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让我放弃梦想,麻烦帮我diss一下他们,可以吗

匿名用户
#工作学习#人生意义#学生成长
我说,考研是我十多年来的梦想。 我中考就失败了,因为遇见个离谱老师,我们全班的成绩都砸了,所以这真的不是我甩锅。 高考又失败了,因为疫情,我一下子失去了学习状态。 小学的时候,我住院休学了两年,所以其实是比大家少上两年学的。因此我无敌向往学校生活。但高考的时候,疫情在家,就和当年在医院一样,我满眼都是绝望。 中考失败了,高考又一次失败了。 但这两次考试,都不是彻彻底底的失败。都是有一部分成绩非常漂亮,告诉我“看,你是有能力的”,但另一部分又差得离谱,告诉我“但你就是没法继续上学”。 考研,是我从高中起就有的梦想,从大一就开始准备。 但现在,家里人说,让我放弃这样的梦想,放弃我十多年对学校的向往,去工作。 作为家长,和孩子说,让他放弃自己的梦想,去选择完完全全地顺应社会。这样的话,不觉得残忍吗?你可以为了客观现实去这样安排,去往这个方向建议,但是,直接把这样的话说出来,太绝望了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父母存在。 麻烦大家,帮我diss一下可以吗,我说不出diss的话来,毕竟这是我的父母。

我说,考研是我十多年来的梦想。 我中考就失败了,因为遇见个离谱老师,我们全班的成绩都砸了,所以这真的不是我甩锅。 高考又失败了,因为疫情,我一下子失去了学习状态。 小学的时候,我住院休学了两年,所以其实是比大家少上两年学的。因此我无敌向往学校生活。但高考的时候,疫情在家,就和当年在医院一样,我满眼都是绝望。 中考失败了,高考又一次失败了。 但这两次考试,都不是彻彻底底的失败。都是有一部分成绩非常漂亮,告诉我“看,你是有能力的”,但另一部分又差得离谱,告诉我“但你就是没法继续上学”。 考研,是我从高中起就有的梦想,从大一就开始准备。 但现在,家里人说,让我放弃这样的梦想,放弃我十多年对学校的向往,去工作。 作为家长,和孩子说,让他放弃自己的梦想,去选择完完全全地顺应社会。这样的话,不觉得残忍吗?你可以为了客观现实去这样安排,去往这个方向建议,但是,直接把这样的话说出来,太绝望了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父母存在。 麻烦大家,帮我diss一下可以吗,我说不出diss的话来,毕竟这是我的父母。

40阅读
·4回答
收藏
首先,简单科普和解释一样心理咨询,它是一个辅助工具,咨询工具,求助工具,它可以是情绪垃圾桶,可以是另一个自己,也可以是一个梳理器,甚至可以是一个情绪发泄的安全场所,但它和“阿拉丁神灯”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不是什么都可以做。它是一个很“中立”的存在。它就是个“天平”,辅助你摆平情绪,认知,遇到的问题,不会向任一一个方向倾斜。你的第一个期待“帮你diss你的父母”是不可以的。划重点“是不可以”,是职业特性,规定,它的本质内涵不允许的范围。就如同去警察局,说“我和我父母吵架了,不开心,你去骂他们,打他们,抓他们”都是不行的一样其次,我很理解你的情绪,感受。因为“我们的父母没有什么不同”我的梦想是心理学,从小学接触后就无比喜欢,当然我并不聪明,高中都没有考上,于是通过中专,大专,一步一步的曲线救国,才有机会,考职业证书,从业。当然也有想要考研的小目标的。而父母(特别是父亲吧)特别的不理解和支持我,理由就是“心理学不赚钱”。从来就没有认可过我的喜好,梦想,甚至是理想我与你一样,一开始的我当然是“愤怒”“憎恨”“厌恶”。认为“大人怎么都那么的肤浅,就只有好工作,赚大钱”的想法,丝毫不在意人的追求这些情绪,对父母的“不喜欢”都是正常的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就是“亲情”最特殊。它的存在不是通过“人为筛选的”,不像友情和爱情,甚至同事和领导,我可以通过“绝交,分手,离职”来远离和自己三观,性格不一致的人。亲人是无法选择的。就会有很大的几率出现,三观不一致,性格不合,脾气相斥的情况,争吵,矛盾,不理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不要自责“是不是自己是个不懂感恩父母的人”同时,你的这个想法“我说不出diss的话来,毕竟这是我的父母”恰恰说明了,作为孩子你的合格,良好,优秀(比我做孩子做的好)我是真骂,真吵过的这里辅助给你一个小提议(斟酌使用,以个人立场的建议,非专业建议)心理咨询是没有办法和你一起“骂骂人”的。但是朋友可以我每次和父母闹矛盾后,都是找闺蜜们去吐槽的。反之亦然,她们和父母吵架后,也是和我吐槽的。这里有个小基础,就是“不要骂任何人的父母”因为一个人的好坏,作为“人”当然可以稍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可唯独“父母”不行。作为父母他们做的是否合格,是好是坏,只有“孩子”有权利去评价。缘由很好理解的。一个好人,未必是一个好父亲,好母亲。一个好父母,未必是一个好人。监狱里的犯人在某个层面来说,都是“坏人”,但外人绝对没有资格,评价他们不是一个好父母。这一点需要理解的原因就是,如果朋友也拒绝,没有和你一起“骂”,不要强迫,如果他们和你一起骂了,不要过心(毕竟是我们自己要求的)。而我们自己要注意言语,骂人爹妈,总归不是好的行为方式我们可以给予情绪的回应,理解,宽慰,或者客观上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例如对于教育观来说,我也不支持父母“剥夺孩子实现梦想的权利”,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我是能理解你的。这类的表达还是没问题的最后,对于这个情况的理解这个理解,要你现在就去体验,吸收是不现实的,路还是需要自己走。我的本意是“没有隔夜仇”这“仇”指的是,普通家庭状态下的,如果是极端情况,例如暴力,弃养,伤害等,自然是另一个情况我们和父母是有“阅历差异的”例如,现在的我能理解当年我十六岁时父亲的否决含义。因为如今的我也快三十了,用成人的视角再去看社会,职业发展的时候,就会是不同的谈论理想,梦想,人生价值目标的时候,我们考虑的仅仅是喜欢,热爱,遗憾....而长大后的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今天吃什么”“这个月水电费交了没”“吃席礼金应该包多少”而需要重要考虑的“学费”“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的日常开销”怎么来如今的我在人生的岔路口,或许再过二十年,我也会和我们的父母一样,成为一个“掐灭孩子梦想的无趣大人”,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但至少,当下的我还是可以理解你的,也能理解父母表达的含义不如,听听父母他们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都是什么呢我母亲的梦想是当兵,显然没有实现我父亲的梦想是手艺人,曾经的他拥有很厉害的修理钟表的能力。也很显然,如今这个时代毫无用武之地他们不得不成为我们眼里无趣的大人,因为他们需要考虑“今天闺女想吃虾了,必须赚到四十块钱才行”。梦想不能当饭吃,唯有“工作”才可以真的不饿肚子我也是在长大后,愿意和父母坐下来,聊聊过去的事情后,才试着体会他们的“理念”。说白了,18岁的少年少女,又怎么会没有梦想呢。他们也是有过的吧社会,时间,现实确实会磨平棱角。而我们认为的父母的残忍,来源于“他们做了这个恶人”或者“不试试怎么知道”的机会剥夺或许互相理解一下,给个小小的机会和自由,可以是另一个解决方式你试着考研看看,一战,二战,三战都可以(我表弟就是考了三次考上的,目前研一)。但或许你也可以先了解一下家庭情况表弟可以考三次,是因为家庭富裕(起码比我家富裕些)不仅仅可以提供备战三年的开销,还可以提供读研期间的学费,生活费(虽然也会勤工俭学,但不要太当真,大头一定还是大几率需要靠父母的)如果家庭不能支撑,可以选择“晚些”。晚些不是放弃梦想,而是现实落地的暂停键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节奏都可以是不同的。我二十出头的时候也着急备考,直到后来知道“考研没有年龄限制”后,反而轻松了,读书的愿望,六十岁都有机会实现,但当下的紧迫任务是“可以活到六十岁去实现”的现实考量其一,若是家庭经济还不错,好好和父母沟通。互相了解对方的心意,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其二,若是家庭经济,或者家人的身体状态等问题,需要提前承担责任,我们重新的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节奏,不论是先赚钱养家,过几年再考学,还是考虑先“读在职研究生”以后有机会了再读全日制博士,都是有机会的。当下的你或许也可以考虑另一个问题“读完研的你想做什么”读书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伴随一生的伙伴。想想除了校园生活,学历提升,愿望满足外,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或许和父母谈谈这些内容,他们便愿意放手,了解你的想法“不仅仅是要做个学者”而是“读研是未来工作的多一项选择的机会获得手段方式之一”

首先,简单科普和解释一样心理咨询,它是一个辅助工具,咨询工具,求助工具,它可以是情绪垃圾桶,可以是另一个自己,也可以是一个梳理器,甚至可以是一个情绪发泄的安全场所,但它和“阿拉丁神灯”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不是什么都可以做。它是一个很“中立”的存在。它就是个“天平”,辅助你摆平情绪,认知,遇到的问题,不会向任一一个方向倾斜。你的第一个期待“帮你diss你的父母”是不可以的。划重点“是不可以”,是职业特性,规定,它的本质内涵不允许的范围。就如同去警察局,说“我和我父母吵架了,不开心,你去骂他们,打他们,抓他们”都是不行的一样其次,我很理解你的情绪,感受。因为“我们的父母没有什么不同”我的梦想是心理学,从小学接触后就无比喜欢,当然我并不聪明,高中都没有考上,于是通过中专,大专,一步一步的曲线救国,才有机会,考职业证书,从业。当然也有想要考研的小目标的。而父母(特别是父亲吧)特别的不理解和支持我,理由就是“心理学不赚钱”。从来就没有认可过我的喜好,梦想,甚至是理想我与你一样,一开始的我当然是“愤怒”“憎恨”“厌恶”。认为“大人怎么都那么的肤浅,就只有好工作,赚大钱”的想法,丝毫不在意人的追求这些情绪,对父母的“不喜欢”都是正常的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就是“亲情”最特殊。它的存在不是通过“人为筛选的”,不像友情和爱情,甚至同事和领导,我可以通过“绝交,分手,离职”来远离和自己三观,性格不一致的人。亲人是无法选择的。就会有很大的几率出现,三观不一致,性格不合,脾气相斥的情况,争吵,矛盾,不理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不要自责“是不是自己是个不懂感恩父母的人”同时,你的这个想法“我说不出diss的话来,毕竟这是我的父母”恰恰说明了,作为孩子你的合格,良好,优秀(比我做孩子做的好)我是真骂,真吵过的这里辅助给你一个小提议(斟酌使用,以个人立场的建议,非专业建议)心理咨询是没有办法和你一起“骂骂人”的。但是朋友可以我每次和父母闹矛盾后,都是找闺蜜们去吐槽的。反之亦然,她们和父母吵架后,也是和我吐槽的。这里有个小基础,就是“不要骂任何人的父母”因为一个人的好坏,作为“人”当然可以稍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可唯独“父母”不行。作为父母他们做的是否合格,是好是坏,只有“孩子”有权利去评价。缘由很好理解的。一个好人,未必是一个好父亲,好母亲。一个好父母,未必是一个好人。监狱里的犯人在某个层面来说,都是“坏人”,但外人绝对没有资格,评价他们不是一个好父母。这一点需要理解的原因就是,如果朋友也拒绝,没有和你一起“骂”,不要强迫,如果他们和你一起骂了,不要过心(毕竟是我们自己要求的)。而我们自己要注意言语,骂人爹妈,总归不是好的行为方式我们可以给予情绪的回应,理解,宽慰,或者客观上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例如对于教育观来说,我也不支持父母“剥夺孩子实现梦想的权利”,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我是能理解你的。这类的表达还是没问题的最后,对于这个情况的理解这个理解,要你现在就去体验,吸收是不现实的,路还是需要自己走。我的本意是“没有隔夜仇”这“仇”指的是,普通家庭状态下的,如果是极端情况,例如暴力,弃养,伤害等,自然是另一个情况我们和父母是有“阅历差异的”例如,现在的我能理解当年我十六岁时父亲的否决含义。因为如今的我也快三十了,用成人的视角再去看社会,职业发展的时候,就会是不同的谈论理想,梦想,人生价值目标的时候,我们考虑的仅仅是喜欢,热爱,遗憾....而长大后的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今天吃什么”“这个月水电费交了没”“吃席礼金应该包多少”而需要重要考虑的“学费”“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的日常开销”怎么来如今的我在人生的岔路口,或许再过二十年,我也会和我们的父母一样,成为一个“掐灭孩子梦想的无趣大人”,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但至少,当下的我还是可以理解你的,也能理解父母表达的含义不如,听听父母他们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都是什么呢我母亲的梦想是当兵,显然没有实现我父亲的梦想是手艺人,曾经的他拥有很厉害的修理钟表的能力。也很显然,如今这个时代毫无用武之地他们不得不成为我们眼里无趣的大人,因为他们需要考虑“今天闺女想吃虾了,必须赚到四十块钱才行”。梦想不能当饭吃,唯有“工作”才可以真的不饿肚子我也是在长大后,愿意和父母坐下来,聊聊过去的事情后,才试着体会他们的“理念”。说白了,18岁的少年少女,又怎么会没有梦想呢。他们也是有过的吧社会,时间,现实确实会磨平棱角。而我们认为的父母的残忍,来源于“他们做了这个恶人”或者“不试试怎么知道”的机会剥夺或许互相理解一下,给个小小的机会和自由,可以是另一个解决方式你试着考研看看,一战,二战,三战都可以(我表弟就是考了三次考上的,目前研一)。但或许你也可以先了解一下家庭情况表弟可以考三次,是因为家庭富裕(起码比我家富裕些)不仅仅可以提供备战三年的开销,还可以提供读研期间的学费,生活费(虽然也会勤工俭学,但不要太当真,大头一定还是大几率需要靠父母的)如果家庭不能支撑,可以选择“晚些”。晚些不是放弃梦想,而是现实落地的暂停键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节奏都可以是不同的。我二十出头的时候也着急备考,直到后来知道“考研没有年龄限制”后,反而轻松了,读书的愿望,六十岁都有机会实现,但当下的紧迫任务是“可以活到六十岁去实现”的现实考量其一,若是家庭经济还不错,好好和父母沟通。互相了解对方的心意,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其二,若是家庭经济,或者家人的身体状态等问题,需要提前承担责任,我们重新的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节奏,不论是先赚钱养家,过几年再考学,还是考虑先“读在职研究生”以后有机会了再读全日制博士,都是有机会的。当下的你或许也可以考虑另一个问题“读完研的你想做什么”读书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伴随一生的伙伴。想想除了校园生活,学历提升,愿望满足外,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或许和父母谈谈这些内容,他们便愿意放手,了解你的想法“不仅仅是要做个学者”而是“读研是未来工作的多一项选择的机会获得手段方式之一”

5
评论
分享
你好!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你内心对考研的渴望,从小到大曲折的求学经历,让你更加渴望能多一些时间体验美好的学校生活。我也感受到你面对父母时的复杂心情,对父母不支持你考研的失望,想要表达而又说不出口的愤怒,或者,在你“说不出diss的话”时,你内心也有着对父母养育你长大的感恩,以及对父母的深深的爱。在你的文字里,我看到,小学休学、中考“失败”、高考”失利“,并没有打败你,小小的你,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顽强面对,仍然升入大学,继续自己的求学生涯。现在,你对自己内心的渴望十分明确,也想要寻求父母的支持,要继续考研。这其中,呈现出来你无数优秀品质,对自己内心的敏锐觉察,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失利中仍然看到自己优点的自信心,直面问题的勇气,寻求解决方法的灵活性,包括你在这里提出自己的问题,希望能够有所帮助。现在,面对你和父母的分岐,面对你父母直接的建议,似乎不被理解的孤独淹没了你,觉得父母不再是那个一直支持自己的爸爸妈妈了,感到绝望,或许内心也充满了愤怒与无助,囿于你的身份,你无法,也许也不忍心直接表达冲撞父母,想要寻求别人的帮助来共同应对父母。或许从另一面,也可以看到其中隐藏的父母对你的爱与关心,他们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社会现实出发,也许也是想要让你少受挫折、人生更加顺利——虽然表达方式让你窒息。或许在你看来,读研深造意味着你可以继续校园生活,弥补你小时候的缺失,但在你父母心中,大学毕业意味着完成了人生的基本教育,可以走上人生的另一阶段。或许,在你们各自观点的对立中,我们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思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些:首先,读研真的可以修复你小时候的创伤吗?它是唯一弥补你心中遗憾的方式吗?我还可以为小时那个充满渴望的自己做点什么?其次,大学毕业就业,是不是就意味着真的从此离开校园?你所说的”顺应社会“,背后究竟有些什么含义呢?进入社会工作,除了让我们有负担,又会在哪些方面对我们有正面意义呢?最后,读研对于我们有哪些方向的意义?大学毕业直升读研和工作之后重新读研,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方式对我自己将来的人生之路会有哪些不同的影响呢?我相信,除了以上这些,你一定还会想到其他很多面向的问题。你可以先接纳自己当前的无奈、愤怒等等情绪,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是来提醒你生活当中有些事需要注意了。在你可以完全平静下来之后,尝试去探索这些面向的问题,我相信,凭借你的觉察力、自信心、正面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你一定会得到自己内心真正的答案。最后,我想对你说,人生的路从来不止一条,每条路都有自己独特的坎坷与风景。我相信,无论你选择怎么走,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最终你一定会去到你想要的地方。祝福你!

你好!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你内心对考研的渴望,从小到大曲折的求学经历,让你更加渴望能多一些时间体验美好的学校生活。我也感受到你面对父母时的复杂心情,对父母不支持你考研的失望,想要表达而又说不出口的愤怒,或者,在你“说不出diss的话”时,你内心也有着对父母养育你长大的感恩,以及对父母的深深的爱。在你的文字里,我看到,小学休学、中考“失败”、高考”失利“,并没有打败你,小小的你,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顽强面对,仍然升入大学,继续自己的求学生涯。现在,你对自己内心的渴望十分明确,也想要寻求父母的支持,要继续考研。这其中,呈现出来你无数优秀品质,对自己内心的敏锐觉察,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失利中仍然看到自己优点的自信心,直面问题的勇气,寻求解决方法的灵活性,包括你在这里提出自己的问题,希望能够有所帮助。现在,面对你和父母的分岐,面对你父母直接的建议,似乎不被理解的孤独淹没了你,觉得父母不再是那个一直支持自己的爸爸妈妈了,感到绝望,或许内心也充满了愤怒与无助,囿于你的身份,你无法,也许也不忍心直接表达冲撞父母,想要寻求别人的帮助来共同应对父母。或许从另一面,也可以看到其中隐藏的父母对你的爱与关心,他们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社会现实出发,也许也是想要让你少受挫折、人生更加顺利——虽然表达方式让你窒息。或许在你看来,读研深造意味着你可以继续校园生活,弥补你小时候的缺失,但在你父母心中,大学毕业意味着完成了人生的基本教育,可以走上人生的另一阶段。或许,在你们各自观点的对立中,我们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思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些:首先,读研真的可以修复你小时候的创伤吗?它是唯一弥补你心中遗憾的方式吗?我还可以为小时那个充满渴望的自己做点什么?其次,大学毕业就业,是不是就意味着真的从此离开校园?你所说的”顺应社会“,背后究竟有些什么含义呢?进入社会工作,除了让我们有负担,又会在哪些方面对我们有正面意义呢?最后,读研对于我们有哪些方向的意义?大学毕业直升读研和工作之后重新读研,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方式对我自己将来的人生之路会有哪些不同的影响呢?我相信,除了以上这些,你一定还会想到其他很多面向的问题。你可以先接纳自己当前的无奈、愤怒等等情绪,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是来提醒你生活当中有些事需要注意了。在你可以完全平静下来之后,尝试去探索这些面向的问题,我相信,凭借你的觉察力、自信心、正面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你一定会得到自己内心真正的答案。最后,我想对你说,人生的路从来不止一条,每条路都有自己独特的坎坷与风景。我相信,无论你选择怎么走,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最终你一定会去到你想要的地方。祝福你!

5
评论
分享
对未来有梦想,对继续读书有渴望,这是好事儿啊,你为什么不敢坚持自己的追求而被父母的要求束缚了呢?从你的描述看,小学休学过两年,中考因为老师没考好,高考因为疫情也没有考好,所以,上学成为你的一个心结。那会不会这几次失利尽管有客观原因,但结果本身也给你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让你对考试成功有阴影,所以,你内心也有恐惧担心,担心自己万一考不好怎么办,那时候父母是不是责怪自己就更加理直气壮了呢?如果内心笃定可以承担考不好的后果,那就坚决的给自己一次机会,告诉父母:我是成年人了,我可以为我自己的行为负责!上学是我的心结,我要努力一把去实现这个愿望。内心笃定了就去告诉父母,他们也不会要死要活逼你上班的!

对未来有梦想,对继续读书有渴望,这是好事儿啊,你为什么不敢坚持自己的追求而被父母的要求束缚了呢?从你的描述看,小学休学过两年,中考因为老师没考好,高考因为疫情也没有考好,所以,上学成为你的一个心结。那会不会这几次失利尽管有客观原因,但结果本身也给你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让你对考试成功有阴影,所以,你内心也有恐惧担心,担心自己万一考不好怎么办,那时候父母是不是责怪自己就更加理直气壮了呢?如果内心笃定可以承担考不好的后果,那就坚决的给自己一次机会,告诉父母:我是成年人了,我可以为我自己的行为负责!上学是我的心结,我要努力一把去实现这个愿望。内心笃定了就去告诉父母,他们也不会要死要活逼你上班的!

2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读着你的文字,仿佛看见一个在暴雨中护着烛火前行的少年,那些被雨水打湿的衣袖下,藏着被反复浇灭又重燃的倔强。从初中到高考再到此刻,你就像希腊神话里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每次即将触到山顶时,巨石又滚落深渊——但你知道吗?真正的英雄主义不在于石头是否登顶,而在于每次下山时,你依然选择弯腰重新托起希望。###关于那些未抵达的彼岸中考时那场「全班沦陷」的意外,高考时疫情撕碎的学习节奏,还有更早之前被病痛偷走的两年校园时光...这些经历像散落的拼图碎片,每一片都刻着「本可以」的遗憾。但当我注意到你说「两次考试都有部分成绩非常漂亮」时,突然想起沙漠里的一种花,它们能在根系受损的情况下,依然从缝隙里开出最艳丽的花朵——你那些耀眼的单科成绩,正是这种生命力的明证。父母眼里的「现实建议」,或许像一盆冰水浇在你守护多年的火种上。但请允许我为你指出:他们试图扑灭的,可能不是你的梦想本身,而是害怕火焰会灼伤你的焦虑。就像小时候我们想摸烟花时,父母会厉声喝止,那不是否定我们的探索欲,而是恐惧未知的危险。###梦想的三重镜像你执着的考研梦,或许承载着比深造更深刻的意义:1.**时间修复器**:通过考上理想院校,把曾经被病痛、疫情夺走的校园时光重新「赎回」2.**自我证明书**:向世界(更是向自己)宣告「我有能力跨越过往的挫折」3.**安全庇护所**:在象牙塔里暂避社会的风浪,延续学生对纯粹性的向往这些潜意识的需求,比学历本身更值得被看见。就像航海者追逐的不仅是新大陆,更是航行过程中找回的勇气。###温柔的反抗之道既然无法直接「diss」父母,我们可以尝试更有智慧的对话策略:####第一步:制作「梦想解剖图」取三张白纸分别写下:-纸①:考上研最想体验的三个瞬间(如:在百年礼堂听讲座的秋日下午)-纸②:实现梦想需要父母支持的具体事项(如:半年备考期的生活费)-纸③:如果暂时工作,可以积累哪些考研助力(如:存备考资金、锻炼时间管理)这个过程能帮你把朦胧的渴望转化为可触摸的路径,就像把晨雾凝结成朝露。####第二步:开启「考古式沟通」选择父母情绪平稳的傍晚,用这样的句式打开对话:「爸妈,你们记不记得我小学住院时,你们给我读《哈利波特》的那个晚上?当时我说以后要像赫敏那样当学霸...其实考研就是我延续了15年的『魔法梦』。」从共同记忆切入,能唤醒他们对你执着的理解。有位来访者用这个方法后,父亲沉默良久说:「原来你电脑桌面的霍格沃茨城堡不是随便选的。」####第三步:签订「现实魔幻契约」提议试行三个月「半工半读」模式:-工作日白天从事与考研专业相关的基础工作(如:考新传就去自媒体实习)-晚上和周末严格执行备考计划-每月底向父母展示「生存报告」(含工作成果学习进度)这既展示了你适应社会的能力,又守护了梦想的火种,就像在现实土壤里栽种理想主义的幼苗。###当语言失效时如果沟通依然受阻,可以尝试「非暴力行为艺术」:-连续三十天在家庭群发送「今日学习碎片」(如:笔记照片30秒语音感悟)-用便签纸把考研参考书金句贴在冰箱/卫生间(潜移默化传递决心)-邀请父母参观考研自习室(让他们直观感受备考者的精神状态)有位机械专业跨考哲学的男生,通过在家模拟「苏格拉底问答法」与父亲对话,最终让父亲理解:「原来思考本身就有价值」###致你的内在少年那个住院时趴在窗边看操场的孩子,那个网课时把知识点刻在手臂内侧的考生,那个在无数个深夜擦干眼泪继续刷题的少年...他们此刻都站在你身后。真正的成长不是否定这些部分自我,而是像老树包容年轮般接纳所有季节的自己。或许可以给父母写封不会寄出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说那些话时,心可能比我更疼。你们经历过太多风雨,所以想为我撑起现实的伞。但请允许我告诉你们,我灵魂里有团火,如果现在不让她燃烧,余生都将在余烬里寻找温暖...」最后想送你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一句话:「生命的意义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赋予的。」考研可以是意义的载体,但永远不是意义本身。那些备考日子里流过的汗与泪,那些在现实与理想间的挣扎与坚持,早已在你生命里浇筑出比学历更珍贵的勋章。无论最终走向何方,请记得你已拥有最动人的力量——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依然愿意相信「可能」的勇气。这团火种,没有任何现实风雨能够浇灭。

题主你好:读着你的文字,仿佛看见一个在暴雨中护着烛火前行的少年,那些被雨水打湿的衣袖下,藏着被反复浇灭又重燃的倔强。从初中到高考再到此刻,你就像希腊神话里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每次即将触到山顶时,巨石又滚落深渊——但你知道吗?真正的英雄主义不在于石头是否登顶,而在于每次下山时,你依然选择弯腰重新托起希望。###关于那些未抵达的彼岸中考时那场「全班沦陷」的意外,高考时疫情撕碎的学习节奏,还有更早之前被病痛偷走的两年校园时光...这些经历像散落的拼图碎片,每一片都刻着「本可以」的遗憾。但当我注意到你说「两次考试都有部分成绩非常漂亮」时,突然想起沙漠里的一种花,它们能在根系受损的情况下,依然从缝隙里开出最艳丽的花朵——你那些耀眼的单科成绩,正是这种生命力的明证。父母眼里的「现实建议」,或许像一盆冰水浇在你守护多年的火种上。但请允许我为你指出:他们试图扑灭的,可能不是你的梦想本身,而是害怕火焰会灼伤你的焦虑。就像小时候我们想摸烟花时,父母会厉声喝止,那不是否定我们的探索欲,而是恐惧未知的危险。###梦想的三重镜像你执着的考研梦,或许承载着比深造更深刻的意义:1.**时间修复器**:通过考上理想院校,把曾经被病痛、疫情夺走的校园时光重新「赎回」2.**自我证明书**:向世界(更是向自己)宣告「我有能力跨越过往的挫折」3.**安全庇护所**:在象牙塔里暂避社会的风浪,延续学生对纯粹性的向往这些潜意识的需求,比学历本身更值得被看见。就像航海者追逐的不仅是新大陆,更是航行过程中找回的勇气。###温柔的反抗之道既然无法直接「diss」父母,我们可以尝试更有智慧的对话策略:####第一步:制作「梦想解剖图」取三张白纸分别写下:-纸①:考上研最想体验的三个瞬间(如:在百年礼堂听讲座的秋日下午)-纸②:实现梦想需要父母支持的具体事项(如:半年备考期的生活费)-纸③:如果暂时工作,可以积累哪些考研助力(如:存备考资金、锻炼时间管理)这个过程能帮你把朦胧的渴望转化为可触摸的路径,就像把晨雾凝结成朝露。####第二步:开启「考古式沟通」选择父母情绪平稳的傍晚,用这样的句式打开对话:「爸妈,你们记不记得我小学住院时,你们给我读《哈利波特》的那个晚上?当时我说以后要像赫敏那样当学霸...其实考研就是我延续了15年的『魔法梦』。」从共同记忆切入,能唤醒他们对你执着的理解。有位来访者用这个方法后,父亲沉默良久说:「原来你电脑桌面的霍格沃茨城堡不是随便选的。」####第三步:签订「现实魔幻契约」提议试行三个月「半工半读」模式:-工作日白天从事与考研专业相关的基础工作(如:考新传就去自媒体实习)-晚上和周末严格执行备考计划-每月底向父母展示「生存报告」(含工作成果学习进度)这既展示了你适应社会的能力,又守护了梦想的火种,就像在现实土壤里栽种理想主义的幼苗。###当语言失效时如果沟通依然受阻,可以尝试「非暴力行为艺术」:-连续三十天在家庭群发送「今日学习碎片」(如:笔记照片30秒语音感悟)-用便签纸把考研参考书金句贴在冰箱/卫生间(潜移默化传递决心)-邀请父母参观考研自习室(让他们直观感受备考者的精神状态)有位机械专业跨考哲学的男生,通过在家模拟「苏格拉底问答法」与父亲对话,最终让父亲理解:「原来思考本身就有价值」###致你的内在少年那个住院时趴在窗边看操场的孩子,那个网课时把知识点刻在手臂内侧的考生,那个在无数个深夜擦干眼泪继续刷题的少年...他们此刻都站在你身后。真正的成长不是否定这些部分自我,而是像老树包容年轮般接纳所有季节的自己。或许可以给父母写封不会寄出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说那些话时,心可能比我更疼。你们经历过太多风雨,所以想为我撑起现实的伞。但请允许我告诉你们,我灵魂里有团火,如果现在不让她燃烧,余生都将在余烬里寻找温暖...」最后想送你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一句话:「生命的意义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赋予的。」考研可以是意义的载体,但永远不是意义本身。那些备考日子里流过的汗与泪,那些在现实与理想间的挣扎与坚持,早已在你生命里浇筑出比学历更珍贵的勋章。无论最终走向何方,请记得你已拥有最动人的力量——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依然愿意相信「可能」的勇气。这团火种,没有任何现实风雨能够浇灭。

评论
分享
  • 6回答 · 2025.04.03 08:06:05
  • 为什么没有人懂我?懂我的需要,脆弱,潜力等等
    2回答 · 2025.04.02 21:25:52
  • 18岁高中生,对未来焦虑不安,没有动力了,怎么办?
    4回答 · 2025.04.01 22:24:12

女性成长与叙事空间

官方
2702人
#女性成长
这里可以分享倾吐女性成长过程的快乐与艰辛,💗探索不同的成长路途。🌱愿我们的相互陪伴浇灌出一片沃土,申请进群的小鲸鱼请务必❗️填写申请理由呀🐿或敲打暗号:我所经历的每一分钟都是成长。🍃

每天进步一点点

官方
1770人
#自我探索
人生是在”变化中成长”,”正念练习”打卡记录进步瞬间 🐳这里是一个补给赋能的团体,一个”❤️心流”联动的温暖嘉园。唤醒“心流”,彼此的照见与接纳,源于【每天进步一点点】,点亮周边的小世界,因你的存在影响更多的鲸鱼🐳们打卡记录【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愉悦感!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