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玩游戏,7岁半小朋友就发脾气,自己头撞墙?

匿名用户
#网瘾/手机成瘾#亲子冲突
我是妈妈,主要是就孩子控制不住时间玩游戏这件事矛盾比较多,今天脾气上来自己拿头撞墙。还有就是我有时候脾气急躁,比如让辅导他功课,他不认真对待。 用手轻轻打一下他头,孩子就是自己使劲儿打自己。感觉就是我不能动手。 下面是具体描述 7岁半孩子,现在就管不住了,跟青春期逆反一样,主要就是关于玩游戏的事儿。 也不是完全不让玩,但是孩子属于那种玩了就刹不住,不知道休息类型。以前为了听一个跟我的世界有关的游戏故事,能周六天一大早爬起来听一天,沉迷的不得了。 约好说玩游戏15分钟的重来也不遵守,现在还喜欢看B站上别人玩,那些游戏视频玩家都是满口脏话。因为容易沉迷,我现在都是能少玩尽量让他不接触。 现在二年级远视储备已经快用完,出于眼睛考虑,也是能出去尽量让他出去玩。但还是保不准我忙的时候顾不上他自己玩。家里爸爸就是个摆设根本管不了他,对他也放任,游戏也是他疫情时候教的, 那时候还幼儿园。 我脾气比较急,因为孩子玩游戏,吵了他几次。现在二年级发现他越来越任性,顶嘴挑衅家长各种。有时候失控,躺地上哭闹,说些极端的话。今天还拿头撞墙,就是自己伤害自己让家长心疼。 现在我手还疼,是他哭闹发疯掐破的。 现在我只能减少各种工作时间多陪伴他做些活动,我全心陪他他玩游戏的机会就不多。 爸爸陪就有可能孩子跟他提游戏的事儿。

我是妈妈,主要是就孩子控制不住时间玩游戏这件事矛盾比较多,今天脾气上来自己拿头撞墙。还有就是我有时候脾气急躁,比如让辅导他功课,他不认真对待。 用手轻轻打一下他头,孩子就是自己使劲儿打自己。感觉就是我不能动手。 下面是具体描述 7岁半孩子,现在就管不住了,跟青春期逆反一样,主要就是关于玩游戏的事儿。 也不是完全不让玩,但是孩子属于那种玩了就刹不住,不知道休息类型。以前为了听一个跟我的世界有关的游戏故事,能周六天一大早爬起来听一天,沉迷的不得了。 约好说玩游戏15分钟的重来也不遵守,现在还喜欢看B站上别人玩,那些游戏视频玩家都是满口脏话。因为容易沉迷,我现在都是能少玩尽量让他不接触。 现在二年级远视储备已经快用完,出于眼睛考虑,也是能出去尽量让他出去玩。但还是保不准我忙的时候顾不上他自己玩。家里爸爸就是个摆设根本管不了他,对他也放任,游戏也是他疫情时候教的, 那时候还幼儿园。 我脾气比较急,因为孩子玩游戏,吵了他几次。现在二年级发现他越来越任性,顶嘴挑衅家长各种。有时候失控,躺地上哭闹,说些极端的话。今天还拿头撞墙,就是自己伤害自己让家长心疼。 现在我手还疼,是他哭闹发疯掐破的。 现在我只能减少各种工作时间多陪伴他做些活动,我全心陪他他玩游戏的机会就不多。 爸爸陪就有可能孩子跟他提游戏的事儿。

417阅读
·9回答
收藏
题主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刘洋。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当下的问题现状与互动之间的关系吧。【孩子的需要vs家长的需要】最初,疫情期间,教孩子打游戏,是满足孩子享乐的权利还是满足自己放松的需要多一些?在家长忙顾不上孩子的时候,就想到找个替代我们的角色此刻陪伴孩子,这个孩子也跟这个“伙伴”越来越亲密(游戏给他快乐,给他肯定,给他奖励)。我们意识到孩子已经玩了太久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又突然把这样一个重要的陪伴“抽走”,孩子当然觉得很难受,甚至很气愤,好像我们剥夺了他的快乐,更大年纪一点的孩子,甚至会觉得我们剥夺了他的权利,因而据理力争!下一次他会更加“努力”地玩,因为总是担心父母会使用更严厉的方式阻止他玩游戏,他就没机会了。可孩子越“努力”玩(到时间也停不下来),家长越生气,甚至动手(打头),孩子就越激动(哭闹),越反抗(说极端的话,掐手),甚至利用父母心疼孩子的心理,通过自伤(狠狠打自己,头撞墙)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家长也会容易进入恶性循环。一开始是因为想让孩子安静别影响自己这边专心做事情,到后来可能因为我们管教过度内疚自责,就心软给孩子“补偿”让他打游戏,再到后面可能是管也管不动,管也管不了。我猜正是因为这份无力,才让您更加不安,渴望当下获得更多帮助。这还是个蛮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从几个方面进一步思考:1.学习自我关爱,满足自我放松的需要。2.学习如何在游戏使用时间上与孩子合作3..当寻求跟孩子合作的过程中,如果情绪受到负面影响,要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重新回到合作谈判的轨道中来。4.如何让爸爸成为有力的帮手,合力管教孩子。每一点做起来都非常不容易,需要花时间,花精力,花智慧。在如何跟孩子合作方面,可参考一些亲子沟通的书籍,比如《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您辛苦了,多多关照好自己。

题主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刘洋。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当下的问题现状与互动之间的关系吧。【孩子的需要vs家长的需要】最初,疫情期间,教孩子打游戏,是满足孩子享乐的权利还是满足自己放松的需要多一些?在家长忙顾不上孩子的时候,就想到找个替代我们的角色此刻陪伴孩子,这个孩子也跟这个“伙伴”越来越亲密(游戏给他快乐,给他肯定,给他奖励)。我们意识到孩子已经玩了太久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又突然把这样一个重要的陪伴“抽走”,孩子当然觉得很难受,甚至很气愤,好像我们剥夺了他的快乐,更大年纪一点的孩子,甚至会觉得我们剥夺了他的权利,因而据理力争!下一次他会更加“努力”地玩,因为总是担心父母会使用更严厉的方式阻止他玩游戏,他就没机会了。可孩子越“努力”玩(到时间也停不下来),家长越生气,甚至动手(打头),孩子就越激动(哭闹),越反抗(说极端的话,掐手),甚至利用父母心疼孩子的心理,通过自伤(狠狠打自己,头撞墙)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家长也会容易进入恶性循环。一开始是因为想让孩子安静别影响自己这边专心做事情,到后来可能因为我们管教过度内疚自责,就心软给孩子“补偿”让他打游戏,再到后面可能是管也管不动,管也管不了。我猜正是因为这份无力,才让您更加不安,渴望当下获得更多帮助。这还是个蛮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从几个方面进一步思考:1.学习自我关爱,满足自我放松的需要。2.学习如何在游戏使用时间上与孩子合作3..当寻求跟孩子合作的过程中,如果情绪受到负面影响,要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重新回到合作谈判的轨道中来。4.如何让爸爸成为有力的帮手,合力管教孩子。每一点做起来都非常不容易,需要花时间,花精力,花智慧。在如何跟孩子合作方面,可参考一些亲子沟通的书籍,比如《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您辛苦了,多多关照好自己。

8
2
分享
题主你好,看到你的描述,我感受到的是:妈妈对孩子目前的状况很焦虑,可是呢,面对孩子激烈的哭闹与反抗又让妈妈有一些不知所措和无力感。妈妈一方面非常心疼孩子,担心孩子的健康和情绪及心理状况,另外一方面又急于约束孩子,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因此,来硬的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妈妈选择了尽量多陪伴孩子,以减少孩子玩游戏的时间。而爸爸的看法与妈妈不太一致,似乎没有及时体验到妈妈的这些焦虑和担忧,也不认为玩游戏会对孩子造成怎样不好的影响。妈妈提到,孩子玩游戏是疫情期间爸爸教的,妈妈有没有期待爸爸在教会孩子玩游戏之后也能对孩子继续有一些引导,对孩子有适当的约束?孩子对待游戏的态度是他需要玩,不让玩孩子会有非常激烈的情绪和反抗,不接受妈妈的约束和管控。但是有妈妈陪伴的情况下,孩子会自然的减少玩游戏的时间。对待玩游戏这件事情上,妈妈是最焦虑的那个人,爸爸没有看见妈妈的爱子心切,孩子还小也没有理解到妈妈。妈妈、爸爸和孩子三个人在对待游戏上各有未被满足和看见的需求,三个人的拉扯和脚力中,孩子是最小的最弱的那一个,因此当孩子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孩子会把自己的脆弱完完全全的呈现出来。表现出来的就是激烈的反抗和情绪,包括拿头撞墙和打自己。现在提出问题求助的人是妈妈。我想或许妈妈更需要的是先做好自我照顾,比如性子急焦虑的时候,先缓一缓,想一想自己当下内心脆弱的点在哪里,延迟一下想要快速改造孩子的内心需求,寻求爸爸给予焦虑或者急躁情绪的支持与安抚。当妈妈的情绪得到很好的照顾之后,相信妈妈会有属于自己的方法,在陪伴孩子和与孩子更多的亲子互动中实现约束孩子玩游戏的目标。爸爸看到妈妈情绪急躁与焦虑的时候,更多的是要去关注妈妈的感受,而不是与妈妈讨论如何对待孩子玩游戏这个问题。孩子也会在爸爸妈妈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在妈妈的陪伴中感受到妈妈在对待游戏这件事情上的规则与框架,孩子才7岁,会跟随妈妈的引导,逐渐改变。希望我以上的梳理能给予题主些许参考。

题主你好,看到你的描述,我感受到的是:妈妈对孩子目前的状况很焦虑,可是呢,面对孩子激烈的哭闹与反抗又让妈妈有一些不知所措和无力感。妈妈一方面非常心疼孩子,担心孩子的健康和情绪及心理状况,另外一方面又急于约束孩子,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因此,来硬的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妈妈选择了尽量多陪伴孩子,以减少孩子玩游戏的时间。而爸爸的看法与妈妈不太一致,似乎没有及时体验到妈妈的这些焦虑和担忧,也不认为玩游戏会对孩子造成怎样不好的影响。妈妈提到,孩子玩游戏是疫情期间爸爸教的,妈妈有没有期待爸爸在教会孩子玩游戏之后也能对孩子继续有一些引导,对孩子有适当的约束?孩子对待游戏的态度是他需要玩,不让玩孩子会有非常激烈的情绪和反抗,不接受妈妈的约束和管控。但是有妈妈陪伴的情况下,孩子会自然的减少玩游戏的时间。对待玩游戏这件事情上,妈妈是最焦虑的那个人,爸爸没有看见妈妈的爱子心切,孩子还小也没有理解到妈妈。妈妈、爸爸和孩子三个人在对待游戏上各有未被满足和看见的需求,三个人的拉扯和脚力中,孩子是最小的最弱的那一个,因此当孩子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孩子会把自己的脆弱完完全全的呈现出来。表现出来的就是激烈的反抗和情绪,包括拿头撞墙和打自己。现在提出问题求助的人是妈妈。我想或许妈妈更需要的是先做好自我照顾,比如性子急焦虑的时候,先缓一缓,想一想自己当下内心脆弱的点在哪里,延迟一下想要快速改造孩子的内心需求,寻求爸爸给予焦虑或者急躁情绪的支持与安抚。当妈妈的情绪得到很好的照顾之后,相信妈妈会有属于自己的方法,在陪伴孩子和与孩子更多的亲子互动中实现约束孩子玩游戏的目标。爸爸看到妈妈情绪急躁与焦虑的时候,更多的是要去关注妈妈的感受,而不是与妈妈讨论如何对待孩子玩游戏这个问题。孩子也会在爸爸妈妈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在妈妈的陪伴中感受到妈妈在对待游戏这件事情上的规则与框架,孩子才7岁,会跟随妈妈的引导,逐渐改变。希望我以上的梳理能给予题主些许参考。

6
评论
分享
您好,能感受到您的焦虑,我举个例子,您看看对您有没有启发:李开复从哥大毕业后,前往卡内基·梅隆大学学习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那时的AI研究形势并不好,导师瑞迪教授(RajReddy,图灵奖得主、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希望他采用“专家系统”,但他有自己的想法,对瑞迪教授说“感谢您的指导,但我不想再继续研究专家系统了,我希望用基于统计学的机器学习。”教授一点都没有生气,跟他说:“开复,你对专家系统和统计的观点,我是不认同的,但是我可以支持你用统计的方法做,因为我相信科学没有绝对的对错,我们都是平等的。而且,我更相信一个有激情的人是可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的。”“那一刻,我的感动无以伦比。”李开复说,“这不仅仅是一种慷慨,也是对科研新人的尊重。不仅如此,他还给我提供了很多资源,包括数据、设备和资金,对我最后取得博士学位帮助很大。瑞迪教授既是我AI科学研究的导师,也是我人生道路的导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支持你。这句话我记了很久。在我进入企业界之后,每当同事们有不同意见时,我都会鼓励他们勇敢尝试自己的想法:当这个想法成功时,对他个人和对企业都会带来益处;而当这种想法失败时,这种被信任和支持的感觉也会让他们越挫越勇。”不存在没有问题,没有痛苦的青少年期,它可能是人生最痛苦的一个阶段;它也是最为激烈的喜悦的阶段。青少年期,从来都是困难的,但是,如果父母亲和孩子对人生充满自信的话,那么它也总是顺利通过。父母的信任和支持,是孩子一生的力量。我相信您的孩子会选择对他有利的方式学习生活,前提是我们父母对他的相信,您可以选一位儿童青少年分析家,和您孩子聊聊,他应该也有他的焦虑和问题,只是我们不知道吧。

您好,能感受到您的焦虑,我举个例子,您看看对您有没有启发:李开复从哥大毕业后,前往卡内基·梅隆大学学习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那时的AI研究形势并不好,导师瑞迪教授(RajReddy,图灵奖得主、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希望他采用“专家系统”,但他有自己的想法,对瑞迪教授说“感谢您的指导,但我不想再继续研究专家系统了,我希望用基于统计学的机器学习。”教授一点都没有生气,跟他说:“开复,你对专家系统和统计的观点,我是不认同的,但是我可以支持你用统计的方法做,因为我相信科学没有绝对的对错,我们都是平等的。而且,我更相信一个有激情的人是可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的。”“那一刻,我的感动无以伦比。”李开复说,“这不仅仅是一种慷慨,也是对科研新人的尊重。不仅如此,他还给我提供了很多资源,包括数据、设备和资金,对我最后取得博士学位帮助很大。瑞迪教授既是我AI科学研究的导师,也是我人生道路的导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支持你。这句话我记了很久。在我进入企业界之后,每当同事们有不同意见时,我都会鼓励他们勇敢尝试自己的想法:当这个想法成功时,对他个人和对企业都会带来益处;而当这种想法失败时,这种被信任和支持的感觉也会让他们越挫越勇。”不存在没有问题,没有痛苦的青少年期,它可能是人生最痛苦的一个阶段;它也是最为激烈的喜悦的阶段。青少年期,从来都是困难的,但是,如果父母亲和孩子对人生充满自信的话,那么它也总是顺利通过。父母的信任和支持,是孩子一生的力量。我相信您的孩子会选择对他有利的方式学习生活,前提是我们父母对他的相信,您可以选一位儿童青少年分析家,和您孩子聊聊,他应该也有他的焦虑和问题,只是我们不知道吧。

2
评论
分享
首先的话,就是要控制一下自己的脾气,不能随便对孩子发脾气,言传身教是有点重要的。孩子任性不听话也要考虑到家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问题。父亲竟然做不到教育孩子,那母亲就尽可能的多个孩子一点陪伴给孩子一点安慰。其次,对于电子产品这类东西,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坚决,不能让孩子觉得劝劝你就给他玩的感觉,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玩游戏是件很过分并且很严重的事情。然后可以给孩子转移一下注意力比如送孩子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唱歌跳舞画画这类东西。然后要让孩子发现玩游戏是件浪费时间且没有意义的事情。

首先的话,就是要控制一下自己的脾气,不能随便对孩子发脾气,言传身教是有点重要的。孩子任性不听话也要考虑到家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问题。父亲竟然做不到教育孩子,那母亲就尽可能的多个孩子一点陪伴给孩子一点安慰。其次,对于电子产品这类东西,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坚决,不能让孩子觉得劝劝你就给他玩的感觉,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玩游戏是件很过分并且很严重的事情。然后可以给孩子转移一下注意力比如送孩子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唱歌跳舞画画这类东西。然后要让孩子发现玩游戏是件浪费时间且没有意义的事情。

2
评论
分享
听起来你真的为孩子操碎了心,又要忙工作,又得操心孩子沉迷游戏、视力下降这些事,爸爸还帮不上忙,一个人扛着这些压力,真的太不容易了。孩子沉迷游戏,不听约定,的确会让人着急上火。你想让他少玩游戏,保护眼睛,多出去活动,出发点都是为他好,可孩子不理解,还顶嘴挑衅,甚至伤害自己,这得多让你心疼又无助啊。你为了他减少工作时间,全心陪伴,真的是竭尽全力在当一个好妈妈了。孩子从幼儿园就接触游戏,现在已经养成依赖,改变确实需要时间。你得先照顾好自己,别因为孩子的事太伤神,咱们一起想想办法,肯定能找到更好的教育方式。

听起来你真的为孩子操碎了心,又要忙工作,又得操心孩子沉迷游戏、视力下降这些事,爸爸还帮不上忙,一个人扛着这些压力,真的太不容易了。孩子沉迷游戏,不听约定,的确会让人着急上火。你想让他少玩游戏,保护眼睛,多出去活动,出发点都是为他好,可孩子不理解,还顶嘴挑衅,甚至伤害自己,这得多让你心疼又无助啊。你为了他减少工作时间,全心陪伴,真的是竭尽全力在当一个好妈妈了。孩子从幼儿园就接触游戏,现在已经养成依赖,改变确实需要时间。你得先照顾好自己,别因为孩子的事太伤神,咱们一起想想办法,肯定能找到更好的教育方式。

2
评论
分享
感谢遇见的缘分。就问题中妈妈描述的孩子行为和情绪状况来说,如果下猛药,就看精神科医生、住院,在药物、物理、心理治疗间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华西心理卫生中心有专门的儿童病房。如果想在生活中慢慢纠正调整,那么一定不是妈妈的事,爸爸的事,或孩子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事。不论是哪个心理咨询流派,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可以说基本有一个共识,就是孩子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系统的问题表现。孩子越小,越是整个系统的替罪羊,受系统的影响越大。反过来说,环境改变,对孩子的直接影响越大。7岁的孩子,各方面都还在高速发育中,不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情绪表达能力,还是逻辑思维能力,都还远未成熟。如果沉迷的行为已如此严重,情绪表达的行为如此极端而频繁,那么请足够重视,不管是看医生,还是做心理治疗,心理咨询,请尽早干预。希望有所帮助。祝好。

感谢遇见的缘分。就问题中妈妈描述的孩子行为和情绪状况来说,如果下猛药,就看精神科医生、住院,在药物、物理、心理治疗间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华西心理卫生中心有专门的儿童病房。如果想在生活中慢慢纠正调整,那么一定不是妈妈的事,爸爸的事,或孩子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事。不论是哪个心理咨询流派,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可以说基本有一个共识,就是孩子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系统的问题表现。孩子越小,越是整个系统的替罪羊,受系统的影响越大。反过来说,环境改变,对孩子的直接影响越大。7岁的孩子,各方面都还在高速发育中,不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情绪表达能力,还是逻辑思维能力,都还远未成熟。如果沉迷的行为已如此严重,情绪表达的行为如此极端而频繁,那么请足够重视,不管是看医生,还是做心理治疗,心理咨询,请尽早干预。希望有所帮助。祝好。

2
评论
分享
家长,你好孩子七岁半了,沉迷于游戏,而且不给玩,情绪失控,伤害自己,如果你去阻止他,引来很强烈的冲突,理解妈妈的感受,妈妈的担心是可以理解,似乎真的太失控。试试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一下孩子,现在的孩子生长的环境跟以前是太不一样了,没有社区,大部分从游戏里面得到的乐趣和成就感,价值观和归属感,先得去理解和接纳游戏对孩子带来了什么。然后多点在现实生活中给予到孩子情绪价值,你平时跟孩子的沟通怎么样?有留意到他做的好的地方吗?有留意到夸奖他的地方吗?了解他在学校的人际关系怎么样,学习怎么样?有哪些困难?亲子关系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孩子从沉迷于游戏扒出来。既要给到孩子无条件的爱,也要给到孩子有条件的爱,不是矛盾的哈,恩威并施。比如说孩子正玩着,关键的时候要过关,规定的玩游戏时间却到了,但我们知道这个时候它一旦马上停止了,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是不是,再可以商量一下延缓,等他打完这一局了,那他要为他超时做出相应的一个补偿,比如下次扣掉双倍的时间,或者是做家务补偿,锻炼身体打球等等,在这之前就得商量的规则,并且执行到位。前期悟空之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紧箍咒来控制,也是这个原因,当他西天取经回来,把规则感内化于心里,头顶的紧箍咒就自然消失了。如果还是不可控,建议做一下家庭咨询,看看孩子的状态跟整个家庭的什么问题有关系。祝好🌹

家长,你好孩子七岁半了,沉迷于游戏,而且不给玩,情绪失控,伤害自己,如果你去阻止他,引来很强烈的冲突,理解妈妈的感受,妈妈的担心是可以理解,似乎真的太失控。试试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一下孩子,现在的孩子生长的环境跟以前是太不一样了,没有社区,大部分从游戏里面得到的乐趣和成就感,价值观和归属感,先得去理解和接纳游戏对孩子带来了什么。然后多点在现实生活中给予到孩子情绪价值,你平时跟孩子的沟通怎么样?有留意到他做的好的地方吗?有留意到夸奖他的地方吗?了解他在学校的人际关系怎么样,学习怎么样?有哪些困难?亲子关系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孩子从沉迷于游戏扒出来。既要给到孩子无条件的爱,也要给到孩子有条件的爱,不是矛盾的哈,恩威并施。比如说孩子正玩着,关键的时候要过关,规定的玩游戏时间却到了,但我们知道这个时候它一旦马上停止了,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是不是,再可以商量一下延缓,等他打完这一局了,那他要为他超时做出相应的一个补偿,比如下次扣掉双倍的时间,或者是做家务补偿,锻炼身体打球等等,在这之前就得商量的规则,并且执行到位。前期悟空之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紧箍咒来控制,也是这个原因,当他西天取经回来,把规则感内化于心里,头顶的紧箍咒就自然消失了。如果还是不可控,建议做一下家庭咨询,看看孩子的状态跟整个家庭的什么问题有关系。祝好🌹

2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这情况确实挺让人头疼的,不过孩子现在出现这些极端行为,可能是还不太懂得怎么正确表达情绪和控制自己。首先,对于孩子玩游戏刹不住车的问题,光靠强硬禁止肯定不行,毕竟他已经有了挺浓厚的兴趣。可以试试用“积分制”管理游戏时间,比如他每遵守一次15分钟的游戏约定,就给他积一分,攒够一定分数可以兑换他喜欢的小零食或者小玩具,同时也能兑换更多的游戏时间,像多玩5分钟这样,用正向激励让他主动去遵守规则。关于他看B站那些有脏话的游戏视频,你可以陪着他一起筛选一些优质的、积极健康的游戏解说视频,既能满足他想看别人玩游戏的想法,又能避免接触不良内容,还可以跟他讨论视频里有意思的玩法,引导他正确看待游戏。你自己脾气急这方面,得时刻提醒自己克制一下,下次再想发火或者动手的时候,就转身离开现场几分钟,让自己冷静冷静,然后再回来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沟通,告诉他你的担心和期望,比如“妈妈不让你玩太久游戏,是怕你的眼睛越来越不好呀,妈妈希望你健健康康的”。对于爸爸那边,要好好跟他谈一谈,明确告诉他孩子现在出现这些不好的行为,他也有责任,让他配合你一起给孩子做榜样,比如爸爸在家的时候就不玩手机游戏,多带着孩子读书、做运动之类的,两个人统一战线,孩子也更容易改变。要是孩子再出现撞墙、使劲打自己这些极端行为,先紧紧抱住他,安抚他的情绪,等他平静后,跟他讲讲这样伤害自己有多危险,引导他学会用合理的方式去表达不满,像好好说话、把想法写下来给你看等等。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要有耐心,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爱,相信情况会慢慢变好的。

题主你好,这情况确实挺让人头疼的,不过孩子现在出现这些极端行为,可能是还不太懂得怎么正确表达情绪和控制自己。首先,对于孩子玩游戏刹不住车的问题,光靠强硬禁止肯定不行,毕竟他已经有了挺浓厚的兴趣。可以试试用“积分制”管理游戏时间,比如他每遵守一次15分钟的游戏约定,就给他积一分,攒够一定分数可以兑换他喜欢的小零食或者小玩具,同时也能兑换更多的游戏时间,像多玩5分钟这样,用正向激励让他主动去遵守规则。关于他看B站那些有脏话的游戏视频,你可以陪着他一起筛选一些优质的、积极健康的游戏解说视频,既能满足他想看别人玩游戏的想法,又能避免接触不良内容,还可以跟他讨论视频里有意思的玩法,引导他正确看待游戏。你自己脾气急这方面,得时刻提醒自己克制一下,下次再想发火或者动手的时候,就转身离开现场几分钟,让自己冷静冷静,然后再回来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沟通,告诉他你的担心和期望,比如“妈妈不让你玩太久游戏,是怕你的眼睛越来越不好呀,妈妈希望你健健康康的”。对于爸爸那边,要好好跟他谈一谈,明确告诉他孩子现在出现这些不好的行为,他也有责任,让他配合你一起给孩子做榜样,比如爸爸在家的时候就不玩手机游戏,多带着孩子读书、做运动之类的,两个人统一战线,孩子也更容易改变。要是孩子再出现撞墙、使劲打自己这些极端行为,先紧紧抱住他,安抚他的情绪,等他平静后,跟他讲讲这样伤害自己有多危险,引导他学会用合理的方式去表达不满,像好好说话、把想法写下来给你看等等。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要有耐心,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爱,相信情况会慢慢变好的。

2
评论
分享
孩子的心性会感觉利用自伤威胁到您,以此您因为疼爱不舍,就会为此妥协,其实我个人建议是:在狠心拒绝他的要求前,和他进行谈判,告诉他除了玩手机,我建议你还可以……(举例:带你出门逛街,玩游戏,打球啥的),如果他一定要手机,那也一定要做好约定,时间和次数,一定是在写完作业,帮家人做点家务之后,才有一定时间能够用手机,还有就是明确手机的用途,除了娱乐消遣,手机只是通讯工具,也能说是孩子长大后会必要给予,但前提是玩物尚志,道理还是得说,而且要引导孩子理性。如果还是执意自伤身体,作为家长可以大心脏,看着他,不阻拦。但作为榜样,还是多给予陪伴,以身作则,久而久之,孩子发现该行为的确不理性,没有说服力,因为家长不吃这一套了,会慢慢接受家长的建议方式。

孩子的心性会感觉利用自伤威胁到您,以此您因为疼爱不舍,就会为此妥协,其实我个人建议是:在狠心拒绝他的要求前,和他进行谈判,告诉他除了玩手机,我建议你还可以……(举例:带你出门逛街,玩游戏,打球啥的),如果他一定要手机,那也一定要做好约定,时间和次数,一定是在写完作业,帮家人做点家务之后,才有一定时间能够用手机,还有就是明确手机的用途,除了娱乐消遣,手机只是通讯工具,也能说是孩子长大后会必要给予,但前提是玩物尚志,道理还是得说,而且要引导孩子理性。如果还是执意自伤身体,作为家长可以大心脏,看着他,不阻拦。但作为榜样,还是多给予陪伴,以身作则,久而久之,孩子发现该行为的确不理性,没有说服力,因为家长不吃这一套了,会慢慢接受家长的建议方式。

评论
分享
  • 儿子大学准备毕业了,没动力,如何引导孩子渡过迷茫期
    2回答 · 2025.05.02 14:41:37
  • 大二的孩子突然成了白眼狼,想爱她可是好像爱不起来了
    20回答 · 2025.04.30 10:08:04
  • 人为什么要搬家?初三升高中时搬了一次家,玩具全扔了
    1回答 · 2025.04.25 21:33:18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