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在我很小不记事的时候就去世了,妈妈带着年幼的我改嫁,由于不是亲生的孩子,养父对我并没有多好,给予不了我无条件的爱,虽然过去了十多年,但在我现在的记忆中,还能想到他对我的种种指责。我的母亲平日里工作较忙,对我的关心照顾少,给我的反馈关注小,性格也比较强势,比较凶。小的时候放学回家看到母亲和养父吵架,我悄悄的走进屋子,现在旁边害怕牵扯到自己。小的时候也是唯唯诺诺,和别人交往也会有那种犯了错的孩子渴望得到父母关心和慰藉的渴望与恐惧,我很小很小时候的事情回忆不起来了,只有模糊的记忆,对于父母只有想要渴望他们关心反馈安慰的忐忑和渴望。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形成的向他人投射孩子般需求的应激反应。
现在自己在和别人交往时,总是感觉到自己心理退行的很严重,自己的内心像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向外投射婴儿般的需求,脆弱、无助、无价值感,我一天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处于这种状态,我也知道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作为一个成年人,人和人之间交往就是分享美好、体验积极情绪,但是我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不自觉感觉自己像个孩子、婴儿,无法容忍外界的一切,只想满足当下即时的孩子般的需求,像父母一样给予自己关注、关心,我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的内心总是不自觉的和别人相处时投射婴儿般的需求,害怕被抛弃、不被喜欢,别人又满足不了我的需求,让我产生一种很强的剥夺感,恐惧。我听心理咨询师分析,这是创伤性重复的困境,"被照顾者渴求"像是一个永不停转的唱片,反复播放着早年未被满足的依恋需求。当我们幼年不得不适应"情感荒漠"时,神经系统会发展出高度警觉的生存策略——就像永远驻守在橱窗前等待父母关注的孩子。
现在我想知道如何从这种困境中走出来?怎么才能在和他人交往中克服内心像个孩子,向外投射婴儿般需求的应激反应,这让我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孩子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剥夺感和对父母关爱关心的渴望与恐惧,让我有逃离社交场合的冲动,如何克服心理退行和向他人投射婴儿需求的应激反应?
我爸在我很小不记事的时候就去世了,妈妈带着年幼的我改嫁,由于不是亲生的孩子,养父对我并没有多好,给予不了我无条件的爱,虽然过去了十多年,但在我现在的记忆中,还能想到他对我的种种指责。我的母亲平日里工作较忙,对我的关心照顾少,给我的反馈关注小,性格也比较强势,比较凶。小的时候放学回家看到母亲和养父吵架,我悄悄的走进屋子,现在旁边害怕牵扯到自己。小的时候也是唯唯诺诺,和别人交往也会有那种犯了错的孩子渴望得到父母关心和慰藉的渴望与恐惧,我很小很小时候的事情回忆不起来了,只有模糊的记忆,对于父母只有想要渴望他们关心反馈安慰的忐忑和渴望。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形成的向他人投射孩子般需求的应激反应。
现在自己在和别人交往时,总是感觉到自己心理退行的很严重,自己的内心像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向外投射婴儿般的需求,脆弱、无助、无价值感,我一天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处于这种状态,我也知道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作为一个成年人,人和人之间交往就是分享美好、体验积极情绪,但是我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不自觉感觉自己像个孩子、婴儿,无法容忍外界的一切,只想满足当下即时的孩子般的需求,像父母一样给予自己关注、关心,我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的内心总是不自觉的和别人相处时投射婴儿般的需求,害怕被抛弃、不被喜欢,别人又满足不了我的需求,让我产生一种很强的剥夺感,恐惧。我听心理咨询师分析,这是创伤性重复的困境,"被照顾者渴求"像是一个永不停转的唱片,反复播放着早年未被满足的依恋需求。当我们幼年不得不适应"情感荒漠"时,神经系统会发展出高度警觉的生存策略——就像永远驻守在橱窗前等待父母关注的孩子。
现在我想知道如何从这种困境中走出来?怎么才能在和他人交往中克服内心像个孩子,向外投射婴儿般需求的应激反应,这让我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孩子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剥夺感和对父母关爱关心的渴望与恐惧,让我有逃离社交场合的冲动,如何克服心理退行和向他人投射婴儿需求的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