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看了你的问题描述,这大概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每天忙忙碌碌,累个半死,好不容易可以上床睡觉了,却忍不住熬夜刷手机,甚至拿着手机睡着了,惊醒了继续刷手机。这让我想起了看过的一个辩论赛,辩论的论题是《熬夜是现代人的病还是药》,辩题之所以能成为辩题,往往是因为正方和反方都有足够的理由去支持自己的论点。你可以去网上找找看这场辩论。我的观点是熬夜即是现代人的病,也是现代人的药,是同一件事的一体两面。在你的描述中,你提到了自己是中年妇女,上有老,下有小。平时的时间,要上班,要照顾老人,要照顾孩子。也就是说,在白天的时间里,你有某个单位的员工,是某家的女儿,是某家的媳妇,是某人的妻子,是某个孩子的妈妈,这些都是你的角色,每个角色,他人都有对其的社会期待。比如,作为员工,你要努力工作,完成工作任务。作为晚辈,要照顾长辈,要孝顺长辈。作为父母,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要辅导孩子的学习。这些是人们对各种角色的期待,如果做不到,大概会被批评不称职,比如,你作为父母,怎么能这么管孩子呢等等。你发现没有,这些角色甚至是不需要名字的。比如,作为员工,你叫什么名字不重要,你完成工作就行。作为子女,你的名字也不重要。作为父母,更不用说了。自从有了娃,我已经痛失自己的名字了。一起在削去带娃的其他人叫的是XX妈妈,等到上学更不用说,所有的老师其他的家长喊得都是XX妈妈,我家娃的同学也喊我XX妈妈。而这个等到晚上,老人睡了,孩子睡了,自己躺在了床上,我们才不是某家公司的员工,某人的子女,某人的父母,我们只是我们自己,是小芳,是翠花。而此时的时间,才是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所以我们舍不得睡,来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一些愉悦自己的事情,来抵御那些对角色的期待,那些推着我们身不由己往前走的期待,来跟自己相处。一个人的生活中,如果完全没有自我,其实是很可怕的。当然,有很多人过着这样的生活,且不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对于此类情况,我的建议是,不要去惊动他们,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是逻辑自洽的,是幸福快乐的。他们的自我在为他人付出中得到了实现。也有很多人没办法接受还需要一点属于个人的实现。在需要为他人承担的义务之外,他们渴望能看到真实的自己,能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这里的我是谁,不仅仅是我的谁的谁,更多的是,我自己是谁,可以说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但生活中,我们总是有很多的身份角色,很生而为人不得不承担的义务。特别是当下的社会,工作中疯狂的内卷,养娃也很内卷,大家忙忙碌碌的赚钱养娃,被推着往前走。能留给我们思考我是谁,我想要什么,哪怕是单纯的四大皆空什么都不想的时间都很少了。而夜深人静睡觉前的那点时间,大概就是属于中年人最后的一点奢侈。所以,不想睡觉,像抓紧时间干点属于自己的事情,来愉悦一下自己。因为等到第二天一睁开眼,那些角色期待就又来了,我们又得为了钱去拼搏了。所以,哪怕是很困很困了,也想照顾一下自己,而等忙完一天,那点时间,能选择的娱乐方式就很少了,刷手机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因为可以躺下,让疲惫的身体瘫着,给同样疲惫的大脑一点喘息的空间。所以,不是说没有资格玩手机,只是太忙了给自己留的时间太少了,但又有那么一点自我觉醒的意识,所以才这么纠结。累的要死的中年人,熬夜报复性刷手机,本职上是为了在忙碌的生活中,紧张的时间中,给自己留一点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是为了自己生活的意义,是疲惫忙碌生活的药。当然,熬夜看手机,伤身体是毋庸置疑的。了解到刷手机背后的动机,我们可以选择不一样的方式来满足我们对自己的照顾。比如,允许自己做自己,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比如,早上早起一点,安静的看会书,或者是出去走一走。晚上洗澡的时候,多洗一会,多呆一会,哪怕只是用多一点的时间来护理你的头发。任何事情,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就行。比如,孩子的学习,其实往往是大人管的越多,孩子的自主性越差,越需要大人盯着才能学习,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性,大人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他的交给孩子就行。寻求另一半的合作。你没有提到你的另一半,不知道你们平时分工如何,不要什么都自己一个人扛,比如孩子的学习,两个人分工总比一个人扛要轻松一点。你也可以去跟心理咨询师聊一聊,心理咨询的时间,是完全属于你自己的时间,在心理咨询的时间段,你是唯一被看见,被关注,被理解的对方。而你很需要被看见。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看了你的问题描述,这大概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每天忙忙碌碌,累个半死,好不容易可以上床睡觉了,却忍不住熬夜刷手机,甚至拿着手机睡着了,惊醒了继续刷手机。这让我想起了看过的一个辩论赛,辩论的论题是《熬夜是现代人的病还是药》,辩题之所以能成为辩题,往往是因为正方和反方都有足够的理由去支持自己的论点。你可以去网上找找看这场辩论。我的观点是熬夜即是现代人的病,也是现代人的药,是同一件事的一体两面。在你的描述中,你提到了自己是中年妇女,上有老,下有小。平时的时间,要上班,要照顾老人,要照顾孩子。也就是说,在白天的时间里,你有某个单位的员工,是某家的女儿,是某家的媳妇,是某人的妻子,是某个孩子的妈妈,这些都是你的角色,每个角色,他人都有对其的社会期待。比如,作为员工,你要努力工作,完成工作任务。作为晚辈,要照顾长辈,要孝顺长辈。作为父母,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要辅导孩子的学习。这些是人们对各种角色的期待,如果做不到,大概会被批评不称职,比如,你作为父母,怎么能这么管孩子呢等等。你发现没有,这些角色甚至是不需要名字的。比如,作为员工,你叫什么名字不重要,你完成工作就行。作为子女,你的名字也不重要。作为父母,更不用说了。自从有了娃,我已经痛失自己的名字了。一起在削去带娃的其他人叫的是XX妈妈,等到上学更不用说,所有的老师其他的家长喊得都是XX妈妈,我家娃的同学也喊我XX妈妈。而这个等到晚上,老人睡了,孩子睡了,自己躺在了床上,我们才不是某家公司的员工,某人的子女,某人的父母,我们只是我们自己,是小芳,是翠花。而此时的时间,才是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所以我们舍不得睡,来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一些愉悦自己的事情,来抵御那些对角色的期待,那些推着我们身不由己往前走的期待,来跟自己相处。一个人的生活中,如果完全没有自我,其实是很可怕的。当然,有很多人过着这样的生活,且不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对于此类情况,我的建议是,不要去惊动他们,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是逻辑自洽的,是幸福快乐的。他们的自我在为他人付出中得到了实现。也有很多人没办法接受还需要一点属于个人的实现。在需要为他人承担的义务之外,他们渴望能看到真实的自己,能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这里的我是谁,不仅仅是我的谁的谁,更多的是,我自己是谁,可以说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但生活中,我们总是有很多的身份角色,很生而为人不得不承担的义务。特别是当下的社会,工作中疯狂的内卷,养娃也很内卷,大家忙忙碌碌的赚钱养娃,被推着往前走。能留给我们思考我是谁,我想要什么,哪怕是单纯的四大皆空什么都不想的时间都很少了。而夜深人静睡觉前的那点时间,大概就是属于中年人最后的一点奢侈。所以,不想睡觉,像抓紧时间干点属于自己的事情,来愉悦一下自己。因为等到第二天一睁开眼,那些角色期待就又来了,我们又得为了钱去拼搏了。所以,哪怕是很困很困了,也想照顾一下自己,而等忙完一天,那点时间,能选择的娱乐方式就很少了,刷手机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因为可以躺下,让疲惫的身体瘫着,给同样疲惫的大脑一点喘息的空间。所以,不是说没有资格玩手机,只是太忙了给自己留的时间太少了,但又有那么一点自我觉醒的意识,所以才这么纠结。累的要死的中年人,熬夜报复性刷手机,本职上是为了在忙碌的生活中,紧张的时间中,给自己留一点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是为了自己生活的意义,是疲惫忙碌生活的药。当然,熬夜看手机,伤身体是毋庸置疑的。了解到刷手机背后的动机,我们可以选择不一样的方式来满足我们对自己的照顾。比如,允许自己做自己,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比如,早上早起一点,安静的看会书,或者是出去走一走。晚上洗澡的时候,多洗一会,多呆一会,哪怕只是用多一点的时间来护理你的头发。任何事情,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就行。比如,孩子的学习,其实往往是大人管的越多,孩子的自主性越差,越需要大人盯着才能学习,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性,大人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他的交给孩子就行。寻求另一半的合作。你没有提到你的另一半,不知道你们平时分工如何,不要什么都自己一个人扛,比如孩子的学习,两个人分工总比一个人扛要轻松一点。你也可以去跟心理咨询师聊一聊,心理咨询的时间,是完全属于你自己的时间,在心理咨询的时间段,你是唯一被看见,被关注,被理解的对方。而你很需要被看见。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