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跟人交流时控制不好表达欲,说多了又懊悔?

匿名用户
#人际边界#沟通
40岁女性,在跟人交流的时候,总是我说的多,讲起自己的事情滔滔不绝,讲述的时候有点表现欲太强的感觉,就是总想表达“我是正确的……我是明智的……我知道我懂……”,总想把知道的都教给别人,好像也有点想通过表达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经常会过后懊恼,觉得自己说太多了。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合理,适度。

40岁女性,在跟人交流的时候,总是我说的多,讲起自己的事情滔滔不绝,讲述的时候有点表现欲太强的感觉,就是总想表达“我是正确的……我是明智的……我知道我懂……”,总想把知道的都教给别人,好像也有点想通过表达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经常会过后懊恼,觉得自己说太多了。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合理,适度。

427阅读
·5回答
收藏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其实,你有觉察到自己想通过表达得到他人的认可,这个“认可”或许是我们需要去看到和关注的,当我们过后懊恼,觉得自己说太多了,其实也是因为在意别人的认可,因为一个足够认可自己的人,就不会有这样的纠结和内耗了。所以,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内在对于认可的匮乏,所以,我们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要想从根源上解决,就需要我们学会自我认可,只有当我们的内在没有了缺失,我们才不会向外去寻求。而从精神分析流派的角度,当我们表达欲过强,也许是和口欲期固着有关,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自己,很可能是在两岁之前,我们在需要用口唇探索世界的时候被阻碍了,在那个阶段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的角度来看,是信任VS怀疑的阶段,如果口欲期固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以及安全感的建立就受到了阻碍,所以,会呈现出这样的怀疑态度。给你的建议是:补足内在的匮乏,学会自我认可,建立起内在的确定性。刚刚有提到,当表达欲太强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这是我们的核心需求,你也可以去觉察,是不是不仅仅是在与人交流的时候,还有在很多其他的时候,当我们没有被他人认可,我们是不是会非常激动,情绪会起伏很大,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内在对认可是匮乏的。当一个人是足够认可自己的,他就不会那么在意别人怎么看他,也不会总是想要去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是就算别人否定自己的时候,依然是坦然面对的。这是因为:当我们的内在缺乏什么,我们就会去向外寻求什么,当我们总是那么期待别人的认可的时候,恰恰就说明我们自己是不够认可自己的,而放过来,当我们足够认可自己,我们的内在不再匮乏,也就不需要向外去寻找了。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会自己认可自己,当你自己足够认可自己,你的内在变得充盈而丰富,自然就不需要去证明自己,也就不会总是想要表达很多了。推荐你看《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关怀的力量》《自我肯定的奇迹》。2.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改变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和接纳自己,当能够充分地理解和接纳自己,改变也就水到渠成。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变的前提是我们对自己的理解和接纳,当我们能够看到自己内在的需求,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在意别人的认可,看清楚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缺失,我们对自己会有深深的理解和接纳,这个时候,就是疗愈的开始。之后,我们可以保持觉察,每次当自己想要通过表达得到别人的认可的时候,我们可以对自己说:其实,我已经足够好了,我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我赞同我自己,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我认可我自己。经常练习,相信你一定可以逐渐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有时候如果又觉得懊恼,觉得说得多了,请不要责备自己,而是要理解和关怀自己,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关系,我是理解我自己的,我只是太想让别人看见了,我理解我自己,我接纳真实的我自己。然后可以鼓励自己下次自己可以做一些调整,相信自己在表达的时候可以把握好合适的度,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足够认可自己,在关系中可以表达自如,内在稳定、外在自信的人。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其实,你有觉察到自己想通过表达得到他人的认可,这个“认可”或许是我们需要去看到和关注的,当我们过后懊恼,觉得自己说太多了,其实也是因为在意别人的认可,因为一个足够认可自己的人,就不会有这样的纠结和内耗了。所以,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内在对于认可的匮乏,所以,我们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要想从根源上解决,就需要我们学会自我认可,只有当我们的内在没有了缺失,我们才不会向外去寻求。而从精神分析流派的角度,当我们表达欲过强,也许是和口欲期固着有关,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自己,很可能是在两岁之前,我们在需要用口唇探索世界的时候被阻碍了,在那个阶段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的角度来看,是信任VS怀疑的阶段,如果口欲期固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以及安全感的建立就受到了阻碍,所以,会呈现出这样的怀疑态度。给你的建议是:补足内在的匮乏,学会自我认可,建立起内在的确定性。刚刚有提到,当表达欲太强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这是我们的核心需求,你也可以去觉察,是不是不仅仅是在与人交流的时候,还有在很多其他的时候,当我们没有被他人认可,我们是不是会非常激动,情绪会起伏很大,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内在对认可是匮乏的。当一个人是足够认可自己的,他就不会那么在意别人怎么看他,也不会总是想要去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是就算别人否定自己的时候,依然是坦然面对的。这是因为:当我们的内在缺乏什么,我们就会去向外寻求什么,当我们总是那么期待别人的认可的时候,恰恰就说明我们自己是不够认可自己的,而放过来,当我们足够认可自己,我们的内在不再匮乏,也就不需要向外去寻找了。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会自己认可自己,当你自己足够认可自己,你的内在变得充盈而丰富,自然就不需要去证明自己,也就不会总是想要表达很多了。推荐你看《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关怀的力量》《自我肯定的奇迹》。2.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改变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和接纳自己,当能够充分地理解和接纳自己,改变也就水到渠成。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变的前提是我们对自己的理解和接纳,当我们能够看到自己内在的需求,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在意别人的认可,看清楚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缺失,我们对自己会有深深的理解和接纳,这个时候,就是疗愈的开始。之后,我们可以保持觉察,每次当自己想要通过表达得到别人的认可的时候,我们可以对自己说:其实,我已经足够好了,我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我赞同我自己,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我认可我自己。经常练习,相信你一定可以逐渐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有时候如果又觉得懊恼,觉得说得多了,请不要责备自己,而是要理解和关怀自己,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关系,我是理解我自己的,我只是太想让别人看见了,我理解我自己,我接纳真实的我自己。然后可以鼓励自己下次自己可以做一些调整,相信自己在表达的时候可以把握好合适的度,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足够认可自己,在关系中可以表达自如,内在稳定、外在自信的人。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7
评论
分享
题主您好,我是倾听师苹静。通过文字的描述,能感你受到在人际交往的一些困扰。人际交流时,你总是说很多,而事后又懊恼:我说太多了。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人际交流的时候忍不住会说多,而后又觉着自己不对,处在这样的状态,似乎有一些纠结和痛苦。首先,能看出你有很强的觉察和自省能力。你观察到在人际沟通的时候,你的表现欲望太强。而且已经觉察到表达欲望强是为了证明:我是正确的、我是明智的、我知道我懂。这种情况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以前我的一位亲戚及常常与人发生争论,以前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而争论,直到学习的心理学之后才明白,这位亲戚常常是为了证明:我是对的。想要在语言上压到对方,证明自己。当我们看到内心的需求,语音的背后是想表达:我是正确的---,我是明智的---,我知道我懂---。这些是不是想说明我是很好的,希望看到自己强大的一面,不愿意接受自己是弱小的,是错误的,是有不懂的。想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局限性,不可能是永远是正确的,明智的,也常常会犯一些小错误,当我们犯错的时候,内心深处接受这样的自己吗?你现在已经发生这个问题,而且想改变和调整表达的方式。我们的语音受想法和思维的控制。如果只是调整表达可能效果不是很好,更重要的是的看到内在的需要,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自己是否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接受自己柔弱的一面,自己对自己的接纳,自我的肯定。外在你的家庭中,有没有亲人与你一样有很强的表达欲望。因为在认知行为的心理咨询中,有一种观点是我们的行为有很多是习得的,这也给我们了一个视角,重新看看自己的一些行为。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点帮助,祝越来越好!

题主您好,我是倾听师苹静。通过文字的描述,能感你受到在人际交往的一些困扰。人际交流时,你总是说很多,而事后又懊恼:我说太多了。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人际交流的时候忍不住会说多,而后又觉着自己不对,处在这样的状态,似乎有一些纠结和痛苦。首先,能看出你有很强的觉察和自省能力。你观察到在人际沟通的时候,你的表现欲望太强。而且已经觉察到表达欲望强是为了证明:我是正确的、我是明智的、我知道我懂。这种情况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以前我的一位亲戚及常常与人发生争论,以前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而争论,直到学习的心理学之后才明白,这位亲戚常常是为了证明:我是对的。想要在语言上压到对方,证明自己。当我们看到内心的需求,语音的背后是想表达:我是正确的---,我是明智的---,我知道我懂---。这些是不是想说明我是很好的,希望看到自己强大的一面,不愿意接受自己是弱小的,是错误的,是有不懂的。想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局限性,不可能是永远是正确的,明智的,也常常会犯一些小错误,当我们犯错的时候,内心深处接受这样的自己吗?你现在已经发生这个问题,而且想改变和调整表达的方式。我们的语音受想法和思维的控制。如果只是调整表达可能效果不是很好,更重要的是的看到内在的需要,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自己是否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接受自己柔弱的一面,自己对自己的接纳,自我的肯定。外在你的家庭中,有没有亲人与你一样有很强的表达欲望。因为在认知行为的心理咨询中,有一种观点是我们的行为有很多是习得的,这也给我们了一个视角,重新看看自己的一些行为。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点帮助,祝越来越好!

6
评论
分享
能感受到那种自己话说太多,感到的后悔,一种对“言多必失”的懊恼的感觉。我们觉察到了,“说多了,是会让我们感到不适”的,这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从边界的角度出发,或许我们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这个边界的界限,所以当我们言多的时候,有可能是入侵了他人边界,也有可能是我们把不该说的透露出去了。对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尝试在下一次察觉到表达欲的时候问一问自己:“是我想表达?还是别人想知?”这么做的目的,是厘清我们这件事情,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还是别人的事情。其次,可能要进一步的觉察自己的边界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尝试去细化它,把它分成:舒适区(我愿意讨论的事情)、讨论区(可以与人讨论,我不知会有什么反应的事)和危险区(我绝对不想与人讨论的是)。做好区分,或许下次与人交流就能对话题进行分级,这样能时刻提醒我们自己什么可讨论,什么不可。如果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而言,你能察觉到自己的表现欲望,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想“教人”,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觉察。因为你意识到了潜意识的部分。从潜意识角度而言,演讲,或者说服,包括你所说的表现欲,其实是一种带有“攻击性”的表达,是一种“征服欲”的满足。例如,“上台演讲,获得掌声,就是征服了观众。”这些词看起来不那么褒义,其实都是中性词,是对现象的描述和欲望的拆解,欲望无分好坏,只是驱动着我们的动力。在这方面,我们就可以请专业人士帮助,对自己潜意识背后的心理动力进行发掘。“我们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种欲望?”,“这种场景是否似曾相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个有待我们细细探索。希望我的回答能你带来帮助。

能感受到那种自己话说太多,感到的后悔,一种对“言多必失”的懊恼的感觉。我们觉察到了,“说多了,是会让我们感到不适”的,这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从边界的角度出发,或许我们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这个边界的界限,所以当我们言多的时候,有可能是入侵了他人边界,也有可能是我们把不该说的透露出去了。对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尝试在下一次察觉到表达欲的时候问一问自己:“是我想表达?还是别人想知?”这么做的目的,是厘清我们这件事情,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还是别人的事情。其次,可能要进一步的觉察自己的边界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尝试去细化它,把它分成:舒适区(我愿意讨论的事情)、讨论区(可以与人讨论,我不知会有什么反应的事)和危险区(我绝对不想与人讨论的是)。做好区分,或许下次与人交流就能对话题进行分级,这样能时刻提醒我们自己什么可讨论,什么不可。如果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而言,你能察觉到自己的表现欲望,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想“教人”,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觉察。因为你意识到了潜意识的部分。从潜意识角度而言,演讲,或者说服,包括你所说的表现欲,其实是一种带有“攻击性”的表达,是一种“征服欲”的满足。例如,“上台演讲,获得掌声,就是征服了观众。”这些词看起来不那么褒义,其实都是中性词,是对现象的描述和欲望的拆解,欲望无分好坏,只是驱动着我们的动力。在这方面,我们就可以请专业人士帮助,对自己潜意识背后的心理动力进行发掘。“我们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种欲望?”,“这种场景是否似曾相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个有待我们细细探索。希望我的回答能你带来帮助。

6
评论
分享
你会觉察自己说话的内在动机,也会注意说完之后的现实结果,这种意识很好,在此基础上可以更进一步:1)“我总想把知道的都交给别人,得到他人的认可,期待......”我们之所以说话,是因为内在的空缺,也就是说,心里面感到一种无价值感时,就会无意识说话想从外面获得一些价值感来填补,但这是本末倒置的,也许暂时可以有所缓解,但是如同西西弗斯不断推石上山,无法真正止息。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得内观,自己的这种感觉究竟是什么,感觉的背后是需要,找到需要的真相和来源,(很多时候是家族代际问题)就能知道如何真正解决了。2)“我觉得自己说的太多了,因为......”你通过自己内在的某种不确定的感觉,判断出自己说的不合适。确实是这样,如果合适,你心里会自然而然生发出一种确定感,不言而喻。另外,是否合适也跟你那一刻的目的有关,你想对他人施加怎样的影响,对自己而言的意义是什么,也是重要的参照。因为,感觉本身无法定性。有时候,你说了,对方的反应和自己的感觉并不好,但这也许是这个阶段必须经历的。所以,清晰的现实目标是重要的锚定和参照。

你会觉察自己说话的内在动机,也会注意说完之后的现实结果,这种意识很好,在此基础上可以更进一步:1)“我总想把知道的都交给别人,得到他人的认可,期待......”我们之所以说话,是因为内在的空缺,也就是说,心里面感到一种无价值感时,就会无意识说话想从外面获得一些价值感来填补,但这是本末倒置的,也许暂时可以有所缓解,但是如同西西弗斯不断推石上山,无法真正止息。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得内观,自己的这种感觉究竟是什么,感觉的背后是需要,找到需要的真相和来源,(很多时候是家族代际问题)就能知道如何真正解决了。2)“我觉得自己说的太多了,因为......”你通过自己内在的某种不确定的感觉,判断出自己说的不合适。确实是这样,如果合适,你心里会自然而然生发出一种确定感,不言而喻。另外,是否合适也跟你那一刻的目的有关,你想对他人施加怎样的影响,对自己而言的意义是什么,也是重要的参照。因为,感觉本身无法定性。有时候,你说了,对方的反应和自己的感觉并不好,但这也许是这个阶段必须经历的。所以,清晰的现实目标是重要的锚定和参照。

3
评论
分享
说话的时候,可以转移注意力,拿一本书放在那里养成少说话,多读书的习惯。

说话的时候,可以转移注意力,拿一本书放在那里养成少说话,多读书的习惯。

1
评论
分享
  • 在关系中感受到不平等,这种感觉真不舒服,如何调节呢
    2回答 · 2025.05.20 10:21:44
  • 遇到个很优秀但变化很大的学生,作为指导教师觉得悲哀
    2回答 · 2025.05.20 09:24:20
  • 和室友闹矛盾了,不爽又不好意思,怎么办?
    3回答 · 2025.05.19 18:22:04

人际关系互助会

官方
1589人
#人际关系冲突
这里是人际互助会,一个用心理学知识探讨和解决人际上的困惑,互帮互助的群组。 在这里,有和你一样的小伙伴一起倾述衷肠、和你分享ta们成功的经验、为你出谋划策;等你来~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