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身边的人不可信,害怕被伤害,这个心魔怎么破?

匿名用户
#欺骗与信任#社会适应#社交恐惧
我一直有一个心魔,就是觉得身边的人不可信,我想求助,却害怕被伤害,觉得孤独,孤立无援,觉得世界上的人都是冷漠自私的,要怎么改变

我一直有一个心魔,就是觉得身边的人不可信,我想求助,却害怕被伤害,觉得孤独,孤立无援,觉得世界上的人都是冷漠自私的,要怎么改变

68阅读
·7回答
收藏
题主,你好。感受到你内心的纠结,既想要跟周围的人有一些互动,同时又害怕受到伤害,而且你也认为绝大部分都是自私冷漠的。隔空给你一个支持的抱抱,由于我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你也完全不了解,所以我的分析跟建议很可能是错的,仅供参考。1.我认为我们的所有的精神世界或者说意识,它的基础是来自于物质层面的,也就是我们之所以会有烦恼,完全是因为我们是人这个物种。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东非大草原上生存。由于我们的个人能力并不是特别强,无法独自谋生,我们必须要融入到一个团体之中才可以生存下来,所以我们其实是从基因层面或者说从物理层面就被设计为会重视和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同时我们也有归属到一个群体之中的需求。物种决定精神追求,所以全世界99.999999%的人都是无法做到完全不关心其他人,完全不在意其他人。所以现在你想跟其他人产生链接是人之常情,如果你拒绝这样的一个需求去压抑它其实很难成功,给你带来的痛苦和内耗是相当大的。2.那第2个需要探讨的点是,你之所以认为大部分人都是自私冷漠的,是因为经历过什么事情或者受到什么人的观点影响吗?如果有童年的创伤经历,需要跟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去合作,对当年的事件进行重新解读,就是要疗愈这段创伤,否则它会一直存在你的潜意识里,让你害怕去跟新的陌生人接触。也有可能,你并没有经历过什么特别的事件,只是从各种社会新闻以及周边发生的一些事情,推理出这样的结论。现代社会由于有互联网,由于大家的生存压力都比较大,大部分陌生人之间的确是比较冷漠。至于你说知识方面这个无可厚非,任何人都想着要趋吉避凶。3.我们讨论一下你如何交到朋友这个问题。朋友之间首先是要能够相互提供价值的,例如生活中相互帮助或者专业上相互帮助,或者是作为知心朋友,在情绪方面提供情绪价值。只是这样的朋友关注,是不讲究对等回报或者是立刻回报的。你可以考虑广泛的对身边人显示出你的善意,先付出你的价值,看看对方的一些回应如何。如果得到一些好的回应,你就可以继续跟他建立朋友关系。4.尝试跟别人交朋友,可能会被伤害到,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你可能全心全意去付出了,对方却背叛或者背刺了你。所以在对外交朋友之前请你自己先跟自己成为朋友,你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在心理层面能够跟自己自洽的相处,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一个人也可以过着充实。然后再不断的对外寻求交朋友,因为你无法控制其他人对你抛出橄榄枝的态度,所以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别人不接受或者拒绝,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人跟人之间的相处,很难说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只要做到了两个人就一定能成为朋友,所以当别人拒绝你甚至背叛你的时候,你不要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不要攻击跟否定自己,很可能就是对方跟你无法产生共鸣而已。能否成为朋友就是随缘而已,所以你要多抛橄榄枝,总有一天会有人看到你,认可你,只要你有勇气不断尝试,愿意首先付出吃亏,终究会收获很多的朋友。祝你一切顺利!

题主,你好。感受到你内心的纠结,既想要跟周围的人有一些互动,同时又害怕受到伤害,而且你也认为绝大部分都是自私冷漠的。隔空给你一个支持的抱抱,由于我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你也完全不了解,所以我的分析跟建议很可能是错的,仅供参考。1.我认为我们的所有的精神世界或者说意识,它的基础是来自于物质层面的,也就是我们之所以会有烦恼,完全是因为我们是人这个物种。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东非大草原上生存。由于我们的个人能力并不是特别强,无法独自谋生,我们必须要融入到一个团体之中才可以生存下来,所以我们其实是从基因层面或者说从物理层面就被设计为会重视和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同时我们也有归属到一个群体之中的需求。物种决定精神追求,所以全世界99.999999%的人都是无法做到完全不关心其他人,完全不在意其他人。所以现在你想跟其他人产生链接是人之常情,如果你拒绝这样的一个需求去压抑它其实很难成功,给你带来的痛苦和内耗是相当大的。2.那第2个需要探讨的点是,你之所以认为大部分人都是自私冷漠的,是因为经历过什么事情或者受到什么人的观点影响吗?如果有童年的创伤经历,需要跟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去合作,对当年的事件进行重新解读,就是要疗愈这段创伤,否则它会一直存在你的潜意识里,让你害怕去跟新的陌生人接触。也有可能,你并没有经历过什么特别的事件,只是从各种社会新闻以及周边发生的一些事情,推理出这样的结论。现代社会由于有互联网,由于大家的生存压力都比较大,大部分陌生人之间的确是比较冷漠。至于你说知识方面这个无可厚非,任何人都想着要趋吉避凶。3.我们讨论一下你如何交到朋友这个问题。朋友之间首先是要能够相互提供价值的,例如生活中相互帮助或者专业上相互帮助,或者是作为知心朋友,在情绪方面提供情绪价值。只是这样的朋友关注,是不讲究对等回报或者是立刻回报的。你可以考虑广泛的对身边人显示出你的善意,先付出你的价值,看看对方的一些回应如何。如果得到一些好的回应,你就可以继续跟他建立朋友关系。4.尝试跟别人交朋友,可能会被伤害到,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你可能全心全意去付出了,对方却背叛或者背刺了你。所以在对外交朋友之前请你自己先跟自己成为朋友,你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在心理层面能够跟自己自洽的相处,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一个人也可以过着充实。然后再不断的对外寻求交朋友,因为你无法控制其他人对你抛出橄榄枝的态度,所以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别人不接受或者拒绝,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人跟人之间的相处,很难说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只要做到了两个人就一定能成为朋友,所以当别人拒绝你甚至背叛你的时候,你不要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不要攻击跟否定自己,很可能就是对方跟你无法产生共鸣而已。能否成为朋友就是随缘而已,所以你要多抛橄榄枝,总有一天会有人看到你,认可你,只要你有勇气不断尝试,愿意首先付出吃亏,终究会收获很多的朋友。祝你一切顺利!

5
3
分享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聊聊这个话题。先来说说信任感,陌生人之间也有最基本的信任,但是对于自己身边的人,人们的信任度会更高一些。可是题主文中说到,我一直有个心魔,就是觉得身边的人不可信。我们在亲近的人面前都无法敞开心扉,意味着对他们的信任已经塌陷,这种不信任感很多都是在我们的幼年时候已经出现。在很多情况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会在职场、亲密和亲子关系中重复幼年时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尤其是和母亲的依恋关系。一个人如果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和母亲争吵,就可能对母亲的言语特别敏感。在人际关系中,一旦发现对方不经意间有超乎平常的表达,其内心就会产生特别强烈的怀疑。同时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母亲没有恰当地表现出对孩子的爱,或者说在母子关系中经常遭受到严重的挫败与创伤,那么我们就会启动心理防御,隔离对母亲的爱,从而影响到成年后的人际关系。因为我们对关系的感觉,常常受到我们内在对自己、对他人的感觉的影响。当我们觉得周围一切都可能伤害自己,而自己又无力自我保护,就容易形成心理创伤。长大后就不再相信他人是值得信任的,不再相信生活是可以掌控的,不再相信自己是不会轻易受到伤害的。此刻的我们,就会把自己严严实实的封闭起来,关上心门,不让任何人走进。长此以往是因噎废食,纵然是伤害过自己的人进不来,但爱自己的人同样也无法靠近。就如题主所写,害怕被伤害,觉得孤独…心理学上说道,你内心的纠结是一种因期待而引发的情绪。然而期待不能实现就去否定这个期待,那就类似于“酸葡萄”的故事,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防御。心理学上还说,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当我们感受到痛苦却又无法改变现状时,便会做出防御。而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受害者,让自己可以更少面对焦虑和烦躁,同时也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归结为是对方造成的。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大千世界中,都生活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之所以和世界保持良好的互动,是因为我们很想去了解这个世界,而世界的回应也是能给到我们情绪刺激和情感惊喜。所以我们要明白不断进行尝试是必要的,但是尝试的方法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可以从上一次的经历中总结经验,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只有一次次的尝试才是有意义的。我们也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可多出去接触真实大自然,感受鸟语花香,感受风和日丽,让自己心情愉悦,让自己身心放松,摆平心里的矛盾,看开不顺心的经历,获得内心对自我的认识,便是成熟,更是成长。祝福你!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聊聊这个话题。先来说说信任感,陌生人之间也有最基本的信任,但是对于自己身边的人,人们的信任度会更高一些。可是题主文中说到,我一直有个心魔,就是觉得身边的人不可信。我们在亲近的人面前都无法敞开心扉,意味着对他们的信任已经塌陷,这种不信任感很多都是在我们的幼年时候已经出现。在很多情况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会在职场、亲密和亲子关系中重复幼年时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尤其是和母亲的依恋关系。一个人如果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和母亲争吵,就可能对母亲的言语特别敏感。在人际关系中,一旦发现对方不经意间有超乎平常的表达,其内心就会产生特别强烈的怀疑。同时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母亲没有恰当地表现出对孩子的爱,或者说在母子关系中经常遭受到严重的挫败与创伤,那么我们就会启动心理防御,隔离对母亲的爱,从而影响到成年后的人际关系。因为我们对关系的感觉,常常受到我们内在对自己、对他人的感觉的影响。当我们觉得周围一切都可能伤害自己,而自己又无力自我保护,就容易形成心理创伤。长大后就不再相信他人是值得信任的,不再相信生活是可以掌控的,不再相信自己是不会轻易受到伤害的。此刻的我们,就会把自己严严实实的封闭起来,关上心门,不让任何人走进。长此以往是因噎废食,纵然是伤害过自己的人进不来,但爱自己的人同样也无法靠近。就如题主所写,害怕被伤害,觉得孤独…心理学上说道,你内心的纠结是一种因期待而引发的情绪。然而期待不能实现就去否定这个期待,那就类似于“酸葡萄”的故事,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防御。心理学上还说,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当我们感受到痛苦却又无法改变现状时,便会做出防御。而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受害者,让自己可以更少面对焦虑和烦躁,同时也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归结为是对方造成的。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大千世界中,都生活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之所以和世界保持良好的互动,是因为我们很想去了解这个世界,而世界的回应也是能给到我们情绪刺激和情感惊喜。所以我们要明白不断进行尝试是必要的,但是尝试的方法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可以从上一次的经历中总结经验,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只有一次次的尝试才是有意义的。我们也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可多出去接触真实大自然,感受鸟语花香,感受风和日丽,让自己心情愉悦,让自己身心放松,摆平心里的矛盾,看开不顺心的经历,获得内心对自我的认识,便是成熟,更是成长。祝福你!

2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看到了你现在所面对的困惑,抱抱你呀!你为什么会觉得身边的人不可信,会被他们伤害?有可能是在你还在婴幼儿时期的时候,妈妈离开你了本来说好几个小时后会回家结果都一直没有出现;直到你睡着了以后,她也是没有回家。那么,从那个时候起你就会觉得这整个世界都很不安全。但是现在的你,已经长大成人了。所以,个子比小时候的自己高,身体比小时候的自己更壮;内心也更加的有力量了。因此现在的你,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不再让自己受到伤害。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状态-“儿童状态”,“父母状态”,“成人状态”。想要更多了解以上这三个状态,推荐你阅读书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而且别人他们来自于跟你完全不一样的原生家庭,他们并不是你小时候的母亲会伤害你。我最近在平台这里读书,讲课的老师他提到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可以想以下的四个问题。1.)我们的想法,是真实的吗。也就是说,你不可以相信身边的人因为会被伤害,这是真实的吗。2.)我们的想法,是100%真实的吗。3.)有什么证据,支持我们以上第2点的想法。4.)当没有以上想法的时候,我们又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当按照以上这四个问题去想时,看看能不能够给到你一些新的启发。衷心祝福题主你现在所面对的问题,能够早日得到一个有效的解决。现在我能想到的,就以上这些了。希望我以上的回答对题主你有所帮助及启发。我是答主天天好好学习。在壹心理这里,世界和我爱着你。祝好哦!!!!!!!

题主,你好。看到了你现在所面对的困惑,抱抱你呀!你为什么会觉得身边的人不可信,会被他们伤害?有可能是在你还在婴幼儿时期的时候,妈妈离开你了本来说好几个小时后会回家结果都一直没有出现;直到你睡着了以后,她也是没有回家。那么,从那个时候起你就会觉得这整个世界都很不安全。但是现在的你,已经长大成人了。所以,个子比小时候的自己高,身体比小时候的自己更壮;内心也更加的有力量了。因此现在的你,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不再让自己受到伤害。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状态-“儿童状态”,“父母状态”,“成人状态”。想要更多了解以上这三个状态,推荐你阅读书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而且别人他们来自于跟你完全不一样的原生家庭,他们并不是你小时候的母亲会伤害你。我最近在平台这里读书,讲课的老师他提到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可以想以下的四个问题。1.)我们的想法,是真实的吗。也就是说,你不可以相信身边的人因为会被伤害,这是真实的吗。2.)我们的想法,是100%真实的吗。3.)有什么证据,支持我们以上第2点的想法。4.)当没有以上想法的时候,我们又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当按照以上这四个问题去想时,看看能不能够给到你一些新的启发。衷心祝福题主你现在所面对的问题,能够早日得到一个有效的解决。现在我能想到的,就以上这些了。希望我以上的回答对题主你有所帮助及启发。我是答主天天好好学习。在壹心理这里,世界和我爱着你。祝好哦!!!!!!!

2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有这样的感受真的会挺难受的。或许可以先试着从一些小事上去观察身边的人,比如同事帮忙递个文件、朋友简单的一句问候,看到他们的善意举动,提醒自己不是所有人都冷漠自私。也可以从一些小的信任开始,比如和不太熟悉的人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慢慢建立起对他人的信心。仔细回想一下,是曾经的某件具体事情,比如被朋友背叛、被家人误解等,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还是长期的生活环境影响了你对他人的看法呢?当你发现这些根源后,可以试着把当时的感受和想法写下来,进行自我剖析。也可以找一个信任的心理咨询师,在专业的引导下深入分析,只有直面过去的伤痛,才能更好地放下防备。我们对世界和他人的看法,往往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和行为。当你觉得“世界上的人都是冷漠自私的”时,这其实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认知。可以试着记录下身边那些温暖、善意的瞬间,比如陌生人的一个微笑、邻居的一次帮忙等,每天回顾这些小事,提醒自己世界并不全是冷漠的。还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行为,也许别人的某些行为并不是出于自私,而是有他们自己的原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逐步增加对他人的信任。比如先从和熟悉的人分享一些简单的日常琐事开始,像今天吃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等。随着交流的深入,再慢慢分享一些更私人的感受和想法。也可以尝试参加一些团队活动,比如小组讨论、户外运动等,在合作的过程中感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逐渐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把内心的孤独、害怕和无助等情绪表达出来,不要总是压抑在心里。可以找一个安全的环境,比如自己的房间,大声地把这些情绪说出来,或者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也可以找一个愿意倾听的朋友,虽然你可能害怕被伤害,但有时候倾诉能让你感到轻松一些。如果觉得身边没有合适的人,也可以考虑参加一些心理支持小组,在那里和有类似经历的人交流,互相理解和支持。在害怕被他人伤害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对自己的关爱。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电影、听音乐、读书等,让自己感受到快乐和满足。也可以通过学习新的技能、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当你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时,会更有勇气去面对他人,也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题主你好,有这样的感受真的会挺难受的。或许可以先试着从一些小事上去观察身边的人,比如同事帮忙递个文件、朋友简单的一句问候,看到他们的善意举动,提醒自己不是所有人都冷漠自私。也可以从一些小的信任开始,比如和不太熟悉的人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慢慢建立起对他人的信心。仔细回想一下,是曾经的某件具体事情,比如被朋友背叛、被家人误解等,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还是长期的生活环境影响了你对他人的看法呢?当你发现这些根源后,可以试着把当时的感受和想法写下来,进行自我剖析。也可以找一个信任的心理咨询师,在专业的引导下深入分析,只有直面过去的伤痛,才能更好地放下防备。我们对世界和他人的看法,往往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和行为。当你觉得“世界上的人都是冷漠自私的”时,这其实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认知。可以试着记录下身边那些温暖、善意的瞬间,比如陌生人的一个微笑、邻居的一次帮忙等,每天回顾这些小事,提醒自己世界并不全是冷漠的。还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行为,也许别人的某些行为并不是出于自私,而是有他们自己的原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逐步增加对他人的信任。比如先从和熟悉的人分享一些简单的日常琐事开始,像今天吃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等。随着交流的深入,再慢慢分享一些更私人的感受和想法。也可以尝试参加一些团队活动,比如小组讨论、户外运动等,在合作的过程中感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逐渐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把内心的孤独、害怕和无助等情绪表达出来,不要总是压抑在心里。可以找一个安全的环境,比如自己的房间,大声地把这些情绪说出来,或者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也可以找一个愿意倾听的朋友,虽然你可能害怕被伤害,但有时候倾诉能让你感到轻松一些。如果觉得身边没有合适的人,也可以考虑参加一些心理支持小组,在那里和有类似经历的人交流,互相理解和支持。在害怕被他人伤害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对自己的关爱。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电影、听音乐、读书等,让自己感受到快乐和满足。也可以通过学习新的技能、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当你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时,会更有勇气去面对他人,也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2
评论
分享
很想抱抱你!在这个世界上感觉没有人可以信任,那会是一个多么孤单的状态啊!渴望依赖又恐惧依赖,需要爱求助却又无法相信别人,还感到世界的冷漠迫害。不知道你的早年经历了什么,会让你对人类有这样的感受。这不是你的错!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尤其是3岁前和妈妈的关系,会帮助我们内化一个叫做依恋的关系。如果内化的是安全依恋,长大后我们会把这个关系投射到外在世界,和世界和他人也更能够建立起来安全的关系。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没有和照顾者之间建立起来这样的关系,长大后和别人也会感觉不安全。要想改变这种关系模式,可以通过咨访关系,找到一个咨询师,重新在咨询中“养育自己”,重建一个相对安全的关系。这个过程不容易,咨询过程会经历很多曲折,你对咨询师也会产生各种各样复杂的情感,愤怒,恐惧,不信任等等,鼓励自己尽可能大胆去表达,去和咨询师说出来,假以时日,你会发现自己感受的变化。

很想抱抱你!在这个世界上感觉没有人可以信任,那会是一个多么孤单的状态啊!渴望依赖又恐惧依赖,需要爱求助却又无法相信别人,还感到世界的冷漠迫害。不知道你的早年经历了什么,会让你对人类有这样的感受。这不是你的错!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尤其是3岁前和妈妈的关系,会帮助我们内化一个叫做依恋的关系。如果内化的是安全依恋,长大后我们会把这个关系投射到外在世界,和世界和他人也更能够建立起来安全的关系。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没有和照顾者之间建立起来这样的关系,长大后和别人也会感觉不安全。要想改变这种关系模式,可以通过咨访关系,找到一个咨询师,重新在咨询中“养育自己”,重建一个相对安全的关系。这个过程不容易,咨询过程会经历很多曲折,你对咨询师也会产生各种各样复杂的情感,愤怒,恐惧,不信任等等,鼓励自己尽可能大胆去表达,去和咨询师说出来,假以时日,你会发现自己感受的变化。

2
评论
分享
你好呀!先隔空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有幸看到你的求助,愿我的分享能够给你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为你对身边人缺乏更多的信任所产生的困扰和痛苦有这样地觉察而点赞。我们成年以后在关系中的模式更多反映了我们婴幼儿期与母亲依恋关系的模式,你对他人缺乏足够的信任,总觉得他人可能会伤害你,可能源于你婴幼儿期没有与母亲建立起足够安全的依恋关系,母亲对你那个当下的需求,感受缺乏敏锐地觉察。母亲更多在以她的感受,需求来替代和回应你的感受,母亲的养育方式破坏了你内在对这个世界基本的信任感,安全感。当今天的你已经觉察到了这一部分,那么你能做的就是一边怕一边尝试与他人建立关系。尝试去觉察你特别担心别人会伤害你的那个当下,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别人真的伤害了你,对于今天的你来说,你能够做些什么来更好的保护自己?因为对于今天的你来说,已不再是曾经那个弱小,无助的孩子,你有能力更好地保护自己,没有经过你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可以伤害到你,如果他人真的有伤害你的言语行为,你也具备自我保护的资源和能力。你说呢?你渴望被怎样对待,你需要先学习着以这样的方式对自己,对别人,因为你对待自己,对待别人的方式就会引导和暗示他人回应你的方式。我们感受,认识,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就是我们内心的投射。当你内在对自己有太多的不满,嫌弃,苛责,不接纳,你就很难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善意和温暖。所以你是一切的源头。我是答疑馆小耳朵莉莉,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好呀!先隔空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有幸看到你的求助,愿我的分享能够给你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为你对身边人缺乏更多的信任所产生的困扰和痛苦有这样地觉察而点赞。我们成年以后在关系中的模式更多反映了我们婴幼儿期与母亲依恋关系的模式,你对他人缺乏足够的信任,总觉得他人可能会伤害你,可能源于你婴幼儿期没有与母亲建立起足够安全的依恋关系,母亲对你那个当下的需求,感受缺乏敏锐地觉察。母亲更多在以她的感受,需求来替代和回应你的感受,母亲的养育方式破坏了你内在对这个世界基本的信任感,安全感。当今天的你已经觉察到了这一部分,那么你能做的就是一边怕一边尝试与他人建立关系。尝试去觉察你特别担心别人会伤害你的那个当下,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别人真的伤害了你,对于今天的你来说,你能够做些什么来更好的保护自己?因为对于今天的你来说,已不再是曾经那个弱小,无助的孩子,你有能力更好地保护自己,没有经过你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可以伤害到你,如果他人真的有伤害你的言语行为,你也具备自我保护的资源和能力。你说呢?你渴望被怎样对待,你需要先学习着以这样的方式对自己,对别人,因为你对待自己,对待别人的方式就会引导和暗示他人回应你的方式。我们感受,认识,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就是我们内心的投射。当你内在对自己有太多的不满,嫌弃,苛责,不接纳,你就很难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善意和温暖。所以你是一切的源头。我是答疑馆小耳朵莉莉,世界和我爱着你。

2
评论
分享
可以多参加一些线下社交活动,你会发现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还是会有很多善良温暖的人

可以多参加一些线下社交活动,你会发现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还是会有很多善良温暖的人

评论
分享
  • 32岁女,情绪非常容易受别人影响,内耗严重,怎么办
    9回答 · 2025.04.17 07:22:50
  • 总觉得周围的人很关注我,很不理解他们在意我干嘛呢?
    2回答 · 2025.04.16 05:03:35
  • 25岁女,家庭和朋友的信任崩塌,异性相处障碍,咋办
    8回答 · 2025.04.15 23:52:40

人际关系互助会

官方
2217人
#人际关系冲突
这里是人际互助会,一个用心理学知识探讨和解决人际上的困惑,互帮互助的群组。 在这里,有和你一样的小伙伴一起倾述衷肠、和你分享ta们成功的经验、为你出谋划策;等你来~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