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成年,怎么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母亲相处?

小鲸鱼aZsNJH
#父母沟通
我已经成年,因为我的母亲有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焦虑 抑郁,导致我不敢交男朋友,我找男友母亲总觉得不好,会不断都跟我重复对方的缺点,导致我不想结婚,在我跟父亲面前却没有笑过,甚至感觉很有距离感,总有一种被控制和压迫感。她总在背后跟我父亲议论我的不好,但实际我很听话很孝顺, 我感觉妈妈总把我看做外人,给她花钱总会还给我,不吃我买的东西。平日里我要出门总限制我的自由,问我跟谁去,要问去哪里,去多久,几点回来,哪怕下楼买个菜同样会问。我不知道该怎么跟母亲相处。有时觉得母亲爱我,有时候觉得她不是我的母亲,可以和外面的人特别热情,对我却无法亲近,该怎么办才好?

我已经成年,因为我的母亲有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焦虑 抑郁,导致我不敢交男朋友,我找男友母亲总觉得不好,会不断都跟我重复对方的缺点,导致我不想结婚,在我跟父亲面前却没有笑过,甚至感觉很有距离感,总有一种被控制和压迫感。她总在背后跟我父亲议论我的不好,但实际我很听话很孝顺, 我感觉妈妈总把我看做外人,给她花钱总会还给我,不吃我买的东西。平日里我要出门总限制我的自由,问我跟谁去,要问去哪里,去多久,几点回来,哪怕下楼买个菜同样会问。我不知道该怎么跟母亲相处。有时觉得母亲爱我,有时候觉得她不是我的母亲,可以和外面的人特别热情,对我却无法亲近,该怎么办才好?

544阅读
·12回答
收藏
题主您好感恩时间让我们在这里相遇❤️虽已成年的你,依然因为母亲而不敢交男朋友、不想结婚,母亲给了一种被控制和压迫感,平日也总限制你的自由,这让你很矛盾,一方面你觉得她是爱你的,另一方面似乎她对待你的方式还不如外人热情,我能感受到你很无助和纠结,同时还有一些无法表达的愤怒与委屈,我想先给你一个拥抱,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双相情感障碍的母亲你说到你的母亲有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焦虑和抑郁,导致你也不敢交男朋友,你找男友你的母亲总觉得不好,并且在你和父亲面前没有笑过,总有一种被控制和压迫感,甚至还总在背后跟你父亲议论你的不好,但实际你很听话很孝顺,你感觉妈妈总把你看做外人,你很难受,你不知道怎么和她相处,我能感受到你很爱你的妈妈,也许你也碍于妈妈的病情,对她迁就很多,并不清楚你母亲双向情感的诊断多久了,有没有在接受专业和系统的治疗,事实上,你或许很心疼母亲生病,可能也还有一些内疚,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为此你也做了很多,但似乎总是捂不热母亲的心,她对你有很多的控制,你很矛盾,你似乎感受到她的爱,但又无法承受这样的“爱”,也许现在你们需要首先做的是让你的母亲接受专业且系统的治疗,你母亲生病并不是你造成的,也许你并不需要过于自责和内疚,那或许是她的人生课题在影响着她。🌹融合与共生在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里,我们有两个词:融合与共生,这两个词意思相近,说的是我们和另一个人的关系或许亲近,形成了一体,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们彼此共生在一起,互相绞杀互相离不开彼此,互相被彼此影响而无法逃离,就像你很母亲的关系一样。你已经成年,却因为母亲而不敢交男朋友,不想结婚,你母亲对你的生活有很强的控制。你虽然清楚自己有被控制和压迫感,但你同样也接受了母亲和你的关系,你的母亲或许把你当成了她的一部分,并且你只能是她的一部分,你不能离开她成为别人的恋人,拥有自己的伴侣和家庭,她需要牢牢的把你控制在她身边,一直和她融合在一起,只做她的女儿,而你虽然虽然痛苦,但似乎情感上你也很依赖母亲,你也无法真正像个成年人一样去拥有除了父母以外的其他情感和身份,你和母亲的关系或许过于融合,你的母亲也许生活婚姻不幸,她把自己的不幸无意识里也给到了你,你们是一体的,你母亲不幸福,你好像也不配拥有寻找幸福的机会,你们共生在一起,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们的命运是绑在一起的,但事实上,这是你母亲的人生,作为子女或许和母亲过于融合,你体验了她的体验,你感受了她的感受,痛苦着她的痛苦,你想要拯救母亲,想要把她从深渊里往上拉,但也许我们需要从拯救者的角色里出来,从这种融合共生的关系里出来,这才是问题的核心。🌹独立与分化你找男友你的母亲总觉得不好,会不断都跟你重复对方的缺点,直到把这件事搅黄,于是你也如愿的真的不想结婚,也不好交男朋友了,你很听话很孝顺,但似乎这样听话孝顺的你还是不能让母亲满意,还是无法避免她对你的语言伤害,也许你一直在努力的做妈妈心理的那个懂事听话的乖孩子,妈妈不高兴你找的男朋友你就不敢找了,似乎你很渴望和妈妈亲近,虽然你的妈妈得了双相,但我相信你也承受了很多创伤,和你的母亲相比,你一点伤也没有少受,你也不比你的母亲轻松,甚至你才是那个更加需要被关心和保护的人,你或许充当了“母亲”的角色来保护你的母亲,而你的母亲变成了需要你保护的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的母亲并没有母亲的功能,她的虚弱带给不了你无尽的消耗,意思是你在做“母亲”的角色,试着消耗自己来拯救你的母亲。另一方面,也许你需要清晰你们的关系,需要完成和父母关系的分化,分化的意思是你是你,我是我,把自己从母亲那个女儿的角色里撤回一些,那是母亲的人生,她或许的确很不容易,但她的人生有需要她完成的那部分,而你只能为你自己的人生去完成你的那部分,也许你需要从情感和心理上离开你的母亲,似乎你的世界除了父母没有别人,你把自己困在母亲的关系里已经到成年了,未来你还要继续和母亲融合共生在一起,成为离不开她的那个听话的小女孩吗?🌹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子女的我们,也许只需要回归到子女的位置上,把父母的问题还给他们自己,那是母亲的人生,母亲的议题需要她自己去完成,也许你需要从她的人生里撤离出来,如果可以的话,试着和母亲在情感上做分离,你的母亲也许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脆弱,把她的人生交给她自己,不为母亲的情绪做容器,你需要为你自己做一些事情,为你的以后真正属于你的生活做一些事情,除了父母,你的未来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你探索,你的世界不是只有他们,而你的身份也不是只是他们的孩子

题主您好感恩时间让我们在这里相遇❤️虽已成年的你,依然因为母亲而不敢交男朋友、不想结婚,母亲给了一种被控制和压迫感,平日也总限制你的自由,这让你很矛盾,一方面你觉得她是爱你的,另一方面似乎她对待你的方式还不如外人热情,我能感受到你很无助和纠结,同时还有一些无法表达的愤怒与委屈,我想先给你一个拥抱,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双相情感障碍的母亲你说到你的母亲有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焦虑和抑郁,导致你也不敢交男朋友,你找男友你的母亲总觉得不好,并且在你和父亲面前没有笑过,总有一种被控制和压迫感,甚至还总在背后跟你父亲议论你的不好,但实际你很听话很孝顺,你感觉妈妈总把你看做外人,你很难受,你不知道怎么和她相处,我能感受到你很爱你的妈妈,也许你也碍于妈妈的病情,对她迁就很多,并不清楚你母亲双向情感的诊断多久了,有没有在接受专业和系统的治疗,事实上,你或许很心疼母亲生病,可能也还有一些内疚,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为此你也做了很多,但似乎总是捂不热母亲的心,她对你有很多的控制,你很矛盾,你似乎感受到她的爱,但又无法承受这样的“爱”,也许现在你们需要首先做的是让你的母亲接受专业且系统的治疗,你母亲生病并不是你造成的,也许你并不需要过于自责和内疚,那或许是她的人生课题在影响着她。🌹融合与共生在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里,我们有两个词:融合与共生,这两个词意思相近,说的是我们和另一个人的关系或许亲近,形成了一体,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们彼此共生在一起,互相绞杀互相离不开彼此,互相被彼此影响而无法逃离,就像你很母亲的关系一样。你已经成年,却因为母亲而不敢交男朋友,不想结婚,你母亲对你的生活有很强的控制。你虽然清楚自己有被控制和压迫感,但你同样也接受了母亲和你的关系,你的母亲或许把你当成了她的一部分,并且你只能是她的一部分,你不能离开她成为别人的恋人,拥有自己的伴侣和家庭,她需要牢牢的把你控制在她身边,一直和她融合在一起,只做她的女儿,而你虽然虽然痛苦,但似乎情感上你也很依赖母亲,你也无法真正像个成年人一样去拥有除了父母以外的其他情感和身份,你和母亲的关系或许过于融合,你的母亲也许生活婚姻不幸,她把自己的不幸无意识里也给到了你,你们是一体的,你母亲不幸福,你好像也不配拥有寻找幸福的机会,你们共生在一起,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们的命运是绑在一起的,但事实上,这是你母亲的人生,作为子女或许和母亲过于融合,你体验了她的体验,你感受了她的感受,痛苦着她的痛苦,你想要拯救母亲,想要把她从深渊里往上拉,但也许我们需要从拯救者的角色里出来,从这种融合共生的关系里出来,这才是问题的核心。🌹独立与分化你找男友你的母亲总觉得不好,会不断都跟你重复对方的缺点,直到把这件事搅黄,于是你也如愿的真的不想结婚,也不好交男朋友了,你很听话很孝顺,但似乎这样听话孝顺的你还是不能让母亲满意,还是无法避免她对你的语言伤害,也许你一直在努力的做妈妈心理的那个懂事听话的乖孩子,妈妈不高兴你找的男朋友你就不敢找了,似乎你很渴望和妈妈亲近,虽然你的妈妈得了双相,但我相信你也承受了很多创伤,和你的母亲相比,你一点伤也没有少受,你也不比你的母亲轻松,甚至你才是那个更加需要被关心和保护的人,你或许充当了“母亲”的角色来保护你的母亲,而你的母亲变成了需要你保护的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的母亲并没有母亲的功能,她的虚弱带给不了你无尽的消耗,意思是你在做“母亲”的角色,试着消耗自己来拯救你的母亲。另一方面,也许你需要清晰你们的关系,需要完成和父母关系的分化,分化的意思是你是你,我是我,把自己从母亲那个女儿的角色里撤回一些,那是母亲的人生,她或许的确很不容易,但她的人生有需要她完成的那部分,而你只能为你自己的人生去完成你的那部分,也许你需要从情感和心理上离开你的母亲,似乎你的世界除了父母没有别人,你把自己困在母亲的关系里已经到成年了,未来你还要继续和母亲融合共生在一起,成为离不开她的那个听话的小女孩吗?🌹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子女的我们,也许只需要回归到子女的位置上,把父母的问题还给他们自己,那是母亲的人生,母亲的议题需要她自己去完成,也许你需要从她的人生里撤离出来,如果可以的话,试着和母亲在情感上做分离,你的母亲也许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脆弱,把她的人生交给她自己,不为母亲的情绪做容器,你需要为你自己做一些事情,为你的以后真正属于你的生活做一些事情,除了父母,你的未来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你探索,你的世界不是只有他们,而你的身份也不是只是他们的孩子

14
评论
分享
你正处于这样一种复杂又纠结的家庭关系中,着实让人苦恼。母亲的双相情感障碍症状带来的种种表现,给你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让你在情感和生活中都备受煎熬。从你所说的情况来看,母亲对于你找男友这件事的态度,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你对亲密关系的看法。她总是强调对方的缺点,这背后或许有着她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担忧。也许她因为自身的情感障碍,对感情有着一种过度的警惕,害怕你受到伤害。但她这种方式却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反而让你对交男朋友产生了恐惧,甚至影响到了你对婚姻的期待。这就像一场无形的风暴,吹乱了你原本对美好感情的憧憬。在你和父母的相处中,母亲在你和父亲面前没有笑容,还和你有距离感,这让你觉得很压抑。她在背后议论你的不好,这无疑像一把刀,刺痛了你的心。你明明那么听话孝顺,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这种委屈和无奈,想必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而她把你当外人,拒绝你给她花的钱,不吃你买的东西,这些行为都让你感到自己的爱被无情地挡了回来,就像你伸出温暖的手,却碰到了一堵冰冷的墙。至于她限制你的自由,无论你出门做什么都要问个清楚,这让你仿佛生活在一个无形的笼子里。她的这种控制欲,或许源于她内心的不安,她试图通过掌控你的一举一动来获得一种安全感。但她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严重侵犯了你的个人空间,让你喘不过气来。面对这样的母亲,你首先要做的是理解她行为背后的原因。虽然她的做法给你带来了伤害,但她的出发点可能是出于对你的爱,只是方式不对。试着从她的角度去思考,她可能因为自己的情感障碍,无法像正常母亲那样表达爱和关心。理解并不意味着认同她的行为,而是为了让你自己心里能好受一些,减少一些怨恨。接着,你需要建立起自己的边界。这就好比在自己的生活周围筑起一道围墙,明确哪些是你能接受的,哪些是不能接受的。当母亲再次限制你筑起这道边界之后,当母亲再次限制你的自由,过度询问你的行踪时,坚定而温和地告诉她你的感受。比如说:“妈妈,我已经成年了,我有自己安排生活的能力,您这样问让我觉得有些不自在。”用这种平和的方式表达,既不会引起激烈的冲突,又能让她知道你的底线。就像在人际交往中,清晰的边界能让彼此更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这其实也是符合基本的伦理原则的,每个人都应该被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在与母亲关于男友的问题上,你也需要掌握主导权。下次她再评判你男友的缺点时,你可以认真地跟她交流,说说你看中对方的哪些优点,以及你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告诉她你有自己判断感情的能力,希望她能尊重你的选择。这并不是要你和她对抗,而是让她明白,你在感情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决定,不是一个任由她左右的小孩子。这种对自我权利的维护,就如同在生活的舞台上,你要勇敢地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关于母亲对你的不认可,你要学会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不要因为她的评价而怀疑自己的价值。你要知道,孝顺和听话只是你众多优点中的一部分,你还有很多其他的闪光点。比如你可能很善良、有才华或者很努力,这些都是你的宝贵财富。就像在黑暗的房间里,即使别人看不到光芒,但只要你自己知道有光存在,那这光就会一直照亮你前行的路。当你内心足够强大,母亲的负面评价对你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小。另外,尝试多和母亲分享你的生活和想法。找一些轻松的时刻,坐下来和她聊聊天,说说你最近的工作、兴趣爱好,甚至是一些小烦恼。通过这种方式,让她更了解真实的你,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也许她会因为对你了解的加深,而改变对你的一些看法。这就好比播下一颗种子,只有不断地浇水施肥,它才有可能生根发芽,你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需要通过沟通和分享来培育。同时,你也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母亲的行为可能会时不时地触发你的负面情绪,这时候,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宣泄方式。比如你可以去跑步,让汗水带走内心的烦闷;也可以画画,把那些无法言说的情绪通过色彩表达出来;还可以写日记,将心里的委屈和想法都倾诉在纸上。这些方式就像是给情绪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新鲜的空气能够进来,不至于让那些负面情绪在心里憋闷发酵。在与母亲相处的过程中,你还需要一些耐心。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对于有着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的母亲来说,她的情绪和行为可能会反复无常。你不能因为一时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就灰心丧气或者放弃。就像培育一棵树苗,它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经历风雨的洗礼,你和母亲关系的改善也是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去坚持。另外,你可以借助家庭以外的力量来帮助改善你和母亲的关系。比如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能够从更客观的角度分析你和母亲之间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这就好比在黑暗中迷路时,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你指引方向。或者你也可以和家族中比较亲近、有威望的长辈聊聊,让他们了解你们的情况,说不定他们能从中调解,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你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行动来融化你和母亲之间那层冰冷的隔阂。比如在特殊的日子里,为她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这份礼物不需要多么昂贵,关键是要能体现你的心意。或者为她做一顿丰盛的饭菜,在温馨的氛围中享受家庭的温暖。这些小小的举动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能慢慢地温暖她的心,也让你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总是看到问题的困难面,而是要多关注那些细微的、积极的变化。哪怕母亲只是偶尔对你的态度有一点转变,或者对你的某一个决定没有过多干涉,这都可能是一个好的开始。你要学会放大这些积极的信号,给自己信心和动力,相信你们之间的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好。

你正处于这样一种复杂又纠结的家庭关系中,着实让人苦恼。母亲的双相情感障碍症状带来的种种表现,给你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让你在情感和生活中都备受煎熬。从你所说的情况来看,母亲对于你找男友这件事的态度,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你对亲密关系的看法。她总是强调对方的缺点,这背后或许有着她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担忧。也许她因为自身的情感障碍,对感情有着一种过度的警惕,害怕你受到伤害。但她这种方式却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反而让你对交男朋友产生了恐惧,甚至影响到了你对婚姻的期待。这就像一场无形的风暴,吹乱了你原本对美好感情的憧憬。在你和父母的相处中,母亲在你和父亲面前没有笑容,还和你有距离感,这让你觉得很压抑。她在背后议论你的不好,这无疑像一把刀,刺痛了你的心。你明明那么听话孝顺,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这种委屈和无奈,想必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而她把你当外人,拒绝你给她花的钱,不吃你买的东西,这些行为都让你感到自己的爱被无情地挡了回来,就像你伸出温暖的手,却碰到了一堵冰冷的墙。至于她限制你的自由,无论你出门做什么都要问个清楚,这让你仿佛生活在一个无形的笼子里。她的这种控制欲,或许源于她内心的不安,她试图通过掌控你的一举一动来获得一种安全感。但她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严重侵犯了你的个人空间,让你喘不过气来。面对这样的母亲,你首先要做的是理解她行为背后的原因。虽然她的做法给你带来了伤害,但她的出发点可能是出于对你的爱,只是方式不对。试着从她的角度去思考,她可能因为自己的情感障碍,无法像正常母亲那样表达爱和关心。理解并不意味着认同她的行为,而是为了让你自己心里能好受一些,减少一些怨恨。接着,你需要建立起自己的边界。这就好比在自己的生活周围筑起一道围墙,明确哪些是你能接受的,哪些是不能接受的。当母亲再次限制你筑起这道边界之后,当母亲再次限制你的自由,过度询问你的行踪时,坚定而温和地告诉她你的感受。比如说:“妈妈,我已经成年了,我有自己安排生活的能力,您这样问让我觉得有些不自在。”用这种平和的方式表达,既不会引起激烈的冲突,又能让她知道你的底线。就像在人际交往中,清晰的边界能让彼此更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这其实也是符合基本的伦理原则的,每个人都应该被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在与母亲关于男友的问题上,你也需要掌握主导权。下次她再评判你男友的缺点时,你可以认真地跟她交流,说说你看中对方的哪些优点,以及你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告诉她你有自己判断感情的能力,希望她能尊重你的选择。这并不是要你和她对抗,而是让她明白,你在感情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决定,不是一个任由她左右的小孩子。这种对自我权利的维护,就如同在生活的舞台上,你要勇敢地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关于母亲对你的不认可,你要学会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不要因为她的评价而怀疑自己的价值。你要知道,孝顺和听话只是你众多优点中的一部分,你还有很多其他的闪光点。比如你可能很善良、有才华或者很努力,这些都是你的宝贵财富。就像在黑暗的房间里,即使别人看不到光芒,但只要你自己知道有光存在,那这光就会一直照亮你前行的路。当你内心足够强大,母亲的负面评价对你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小。另外,尝试多和母亲分享你的生活和想法。找一些轻松的时刻,坐下来和她聊聊天,说说你最近的工作、兴趣爱好,甚至是一些小烦恼。通过这种方式,让她更了解真实的你,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也许她会因为对你了解的加深,而改变对你的一些看法。这就好比播下一颗种子,只有不断地浇水施肥,它才有可能生根发芽,你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需要通过沟通和分享来培育。同时,你也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母亲的行为可能会时不时地触发你的负面情绪,这时候,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宣泄方式。比如你可以去跑步,让汗水带走内心的烦闷;也可以画画,把那些无法言说的情绪通过色彩表达出来;还可以写日记,将心里的委屈和想法都倾诉在纸上。这些方式就像是给情绪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新鲜的空气能够进来,不至于让那些负面情绪在心里憋闷发酵。在与母亲相处的过程中,你还需要一些耐心。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对于有着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的母亲来说,她的情绪和行为可能会反复无常。你不能因为一时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就灰心丧气或者放弃。就像培育一棵树苗,它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经历风雨的洗礼,你和母亲关系的改善也是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去坚持。另外,你可以借助家庭以外的力量来帮助改善你和母亲的关系。比如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能够从更客观的角度分析你和母亲之间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这就好比在黑暗中迷路时,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你指引方向。或者你也可以和家族中比较亲近、有威望的长辈聊聊,让他们了解你们的情况,说不定他们能从中调解,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你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行动来融化你和母亲之间那层冰冷的隔阂。比如在特殊的日子里,为她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这份礼物不需要多么昂贵,关键是要能体现你的心意。或者为她做一顿丰盛的饭菜,在温馨的氛围中享受家庭的温暖。这些小小的举动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能慢慢地温暖她的心,也让你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总是看到问题的困难面,而是要多关注那些细微的、积极的变化。哪怕母亲只是偶尔对你的态度有一点转变,或者对你的某一个决定没有过多干涉,这都可能是一个好的开始。你要学会放大这些积极的信号,给自己信心和动力,相信你们之间的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好。

9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古道西风瘦驴。【关于妈妈的态度】有道是爱之深,责之切,我们容易对最亲近的人显示出苛刻,或许是因为在乎,但是当在乎用错了表达方式,或许就会影响彼此的关系。妈妈对外面的人热情,或许是因为没有利益冲突,或许是因为不在乎,或许是边界碰撞少,所以才没那么多矛盾。踢猫效应指出,情绪会从情绪强者流向情绪弱者,我们容易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或许是因为我们再怎么发脾气,都会被包容和原谅,某种程度来说,在有安全感的环境我们才会表露真实的自我,题主妈妈会表现出坏情绪或许有这方面因素在。相处时间久了,彼此的边界容易被破坏,进而容易看到对方的缺点,忽视了对方的优点,导致刻板印象,从而说出伤人的话。有道是远香近臭,题主经常和妈妈待在一起,可能在妈妈需要的地方,题主的表现不如她的预期,从而觉得题主缺点多。【关于妈妈不要题主的东西】其实父母不要孩子买的东西,很多时候是因为想给孩子积累,我的父母也不爱要我买的东西我给的钱,他们都觉得我需要为自己多积攒一些。牺牲习惯了,觉得父母该无条件的为子女付出,从而比较抗拒孩子的回报,我妈妈我外婆都是典型的牺牲思维,过于无私,只付出,不愿接受回报。【改变之道】题主妈妈对题主恋爱的焦虑,或许是因为担心题主选错了人,不知道题主妈妈和题主爸爸的关系怎么样呢?过来人总想让要经历的人避坑,试着看到妈妈态度背后的原因,或许会让题主更宽容。尝试转念,把妈妈的问候解读为关心,而非控制,或许会让题主减少刻板印象和消极认知,让自己和妈妈相处更松弛。尝试孝而不顺,父母也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局限,题主在面对妈妈的话时,或许也可以尝试对的听,错的不予理睬。试着降低期待,有道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题主或许不必强求和妈妈的关系保持在哪个亲密度,顺其自然或许会让题主更开心。试着换位思考,自己会对外人有什么期待吗?如果没有或许也可以维持表面的和谐,热情应对,但是对亲密的人,我们或许会有所期待,当对方达不到我们的期待时,可能会导致负面情绪,就像题主希望妈妈对自己好一些,却发现达不到预期,从而陷入困扰。爱是溢出来的,当我们心理能量够时我们或许能够表达善意,心理能量不足时可能容易态度消极,看到妈妈的情绪周期,或许会让题主更松弛。推荐阅读《一念之转》,《共情的力量》。如想继续交流,可关注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祝好!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古道西风瘦驴。【关于妈妈的态度】有道是爱之深,责之切,我们容易对最亲近的人显示出苛刻,或许是因为在乎,但是当在乎用错了表达方式,或许就会影响彼此的关系。妈妈对外面的人热情,或许是因为没有利益冲突,或许是因为不在乎,或许是边界碰撞少,所以才没那么多矛盾。踢猫效应指出,情绪会从情绪强者流向情绪弱者,我们容易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或许是因为我们再怎么发脾气,都会被包容和原谅,某种程度来说,在有安全感的环境我们才会表露真实的自我,题主妈妈会表现出坏情绪或许有这方面因素在。相处时间久了,彼此的边界容易被破坏,进而容易看到对方的缺点,忽视了对方的优点,导致刻板印象,从而说出伤人的话。有道是远香近臭,题主经常和妈妈待在一起,可能在妈妈需要的地方,题主的表现不如她的预期,从而觉得题主缺点多。【关于妈妈不要题主的东西】其实父母不要孩子买的东西,很多时候是因为想给孩子积累,我的父母也不爱要我买的东西我给的钱,他们都觉得我需要为自己多积攒一些。牺牲习惯了,觉得父母该无条件的为子女付出,从而比较抗拒孩子的回报,我妈妈我外婆都是典型的牺牲思维,过于无私,只付出,不愿接受回报。【改变之道】题主妈妈对题主恋爱的焦虑,或许是因为担心题主选错了人,不知道题主妈妈和题主爸爸的关系怎么样呢?过来人总想让要经历的人避坑,试着看到妈妈态度背后的原因,或许会让题主更宽容。尝试转念,把妈妈的问候解读为关心,而非控制,或许会让题主减少刻板印象和消极认知,让自己和妈妈相处更松弛。尝试孝而不顺,父母也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局限,题主在面对妈妈的话时,或许也可以尝试对的听,错的不予理睬。试着降低期待,有道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题主或许不必强求和妈妈的关系保持在哪个亲密度,顺其自然或许会让题主更开心。试着换位思考,自己会对外人有什么期待吗?如果没有或许也可以维持表面的和谐,热情应对,但是对亲密的人,我们或许会有所期待,当对方达不到我们的期待时,可能会导致负面情绪,就像题主希望妈妈对自己好一些,却发现达不到预期,从而陷入困扰。爱是溢出来的,当我们心理能量够时我们或许能够表达善意,心理能量不足时可能容易态度消极,看到妈妈的情绪周期,或许会让题主更松弛。推荐阅读《一念之转》,《共情的力量》。如想继续交流,可关注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祝好!

6
评论
分享
题主,您好!面对您描述的情况,我能感受到您内心的矛盾、困惑和痛苦🤗🤗。母亲的疾病(双相情感障碍、焦虑抑郁)和她的行为模式,确实会对您和家庭关系造成复杂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分步骤的建议,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方向和力量:第一步:理解母亲的疾病背景1.双相情感障碍的影响双相患者情绪可能在躁狂期(过度活跃、易怒)和抑郁期(消沉、冷漠)之间波动。这可能解释母亲对你时而疏离、时而控制的行为——她的反应可能并非针对您个人,而是疾病导致的情绪失控。2.焦虑与过度保护她的反复追问、限制你的自由,可能是焦虑驱动的过度保护:她可能将对外界的不安全感投射到你身上,试图通过控制来缓解自己的焦虑,但这实际会压抑您的独立性。第二步:保护自己的心理边界1.区分“她的问题”与“你的责任”(学习课题分离)母亲的疾病是她需要面对的课题,您不必为她的情绪或行为负全责。例如:◎她议论您的“不好”可能源于她对自身焦虑的投射,而非您真的有错;◎她拒绝您的关心(还钱、不吃您买的东西)可能源于她内心的矛盾(如愧疚感或害怕亏欠)。2.逐步建立行为边界◎温和但坚定地回应控制行为:当母亲追问行程时,可以尝试说:“妈妈,我知道你担心我,但我需要自己处理这些事情。我回来后会和你分享的。”逐渐减少详细汇报的频率,但保持基本的安全告知(如“我和朋友出去,晚上9点前回来”)。◎对负面评价设立“情绪防火墙”:如果她反复批评你的交友选择,可以回应:“我理解你有担心,但这是我需要自己经历的事情。”第三步:改善沟通方式1.用“非暴力沟通”表达感受避免指责,用“我”句式表达需求,例如:◎“当你反复问我行程细节时,我感到压力很大,因为我已经成年了,希望能有更多自主空间。”◎“我给你买东西是希望表达关心,但你总是拒绝,这让我觉得被推开了。”2.选择合适时机沟通在母亲情绪相对平稳时(如双相的缓解期)尝试沟通,避免在她焦虑或抑郁发作时讨论敏感话题。第四步:寻求外部支持系统1.专业心理帮助◎个体咨询:帮助您处理被控制感、自我认同等问题,学习应对策略;◎家庭治疗(如果母亲愿意参与):改善家庭互动模式,但需尊重母亲的治疗意愿。2.寻找同伴支持加入双相患者家属支持团体(线上或线下),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人交流,减轻孤独感。3.争取父亲的理解尝试与父亲坦诚交流您的感受,邀请他作为中间人协调关系,或至少避免参与背后的议论。第五步:自我关怀与成长1.允许自己“暂时做不到”改变与母亲的互动模式是长期过程,过程中可能会有反复。接纳自己的无力感,不必强迫自己立刻解决所有问题。2.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尝试逐步增加独立生活的体验(如短途旅行、独自处理事务),用实际能力向母亲证明您的成熟,缓解她的焦虑。3.重建对亲密关系的信心通过与其他健康的关系(如朋友、同事等)互动,逐步修复母亲行为对您婚恋观的影响。记住:您有权利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关于“母亲对外人热情”的解读这种行为可能源于:◎社交面具:对外维持“正常形象”是许多心理疾病患者的常见应对机制;◎对亲密关系的恐惧:越亲近的人越容易触发她的不安,导致她在面对您时反而更紧绷。♡♡最后:关于“爱”的再定义○母亲可能以她有限的能力在爱您,但她的疾病扭曲了表达方式。您可以选择:◎承认她的局限性,但不让这份局限困住您的人生;◎在照顾好自己情绪的前提下,用您能接受的方式维系与她的联结(如定期问候,而不强求亲密)。这个过程注定不易,但请相信:您值得被尊重、被信任,也有能力在复杂的关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祝您一切顺利🤗🤗

题主,您好!面对您描述的情况,我能感受到您内心的矛盾、困惑和痛苦🤗🤗。母亲的疾病(双相情感障碍、焦虑抑郁)和她的行为模式,确实会对您和家庭关系造成复杂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分步骤的建议,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方向和力量:第一步:理解母亲的疾病背景1.双相情感障碍的影响双相患者情绪可能在躁狂期(过度活跃、易怒)和抑郁期(消沉、冷漠)之间波动。这可能解释母亲对你时而疏离、时而控制的行为——她的反应可能并非针对您个人,而是疾病导致的情绪失控。2.焦虑与过度保护她的反复追问、限制你的自由,可能是焦虑驱动的过度保护:她可能将对外界的不安全感投射到你身上,试图通过控制来缓解自己的焦虑,但这实际会压抑您的独立性。第二步:保护自己的心理边界1.区分“她的问题”与“你的责任”(学习课题分离)母亲的疾病是她需要面对的课题,您不必为她的情绪或行为负全责。例如:◎她议论您的“不好”可能源于她对自身焦虑的投射,而非您真的有错;◎她拒绝您的关心(还钱、不吃您买的东西)可能源于她内心的矛盾(如愧疚感或害怕亏欠)。2.逐步建立行为边界◎温和但坚定地回应控制行为:当母亲追问行程时,可以尝试说:“妈妈,我知道你担心我,但我需要自己处理这些事情。我回来后会和你分享的。”逐渐减少详细汇报的频率,但保持基本的安全告知(如“我和朋友出去,晚上9点前回来”)。◎对负面评价设立“情绪防火墙”:如果她反复批评你的交友选择,可以回应:“我理解你有担心,但这是我需要自己经历的事情。”第三步:改善沟通方式1.用“非暴力沟通”表达感受避免指责,用“我”句式表达需求,例如:◎“当你反复问我行程细节时,我感到压力很大,因为我已经成年了,希望能有更多自主空间。”◎“我给你买东西是希望表达关心,但你总是拒绝,这让我觉得被推开了。”2.选择合适时机沟通在母亲情绪相对平稳时(如双相的缓解期)尝试沟通,避免在她焦虑或抑郁发作时讨论敏感话题。第四步:寻求外部支持系统1.专业心理帮助◎个体咨询:帮助您处理被控制感、自我认同等问题,学习应对策略;◎家庭治疗(如果母亲愿意参与):改善家庭互动模式,但需尊重母亲的治疗意愿。2.寻找同伴支持加入双相患者家属支持团体(线上或线下),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人交流,减轻孤独感。3.争取父亲的理解尝试与父亲坦诚交流您的感受,邀请他作为中间人协调关系,或至少避免参与背后的议论。第五步:自我关怀与成长1.允许自己“暂时做不到”改变与母亲的互动模式是长期过程,过程中可能会有反复。接纳自己的无力感,不必强迫自己立刻解决所有问题。2.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尝试逐步增加独立生活的体验(如短途旅行、独自处理事务),用实际能力向母亲证明您的成熟,缓解她的焦虑。3.重建对亲密关系的信心通过与其他健康的关系(如朋友、同事等)互动,逐步修复母亲行为对您婚恋观的影响。记住:您有权利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关于“母亲对外人热情”的解读这种行为可能源于:◎社交面具:对外维持“正常形象”是许多心理疾病患者的常见应对机制;◎对亲密关系的恐惧:越亲近的人越容易触发她的不安,导致她在面对您时反而更紧绷。♡♡最后:关于“爱”的再定义○母亲可能以她有限的能力在爱您,但她的疾病扭曲了表达方式。您可以选择:◎承认她的局限性,但不让这份局限困住您的人生;◎在照顾好自己情绪的前提下,用您能接受的方式维系与她的联结(如定期问候,而不强求亲密)。这个过程注定不易,但请相信:您值得被尊重、被信任,也有能力在复杂的关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祝您一切顺利🤗🤗

6
评论
分享
题主您好,感谢相遇~看到题主的母亲有精神类疾病,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焦虑,就明白题主比其他的家庭的孩子要承受多一点。哪怕题主已成年,但还是因为母亲的病不敢交男朋友,觉得与母亲有距离感,又有一种被控制和压迫感,不知道如何与母亲相处。这一段文字足以看出题主是听话孝顺的,并且内心渴望与母亲更亲近一些,但母亲时常的疏离让题主不知该如何应对。一、关于母亲的双相情感障碍症状和抑郁焦虑。首先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狂躁症发作,又有抑郁症发作的精神障碍。焦虑症是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和恐惧。本人与题主母亲是相似的病症,可能更能感觉这种病带来的痛苦。仅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三中病交织是一种矛盾、挣扎和拧巴的感觉。焦虑症会给我带来超出可控范围的恐慌,时常感到强烈的紧张不安担心尚未发生甚至可能不会发生的事情,总会将事情想的更坏。而抑郁症会让我感到与世界抽离,情绪低落让我没有精力做任何事,我会将所有人拒之门外,不愿意沟通,不愿接受他人的示好,哪怕知道不应该这样。狂躁症让我情绪起伏剧烈,任何没有按照我意愿发生的事情都会让我情绪崩溃,我具有极强的掌控欲和许多光怪陆离的想法。这是本人发病时的一部分感受,每一个状态都很割裂却又同时存在在一具身体里,我自己感到痛苦折磨的同时,我的家人也不知所措,我自知折磨了他们很多,心中常怀愧疚。虽然具体感受因人而异,但可能题主的母亲也在经历这样的挣扎。我相信您的母亲会是同样爱您的,可能题主母亲这份控制欲和压迫感一部分来自于不知道怎样表达的爱意,还有一部分对于失去的恐惧。那份距离感可能是对于家里人的愧疚。更多的精神疾病是向内攻击,相信题主的母亲并不是真的不爱孩子,只是用错误的难以理解的方式表达这份爱意。同时能感受到题主对于母亲的不知所措,如果可以不必羞于表达,尝试与母亲沟通,直白的表达您的感受,相信您的母亲能够理解您。二、母亲的距离感,控制欲和压迫感。从母亲阻碍题主交往和限制题主出行自由可以看出母亲强烈的控制欲,为母亲花钱会被归还,也不吃题主买的食物,但在外人面前特别热情。相信这种感受作为家人痛苦,不知道母亲究竟是为什么。首先母亲对于题主交往的阻拦以及出行的过问,不排除是焦虑症患者的下意识行为,尤其是对于家人不自觉的极度的担心焦虑。母亲强调男朋友的缺点,可能是希望您能够遇见更加优秀的人,这也是家长对于孩子普遍的操心,但母亲的做法可能过于偏激。其次对于已经成年的题主出行的限制,可能潜意识里把题主视为尚未长大的小孩子,更多的是孩子脱离自己视线的担心。同时也可以折射出家长对于孩子不断长大,脱离自己掌控的焦虑。最后对于题主的疏离和外人的热情。题主母亲不愿花题主的钱也不愿吃题主的东西,这可能是中亚父母普遍想要将好东西留给孩子的心理。就像前段时间本人爷爷生病住院,我的爸爸去陪床,别人送来的果篮,爷爷自己不舍得吃,一个接一个全都给了我爸爸吃,爷爷怎么说都坚决不吃。可能不是题主母亲不爱您,而是她想把东西留给您。至于对外人的热情可能就是对于外人基本的礼貌,反而是在家里人面前更加贴近真实情绪。三、该怎么办才好。题主已然成年,母亲过多的敢于总归是有负担的。题主不妨尝试与母亲进行一次坦诚的交流,表达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感受,对母亲的担心和爱意并且希望得到母亲的理解和尊重,相信亲子之间没有化不开的冰。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尝试多多陪伴母亲。①包容理解,陪伴支持。一个简单的拥抱可以化解很多不安与焦灼,简单的陪伴可以让人感到心安。②接受治疗,按时服药。不知道题主母亲是否在进行治疗。尽量积极接受治疗,定期复查并且按时吃药很重要,如果不能按时吃药可能会有病情加重的风险。③支持引导,给予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引导题主母亲规律良性的生活对于病情也会有很大的帮助。题主作为精神病患者家属,所经历的要比寻常人多太多了,题主很厉害也很孝顺,给题主一个抱抱,希望生活越来越好。最后,希望题主母亲早日康复!祝好

题主您好,感谢相遇~看到题主的母亲有精神类疾病,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焦虑,就明白题主比其他的家庭的孩子要承受多一点。哪怕题主已成年,但还是因为母亲的病不敢交男朋友,觉得与母亲有距离感,又有一种被控制和压迫感,不知道如何与母亲相处。这一段文字足以看出题主是听话孝顺的,并且内心渴望与母亲更亲近一些,但母亲时常的疏离让题主不知该如何应对。一、关于母亲的双相情感障碍症状和抑郁焦虑。首先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狂躁症发作,又有抑郁症发作的精神障碍。焦虑症是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和恐惧。本人与题主母亲是相似的病症,可能更能感觉这种病带来的痛苦。仅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三中病交织是一种矛盾、挣扎和拧巴的感觉。焦虑症会给我带来超出可控范围的恐慌,时常感到强烈的紧张不安担心尚未发生甚至可能不会发生的事情,总会将事情想的更坏。而抑郁症会让我感到与世界抽离,情绪低落让我没有精力做任何事,我会将所有人拒之门外,不愿意沟通,不愿接受他人的示好,哪怕知道不应该这样。狂躁症让我情绪起伏剧烈,任何没有按照我意愿发生的事情都会让我情绪崩溃,我具有极强的掌控欲和许多光怪陆离的想法。这是本人发病时的一部分感受,每一个状态都很割裂却又同时存在在一具身体里,我自己感到痛苦折磨的同时,我的家人也不知所措,我自知折磨了他们很多,心中常怀愧疚。虽然具体感受因人而异,但可能题主的母亲也在经历这样的挣扎。我相信您的母亲会是同样爱您的,可能题主母亲这份控制欲和压迫感一部分来自于不知道怎样表达的爱意,还有一部分对于失去的恐惧。那份距离感可能是对于家里人的愧疚。更多的精神疾病是向内攻击,相信题主的母亲并不是真的不爱孩子,只是用错误的难以理解的方式表达这份爱意。同时能感受到题主对于母亲的不知所措,如果可以不必羞于表达,尝试与母亲沟通,直白的表达您的感受,相信您的母亲能够理解您。二、母亲的距离感,控制欲和压迫感。从母亲阻碍题主交往和限制题主出行自由可以看出母亲强烈的控制欲,为母亲花钱会被归还,也不吃题主买的食物,但在外人面前特别热情。相信这种感受作为家人痛苦,不知道母亲究竟是为什么。首先母亲对于题主交往的阻拦以及出行的过问,不排除是焦虑症患者的下意识行为,尤其是对于家人不自觉的极度的担心焦虑。母亲强调男朋友的缺点,可能是希望您能够遇见更加优秀的人,这也是家长对于孩子普遍的操心,但母亲的做法可能过于偏激。其次对于已经成年的题主出行的限制,可能潜意识里把题主视为尚未长大的小孩子,更多的是孩子脱离自己视线的担心。同时也可以折射出家长对于孩子不断长大,脱离自己掌控的焦虑。最后对于题主的疏离和外人的热情。题主母亲不愿花题主的钱也不愿吃题主的东西,这可能是中亚父母普遍想要将好东西留给孩子的心理。就像前段时间本人爷爷生病住院,我的爸爸去陪床,别人送来的果篮,爷爷自己不舍得吃,一个接一个全都给了我爸爸吃,爷爷怎么说都坚决不吃。可能不是题主母亲不爱您,而是她想把东西留给您。至于对外人的热情可能就是对于外人基本的礼貌,反而是在家里人面前更加贴近真实情绪。三、该怎么办才好。题主已然成年,母亲过多的敢于总归是有负担的。题主不妨尝试与母亲进行一次坦诚的交流,表达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感受,对母亲的担心和爱意并且希望得到母亲的理解和尊重,相信亲子之间没有化不开的冰。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尝试多多陪伴母亲。①包容理解,陪伴支持。一个简单的拥抱可以化解很多不安与焦灼,简单的陪伴可以让人感到心安。②接受治疗,按时服药。不知道题主母亲是否在进行治疗。尽量积极接受治疗,定期复查并且按时吃药很重要,如果不能按时吃药可能会有病情加重的风险。③支持引导,给予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引导题主母亲规律良性的生活对于病情也会有很大的帮助。题主作为精神病患者家属,所经历的要比寻常人多太多了,题主很厉害也很孝顺,给题主一个抱抱,希望生活越来越好。最后,希望题主母亲早日康复!祝好

5
评论
分享
题主,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您目前正面临着与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母亲相处的复杂情感和关系困境。这种关系可能让您感到困惑、压抑甚至无助。以下从心理学的几个不同角度为您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议:双相情感障碍的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情绪波动剧烈的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会在抑郁期和躁狂期之间切换。您的母亲可能在某些时期表现出焦虑、抑郁或情绪不稳定,这会影响她的行为和对您的态度。例如,她对您的控制行为、对您男友的负面评价,以及对外人热情而对您疏离的表现,可能都与她的疾病状态有关。建议:尝试理解母亲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她的本意,而是疾病的影响。您可以学习一些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知识,了解她的情绪波动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应对她的情绪变化。家庭系统理论的角度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成员的行为和情绪是相互影响的。您的母亲可能因为疾病的影响,在家庭中表现出控制行为或情感疏离,而您和父亲可能也因此感到压抑或无助。这种动态关系可能会让您感到被束缚,甚至影响您的自我认同和独立性。建议:尝试与父亲沟通,建立一个支持系统。您可以和父亲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支持母亲,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情感需求。如果可能,可以考虑寻求家庭治疗,帮助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模式。依恋理论的角度依恋理论认为,早期的亲子关系会影响个体的情感模式和行为。您提到母亲对您时而亲近、时而疏离,这可能让您感到不安全,甚至影响您对亲密关系的信任。您对婚姻的犹豫和对母亲控制行为的反感,可能部分源于这种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建议:尝试通过自我觉察或心理咨询,探索自己的依恋模式。了解这些模式如何影响您的关系选择和行为,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同时减少母亲行为对您的负面影响。边界理论的角度边界理论强调,健康的家庭关系需要清晰的个人边界。您提到母亲对您的控制行为(如限制您的自由、过度询问您的行踪)可能让您感到被侵犯。这种边界模糊的关系可能会让您感到压抑,甚至影响您的独立性和自我发展。建议:尝试与母亲建立清晰的边界。例如,您可以温和但坚定地告诉她:“妈妈,我理解您的关心,但我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间。”同时,逐步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减少对母亲控制的过度反应。自我分化理论的角度自我分化理论认为,个体需要在情感上与家庭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又能保持情感连接。您提到母亲对您的态度让您感到困惑,时而觉得她爱您,时而觉得她不是您的母亲。这种情感上的矛盾可能反映了您在自我分化上的困难。建议:尝试在情感上与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又不完全切断与她的联系。例如,您可以在情感上支持她,但不要让她过度影响您的决策和生活。通过逐步培养自我分化能力,您可以更好地平衡与母亲的关系。正念与自我关怀的角度正念理论强调,通过关注当下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可以减少内心的冲突和压力。您提到母亲的行为让您感到被控制和压迫,这种情绪可能会让您感到疲惫和无助。建议:尝试练习正念冥想或自我关怀技巧,帮助自己更好地管理情绪。当您感到压抑时,可以尝试深呼吸,关注自己的感受,并告诉自己:“我已经尽力了,我值得被理解和关爱。”总结与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母亲相处确实是一项挑战,但通过理解她的疾病、建立清晰的边界、培养自我分化能力以及寻求专业支持,您可以逐步改善与她的关系,同时保护自己的情感需求。重要的是,不要忽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您同样值得被关爱和支持。如果您觉得这些情绪难以自行处理,建议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可以为您提供更专业的支持和指导。祝您早日找到与母亲相处的平衡点,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题主,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您目前正面临着与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母亲相处的复杂情感和关系困境。这种关系可能让您感到困惑、压抑甚至无助。以下从心理学的几个不同角度为您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议:双相情感障碍的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情绪波动剧烈的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会在抑郁期和躁狂期之间切换。您的母亲可能在某些时期表现出焦虑、抑郁或情绪不稳定,这会影响她的行为和对您的态度。例如,她对您的控制行为、对您男友的负面评价,以及对外人热情而对您疏离的表现,可能都与她的疾病状态有关。建议:尝试理解母亲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她的本意,而是疾病的影响。您可以学习一些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知识,了解她的情绪波动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应对她的情绪变化。家庭系统理论的角度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成员的行为和情绪是相互影响的。您的母亲可能因为疾病的影响,在家庭中表现出控制行为或情感疏离,而您和父亲可能也因此感到压抑或无助。这种动态关系可能会让您感到被束缚,甚至影响您的自我认同和独立性。建议:尝试与父亲沟通,建立一个支持系统。您可以和父亲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支持母亲,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情感需求。如果可能,可以考虑寻求家庭治疗,帮助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模式。依恋理论的角度依恋理论认为,早期的亲子关系会影响个体的情感模式和行为。您提到母亲对您时而亲近、时而疏离,这可能让您感到不安全,甚至影响您对亲密关系的信任。您对婚姻的犹豫和对母亲控制行为的反感,可能部分源于这种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建议:尝试通过自我觉察或心理咨询,探索自己的依恋模式。了解这些模式如何影响您的关系选择和行为,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同时减少母亲行为对您的负面影响。边界理论的角度边界理论强调,健康的家庭关系需要清晰的个人边界。您提到母亲对您的控制行为(如限制您的自由、过度询问您的行踪)可能让您感到被侵犯。这种边界模糊的关系可能会让您感到压抑,甚至影响您的独立性和自我发展。建议:尝试与母亲建立清晰的边界。例如,您可以温和但坚定地告诉她:“妈妈,我理解您的关心,但我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间。”同时,逐步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减少对母亲控制的过度反应。自我分化理论的角度自我分化理论认为,个体需要在情感上与家庭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又能保持情感连接。您提到母亲对您的态度让您感到困惑,时而觉得她爱您,时而觉得她不是您的母亲。这种情感上的矛盾可能反映了您在自我分化上的困难。建议:尝试在情感上与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又不完全切断与她的联系。例如,您可以在情感上支持她,但不要让她过度影响您的决策和生活。通过逐步培养自我分化能力,您可以更好地平衡与母亲的关系。正念与自我关怀的角度正念理论强调,通过关注当下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可以减少内心的冲突和压力。您提到母亲的行为让您感到被控制和压迫,这种情绪可能会让您感到疲惫和无助。建议:尝试练习正念冥想或自我关怀技巧,帮助自己更好地管理情绪。当您感到压抑时,可以尝试深呼吸,关注自己的感受,并告诉自己:“我已经尽力了,我值得被理解和关爱。”总结与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母亲相处确实是一项挑战,但通过理解她的疾病、建立清晰的边界、培养自我分化能力以及寻求专业支持,您可以逐步改善与她的关系,同时保护自己的情感需求。重要的是,不要忽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您同样值得被关爱和支持。如果您觉得这些情绪难以自行处理,建议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可以为您提供更专业的支持和指导。祝您早日找到与母亲相处的平衡点,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3
评论
分享
题主,您好!在探讨您与母亲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关系时,我深感理解并愿以心理学视角为您提供一些见解。这种关系的困扰,往往植根于多重因素的交织之中。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母亲所患的双相情感障碍。这一疾病深刻地影响着她的情绪状态与认知模式。一方面,情绪的剧烈波动与评价的瞬息万变,成为了我们不可忽视的挑战。母亲在焦虑与抑郁情绪间徘徊,使得她的判断与情感反应变得不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对您伴侣的看法或许并非基于客观事实,而是更多地受到了自身情绪的牵引。抑郁情绪下,她可能更容易聚焦于负面信息,不断放大对方的不足,这无疑给您带来了建立亲密关系的重重顾虑,让您在恋爱与婚姻之路上踟蹰不前。另一方面,双相情感障碍还可能导致母亲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常。面对家人时,她可能显得冷漠疏离,缺乏笑容,而在外人面前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热情。这并非意味着她缺乏爱意,而是疾病干扰了她正常的情感流露方式。她内心的深情或许难以穿越疾病的阴霾,顺畅地传达给您,让您时而感受到母爱的温暖,时而又陷入被忽视的孤独与陌生感之中。此外,母亲的控制欲与边界模糊问题,也是影响您情感关系的重要因素。过度的管控行为,如频繁的询问与限制您的自由,是她内心焦虑与不安全感的外在表现。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心理上的稳定与掌控感,却不经意间侵犯了您的个人边界,让您感受到了沉重的束缚与压迫。同时,亲子边界的模糊,使得母亲未能充分尊重您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她将您视为自身的延伸,而非一个拥有独立意志与人格的个体。这种界限不清的相处方式,让您在与她交流时难以获得应有的尊重与自由,进一步加剧了您内心的困扰与挣扎。针对以上问题,我谨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建议:首先,深入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症状、特点及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您从科学的角度理解母亲的行为与情绪变化,从而在面对她的某些行为时保持更加宽容与理解的态度。其次,设定清晰的个人边界对于维护健康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在与母亲沟通时,您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明确界定个人空间。例如,您可以温和而坚定地告诉母亲:“妈妈,我深知您的关爱之心,但我同时也需要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当我外出时,请您不必过于担忧,我会按时归家的。”若母亲偶尔逾越了这些边界,不妨以平和的态度再次提醒,通过持续的沟通,逐渐培养起相互尊重的氛围。通过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共同探索更加健康、和谐的相处之道。最后,面对与母亲关系中的压力与困扰,寻求外部支持同样重要。您可以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从他们那里获得情感上的慰藉与实用的建议。若问题较为复杂,不妨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拥有专业的知识与技巧,能够为您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家庭挑战。总之,处理与母亲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耐心与坚持的长期过程。希望上述建议能够为您带来启示,助您与母亲建立起更加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衷心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愿您与母亲的关系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题主,您好!在探讨您与母亲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关系时,我深感理解并愿以心理学视角为您提供一些见解。这种关系的困扰,往往植根于多重因素的交织之中。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母亲所患的双相情感障碍。这一疾病深刻地影响着她的情绪状态与认知模式。一方面,情绪的剧烈波动与评价的瞬息万变,成为了我们不可忽视的挑战。母亲在焦虑与抑郁情绪间徘徊,使得她的判断与情感反应变得不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对您伴侣的看法或许并非基于客观事实,而是更多地受到了自身情绪的牵引。抑郁情绪下,她可能更容易聚焦于负面信息,不断放大对方的不足,这无疑给您带来了建立亲密关系的重重顾虑,让您在恋爱与婚姻之路上踟蹰不前。另一方面,双相情感障碍还可能导致母亲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常。面对家人时,她可能显得冷漠疏离,缺乏笑容,而在外人面前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热情。这并非意味着她缺乏爱意,而是疾病干扰了她正常的情感流露方式。她内心的深情或许难以穿越疾病的阴霾,顺畅地传达给您,让您时而感受到母爱的温暖,时而又陷入被忽视的孤独与陌生感之中。此外,母亲的控制欲与边界模糊问题,也是影响您情感关系的重要因素。过度的管控行为,如频繁的询问与限制您的自由,是她内心焦虑与不安全感的外在表现。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心理上的稳定与掌控感,却不经意间侵犯了您的个人边界,让您感受到了沉重的束缚与压迫。同时,亲子边界的模糊,使得母亲未能充分尊重您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她将您视为自身的延伸,而非一个拥有独立意志与人格的个体。这种界限不清的相处方式,让您在与她交流时难以获得应有的尊重与自由,进一步加剧了您内心的困扰与挣扎。针对以上问题,我谨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建议:首先,深入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症状、特点及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您从科学的角度理解母亲的行为与情绪变化,从而在面对她的某些行为时保持更加宽容与理解的态度。其次,设定清晰的个人边界对于维护健康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在与母亲沟通时,您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明确界定个人空间。例如,您可以温和而坚定地告诉母亲:“妈妈,我深知您的关爱之心,但我同时也需要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当我外出时,请您不必过于担忧,我会按时归家的。”若母亲偶尔逾越了这些边界,不妨以平和的态度再次提醒,通过持续的沟通,逐渐培养起相互尊重的氛围。通过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共同探索更加健康、和谐的相处之道。最后,面对与母亲关系中的压力与困扰,寻求外部支持同样重要。您可以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从他们那里获得情感上的慰藉与实用的建议。若问题较为复杂,不妨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拥有专业的知识与技巧,能够为您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家庭挑战。总之,处理与母亲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耐心与坚持的长期过程。希望上述建议能够为您带来启示,助您与母亲建立起更加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衷心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愿您与母亲的关系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听完真的好心疼你呀,在这样复杂纠结的情感里挣扎,承受着这么多压力。一边渴望妈妈的爱和理解,一边又被她的行为伤害和束缚,真的太不容易了。但请相信,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很努力很孝顺了,值得被爱和尊重。当她总是说你男友不好的时候,你可以温柔坚定地告诉她,你很感谢她的关心,但你有自己判断感情的能力,希望她能尊重你的选择。对于她限制你自由的情况,你可以和她提前报备一些日常安排,比如“妈妈,我下午三点到五点要下楼和朋友去买菜,五点半就回来”,让她心里有底,也给自己争取一些空间。当她背后和爸爸议论你不好时,找个机会和爸爸也谈谈,让爸爸知道你的真实想法,或许爸爸能从中起到调和的作用。至于她对你无法亲近的情况,不要强迫她,也别太勉强自己。可以试着在她情绪好的时候,做一些温馨的小事,像一起看个电影,分享一些小零食。慢慢地,也许能拉近你们的距离。

题主你好!听完真的好心疼你呀,在这样复杂纠结的情感里挣扎,承受着这么多压力。一边渴望妈妈的爱和理解,一边又被她的行为伤害和束缚,真的太不容易了。但请相信,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很努力很孝顺了,值得被爱和尊重。当她总是说你男友不好的时候,你可以温柔坚定地告诉她,你很感谢她的关心,但你有自己判断感情的能力,希望她能尊重你的选择。对于她限制你自由的情况,你可以和她提前报备一些日常安排,比如“妈妈,我下午三点到五点要下楼和朋友去买菜,五点半就回来”,让她心里有底,也给自己争取一些空间。当她背后和爸爸议论你不好时,找个机会和爸爸也谈谈,让爸爸知道你的真实想法,或许爸爸能从中起到调和的作用。至于她对你无法亲近的情况,不要强迫她,也别太勉强自己。可以试着在她情绪好的时候,做一些温馨的小事,像一起看个电影,分享一些小零食。慢慢地,也许能拉近你们的距离。

2
评论
分享
给题主一个拥抱!能够感觉的到题主内心的压抑烦躁纠结不安,不过这个事情可以这么去看。首先,她是题主的母亲,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是摆脱不了的客观事实,那么做为一个晚辈女儿要怎么样看待对待长辈母亲,这点相信题主内心是有自己的意识判断的。其次,母亲患双相情感障碍并不是她愿意的,她只是身体和心理精神生病了,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言行和情绪。至于她为什么会生病,那可能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她的原生家庭的影响,她和题主父亲之间的夫妻关系质量以及她的成长经历等等。而这两方面都是题主无法改变的因素,能够做的就是接受母亲现状这种客观事实,不要想要改变母亲什么,更不用觉得母亲生病说出去很丢人在意外人怎么看怎么想。没有人愿意生病,除非她需要生病,这样她才可能有机会松口气缓解一下压力,要不然可能会情绪崩溃疯掉失去生命。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题主参考。

给题主一个拥抱!能够感觉的到题主内心的压抑烦躁纠结不安,不过这个事情可以这么去看。首先,她是题主的母亲,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是摆脱不了的客观事实,那么做为一个晚辈女儿要怎么样看待对待长辈母亲,这点相信题主内心是有自己的意识判断的。其次,母亲患双相情感障碍并不是她愿意的,她只是身体和心理精神生病了,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言行和情绪。至于她为什么会生病,那可能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她的原生家庭的影响,她和题主父亲之间的夫妻关系质量以及她的成长经历等等。而这两方面都是题主无法改变的因素,能够做的就是接受母亲现状这种客观事实,不要想要改变母亲什么,更不用觉得母亲生病说出去很丢人在意外人怎么看怎么想。没有人愿意生病,除非她需要生病,这样她才可能有机会松口气缓解一下压力,要不然可能会情绪崩溃疯掉失去生命。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题主参考。

2
评论
分享
亲爱的妹妹,很能体会你的无力,希望我的回复能支持到你你已经成年了,妈妈对你的管控影响到你的生活,出门买菜,结交朋友诸多感觉到被控制压迫感,不知道该如何与她相处,真的心疼你,妈妈本该是孩子成长的容器,给予孩子支持。不知道你这么多年是如何过来的,在这样负面情绪环境中,给你的成长带来阻力,总在背后跟我父亲议论我的不好,但实际我很听话很孝顺,我感觉妈妈总把我看做外人,给她花钱总会还给我,不吃我买的东西。这些行为背后也是有需求的,让我们来梳理。你很听话也很孝顺,妈妈更多看到你的不好,也不吃你买的东西,不能看到完整的你,这背后是妈妈内心有很多负面情绪,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是被否定控制中长大,内在有个不好的自己,觉得自己不配,压抑自己的需求,不接受你买的东西,也是把好的留给亲近的人。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不能做自己,对待外人是讨好,特别热情,演饰自己,这些压抑的情绪只能在家释放,内在也是有恐惧,情绪不稳无法亲近孩子,孩子没有真正意义的妈妈,甚至吸食孩子的能量,不断的索取,让孩子苦不堪言。情感不能流淌的妈妈,其实内心很苦,她爱着孩子,不知道如何爱,也无法感知爱,发现爱,由于恐惧,更多灾难化的思维传递给孩子,让你痛苦不堪,她需要被接纳,关爱,从小没有被正确对待,不仅仅物资匮乏,心理更煎熬。活出妈妈的不一样,活出你的精彩,才是对妈妈最大的孝顺,承认她的局限,也是第一次做妈妈,活在自己的痛苦里,享受熟悉的环境,也是她很难改变的原因。现在你是成年人,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依然能坚定的做自己,敢于求助,也是不断的突破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从妈妈的否定中走出来,从妈妈错误认知中走出来,从妈妈的控制中走出来。祝好

亲爱的妹妹,很能体会你的无力,希望我的回复能支持到你你已经成年了,妈妈对你的管控影响到你的生活,出门买菜,结交朋友诸多感觉到被控制压迫感,不知道该如何与她相处,真的心疼你,妈妈本该是孩子成长的容器,给予孩子支持。不知道你这么多年是如何过来的,在这样负面情绪环境中,给你的成长带来阻力,总在背后跟我父亲议论我的不好,但实际我很听话很孝顺,我感觉妈妈总把我看做外人,给她花钱总会还给我,不吃我买的东西。这些行为背后也是有需求的,让我们来梳理。你很听话也很孝顺,妈妈更多看到你的不好,也不吃你买的东西,不能看到完整的你,这背后是妈妈内心有很多负面情绪,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是被否定控制中长大,内在有个不好的自己,觉得自己不配,压抑自己的需求,不接受你买的东西,也是把好的留给亲近的人。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不能做自己,对待外人是讨好,特别热情,演饰自己,这些压抑的情绪只能在家释放,内在也是有恐惧,情绪不稳无法亲近孩子,孩子没有真正意义的妈妈,甚至吸食孩子的能量,不断的索取,让孩子苦不堪言。情感不能流淌的妈妈,其实内心很苦,她爱着孩子,不知道如何爱,也无法感知爱,发现爱,由于恐惧,更多灾难化的思维传递给孩子,让你痛苦不堪,她需要被接纳,关爱,从小没有被正确对待,不仅仅物资匮乏,心理更煎熬。活出妈妈的不一样,活出你的精彩,才是对妈妈最大的孝顺,承认她的局限,也是第一次做妈妈,活在自己的痛苦里,享受熟悉的环境,也是她很难改变的原因。现在你是成年人,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依然能坚定的做自己,敢于求助,也是不断的突破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从妈妈的否定中走出来,从妈妈错误认知中走出来,从妈妈的控制中走出来。祝好

2
评论
分享
中午好!看了您的陈述后我第一想到的是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钢琴教师》。影片中女主人公埃里卡与她的母亲关系复杂且压抑,母亲对她有着强烈的控制欲,很多行为与您的母亲非常相似。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您所面临的问题涉及到家庭关系、亲子互动、心理边界和情绪传递等多个方面。首先,您可能在无意识当中认同了母亲的负面情绪,这影响了您对恋爱和婚姻的看法。其次,家庭心理边界不清晰,导致了您时常会感到被控制和压迫。再者,您与母亲之间存在情感交流障碍,她对您与外人截然不同的态度让您更加感到困惑和痛苦。解决这些困扰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您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便更好地理解母亲的病情和我自己的情绪反应。第二,您可以尝试通过自我反思,认识到母亲的言行并非完全是您的责任,学会区分哪些是她的情绪问题,哪些是您自己的感受。与此同时与母亲建立心理边界,明确告诉她您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和自由,逐步设定健康的心理边界。在日常应对母亲带来的负面情绪方面,您不妨可以学习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从而学会多方面看待和处理负面情绪所带来的困惑。第三、您可以尝试与母亲进行深入沟通,表达您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倾听她的想法,尽量保持耐心和同理心。衷心希望您能够逐步改善与母亲的关系,同时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我们都知道改变需要时间,但只要坚持下去,您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加油!

中午好!看了您的陈述后我第一想到的是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钢琴教师》。影片中女主人公埃里卡与她的母亲关系复杂且压抑,母亲对她有着强烈的控制欲,很多行为与您的母亲非常相似。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您所面临的问题涉及到家庭关系、亲子互动、心理边界和情绪传递等多个方面。首先,您可能在无意识当中认同了母亲的负面情绪,这影响了您对恋爱和婚姻的看法。其次,家庭心理边界不清晰,导致了您时常会感到被控制和压迫。再者,您与母亲之间存在情感交流障碍,她对您与外人截然不同的态度让您更加感到困惑和痛苦。解决这些困扰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您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便更好地理解母亲的病情和我自己的情绪反应。第二,您可以尝试通过自我反思,认识到母亲的言行并非完全是您的责任,学会区分哪些是她的情绪问题,哪些是您自己的感受。与此同时与母亲建立心理边界,明确告诉她您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和自由,逐步设定健康的心理边界。在日常应对母亲带来的负面情绪方面,您不妨可以学习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从而学会多方面看待和处理负面情绪所带来的困惑。第三、您可以尝试与母亲进行深入沟通,表达您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倾听她的想法,尽量保持耐心和同理心。衷心希望您能够逐步改善与母亲的关系,同时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我们都知道改变需要时间,但只要坚持下去,您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加油!

2
评论
分享
你好,通过你的描述可以感受到你的痛苦与困惑。我是心理咨询师,我想从心理学角度谈一谈我的理解。你的问题是:我已成年,怎么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母亲相处?我已经成年,因为我的母亲有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焦虑抑郁,导致我不敢交男朋友,我找男友母亲总觉得不好,会不断都跟我重复对方的缺点,导致我不想结婚,在我跟父亲面前却没有笑过,甚至感觉很有距离感,总有一种被控制和压迫感。她总在背后跟我父亲议论我的不好,但实际我很听话很孝顺,我感觉妈妈总把我看做外人,给她花钱总会还给我,不吃我买的东西。平日里我要出门总限制我的自由,问我跟谁去,要问去哪里,去多久,几点回来,哪怕下楼买个菜同样会问。我不知道该怎么跟母亲相处。有时觉得母亲爱我,有时候觉得她不是我的母亲,可以和外面的人特别热情,对我却无法亲近,该怎么办才好?怎么去调整自己内心的冲突与无奈呢?首先,了解自己。你的性格特征如何?你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关系如何?当你成年以后知道妈妈有双相情感障碍以后你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这都是需要自我觉察与反思,你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在安全与稳定咨访关系里去探讨自己这些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冲突内容,更好的了解自己,寻找到锚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接纳自己。你的优劣势是什么?你在妈妈无法调整自己,也无法给予你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里成为现在的你,说明你有很强的韧性,独立性很强,思维逻辑清晰,这都是你的优势也是自信的基础,但面对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里你是需要学会关注自己的需要,学会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只有说出来才会被看到听到理解到,才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与支持。接纳妈妈的性格特征,接纳自己的局限性,才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提升共情能力与沟通技巧,才可以让自己有能力去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学会爱自己。把对外的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在的关注。妈妈的情绪不稳定与混乱状态是需要进行专业医疗机构评估与诊断,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也更需要家庭人员的积极关注与陪伴,才可以让妈妈缓解焦虑与抑郁状态。你还可以学会倾诉,在家人,好友或者老师那里把无力感与困惑表达出来,聆听不同纬度反馈与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做专业家庭治疗,修通亲子关系,还可以聆听音乐放松心情,适当运动释放压力等等,无力改变父母,那就调整自己,稳定情绪,评估心态,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强大与稳定的自己。世界与我爱着你,你要学会爱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提升自己,完成自我同一性整合,让自己内心强大,修通亲子关系,创建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加油哦!

你好,通过你的描述可以感受到你的痛苦与困惑。我是心理咨询师,我想从心理学角度谈一谈我的理解。你的问题是:我已成年,怎么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母亲相处?我已经成年,因为我的母亲有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焦虑抑郁,导致我不敢交男朋友,我找男友母亲总觉得不好,会不断都跟我重复对方的缺点,导致我不想结婚,在我跟父亲面前却没有笑过,甚至感觉很有距离感,总有一种被控制和压迫感。她总在背后跟我父亲议论我的不好,但实际我很听话很孝顺,我感觉妈妈总把我看做外人,给她花钱总会还给我,不吃我买的东西。平日里我要出门总限制我的自由,问我跟谁去,要问去哪里,去多久,几点回来,哪怕下楼买个菜同样会问。我不知道该怎么跟母亲相处。有时觉得母亲爱我,有时候觉得她不是我的母亲,可以和外面的人特别热情,对我却无法亲近,该怎么办才好?怎么去调整自己内心的冲突与无奈呢?首先,了解自己。你的性格特征如何?你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关系如何?当你成年以后知道妈妈有双相情感障碍以后你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这都是需要自我觉察与反思,你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在安全与稳定咨访关系里去探讨自己这些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冲突内容,更好的了解自己,寻找到锚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接纳自己。你的优劣势是什么?你在妈妈无法调整自己,也无法给予你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里成为现在的你,说明你有很强的韧性,独立性很强,思维逻辑清晰,这都是你的优势也是自信的基础,但面对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里你是需要学会关注自己的需要,学会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只有说出来才会被看到听到理解到,才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与支持。接纳妈妈的性格特征,接纳自己的局限性,才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提升共情能力与沟通技巧,才可以让自己有能力去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学会爱自己。把对外的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在的关注。妈妈的情绪不稳定与混乱状态是需要进行专业医疗机构评估与诊断,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也更需要家庭人员的积极关注与陪伴,才可以让妈妈缓解焦虑与抑郁状态。你还可以学会倾诉,在家人,好友或者老师那里把无力感与困惑表达出来,聆听不同纬度反馈与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做专业家庭治疗,修通亲子关系,还可以聆听音乐放松心情,适当运动释放压力等等,无力改变父母,那就调整自己,稳定情绪,评估心态,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强大与稳定的自己。世界与我爱着你,你要学会爱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提升自己,完成自我同一性整合,让自己内心强大,修通亲子关系,创建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加油哦!

2
评论
分享
  • 姐姐因失恋患上抑郁症,如何与患有抑郁症的家人相处?
    5回答 · 2025.05.21 09:17:20
  • 今年55岁了,很遗憾,姐妹关系不亲密了
    5回答 · 2025.05.20 17:20:35
  • 爸爸非常不负责任,感觉没好男人这个物种,厌男怎么办
    2回答 · 2025.05.20 08:44:44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