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一个女生让我很倒霉,如何做好归因?

xinli_6030
#自我完善#人格特质
30,男,母亲单亲家庭长大,毕业后未谈过恋爱(可能不大会处理亲密关系) 最近在和一个女生出去玩,全是暧昧对象。但总觉得每次和她出去玩回来我都很倒霉。 第一次,周日徒步太累,第二天上班很累,8点一回家就睡了,睡到第二天8点。 今天,爬山太累,坐滴滴下车时,没有拉住车门,结果今天风太大,车门被风吹得撞到了栏杆。还好撞得不厉害,那我今天就要赔钱了。 所以我归因给她,是因为和她出来玩,我才会遇到这些问题。因为她选的长距离徒步,或者爬山,让我比较累。 我觉得我不大对,因为如果我一开始拒绝不出来,就不会这么劳累。但我又讨好型人格,不大好拒绝,怕她多想,怕她没面子。 第一,我该怎么归因?我似乎错了,但又感觉这是个玄学。 第二,所以只要是两个人相处后发生的糟糕事,我都我都认为是对方导致的,我是不是单身久了,或者单亲家庭长大导致? 第三,我以后怎么改善?对于一开始就不喜欢的运动,还拒绝就拒绝,不做老好人?

30,男,母亲单亲家庭长大,毕业后未谈过恋爱(可能不大会处理亲密关系) 最近在和一个女生出去玩,全是暧昧对象。但总觉得每次和她出去玩回来我都很倒霉。 第一次,周日徒步太累,第二天上班很累,8点一回家就睡了,睡到第二天8点。 今天,爬山太累,坐滴滴下车时,没有拉住车门,结果今天风太大,车门被风吹得撞到了栏杆。还好撞得不厉害,那我今天就要赔钱了。 所以我归因给她,是因为和她出来玩,我才会遇到这些问题。因为她选的长距离徒步,或者爬山,让我比较累。 我觉得我不大对,因为如果我一开始拒绝不出来,就不会这么劳累。但我又讨好型人格,不大好拒绝,怕她多想,怕她没面子。 第一,我该怎么归因?我似乎错了,但又感觉这是个玄学。 第二,所以只要是两个人相处后发生的糟糕事,我都我都认为是对方导致的,我是不是单身久了,或者单亲家庭长大导致? 第三,我以后怎么改善?对于一开始就不喜欢的运动,还拒绝就拒绝,不做老好人?

500阅读
·7回答
收藏
题主你好,我是仄隅关于问题的解决,我们尝试从影响归因的因素入手并以题主提出的三个问题为导向去深入探索。第一,我该怎么归因?我似乎错了,但又感觉这是个玄学。首先题主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归因方面存在问题这本就是一种进步,如果我们在归因问题以对错作为判断问题的依据,现实这种方式确实是错误的,事实上对或是错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所谓的玄学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暗示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投射,我把我想到的对于问题的看待方式与外界的不相干的人事物联系在一起,用以平复当下所发生事情时内心所感受到的不满与愤怒,对于现在所发生的问题而言,对方更像是逃避现实问题的替罪羊而非引起问题的人。第二,所以只要是两个人相处后发生的糟糕事,我都我都认为是对方导致的,我是不是单身久了,或者单亲家庭长大导致?现实你们之间在相处后所发生的糟糕事,你都认为是对方导致的,主因并非是单身久了或是原生家庭导致的,这更多是你对这件事情本身所持有的立场与态度,换句话说这实际上是你能否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的一种选择。把糟糕事推给对方能够避免自己被影响情绪同样也能规避属于自己的责任,问题都是你的我一点也没错,或许能让我们感觉自己是好给人以心理安慰。第三,我以后怎么改善?对于一开始就不喜欢的运动,还拒绝就拒绝,不做老好人?如果题主想要改善自我,首先要学习的是试着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并尝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现实对于所发生的问题而已,我想着其中肯定有对方需要负责的部分,但是我们作为其中的一方,是有说不的权利与选择的但是否选择动用这一权利,这就要看你能否承担拒绝别人的后果以及可能被不喜欢的这种可能性。另外,我们也要学会归因问题,这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方式是从问题的结果出发,就以车门被吹到栏杆这件事来说,这其中被影响的人是谁那么这件事情就由谁负责。关于徒步这件事情是由对方提出这属于对方的问题,我们作为另一方无论以任何理由接受这件事情,其行为的后果都是由我们自己承担,这就是合理归因。如果我们不想做老好人,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告诉对方你不想做这件事情,至于对方会说什么会想什么这与我们无关,因为这已经不是我们能够负责的问题了。当然我们可以在拒绝对方请求之后再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是替代选项,用来平复对方被拒绝时的抵触情绪避免对方认为你是在拒绝她本人。

题主你好,我是仄隅关于问题的解决,我们尝试从影响归因的因素入手并以题主提出的三个问题为导向去深入探索。第一,我该怎么归因?我似乎错了,但又感觉这是个玄学。首先题主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归因方面存在问题这本就是一种进步,如果我们在归因问题以对错作为判断问题的依据,现实这种方式确实是错误的,事实上对或是错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所谓的玄学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暗示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投射,我把我想到的对于问题的看待方式与外界的不相干的人事物联系在一起,用以平复当下所发生事情时内心所感受到的不满与愤怒,对于现在所发生的问题而言,对方更像是逃避现实问题的替罪羊而非引起问题的人。第二,所以只要是两个人相处后发生的糟糕事,我都我都认为是对方导致的,我是不是单身久了,或者单亲家庭长大导致?现实你们之间在相处后所发生的糟糕事,你都认为是对方导致的,主因并非是单身久了或是原生家庭导致的,这更多是你对这件事情本身所持有的立场与态度,换句话说这实际上是你能否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的一种选择。把糟糕事推给对方能够避免自己被影响情绪同样也能规避属于自己的责任,问题都是你的我一点也没错,或许能让我们感觉自己是好给人以心理安慰。第三,我以后怎么改善?对于一开始就不喜欢的运动,还拒绝就拒绝,不做老好人?如果题主想要改善自我,首先要学习的是试着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并尝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现实对于所发生的问题而已,我想着其中肯定有对方需要负责的部分,但是我们作为其中的一方,是有说不的权利与选择的但是否选择动用这一权利,这就要看你能否承担拒绝别人的后果以及可能被不喜欢的这种可能性。另外,我们也要学会归因问题,这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方式是从问题的结果出发,就以车门被吹到栏杆这件事来说,这其中被影响的人是谁那么这件事情就由谁负责。关于徒步这件事情是由对方提出这属于对方的问题,我们作为另一方无论以任何理由接受这件事情,其行为的后果都是由我们自己承担,这就是合理归因。如果我们不想做老好人,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告诉对方你不想做这件事情,至于对方会说什么会想什么这与我们无关,因为这已经不是我们能够负责的问题了。当然我们可以在拒绝对方请求之后再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是替代选项,用来平复对方被拒绝时的抵触情绪避免对方认为你是在拒绝她本人。

6
评论
分享
你好,我是心探教练放飞,生命是一次美丽的旅程,不为欣赏、只为绽放。很高兴结缘到你的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享探讨:是否是玄学,你的霉运是否是这个女生带来的,未来又该如何与人相处,早日结束单身状态。🌹1.大脑有“合理化”的需求比如你举得几个倒霉的例子,都直指“这个女生让我很倒霉”,大脑接收到了这个信息,会各方“搜集”证据去“证明”:的确是这个女生让我倒霉的。比如她邀请你一起一个你不喜欢的运动,她选的长距离徒步,接受了她的邀请才让你感觉很累很累......换个视角来看,如果你喜欢运动呢:而恰巧女生邀请你一起运动,会对你们的感情升温起到正向作用,你会觉得她好懂你啊,你们太合拍了。所以,你“倒霉”和这个“女生”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大脑有“合理化”的需求而已。🌹2.人际关系实则是我们与父母关系的投射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就是我们和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就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心理学家张德芬曾经说过:一个人在生活当中所能遇见几乎所有难题,归根结底都逃不脱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成年之后所经历的大部分人际关系都可以看作是孩童时期与父母关系的复刻。亲密关系同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契合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将自己代入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当中,在潜意识当中试图用成年之后发展的亲密关系去弥补自己年幼时在亲子关系中留下的缺憾。我们可能会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模式和沟通方式,在与他人交往时重现这些习惯。而一个人,在一个压抑情感的家庭中长大,他可能在公共场合更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感受。可以把这段感情经历当成一个“照见”,从中看见你的模式、看见你与对方互动的模式,唯有看见才能实现改变。一段良好的亲密可以具有疗愈作用,如果你做好了准备,是有信心和勇气向对方袒露心声的,让你更好的了解你、理解你,从而帮助你、支持到你。🤝《心灵捕手》《美丽心灵》都是不错的治愈系电影,推荐与你。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如想继续交流,可关注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

你好,我是心探教练放飞,生命是一次美丽的旅程,不为欣赏、只为绽放。很高兴结缘到你的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享探讨:是否是玄学,你的霉运是否是这个女生带来的,未来又该如何与人相处,早日结束单身状态。🌹1.大脑有“合理化”的需求比如你举得几个倒霉的例子,都直指“这个女生让我很倒霉”,大脑接收到了这个信息,会各方“搜集”证据去“证明”:的确是这个女生让我倒霉的。比如她邀请你一起一个你不喜欢的运动,她选的长距离徒步,接受了她的邀请才让你感觉很累很累......换个视角来看,如果你喜欢运动呢:而恰巧女生邀请你一起运动,会对你们的感情升温起到正向作用,你会觉得她好懂你啊,你们太合拍了。所以,你“倒霉”和这个“女生”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大脑有“合理化”的需求而已。🌹2.人际关系实则是我们与父母关系的投射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就是我们和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就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心理学家张德芬曾经说过:一个人在生活当中所能遇见几乎所有难题,归根结底都逃不脱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成年之后所经历的大部分人际关系都可以看作是孩童时期与父母关系的复刻。亲密关系同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契合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将自己代入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当中,在潜意识当中试图用成年之后发展的亲密关系去弥补自己年幼时在亲子关系中留下的缺憾。我们可能会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模式和沟通方式,在与他人交往时重现这些习惯。而一个人,在一个压抑情感的家庭中长大,他可能在公共场合更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感受。可以把这段感情经历当成一个“照见”,从中看见你的模式、看见你与对方互动的模式,唯有看见才能实现改变。一段良好的亲密可以具有疗愈作用,如果你做好了准备,是有信心和勇气向对方袒露心声的,让你更好的了解你、理解你,从而帮助你、支持到你。🤝《心灵捕手》《美丽心灵》都是不错的治愈系电影,推荐与你。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如想继续交流,可关注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

5
评论
分享
你好。你的自我觉察能力很棒,你能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从自己的内在看到自己的一部分,研究自己内在曾经模糊不清的那部分,让自己尽可能变得完整。比如,归因。把不喜欢的事情结果归因为那个女生,那么结论就是和她一起,就会倒霉。当你和这个女生出去玩的时候,你觉察到你和她的关系是暧昧不清。而你又没有决定要把关系进一步澄清,所以你会很累。如果,你在一起玩的过程中,你和她说明白你们的关系问题,你们边界清晰,关系明确,就可以不那么的累,也不会觉得倒霉。你和女朋友一起玩,你和普通朋友一起玩,你或许知道你应该做出怎么样的决定。去或不去,你都会坚决。而你和暧昧对象一起,你就期待她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你会讨好的去。可是如果去了以后,关系仍然停滞不前,你就会觉得你做的一切都不值得,会很累。那么即使她在事实方面很优秀,如果她会带来霉运,那么就不值得你追求。也就是说,你如果没有将你们暧昧的关系变成男女朋友关系,并不是你的错。你已经找好了一个替罪的理由,那就是她会带来霉运。这是不是你归因的本质呢?你会提前预备一个不怨自己的理由。徒步太累,爬山太累,你又舍不得不去。去了,结果并不是你想达到的理想结果,而且你在途中还有车门的事故,你还有讨好他人,勉强自己的心态。所以你特别的累,身体累,心也累。事实上,虽然是她提议出来玩儿,她选的长距离徒步,或者爬山。可是显然是你同意的。你的同意就意味着,归因的时候有她一部分,也有你的一部分。她会因此承担她自己的结果,而你会因为自己的同意承担你自己相应的结果。如果你不大好拒绝,既然怕她多想,怕她没面子,你就要承担自己答应他人的那部分责任。说来说去,责任还在自己。责任在自己,就是自己在掌控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把归因全部归为外在的他人,也就是是把权力让给他人,让他人在掌控我们的行为和结果。那么自己时时刻刻在被动挨打,就像一个受害者、被控制者,就会觉得不对劲,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所以当我们同意的时候,就要承担同意以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结果。当我们拒绝的时候,同样要承担拒绝以后产生的一系列结果。这才是拿回我们的主动权,在关系里做到独立自我。那么归因的时候,不全是外归因,也不全是内归因。因为我们只能做到我们自己的那部分,并不能让两个人的关系必定往一个方向发展,毕竟这是两个人的问题。所以无论你想做什么,请将主动权抓到自己手里,并为此负全责。世界和我爱着你,你也要好好爱自己。

你好。你的自我觉察能力很棒,你能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从自己的内在看到自己的一部分,研究自己内在曾经模糊不清的那部分,让自己尽可能变得完整。比如,归因。把不喜欢的事情结果归因为那个女生,那么结论就是和她一起,就会倒霉。当你和这个女生出去玩的时候,你觉察到你和她的关系是暧昧不清。而你又没有决定要把关系进一步澄清,所以你会很累。如果,你在一起玩的过程中,你和她说明白你们的关系问题,你们边界清晰,关系明确,就可以不那么的累,也不会觉得倒霉。你和女朋友一起玩,你和普通朋友一起玩,你或许知道你应该做出怎么样的决定。去或不去,你都会坚决。而你和暧昧对象一起,你就期待她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你会讨好的去。可是如果去了以后,关系仍然停滞不前,你就会觉得你做的一切都不值得,会很累。那么即使她在事实方面很优秀,如果她会带来霉运,那么就不值得你追求。也就是说,你如果没有将你们暧昧的关系变成男女朋友关系,并不是你的错。你已经找好了一个替罪的理由,那就是她会带来霉运。这是不是你归因的本质呢?你会提前预备一个不怨自己的理由。徒步太累,爬山太累,你又舍不得不去。去了,结果并不是你想达到的理想结果,而且你在途中还有车门的事故,你还有讨好他人,勉强自己的心态。所以你特别的累,身体累,心也累。事实上,虽然是她提议出来玩儿,她选的长距离徒步,或者爬山。可是显然是你同意的。你的同意就意味着,归因的时候有她一部分,也有你的一部分。她会因此承担她自己的结果,而你会因为自己的同意承担你自己相应的结果。如果你不大好拒绝,既然怕她多想,怕她没面子,你就要承担自己答应他人的那部分责任。说来说去,责任还在自己。责任在自己,就是自己在掌控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把归因全部归为外在的他人,也就是是把权力让给他人,让他人在掌控我们的行为和结果。那么自己时时刻刻在被动挨打,就像一个受害者、被控制者,就会觉得不对劲,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所以当我们同意的时候,就要承担同意以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结果。当我们拒绝的时候,同样要承担拒绝以后产生的一系列结果。这才是拿回我们的主动权,在关系里做到独立自我。那么归因的时候,不全是外归因,也不全是内归因。因为我们只能做到我们自己的那部分,并不能让两个人的关系必定往一个方向发展,毕竟这是两个人的问题。所以无论你想做什么,请将主动权抓到自己手里,并为此负全责。世界和我爱着你,你也要好好爱自己。

5
评论
分享
你好。从你的描述来看,你将不好的经历归因于他人,似乎是一种心理上的弥补。你提到一开始就不喜欢运动,而这个女生却提出长距离徒步或爬山,你心里并不大愿意去但又未能拒绝。所以在你们的互动中就留下了不满,而这个不满你不知道如何表达和释放,所以遇到糟糕的经历(比如疲劳过度,车门被撞)时通过归因于她可以减轻你的自责—“我为什么不拒绝”。你提到有讨好型人格,可能让你在关系中压抑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害怕直接拒绝会破坏关系或带来冲突,所以就选择了妥协。但内心并未真的达到自洽、而积累了委屈,当遇到外部刺激时这些被隐藏了的情绪就被激发了出来。觉得那个女生让你倒霉,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推开”她,如果她很好那么你更不知道该如何拒绝;而现在给她一个负面的评价,之后或许就能迫使自己不再妥协了。刚刚听【得到】平台上的一个播客节目,主持人邀请了作家周晓枫和心理学家李松蔚一起讨论“讨好型人格”。这几个人都自称是高度讨好型的人,曾因无法拒绝别人而有过惨痛的经历、或者时常陷入纠结和内耗。但这些负面体验并不是无意义的,因为经历多了就会带来反思和改变的尝试,就像你也会因为这次的“倒霉”而思考自己的归因意味着什么一样。也许你更希望改变的是讨好,希望自己能学会拒绝。拒绝的确是可以学习和练习的,害怕拒绝的背后是害怕冲突、害怕自己不被接纳或得到负面评价。但适度的拒绝并不等于破坏关系,事实上拒绝是一种健边界管理方式,是表达真实自我、建立平等关系的途径。可以把拒绝不喜欢、不想做的事看成一种需求的表达,用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比如:“你很喜欢徒步是吗,这个爱好真不错。只是我明天一早要上班,平常也很少运动,一下子去爬山担心会累趴下呢。要不然,这次咱们先轻松点,喝喝咖啡或看看电影你看好吗?”通常情况下,人们不大会因为这样的商量而感觉被冒犯或者否定你的。假如对方真的不能接受你的建议,非拉着你去爬山,你可以更直接一点拒绝:“哎呀,我平时真的缺练,一下子运动强度这么大恐怕吃不消,我就不陪你去了。”平常跟其他人打交道时,也不妨在一些小的事情上找机会练习直接说不,例如别人让你做一件不愿意的事、请你参加不想去的饭局,试试看直接说“我就不去了”。不是为了说不而说不,更重要的是看到自己有选择并且有能力拒绝不符合心意的事。此外,当身体和精神都感到疲惫时更容易对周围的事情产生消极看法,比如你先是感觉很累了,后来又遇到意外事件(车门被撞),这种情形下比较容易扩大负面的体验。如果想要更妥善的归因,可以尝试更综合地看待整个事情。虽然你接受了邀请,但你不一定能预见到疲劳的程度,更无法想到其他的意外状况;对方也一样的,她可能并不了解你的实际偏好或体力情况,而不是故意让你感到疲惫。先好好休息一下,等过阵子再回顾看看是否会有不同的想法。

你好。从你的描述来看,你将不好的经历归因于他人,似乎是一种心理上的弥补。你提到一开始就不喜欢运动,而这个女生却提出长距离徒步或爬山,你心里并不大愿意去但又未能拒绝。所以在你们的互动中就留下了不满,而这个不满你不知道如何表达和释放,所以遇到糟糕的经历(比如疲劳过度,车门被撞)时通过归因于她可以减轻你的自责—“我为什么不拒绝”。你提到有讨好型人格,可能让你在关系中压抑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害怕直接拒绝会破坏关系或带来冲突,所以就选择了妥协。但内心并未真的达到自洽、而积累了委屈,当遇到外部刺激时这些被隐藏了的情绪就被激发了出来。觉得那个女生让你倒霉,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推开”她,如果她很好那么你更不知道该如何拒绝;而现在给她一个负面的评价,之后或许就能迫使自己不再妥协了。刚刚听【得到】平台上的一个播客节目,主持人邀请了作家周晓枫和心理学家李松蔚一起讨论“讨好型人格”。这几个人都自称是高度讨好型的人,曾因无法拒绝别人而有过惨痛的经历、或者时常陷入纠结和内耗。但这些负面体验并不是无意义的,因为经历多了就会带来反思和改变的尝试,就像你也会因为这次的“倒霉”而思考自己的归因意味着什么一样。也许你更希望改变的是讨好,希望自己能学会拒绝。拒绝的确是可以学习和练习的,害怕拒绝的背后是害怕冲突、害怕自己不被接纳或得到负面评价。但适度的拒绝并不等于破坏关系,事实上拒绝是一种健边界管理方式,是表达真实自我、建立平等关系的途径。可以把拒绝不喜欢、不想做的事看成一种需求的表达,用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比如:“你很喜欢徒步是吗,这个爱好真不错。只是我明天一早要上班,平常也很少运动,一下子去爬山担心会累趴下呢。要不然,这次咱们先轻松点,喝喝咖啡或看看电影你看好吗?”通常情况下,人们不大会因为这样的商量而感觉被冒犯或者否定你的。假如对方真的不能接受你的建议,非拉着你去爬山,你可以更直接一点拒绝:“哎呀,我平时真的缺练,一下子运动强度这么大恐怕吃不消,我就不陪你去了。”平常跟其他人打交道时,也不妨在一些小的事情上找机会练习直接说不,例如别人让你做一件不愿意的事、请你参加不想去的饭局,试试看直接说“我就不去了”。不是为了说不而说不,更重要的是看到自己有选择并且有能力拒绝不符合心意的事。此外,当身体和精神都感到疲惫时更容易对周围的事情产生消极看法,比如你先是感觉很累了,后来又遇到意外事件(车门被撞),这种情形下比较容易扩大负面的体验。如果想要更妥善的归因,可以尝试更综合地看待整个事情。虽然你接受了邀请,但你不一定能预见到疲劳的程度,更无法想到其他的意外状况;对方也一样的,她可能并不了解你的实际偏好或体力情况,而不是故意让你感到疲惫。先好好休息一下,等过阵子再回顾看看是否会有不同的想法。

5
评论
分享
陌生人你好第一,我该怎么归因?我似乎错了,但又感觉这是个玄学。归因分外归因和内归因,外归因是把原因推给别人,自己没有任何问题!内归因是问题从自身角度出发,找到合理的原因,解决问题。其实,你并不擅长运动,尤其是消耗耐力的运动,认清这一点儿,就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第二,所以只要是两个人相处后发生的糟糕事,我都我都认为是对方导致的,我是不是单身久了,或者单亲家庭长大导致?你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是真的,和单亲家庭无关。从现在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且能够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必一味迁就他人。第三,我以后怎么改善?对于一开始就不喜欢的运动,还拒绝就拒绝,不做老好人?你这个不是真正的讨好型人格,你有反思。自己不喜欢能够拒绝就是自由人,从身体到灵魂,表里如一才能让自己和对方快乐。其实,我们需要替代物,替代自己不喜欢的运动,找一个两个人都喜欢的事情做,来增加彼此的感情。

陌生人你好第一,我该怎么归因?我似乎错了,但又感觉这是个玄学。归因分外归因和内归因,外归因是把原因推给别人,自己没有任何问题!内归因是问题从自身角度出发,找到合理的原因,解决问题。其实,你并不擅长运动,尤其是消耗耐力的运动,认清这一点儿,就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第二,所以只要是两个人相处后发生的糟糕事,我都我都认为是对方导致的,我是不是单身久了,或者单亲家庭长大导致?你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是真的,和单亲家庭无关。从现在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且能够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必一味迁就他人。第三,我以后怎么改善?对于一开始就不喜欢的运动,还拒绝就拒绝,不做老好人?你这个不是真正的讨好型人格,你有反思。自己不喜欢能够拒绝就是自由人,从身体到灵魂,表里如一才能让自己和对方快乐。其实,我们需要替代物,替代自己不喜欢的运动,找一个两个人都喜欢的事情做,来增加彼此的感情。

2
评论
分享
题主您好🌹感恩遇见🌹🌈首先,我们来谈谈归因的问题。您提到和这位女生出去玩后总是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然后您把这些不幸归因于她。但实际上,这样的归因可能并不准确。🌈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偶然和意外,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些不幸与某一个人联系起来。比如,您选择参加长距离徒步和爬山,这些活动本身就可能带来身体上的疲惫。而车门被风吹撞栏杆的事情,更是与这位女生无关,纯粹是巧合。🌈当然,您可能会觉得,如果不是她提议这些活动,您就不会这么累,进而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但换个角度想,如果您一开始就觉得这些活动不适合,为什么没有勇敢地说出来呢?这里涉及到您的第二个问题,即您是否因为单身久了或者单亲家庭长大,而导致了某种归因偏差。🌈单亲家庭长大可能会让您在人际关系上更加敏感,担心自己的拒绝会伤害到别人,从而选择妥协。但长期的妥协和讨好型人格,可能会让您失去真实的自我,也会让您在关系中感到疲惫。这并不是说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就一定会有这样的问题,但确实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那么,如何改善呢?1️⃣首先,要学会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果您一开始就觉得某项活动不适合您,或者您已经感到疲惫,那么不妨直接说出来。真正的朋友会尊重您的选择,而不是强迫您做不喜欢的事情。2️⃣其次,要学会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讨好型人格可能会让您在关系中失去平衡,总是迁就对方,而忽视了自己的需求。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需要双方都有平等的地位和尊重。3️⃣最后,不要过于迷信“玄学”。生活中的不幸和意外,往往都是偶然的,与某个人没有必然的联系。学会客观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我是壹心理倾听师,希望这些建议能对您有所帮助。记住,勇敢做自己,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和人际关系🌹世界和我爱着您🌹

题主您好🌹感恩遇见🌹🌈首先,我们来谈谈归因的问题。您提到和这位女生出去玩后总是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然后您把这些不幸归因于她。但实际上,这样的归因可能并不准确。🌈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偶然和意外,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些不幸与某一个人联系起来。比如,您选择参加长距离徒步和爬山,这些活动本身就可能带来身体上的疲惫。而车门被风吹撞栏杆的事情,更是与这位女生无关,纯粹是巧合。🌈当然,您可能会觉得,如果不是她提议这些活动,您就不会这么累,进而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但换个角度想,如果您一开始就觉得这些活动不适合,为什么没有勇敢地说出来呢?这里涉及到您的第二个问题,即您是否因为单身久了或者单亲家庭长大,而导致了某种归因偏差。🌈单亲家庭长大可能会让您在人际关系上更加敏感,担心自己的拒绝会伤害到别人,从而选择妥协。但长期的妥协和讨好型人格,可能会让您失去真实的自我,也会让您在关系中感到疲惫。这并不是说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就一定会有这样的问题,但确实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那么,如何改善呢?1️⃣首先,要学会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果您一开始就觉得某项活动不适合您,或者您已经感到疲惫,那么不妨直接说出来。真正的朋友会尊重您的选择,而不是强迫您做不喜欢的事情。2️⃣其次,要学会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讨好型人格可能会让您在关系中失去平衡,总是迁就对方,而忽视了自己的需求。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需要双方都有平等的地位和尊重。3️⃣最后,不要过于迷信“玄学”。生活中的不幸和意外,往往都是偶然的,与某个人没有必然的联系。学会客观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我是壹心理倾听师,希望这些建议能对您有所帮助。记住,勇敢做自己,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和人际关系🌹世界和我爱着您🌹

2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我是壹心理的超姐🌻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如果你把责任归咎于自己,可能会感到内疚和自责;如果你怪罪对方,可能会感到愤怒和不满;所以我们的情绪其实都来自我们自己的选择。海德的归因理论认为事件发生的原因有两种,包括内因和外因。内部归因是指将事件发生的原因归于内部原因,如情绪、人格、能力等;外部归因是指将事件发生原因归于外部环境,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所以当你觉得自己运气不好的时候可以看看外界环境,或者自己当天的心情怎样?另外当你没有和她在一起的时候,运气怎样?归因的确和原生家庭有关,但却不是单亲家庭的原因,而是你从小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你最亲近的人是如何归因的,这些才是真正会影响你的为人处事的因素。当然,自我成长是可以帮助你调整原生家庭带给你的负面影响。现在你就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未来想要过怎样的生活?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学着表达情绪,推荐阅读《非暴力沟通》。不做老好人的前提就是学会表达自己,分清自己和他人的边界。不喜欢的人或事就勇敢拒绝,你拒绝的事情越多,你对“拒绝”这件事就感到越自然,也越能看到拒绝的机会。如果你对此感到不安,你可以从拒绝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开始。你越练习拒绝,你就越能发现这样做的有利之处,也能越自如地处理人们的反应以及反对意见。没有谁可以一蹴而就的进步和改变,记住你真正想要的!🥰祝好🙏🏻🍀祝好🙏🏻🍀

题主,你好,我是壹心理的超姐🌻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如果你把责任归咎于自己,可能会感到内疚和自责;如果你怪罪对方,可能会感到愤怒和不满;所以我们的情绪其实都来自我们自己的选择。海德的归因理论认为事件发生的原因有两种,包括内因和外因。内部归因是指将事件发生的原因归于内部原因,如情绪、人格、能力等;外部归因是指将事件发生原因归于外部环境,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所以当你觉得自己运气不好的时候可以看看外界环境,或者自己当天的心情怎样?另外当你没有和她在一起的时候,运气怎样?归因的确和原生家庭有关,但却不是单亲家庭的原因,而是你从小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你最亲近的人是如何归因的,这些才是真正会影响你的为人处事的因素。当然,自我成长是可以帮助你调整原生家庭带给你的负面影响。现在你就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未来想要过怎样的生活?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学着表达情绪,推荐阅读《非暴力沟通》。不做老好人的前提就是学会表达自己,分清自己和他人的边界。不喜欢的人或事就勇敢拒绝,你拒绝的事情越多,你对“拒绝”这件事就感到越自然,也越能看到拒绝的机会。如果你对此感到不安,你可以从拒绝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开始。你越练习拒绝,你就越能发现这样做的有利之处,也能越自如地处理人们的反应以及反对意见。没有谁可以一蹴而就的进步和改变,记住你真正想要的!🥰祝好🙏🏻🍀祝好🙏🏻🍀

2
评论
分享
  • 初二女生,社交焦虑倾向(?)怎么改变现状?
    2回答 · 2025.05.22 21:23:55
  • 52女,退休后每天大量学习心理学,弄得很累怎么办?
    5回答 · 2025.05.22 15:01:48
  • 40+女性,人可以不定义职业,自由生长吗?
    5回答 · 2025.05.22 09:36:39

女性成长与叙事空间

官方
1664人
#女性成长
这里可以分享倾吐女性成长过程的快乐与艰辛,💗探索不同的成长路途。🌱愿我们的相互陪伴浇灌出一片沃土,申请进群的小鲸鱼请务必❗️填写申请理由呀🐿或敲打暗号:我所经历的每一分钟都是成长。🍃

每天进步一点点

官方
1778人
#自我探索
人生是在”变化中成长”,”正念练习”打卡记录进步瞬间 🐳这里是一个补给赋能的团体,一个”❤️心流”联动的温暖嘉园。唤醒“心流”,彼此的照见与接纳,源于【每天进步一点点】,点亮周边的小世界,因你的存在影响更多的鲸鱼🐳们打卡记录【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愉悦感!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