负面情绪的容器了,如果你接了他的茬,就是正中他的下怀了。遭遇到别人攻击的时候,我们当然是会愤怒的,会想要马上还击的。但是这个时候不如停下来想一想,我反击的有意义吗?这个人值得我去反击吗?不过是微信群里的一个陌生人而已。如果我和他并不熟,我也并不想和他产生再多的链接,那我就认怂地溜吧。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和他开骂开撕,以发泄心中的不满,这是你的自由,只要你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可以了,自己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可以了。也许,你还会因此收获一个朋友,常言道,不打不相识。也许你们互相地骂一骂,就产生了感情呢!哈哈哈!在一个心理学爱好群里,大家都是陌生人,每个人说的不过是自己的话,都是在渴求得到别人的关注与认可而已。你认同他的话,你可以点个赞,献朵花,比个心;你不认同他的话,你可以提出你的观点,没必要上升到人格层面去攻击别人。如果你喜欢攻击陌生人,对别人说的话有很多的愤怒,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你对别人的话产生了愤怒的情绪,你要想想,他的话和我有关吗?如果无关,我为什么这么大反应?其实是与别人太过融合了,分不清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第二,可能是从原生家庭中学习到的与人链接的模式。很多父母总是会指责孩子做的不好的方面,以此为契机与孩子产生链接。比如,父母会说你看看,你的作业没写完,你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如果你样样都做好了,那父母还能说什么呢?会觉得自己无用武之地了吧?会觉得不被孩子需要了吧?所以孩子的坏习惯,其实也是在给与父母的链接开口子。第三,其实是你自己内心有很多的愤怒没有处理好,你害怕看到这些旧伤痛。我想到,《亲密关系》的作者克里斯多福.孟说,他曾经为和女朋友争吵的原因,分为以下四种:解释一:我们的争吵是你起的头。并不是我想吵架,是你侵犯了我的领域,我只是保护自己罢了。解释二:我们这次吵架,看起来好像是我起头的,但我只不过是指出你做得不好的地方,又顺带提到你还有别的行为也需要改进。解释三:我们会吵架,是因为你明明是错的,却又打死也不承认我才是对的。那我只好发脾气了,不然你不会明白自己是错的。解释四:我们会吵架,不是因为我受到伤害。我只是有点不高兴而已。换作别人,你这样跟他们说话,他们也会生气的!你说这是建设性的忠告,但我听起来却觉得像是刻薄的批评。但是后来他才知道,和伴侣吵架只是为了不去感受自己内心的旧痛。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得多。但凡是人,几乎就不可能没有亲密关系的烦恼,亲密关系并不仅限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只要两个人亲密到一定的程度,向对方敞开到一定的程度,同学、同事、朋友、家人等,都可以算是亲密关系的一种。但是,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张力最大的,能量最强的,因此冲突也最大,也最让人心碎。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期待大家都能把亲密关系看成是修行的道场,在其中成长、学习。当你出发去寻找真爱时,你就踏上了自我追寻的旅程。祝愿我们的旅程都一路丰收到终点!以上。
今天在某个微信群里,有人发了他自己的一个梦,我稍微解了一下。他就攻击了我,我觉得有点儿莫名其妙。但我想,这可能是他和别人相处的一种模式,用攻击来与别人链接。如果是我发了一个梦,别人给了我一个回应,我会很开心的。但你不得不承认,这世界上的人是多样化的,有人喜欢攻击别人,有人喜欢温暖别人,有人喜欢躲避别人。我觉得自己的善意被攻击了,所以用一句话怼他的方式就是:你说的都对,随你怎么想。也不想再和他继续纠缠,所以我也没有接他的挑衅,认怂地开溜了,哈哈哈!由此,我想到,有些人说喜欢专门在一个微信群里面去找陌生人,找各种理由去谩骂,去攻击,以发泄自己的攻击性。他们这是有预谋的,把自己在工作中及生活中受的气撒在陌生人的身上。用精分的话说,他们就是把陌生人当成自己生活中的负面情绪的容器了,如果你接了他的茬,就是正中他的下怀了。遭遇到别人攻击的时候,我们当然是会愤怒的,会想要马上还击的。但是这个时候不如停下来想一想,我反击的有意义吗?这个人值得我去反击吗?不过是微信群里的一个陌生人而已。如果我和他并不熟,我也并不想和他产生再多的链接,那我就认怂地溜吧。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和他开骂开撕,以发泄心中的不满,这是你的自由,只要你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可以了,自己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可以了。也许,你还会因此收获一个朋友,常言道,不打不相识。也许你们互相地骂一骂,就产生了感情呢!哈哈哈!在一个心理学爱好群里,大家都是陌生人,每个人说的不过是自己的话,都是在渴求得到别人的关注与认可而已。你认同他的话,你可以点个赞,献朵花,比个心;你不认同他的话,你可以提出你的观点,没必要上升到人格层面去攻击别人。如果你喜欢攻击陌生人,对别人说的话有很多的愤怒,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你对别人的话产生了愤怒的情绪,你要想想,他的话和我有关吗?如果无关,我为什么这么大反应?其实是与别人太过融合了,分不清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第二,可能是从原生家庭中学习到的与人链接的模式。很多父母总是会指责孩子做的不好的方面,以此为契机与孩子产生链接。比如,父母会说你看看,你的作业没写完,你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如果你样样都做好了,那父母还能说什么呢?会觉得自己无用武之地了吧?会觉得不被孩子需要了吧?所以孩子的坏习惯,其实也是在给与父母的链接开口子。第三,其实是你自己内心有很多的愤怒没有处理好,你害怕看到这些旧伤痛。我想到,《亲密关系》的作者克里斯多福.孟说,他曾经为和女朋友争吵的原因,分为以下四种:解释一:我们的争吵是你起的头。并不是我想吵架,是你侵犯了我的领域,我只是保护自己罢了。解释二:我们这次吵架,看起来好像是我起头的,但我只不过是指出你做得不好的地方,又顺带提到你还有别的行为也需要改进。解释三:我们会吵架,是因为你明明是错的,却又打死也不承认我才是对的。那我只好发脾气了,不然你不会明白自己是错的。解释四:我们会吵架,不是因为我受到伤害。我只是有点不高兴而已。换作别人,你这样跟他们说话,他们也会生气的!你说这是建设性的忠告,但我听起来却觉得像是刻薄的批评。但是后来他才知道,和伴侣吵架只是为了不去感受自己内心的旧痛。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得多。但凡是人,几乎就不可能没有亲密关系的烦恼,亲密关系并不仅限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只要两个人亲密到一定的程度,向对方敞开到一定的程度,同学、同事、朋友、家人等,都可以算是亲密关系的一种。但是,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张力最大的,能量最强的,因此冲突也最大,也最让人心碎。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期待大家都能把亲密关系看成是修行的道场,在其中成长、学习。当你出发去寻找真爱时,你就踏上了自我追寻的旅程。祝愿我们的旅程都一路丰收到终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