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女孩和父母没话题聊,能完全不说话,什么原因?

匿名用户
#家庭关系#成长过程#父母沟通
我有一个弟弟,今年十岁了。每一天放学后,我先上车,然后再去弟弟学校接他。我上车能完全不说一句话,可能有必要时才会说一点或者问一些重要的问题。但有一天我发现好奇怪,弟弟一上车妈妈整个状态都不一样了,问他午餐吃了什么,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我也发现弟弟和我天差地别,他有话直说,更令我意外的是,妈妈竟然不会反驳他的意见。我以前都一直很害怕提出看法,甚至父母的一些要求令我为难我都会隐忍,不表现出来。 我该怎么面对这个问题?我现在这样的性格有可能基于什么样的原因?

我有一个弟弟,今年十岁了。每一天放学后,我先上车,然后再去弟弟学校接他。我上车能完全不说一句话,可能有必要时才会说一点或者问一些重要的问题。但有一天我发现好奇怪,弟弟一上车妈妈整个状态都不一样了,问他午餐吃了什么,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我也发现弟弟和我天差地别,他有话直说,更令我意外的是,妈妈竟然不会反驳他的意见。我以前都一直很害怕提出看法,甚至父母的一些要求令我为难我都会隐忍,不表现出来。 我该怎么面对这个问题?我现在这样的性格有可能基于什么样的原因?

151阅读
·4回答
收藏
你好你观察到妈妈看到自己和弟弟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也观察到弟弟的“有话直说”也是被妈妈允许与接纳的,而自己却是会隐忍,甚至会感觉与妈妈“无话可说”。这些不同让你感觉到很困惑,也会感到有一些压抑和委屈,所以,想要找到答案。其实,你也想做一个可以被妈妈允许与接纳的真实的自己,是这样的吗?首先,你能够看到自己内心的感受与需求,并且积极的寻求心理学知识的答案和帮助,你很棒的!我们的一些习惯与相处模式的养成,都是我们在过去的经历中逐步形成的。也许,曾经在小时候,更年轻一些的父母常常鼓励自己,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也许,在自己小时候有一些让父母为难的表达的时候,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如何提供帮助,就用“好孩子”的标准说:你是一个好孩子,“好孩子是懂得分享的”“好孩子是勇敢的”“好孩子是不哭的”“好孩子是不怕黑的”等等这些语言来鼓励自己。而寻求父母对自己的肯定认同欣赏赞美,是我们内心最重要的心理营养,于是,做父母的乖小孩成了我们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有讨好和压抑的部分的。所以,当你看到自己的弟弟,可以直接的表达自己任何的真实的想法,而父母也没有批评否定,是一种无条件接纳的状态。这是与妈妈对待自己的时候完全不同的。我们便会感觉不舒服,感觉失落,感觉委屈,也会感觉很困惑。虽然这些模式已经形成,但它是可以通过调整来重新建立新的相处方式的。比如,上车后主动和妈妈分享一个想法,或者今天看到的一句话,一朵花,或者学习的一个知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与感受,并且问妈妈的看法与感受,做一些交流和互动。这样,妈妈就会看到你的思想与成长,慢慢的会更理解你了。其次,从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来看目前,你和弟弟,还有妈妈分别处于不同心理发展的阶段。弟弟十岁,他正处于一个勤奋对自卑阶段。在这一时期的小朋友会慢慢的发现自己的兴趣,认识到我们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并且想证明自己能把事情做对,得到认可。父母有接纳的态度,小朋友就会去尝试积极的表达自己各种真实的想法。在13~19岁的时候,就进入了第五阶段,也是一个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在青春期,我们知道自己拥有不同的社会角色,我们是彼此的朋友,是学生,是父母的孩子,同时也是公民。如果我们的父母允许我们尝试去外面的世界探索,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身份。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听从他们的观点,孩子会面临自我角色混乱,感到迷茫,迷失。在这一阶段学习的关键在于同伴和榜样。了解了这些理论知识,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了自己与弟弟,以及和妈妈的相处模式,会有一些区别的呢?如果父母在某些方面有一些区别对待你和弟弟,让你感觉有一些困惑,是可以尝试去表达的。也许,你的妈妈也很期待你向他们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与需求的呢。最后,自我成长,学会一致性表达一致性表达既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与需求,也可以让对方明确自己的具体想法和需求,从而给出自己需要的帮助。一致性表达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步骤:‌①,描述事实‌:首先,简单地描述事情,而不是去强调他人给你带来了怎样的麻烦和困扰。例如,“妈妈,你和弟弟的互动好开心,我感觉自己也想这样。”②,‌表达感受‌:接着,表达你的感受。例如:“我有点羡慕你们的互动,也有一些渴望。”③,‌阐述理由‌:询问对方的需求,并阐述自己的需求和理由。例如:“妈妈,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是否觉得我很内向?其实,当我有一些想法的时候,我也愿意和你们方向,也想得到你们的接纳与认同。”④,‌温和坚定的表达需求‌:最后,温和而坚定地表达你的需求。例如:“我希望今后你听到我的想法的时候,给我一些肯定和认同,欣赏和赞美,这很重要。”通过这四个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一致性表达,从而减少双方的误解和冲突。相处模式是需要不断调整与磨合的,而好的表达沟通是最有效的方法。我们都会遇到困扰和问题,能够寻求合理的帮助与成长,会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与问题相处。可以尝试阅读一些名人传记,看看自己钦佩和喜欢的人,都是如何超越自我,穿越迷雾,成为一个大家喜欢的人呢?会对自己有怎样的启发与领悟?可以与身边的好朋友分享,探讨不同的想法与经验,让自己的想法被看到,情绪被理解,我们的心灵会变得更有营养与弹性。还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或者自由书写的形式,让自己的想法与念头,自由的流动。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好你观察到妈妈看到自己和弟弟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也观察到弟弟的“有话直说”也是被妈妈允许与接纳的,而自己却是会隐忍,甚至会感觉与妈妈“无话可说”。这些不同让你感觉到很困惑,也会感到有一些压抑和委屈,所以,想要找到答案。其实,你也想做一个可以被妈妈允许与接纳的真实的自己,是这样的吗?首先,你能够看到自己内心的感受与需求,并且积极的寻求心理学知识的答案和帮助,你很棒的!我们的一些习惯与相处模式的养成,都是我们在过去的经历中逐步形成的。也许,曾经在小时候,更年轻一些的父母常常鼓励自己,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也许,在自己小时候有一些让父母为难的表达的时候,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如何提供帮助,就用“好孩子”的标准说:你是一个好孩子,“好孩子是懂得分享的”“好孩子是勇敢的”“好孩子是不哭的”“好孩子是不怕黑的”等等这些语言来鼓励自己。而寻求父母对自己的肯定认同欣赏赞美,是我们内心最重要的心理营养,于是,做父母的乖小孩成了我们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有讨好和压抑的部分的。所以,当你看到自己的弟弟,可以直接的表达自己任何的真实的想法,而父母也没有批评否定,是一种无条件接纳的状态。这是与妈妈对待自己的时候完全不同的。我们便会感觉不舒服,感觉失落,感觉委屈,也会感觉很困惑。虽然这些模式已经形成,但它是可以通过调整来重新建立新的相处方式的。比如,上车后主动和妈妈分享一个想法,或者今天看到的一句话,一朵花,或者学习的一个知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与感受,并且问妈妈的看法与感受,做一些交流和互动。这样,妈妈就会看到你的思想与成长,慢慢的会更理解你了。其次,从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来看目前,你和弟弟,还有妈妈分别处于不同心理发展的阶段。弟弟十岁,他正处于一个勤奋对自卑阶段。在这一时期的小朋友会慢慢的发现自己的兴趣,认识到我们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并且想证明自己能把事情做对,得到认可。父母有接纳的态度,小朋友就会去尝试积极的表达自己各种真实的想法。在13~19岁的时候,就进入了第五阶段,也是一个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在青春期,我们知道自己拥有不同的社会角色,我们是彼此的朋友,是学生,是父母的孩子,同时也是公民。如果我们的父母允许我们尝试去外面的世界探索,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身份。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听从他们的观点,孩子会面临自我角色混乱,感到迷茫,迷失。在这一阶段学习的关键在于同伴和榜样。了解了这些理论知识,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了自己与弟弟,以及和妈妈的相处模式,会有一些区别的呢?如果父母在某些方面有一些区别对待你和弟弟,让你感觉有一些困惑,是可以尝试去表达的。也许,你的妈妈也很期待你向他们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与需求的呢。最后,自我成长,学会一致性表达一致性表达既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与需求,也可以让对方明确自己的具体想法和需求,从而给出自己需要的帮助。一致性表达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步骤:‌①,描述事实‌:首先,简单地描述事情,而不是去强调他人给你带来了怎样的麻烦和困扰。例如,“妈妈,你和弟弟的互动好开心,我感觉自己也想这样。”②,‌表达感受‌:接着,表达你的感受。例如:“我有点羡慕你们的互动,也有一些渴望。”③,‌阐述理由‌:询问对方的需求,并阐述自己的需求和理由。例如:“妈妈,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是否觉得我很内向?其实,当我有一些想法的时候,我也愿意和你们方向,也想得到你们的接纳与认同。”④,‌温和坚定的表达需求‌:最后,温和而坚定地表达你的需求。例如:“我希望今后你听到我的想法的时候,给我一些肯定和认同,欣赏和赞美,这很重要。”通过这四个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一致性表达,从而减少双方的误解和冲突。相处模式是需要不断调整与磨合的,而好的表达沟通是最有效的方法。我们都会遇到困扰和问题,能够寻求合理的帮助与成长,会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与问题相处。可以尝试阅读一些名人传记,看看自己钦佩和喜欢的人,都是如何超越自我,穿越迷雾,成为一个大家喜欢的人呢?会对自己有怎样的启发与领悟?可以与身边的好朋友分享,探讨不同的想法与经验,让自己的想法被看到,情绪被理解,我们的心灵会变得更有营养与弹性。还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或者自由书写的形式,让自己的想法与念头,自由的流动。世界和我爱着你!

8
1
分享
亲爱的小姑娘:看到你的故事,我特别想隔着屏幕抱抱你。🫂🫂你知道吗?你悄悄👀观察到的这些细节,就像藏在书包最里层的小日记本📙,每一页都写满了敏感又温柔的心事。这种细腻本身就是很珍贵的能力呀!👍🏻你注意到妈妈和弟弟互动时的酸涩感,其实就像清晨叶片上的露珠——虽然带着凉意,但正说明你的心正在健康地感知爱🫰🏻。我小时候也总觉得我弟弟是家里的“小太阳”,他叽叽喳喳说话时,连空气都会变得热闹。有次妈妈给他擦汗水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指甲把掌心掐出了印子——原来我也会羡慕那些能自然撒娇的孩子啊。但后来慢慢发现👓,其实妈妈看我们时用的是不同的眼神:对活泼的孩子会不自觉地扬起嘴角,对安静的孩子却会偷偷用余光确认你是否需要拥抱。慢慢体会就像春天浇花,有的🌱植物需要每天喷水,有的🌿却要等土壤干透了再浇透,或许不是偏心,只是方式不同。你习惯把心事叠得整整齐齐的样子,让我想起自己珍藏的玻璃糖纸。🍬但你知道吗?有些糖纸稍微揉皱一点点,🌞在阳光下反而会折射出更美的彩虹。你这份能捕捉到空气里情绪涟漪的能力,就像拥有隐形的星光披肩,是上天送给细腻女孩的独特礼物🎁哟!微风吹来,你在窗边托腮凝视远方的样子本身就是一副美好的画面🖼️。下次接弟弟时,要不要试试把车窗当成画布?比如指着天上的云说“那朵好像数学老师的爆炸头”,或者闻到路边小吃摊的香味时轻轻“哇”一声。就像玩闯关游戏那样,从最简单的“1级任务”开始攒经验值。说到性格呀,可能就像我们校服的第二颗纽扣。小时候大人总说“要乖要听话”,这颗扣子不知不觉就系得太紧。但现在你已经长高啦,完全可以悄悄松开一点点,试着换成自己喜欢的系法。也不需要突然变成另外一个人,就从晚饭时多聊一句“今天学校桃花开了”开始怎么样?或者把想说的话写在奶茶杯的便签上递给妈妈?或许妈妈还可能正在偷偷羡慕其他家长:'为什么我家大女儿从不要我操心呢?”最后,请记得:你就像晚自习时突然亮起的星星灯,安静却有自己独特的光芒。当你准备好的时候,试着在妈妈给弟弟讲完故事后,轻轻说声“我今天美术课画的星空被贴在走廊了”。你会发现,那些你以为没在看你的人,其实早就把你的星星收进眼底了。❤️亲爱的小姑娘,你本身就很美好🥰未来的你,定更闪闪发光。

亲爱的小姑娘:看到你的故事,我特别想隔着屏幕抱抱你。🫂🫂你知道吗?你悄悄👀观察到的这些细节,就像藏在书包最里层的小日记本📙,每一页都写满了敏感又温柔的心事。这种细腻本身就是很珍贵的能力呀!👍🏻你注意到妈妈和弟弟互动时的酸涩感,其实就像清晨叶片上的露珠——虽然带着凉意,但正说明你的心正在健康地感知爱🫰🏻。我小时候也总觉得我弟弟是家里的“小太阳”,他叽叽喳喳说话时,连空气都会变得热闹。有次妈妈给他擦汗水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指甲把掌心掐出了印子——原来我也会羡慕那些能自然撒娇的孩子啊。但后来慢慢发现👓,其实妈妈看我们时用的是不同的眼神:对活泼的孩子会不自觉地扬起嘴角,对安静的孩子却会偷偷用余光确认你是否需要拥抱。慢慢体会就像春天浇花,有的🌱植物需要每天喷水,有的🌿却要等土壤干透了再浇透,或许不是偏心,只是方式不同。你习惯把心事叠得整整齐齐的样子,让我想起自己珍藏的玻璃糖纸。🍬但你知道吗?有些糖纸稍微揉皱一点点,🌞在阳光下反而会折射出更美的彩虹。你这份能捕捉到空气里情绪涟漪的能力,就像拥有隐形的星光披肩,是上天送给细腻女孩的独特礼物🎁哟!微风吹来,你在窗边托腮凝视远方的样子本身就是一副美好的画面🖼️。下次接弟弟时,要不要试试把车窗当成画布?比如指着天上的云说“那朵好像数学老师的爆炸头”,或者闻到路边小吃摊的香味时轻轻“哇”一声。就像玩闯关游戏那样,从最简单的“1级任务”开始攒经验值。说到性格呀,可能就像我们校服的第二颗纽扣。小时候大人总说“要乖要听话”,这颗扣子不知不觉就系得太紧。但现在你已经长高啦,完全可以悄悄松开一点点,试着换成自己喜欢的系法。也不需要突然变成另外一个人,就从晚饭时多聊一句“今天学校桃花开了”开始怎么样?或者把想说的话写在奶茶杯的便签上递给妈妈?或许妈妈还可能正在偷偷羡慕其他家长:'为什么我家大女儿从不要我操心呢?”最后,请记得:你就像晚自习时突然亮起的星星灯,安静却有自己独特的光芒。当你准备好的时候,试着在妈妈给弟弟讲完故事后,轻轻说声“我今天美术课画的星空被贴在走廊了”。你会发现,那些你以为没在看你的人,其实早就把你的星星收进眼底了。❤️亲爱的小姑娘,你本身就很美好🥰未来的你,定更闪闪发光。

3
1
分享
题主,你好。看到了你现在所面对的困惑,抱抱你呀!你的提问,让我想起我小学二年级发生的一件事。那天是我第一天上学,放学时我妈妈去校车那里接我;我滔滔不绝的跟她说,那天班级里发生的一些事。结果我妈妈只告诉我:“妈妈今天很烦,你能够不要再说了吗?”从那天以后,我就不太喜欢跟妈妈说话。在你家里,你是女孩;弟弟是男孩。我不排除,是有以下这些情况。可能你妈妈还是有比较固化的思维,她可能会比较“重男轻女”。她会耐心的听你弟弟把话说完,所以你的弟弟就会愿意跟她有交流。可能你是觉得,就算你说你的看法你的妈妈也不会去聆听。既然不愿意聆听,那么你就干脆不和妈妈聊天了。有没有我说的以上这种可能性呢?所以有可能你需要跟妈妈有一个坦诚的交流。譬如:这样告诉她:“妈妈,每次我说自己的看法你都不给我回应,所以久而久之我就不愿意跟你聊天了。”如果觉得跟妈妈直接说有点尴尬,你也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如果你妈妈有手机的话,建议你给她发微信消息。当你把你以上的想法告诉妈妈时,她就会给到你一个反馈。当然你也要知道,妈妈她也是第一次当你的妈妈;所以就会有她自己的局限性,及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衷心祝福题主你现在所面对的问题,能够早日得到一个有效的解决。现在我能想到的,就以上这些了。希望我以上的回答对题主你有所帮助及启发。我是答主天天好好学习。在壹心理这里,世界和我爱着你。祝好哦!!!!!!!

题主,你好。看到了你现在所面对的困惑,抱抱你呀!你的提问,让我想起我小学二年级发生的一件事。那天是我第一天上学,放学时我妈妈去校车那里接我;我滔滔不绝的跟她说,那天班级里发生的一些事。结果我妈妈只告诉我:“妈妈今天很烦,你能够不要再说了吗?”从那天以后,我就不太喜欢跟妈妈说话。在你家里,你是女孩;弟弟是男孩。我不排除,是有以下这些情况。可能你妈妈还是有比较固化的思维,她可能会比较“重男轻女”。她会耐心的听你弟弟把话说完,所以你的弟弟就会愿意跟她有交流。可能你是觉得,就算你说你的看法你的妈妈也不会去聆听。既然不愿意聆听,那么你就干脆不和妈妈聊天了。有没有我说的以上这种可能性呢?所以有可能你需要跟妈妈有一个坦诚的交流。譬如:这样告诉她:“妈妈,每次我说自己的看法你都不给我回应,所以久而久之我就不愿意跟你聊天了。”如果觉得跟妈妈直接说有点尴尬,你也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如果你妈妈有手机的话,建议你给她发微信消息。当你把你以上的想法告诉妈妈时,她就会给到你一个反馈。当然你也要知道,妈妈她也是第一次当你的妈妈;所以就会有她自己的局限性,及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衷心祝福题主你现在所面对的问题,能够早日得到一个有效的解决。现在我能想到的,就以上这些了。希望我以上的回答对题主你有所帮助及启发。我是答主天天好好学习。在壹心理这里,世界和我爱着你。祝好哦!!!!!!!

3
2
分享
题主你好,能感受到你内心的困惑和些许失落。看到弟弟与妈妈之间轻松自然的互动,而自己却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表达,这种对比确实会让人感到不公平和难过。从你的描述中,你可能是一个比较内向、敏感的孩子。这种性格特点往往源于多方面因素:也许是天生气质使然,也可能与早期成长经历有关。比如,如果小时候表达自己时经常被否定或忽视,可能会让人逐渐形成压抑自我的习惯。不过,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性格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与人互动的方式不同而已。关于你与弟弟的差异,我想说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妈妈对弟弟的态度,很可能是因为弟弟的性格更外向直接,但是在你心里可能会觉得是妈妈对弟弟的偏爱(也可能妈妈确实是偏爱弟弟,不管是因为他小,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父母是对孩子有偏爱的)父母这样的做法可能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受伤,但是你都隐忍了下来,那这就慢慢变成习惯了,越来越不想和父母交流,他们也对你有更多的忽视。我建议你可以尝试:1.从小事开始练习表达自己,比如今天过得怎么样,喜欢什么食物等。2.与妈妈坦诚沟通你的感受,让她了解你的想法。3.观察弟弟如何与妈妈交流,学习他自然表达的方式。4.给自己一些耐心,改变需要时间,不必强求立刻变得外向。记住,你的想法和感受都是很重要的,但是你不说出来,即便是最亲近的人可能也没办法猜到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勇敢的表达出来吧。慢慢来,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祝你早日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题主你好,能感受到你内心的困惑和些许失落。看到弟弟与妈妈之间轻松自然的互动,而自己却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表达,这种对比确实会让人感到不公平和难过。从你的描述中,你可能是一个比较内向、敏感的孩子。这种性格特点往往源于多方面因素:也许是天生气质使然,也可能与早期成长经历有关。比如,如果小时候表达自己时经常被否定或忽视,可能会让人逐渐形成压抑自我的习惯。不过,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性格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与人互动的方式不同而已。关于你与弟弟的差异,我想说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妈妈对弟弟的态度,很可能是因为弟弟的性格更外向直接,但是在你心里可能会觉得是妈妈对弟弟的偏爱(也可能妈妈确实是偏爱弟弟,不管是因为他小,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父母是对孩子有偏爱的)父母这样的做法可能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受伤,但是你都隐忍了下来,那这就慢慢变成习惯了,越来越不想和父母交流,他们也对你有更多的忽视。我建议你可以尝试:1.从小事开始练习表达自己,比如今天过得怎么样,喜欢什么食物等。2.与妈妈坦诚沟通你的感受,让她了解你的想法。3.观察弟弟如何与妈妈交流,学习他自然表达的方式。4.给自己一些耐心,改变需要时间,不必强求立刻变得外向。记住,你的想法和感受都是很重要的,但是你不说出来,即便是最亲近的人可能也没办法猜到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勇敢的表达出来吧。慢慢来,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祝你早日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3
2
分享
  • 今年55岁了,很遗憾,姐妹关系不亲密了
    5回答 · 2025.05.20 17:20:35
  • 爸爸非常不负责任,感觉没好男人这个物种,厌男怎么办
    2回答 · 2025.05.20 08:44:44
  • 不想做这么痛苦的事情,怎样让我妈放弃为我“治病”?
    11回答 · 2025.05.19 23:42:45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