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如何摆脱负性认知循环,我是可以好起来的吗?

小鲸鱼pyuXmc
#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心理咨询
老师们好! 我不知道我在害怕什么,这是最让我害怕的 每天早上醒来的一瞬间开始,我每分每秒都在去害怕着什么,仿佛放大了对自身状态的关注感 做什么都不舒服,24小时我的注意力没办法放松一秒钟,找不到任何一个能让我舒服的状态,睡觉也是它的噩梦,抽动惊醒,后脑勺昏沉,全天的焦灼不安 去医院说是轻度强迫思维,轻度焦虑后,我又去网上查资料,都是灾难性的评价,我被吓到了,我就天天惦记着我是精神病这个状态了 我无时无刻都在想我不是一个正常人,我一直在想我那么健康快乐有意义的生活,我要是没病就好了,为什么偏偏是我……每天都活的和做梦一样 这一次已经1年多快2年了,解决这种状态成为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一直活在这种阴霾下,完完全全的24小时沉浸在自己想法里,没办法好好享受生活了,我该怎么办

老师们好! 我不知道我在害怕什么,这是最让我害怕的 每天早上醒来的一瞬间开始,我每分每秒都在去害怕着什么,仿佛放大了对自身状态的关注感 做什么都不舒服,24小时我的注意力没办法放松一秒钟,找不到任何一个能让我舒服的状态,睡觉也是它的噩梦,抽动惊醒,后脑勺昏沉,全天的焦灼不安 去医院说是轻度强迫思维,轻度焦虑后,我又去网上查资料,都是灾难性的评价,我被吓到了,我就天天惦记着我是精神病这个状态了 我无时无刻都在想我不是一个正常人,我一直在想我那么健康快乐有意义的生活,我要是没病就好了,为什么偏偏是我……每天都活的和做梦一样 这一次已经1年多快2年了,解决这种状态成为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一直活在这种阴霾下,完完全全的24小时沉浸在自己想法里,没办法好好享受生活了,我该怎么办

1803阅读
·12回答
收藏
题主您好,我是壹心理的心理咨询师,很高兴在壹心理相遇,一起分享交流,我的工作领域之一是抑郁和焦虑情绪,认真阅读了你的描述,从你的描述当中来看,你主要的情绪体验是焦虑,这种焦虑给你带来了长期的困扰。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和你一起探讨,供你参考。首先,焦虑的情绪体验常常给人带来快速、强烈的感受,这种感受会让自己感觉失去了控制,并加重自己的担心,进而引发更强烈的焦虑,当我们进入这种情绪体验的漩涡时,很难让自己平复下来。从描述当中来看,你的思维带有强迫的特点,表现在你反复的思虑,对担忧的担忧,以至于你觉的自己24小时都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这种反复的思虑本身就加重了自己的情绪体验。因此仅仅是从思维去入手,本身就是很困难的,困难并非意味着不重要或者不对想法进行工作。实际上识别思维,哪些重要的思维影响着自己是了解和干预的一部分,不过,这还不够,对强迫情绪的干预还需要从行为层面进行,暴露反应阻止是针对强迫干预的一线行为干预方法,简答的说,我们的担忧,以及关于担忧的担忧,都是我们大脑里思维的运作,但是这种担忧是如何对自己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结果是什么,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举个例子,我们担心前面的弯曲的东西是蛇,我们还没来的及看清楚,脑子里已经发出危险信号,我们赶紧离开,但是,究竟是不是蛇?如果真的是蛇,会对我们造成什么结果?是有毒的还是无毒的,等等,我们需要观察和检验,即使我们的大脑真的相信是蛇,也真的相信会让自己中毒身亡,但这个想法可以是一个”真的想法“,质疑和检验这个想法起初也是有困难的,因为对大脑来说这就是”真的想法“"真的感受",但是真的想法也不完全等于真的事实,或者不等于所有真的事实。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去看看想法与事实何种关系与联系,而焦虑的特点之一,就是我们因为过度的警觉和恐惧,强烈的担忧将此回避掉了。困难之一,就是,应对恐惧需要面对恐惧,但面对恐惧有时感受太过强烈,表现在想法上是太可怕了、我控制不了、我无法面对、我完全失控了,因此我们将强迫形象的称之为”脑锁“,你也可以阅读《脑锁》这本书了解更多有关的知识,这些干预有时需要专业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所以如果自我调整没有效果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

题主您好,我是壹心理的心理咨询师,很高兴在壹心理相遇,一起分享交流,我的工作领域之一是抑郁和焦虑情绪,认真阅读了你的描述,从你的描述当中来看,你主要的情绪体验是焦虑,这种焦虑给你带来了长期的困扰。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和你一起探讨,供你参考。首先,焦虑的情绪体验常常给人带来快速、强烈的感受,这种感受会让自己感觉失去了控制,并加重自己的担心,进而引发更强烈的焦虑,当我们进入这种情绪体验的漩涡时,很难让自己平复下来。从描述当中来看,你的思维带有强迫的特点,表现在你反复的思虑,对担忧的担忧,以至于你觉的自己24小时都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这种反复的思虑本身就加重了自己的情绪体验。因此仅仅是从思维去入手,本身就是很困难的,困难并非意味着不重要或者不对想法进行工作。实际上识别思维,哪些重要的思维影响着自己是了解和干预的一部分,不过,这还不够,对强迫情绪的干预还需要从行为层面进行,暴露反应阻止是针对强迫干预的一线行为干预方法,简答的说,我们的担忧,以及关于担忧的担忧,都是我们大脑里思维的运作,但是这种担忧是如何对自己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结果是什么,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举个例子,我们担心前面的弯曲的东西是蛇,我们还没来的及看清楚,脑子里已经发出危险信号,我们赶紧离开,但是,究竟是不是蛇?如果真的是蛇,会对我们造成什么结果?是有毒的还是无毒的,等等,我们需要观察和检验,即使我们的大脑真的相信是蛇,也真的相信会让自己中毒身亡,但这个想法可以是一个”真的想法“,质疑和检验这个想法起初也是有困难的,因为对大脑来说这就是”真的想法“"真的感受",但是真的想法也不完全等于真的事实,或者不等于所有真的事实。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去看看想法与事实何种关系与联系,而焦虑的特点之一,就是我们因为过度的警觉和恐惧,强烈的担忧将此回避掉了。困难之一,就是,应对恐惧需要面对恐惧,但面对恐惧有时感受太过强烈,表现在想法上是太可怕了、我控制不了、我无法面对、我完全失控了,因此我们将强迫形象的称之为”脑锁“,你也可以阅读《脑锁》这本书了解更多有关的知识,这些干预有时需要专业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所以如果自我调整没有效果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

8
评论
1
题主你好,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接下来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你。【不要急着“解决”“摆脱”,用YES代替NO,慢慢觉察,试着接纳,你会看到真相】有一个可能会让你觉得扎心的事实,人生就是不如意十之八九,以前可能是父母长辈为我们过滤掉一些真相,现在只不过是亲自来到了大千世界,而在这个大千世界,真正的享受生活,不是体验美好,还要通过生活中对我们发起的挑战中,去成长,去历练,去成为更厉害的自己,完成自己的英雄之旅。“做什么都不舒服,24小时我的注意力没办法放松一秒钟,找不到任何一个能让我舒服的状态,睡觉也是它的噩梦,抽动惊醒,后脑勺昏沉,全天的焦灼不安”……等等这些信号,也许是想要告诉题主什么,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过去两三年的生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生活吗?身边的人、生活的环境、做的事情,都是自己选择的吗,还是活在他人的期待中呢……所有事情发展到最后都是好事,如果不是,那就还没到最后,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有利于我,带着这样的信念,你就会发现:问题不是问题,问题是资源。【所有让你害怕的念头,都放下,爱才是我们的动力,聚焦与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又去网上查资料,都是灾难性的评价”,让自己害怕的消息,停止,这不是掩耳盗铃,也不是自欺欺人,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用爱去做事,而不是基于恐惧,前者是正向的动力,后者是负向的动力,后者往往会无病乱投医,成为韭菜被收割。当下,题主静下心来,信任的资源有哪些(以下供参考):西医、中医、心理咨询师、朋友、长辈、运动、跑步、健身、休息、旅行、兴趣爱好、接触大自然……每个人的支持性的资源都不一样,有本书说,一部分心理问题的原因来自于身体的不稳定,导致心理和精神层面的不稳定,那么,累了就去休息,不累就去跑步,去大自然散步,能量回来了,而且这些基本的方式和看医生都不冲突,甚至会事半功倍的对吗,也许,当下,就是在提醒题主需要调整一下生活方式了对吗,聚焦于健康,而非疾病。以上就是我想分享的全部内容了,祝好,世界和我爱着你❤️❤️❤️

题主你好,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接下来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你。【不要急着“解决”“摆脱”,用YES代替NO,慢慢觉察,试着接纳,你会看到真相】有一个可能会让你觉得扎心的事实,人生就是不如意十之八九,以前可能是父母长辈为我们过滤掉一些真相,现在只不过是亲自来到了大千世界,而在这个大千世界,真正的享受生活,不是体验美好,还要通过生活中对我们发起的挑战中,去成长,去历练,去成为更厉害的自己,完成自己的英雄之旅。“做什么都不舒服,24小时我的注意力没办法放松一秒钟,找不到任何一个能让我舒服的状态,睡觉也是它的噩梦,抽动惊醒,后脑勺昏沉,全天的焦灼不安”……等等这些信号,也许是想要告诉题主什么,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过去两三年的生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生活吗?身边的人、生活的环境、做的事情,都是自己选择的吗,还是活在他人的期待中呢……所有事情发展到最后都是好事,如果不是,那就还没到最后,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有利于我,带着这样的信念,你就会发现:问题不是问题,问题是资源。【所有让你害怕的念头,都放下,爱才是我们的动力,聚焦与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又去网上查资料,都是灾难性的评价”,让自己害怕的消息,停止,这不是掩耳盗铃,也不是自欺欺人,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用爱去做事,而不是基于恐惧,前者是正向的动力,后者是负向的动力,后者往往会无病乱投医,成为韭菜被收割。当下,题主静下心来,信任的资源有哪些(以下供参考):西医、中医、心理咨询师、朋友、长辈、运动、跑步、健身、休息、旅行、兴趣爱好、接触大自然……每个人的支持性的资源都不一样,有本书说,一部分心理问题的原因来自于身体的不稳定,导致心理和精神层面的不稳定,那么,累了就去休息,不累就去跑步,去大自然散步,能量回来了,而且这些基本的方式和看医生都不冲突,甚至会事半功倍的对吗,也许,当下,就是在提醒题主需要调整一下生活方式了对吗,聚焦于健康,而非疾病。以上就是我想分享的全部内容了,祝好,世界和我爱着你❤️❤️❤️

5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看到题主的描述,也感受到题主的恐惧,时刻处于紧张中,这种状态一定很难受,我想了解的是,题主说去医院确诊是轻度强迫思维,轻度焦虑后,医生有没有给你开一些药物来缓解呢?像这种情况的话,已经快两年了。是否可以到达吃药的程度呢?建议和精神科医生进行咨询确定,药物帮助的情况下,建议你寻求长期稳定的心理咨询来进行根本的治疗,因为有轻度强迫思维和轻度焦虑的人,自己来缓解是非常有难度的。改变认知能对题主有一些帮助。题主总是会出现一些灾难化的思维,这都是认知偏差,我们可以自己去想象,当我出现这个情况的时候,我真的就完蛋了吗?最差的程度是什么样的,自己可以接受吗?在发生最差的事情之前,我可以做些什么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呢?对于焦虑的人最有效的方式是去行动,当有行动的时候就会有一些结果。从结果中吸取正性的感受,然后去加强这个行动,形成正向循环,治疗焦虑,非常有效果。很想了解题主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因为这样的负性认知循环和我们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父母的养育模式会非常影响我们的认知行为。可以试着做一些瑜伽和冥想之类的练习,但是自己做的话可能有些难度,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比如说寻找一些app进行帮助,以及线下找老师进行专业的指导,有他人的帮助,对于缓解焦虑都有一定的有作用,有的时候不要单纯的靠自己去改变自己,也许自己现在负性循环里根本没有办法出来,焦虑发作的时候是无法自控的,所以寻求他人的帮助,不管是线上的心理咨询师还是线下的都可以。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题主,你好:看到题主的描述,也感受到题主的恐惧,时刻处于紧张中,这种状态一定很难受,我想了解的是,题主说去医院确诊是轻度强迫思维,轻度焦虑后,医生有没有给你开一些药物来缓解呢?像这种情况的话,已经快两年了。是否可以到达吃药的程度呢?建议和精神科医生进行咨询确定,药物帮助的情况下,建议你寻求长期稳定的心理咨询来进行根本的治疗,因为有轻度强迫思维和轻度焦虑的人,自己来缓解是非常有难度的。改变认知能对题主有一些帮助。题主总是会出现一些灾难化的思维,这都是认知偏差,我们可以自己去想象,当我出现这个情况的时候,我真的就完蛋了吗?最差的程度是什么样的,自己可以接受吗?在发生最差的事情之前,我可以做些什么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呢?对于焦虑的人最有效的方式是去行动,当有行动的时候就会有一些结果。从结果中吸取正性的感受,然后去加强这个行动,形成正向循环,治疗焦虑,非常有效果。很想了解题主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因为这样的负性认知循环和我们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父母的养育模式会非常影响我们的认知行为。可以试着做一些瑜伽和冥想之类的练习,但是自己做的话可能有些难度,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比如说寻找一些app进行帮助,以及线下找老师进行专业的指导,有他人的帮助,对于缓解焦虑都有一定的有作用,有的时候不要单纯的靠自己去改变自己,也许自己现在负性循环里根本没有办法出来,焦虑发作的时候是无法自控的,所以寻求他人的帮助,不管是线上的心理咨询师还是线下的都可以。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5
评论
分享
你好。从你的叙述来看,近一年多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所困扰,听到医生说是轻度强迫思维和焦虑后,你的恐惧似乎有了一个具体的对象-担心自己不是一个正常人而是病人,觉得这样的状态下你将无法健康快乐有意义地生活。强迫思维或行为也是焦虑的一种呈现,所以总体来讲你面临的困扰是焦虑。我们知道焦虑是当下最普遍的一种心理状态,从根本上来说焦虑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具有保护性的情绪:就是在接收到危险刺激、或预期到可能的危险时的紧张状态,让大脑和身体处于警觉和准备以便及时做出反应。而持续的焦虑往往跟特定的环境压力和个人经历有关,比如在疫情期间很多人都会害怕生病、害怕被排斥,以至于疫情结束之后仍本能地躲避与人接触;还有人因近年的经济形势不好而害怕失业、害怕找不到工作;或者曾遭遇过人际伤害而对所有人际关系都感觉不安…….这些恐惧和焦虑都指向一种假设:面对可能发生的困难/挑战,我应对不了,所以会陷入糟糕的状况。越是害怕就越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焦虑上面,认为必须消除焦虑才能过好生活,而无法真正地投入到生活当中。我们常说的心理资源就是认知资源,对焦虑的关注会占据大量资源、带来消耗,感觉头昏昏的、没有力气去享受生活并不是你真的无法好好生活,而是你一直在跟焦虑对抗所以太累了、太消耗了。所以应对焦虑不能采取压制和对抗的方法,而是找到与之共处的方法。首先就是接受焦虑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必须消除它才能正常生活”的一个问题。然后尝试去做一些跟以前不同的努力,比如你之前会上网搜索、然后看到了一些灾难化的说法而加重了内心的焦虑,那么既然你想要了解,是不是可以学习一下心理学、看看相关的专业书籍、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呢。当你对情绪、对心理有了更丰富的认识,你的认知可能会得到拓展、从原有的循环中找到出口。另外就是用行动来干预想法,借用身体的活动来调节大脑的工作。有很多研究证明,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或许你可以开始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循序渐进地养成习惯,感受身体的灵活、力量、放松、紧张、呼吸和出汗,如果能参与一些团体的活动还可以建立新的人际连接。

你好。从你的叙述来看,近一年多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所困扰,听到医生说是轻度强迫思维和焦虑后,你的恐惧似乎有了一个具体的对象-担心自己不是一个正常人而是病人,觉得这样的状态下你将无法健康快乐有意义地生活。强迫思维或行为也是焦虑的一种呈现,所以总体来讲你面临的困扰是焦虑。我们知道焦虑是当下最普遍的一种心理状态,从根本上来说焦虑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具有保护性的情绪:就是在接收到危险刺激、或预期到可能的危险时的紧张状态,让大脑和身体处于警觉和准备以便及时做出反应。而持续的焦虑往往跟特定的环境压力和个人经历有关,比如在疫情期间很多人都会害怕生病、害怕被排斥,以至于疫情结束之后仍本能地躲避与人接触;还有人因近年的经济形势不好而害怕失业、害怕找不到工作;或者曾遭遇过人际伤害而对所有人际关系都感觉不安…….这些恐惧和焦虑都指向一种假设:面对可能发生的困难/挑战,我应对不了,所以会陷入糟糕的状况。越是害怕就越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焦虑上面,认为必须消除焦虑才能过好生活,而无法真正地投入到生活当中。我们常说的心理资源就是认知资源,对焦虑的关注会占据大量资源、带来消耗,感觉头昏昏的、没有力气去享受生活并不是你真的无法好好生活,而是你一直在跟焦虑对抗所以太累了、太消耗了。所以应对焦虑不能采取压制和对抗的方法,而是找到与之共处的方法。首先就是接受焦虑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必须消除它才能正常生活”的一个问题。然后尝试去做一些跟以前不同的努力,比如你之前会上网搜索、然后看到了一些灾难化的说法而加重了内心的焦虑,那么既然你想要了解,是不是可以学习一下心理学、看看相关的专业书籍、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呢。当你对情绪、对心理有了更丰富的认识,你的认知可能会得到拓展、从原有的循环中找到出口。另外就是用行动来干预想法,借用身体的活动来调节大脑的工作。有很多研究证明,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或许你可以开始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循序渐进地养成习惯,感受身体的灵活、力量、放松、紧张、呼吸和出汗,如果能参与一些团体的活动还可以建立新的人际连接。

5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我是壹心理的超姐🌻只要你愿意,一定可以找到办法让自己好起来的。🏕️有时候我们陷在某种负面情绪中,是因为我们也能从中得到些什么?比如思维惯性的安全感,还有自己不幸福的原因,总之身体是爱着我们的……先接纳自己当下的状态,你的身体只是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爱你,所以选择这样,但你也可以告诉你的身体,你想要怎样的生活,每天也可以试着改变一点点,给自己时间和空间。比如试着做:1.每天可以花5分钟做一个简短的冥想,可以观察我们的呼吸,感受空气的冷暖、呼吸的快慢……停下来,如果5分钟太长,可以从3分钟开始,医学界和心理学家都证明冥想可以缓解压力,长期坚持冥想还可以改变大脑结构。2.运动,在你觉得安全的环境里做喜欢的运动,可以散步、做操、跑步、打球或者爬山等。身心的状态是相互影响的,所以,身体动起来,状态好的时候心情也会更好一些。3.写日记,调整我们的认知。当你每次有负面的情绪的时候,可以用纸笔记录下来,尝试用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比如你在网上查到很多负面评价的信息,你可以告诉自己,网上的信息并不是真实的,轻度焦虑证明这个情况是刚开始萌芽,只要我愿意去面对,寻找方法,很快就能好起来的。现在很多人都有情绪问题,不管男女老少,我婆婆前段时间也被诊断为中度的焦虑,但配合医生吃药治疗后,已经好了。所以有情绪病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就像感冒一样,正视直面它。青春是暂时,财富也不是永恒的,所有的疾病和困难也都是暂时,生活就像天气,有时风雨有时晴,你可以选择去创造风雨后的彩虹🌈。但如果现在的状态已经让你很难受,请直接找专业的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帮忙,他们会从专业的角度指导你,可以让你你更快一点的好起来。祝你的前面就是无所畏惧的幸福生活🍀

题主,你好,我是壹心理的超姐🌻只要你愿意,一定可以找到办法让自己好起来的。🏕️有时候我们陷在某种负面情绪中,是因为我们也能从中得到些什么?比如思维惯性的安全感,还有自己不幸福的原因,总之身体是爱着我们的……先接纳自己当下的状态,你的身体只是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爱你,所以选择这样,但你也可以告诉你的身体,你想要怎样的生活,每天也可以试着改变一点点,给自己时间和空间。比如试着做:1.每天可以花5分钟做一个简短的冥想,可以观察我们的呼吸,感受空气的冷暖、呼吸的快慢……停下来,如果5分钟太长,可以从3分钟开始,医学界和心理学家都证明冥想可以缓解压力,长期坚持冥想还可以改变大脑结构。2.运动,在你觉得安全的环境里做喜欢的运动,可以散步、做操、跑步、打球或者爬山等。身心的状态是相互影响的,所以,身体动起来,状态好的时候心情也会更好一些。3.写日记,调整我们的认知。当你每次有负面的情绪的时候,可以用纸笔记录下来,尝试用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比如你在网上查到很多负面评价的信息,你可以告诉自己,网上的信息并不是真实的,轻度焦虑证明这个情况是刚开始萌芽,只要我愿意去面对,寻找方法,很快就能好起来的。现在很多人都有情绪问题,不管男女老少,我婆婆前段时间也被诊断为中度的焦虑,但配合医生吃药治疗后,已经好了。所以有情绪病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就像感冒一样,正视直面它。青春是暂时,财富也不是永恒的,所有的疾病和困难也都是暂时,生活就像天气,有时风雨有时晴,你可以选择去创造风雨后的彩虹🌈。但如果现在的状态已经让你很难受,请直接找专业的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帮忙,他们会从专业的角度指导你,可以让你你更快一点的好起来。祝你的前面就是无所畏惧的幸福生活🍀

5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仔细看了你的描述,轻度强迫、轻度焦虑,其实这是完全可以调整的,但是你查看到灾难性的评价后,越来越担心、恐惧,深陷这种负性认知,无法自拔,导致更加焦虑。其实我们所担忧的事,大部分都不会发生,就算小概率的发生了,也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可怕。但是人们往往盯着那种小概率,并且脑补出极具毁灭性的后果。比方说我生病了,我完蛋了,我为什么这么倒霉,我没救了。然后越想你越焦虑,越想越睡不着,每天都活在一种穷思竭虑的痛苦里面。为什么会这么想,是因为你内心有很深的一个恐惧,当我们感受到危险内心有恐惧的时候,我们会本能的去预设一个后果,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那恐惧越重,我们就会把这个后果想得越差,也就是灾难化。造成这种思维往往是来自于我们童年的经历或者周遭的环境。构建这种危险世界的除了我们的经历和环境,还有当下总是贩卖焦虑的环境,就比如你查到的那些评价,这会让我们内心源源不断的生出恐惧。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的恐惧并不是因为这件事它真的很可怕,而是我们夸大了这件事带来的后果,说白了,就是自己在吓自己,这所有的一切,就是我们内心的恐惧感在作祟。如果你总是为这事情担心焦虑,深受影响,总以为一件小事就能毁掉自己的人生,你就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把本可以轻松愉悦的生活过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所以说我们也不要责怪自己胡思乱想,要直面自己的恐惧,然后去安抚他,不断的去增强内心的安全感。然后就是关注当下,我们所担忧的后果并没有真实发生,我们所引起的焦虑也只是给你制造恐慌的那些评价,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后果。所以我们只需要去活在当下,把握好当下,不要任由自己在负性认知里越陷越深。我们要有意识的去看到、调整、摆脱,然后回归我们健康快乐的生活。加油哈!

题主你好,仔细看了你的描述,轻度强迫、轻度焦虑,其实这是完全可以调整的,但是你查看到灾难性的评价后,越来越担心、恐惧,深陷这种负性认知,无法自拔,导致更加焦虑。其实我们所担忧的事,大部分都不会发生,就算小概率的发生了,也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可怕。但是人们往往盯着那种小概率,并且脑补出极具毁灭性的后果。比方说我生病了,我完蛋了,我为什么这么倒霉,我没救了。然后越想你越焦虑,越想越睡不着,每天都活在一种穷思竭虑的痛苦里面。为什么会这么想,是因为你内心有很深的一个恐惧,当我们感受到危险内心有恐惧的时候,我们会本能的去预设一个后果,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那恐惧越重,我们就会把这个后果想得越差,也就是灾难化。造成这种思维往往是来自于我们童年的经历或者周遭的环境。构建这种危险世界的除了我们的经历和环境,还有当下总是贩卖焦虑的环境,就比如你查到的那些评价,这会让我们内心源源不断的生出恐惧。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的恐惧并不是因为这件事它真的很可怕,而是我们夸大了这件事带来的后果,说白了,就是自己在吓自己,这所有的一切,就是我们内心的恐惧感在作祟。如果你总是为这事情担心焦虑,深受影响,总以为一件小事就能毁掉自己的人生,你就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把本可以轻松愉悦的生活过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所以说我们也不要责怪自己胡思乱想,要直面自己的恐惧,然后去安抚他,不断的去增强内心的安全感。然后就是关注当下,我们所担忧的后果并没有真实发生,我们所引起的焦虑也只是给你制造恐慌的那些评价,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后果。所以我们只需要去活在当下,把握好当下,不要任由自己在负性认知里越陷越深。我们要有意识的去看到、调整、摆脱,然后回归我们健康快乐的生活。加油哈!

5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非常不容易,理解你的感受,这是因为我们认同了自己的想法,以为想法就是自己,但实际上,想法不是事实,想法也不是你自己,当你能够拿回你的主导权,成为自己想法的主人,进行认知解离,就好越来越好🌹给你的建议是:1.学会认知解离,认识到想法只是想法,不代表事实,也不是你。其实,之所以你会这么苦恼,是因为你认同了你的想法,在和自己的想法纠缠,不管是跟随自己的想法,还是去压制想法,还是和自己的想法辩论,都会让自己在想法里越陷越深。但实际上,想法并不是我们自己,想法如同天空中漂浮的朵朵白云,是流动的,如果我们认同了自己的想法,一天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我们当然会觉得很乱,但我们其实是白云背后那片平静的蓝天,当我们跳出头脑,看到想法不是自己,对自己的想法,不跟随、不压抑、不纠缠,就允许它们自由流动,就像天空中的云朵,来来去去,我们就会回归内心的那片平静。当然,如果你能够拿回主导权,真正成为想法的主人,你可以主动去选择你的想法,选择积极的思想,过快乐、平衡、自由的生活。2.正念生活,回到身体的感受上,活在当下,就能够逐渐回归真实的生活本身,而不是活在头脑的幻象里。当我们活在头脑里,我们总是会跟随想法有各种担忧,要么后悔过去,要么担忧未来,而无法安住在当下。可是过去和未来并不是真实的,也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它们只存在于我们头脑里,是头脑的幻象。而生活的实相只在当下,我们能够掌控的也只有当下。所以,当你能够跳出头脑,融入到真实的生活里,你的念头就不会那么多了,你就可以真正地去享受生活了。这首先需要我们有觉察,觉察到自己又在跟随自己的想法时,深呼吸,可以吸气4秒,呼气6秒,连续5分钟,让自己放松下来,当注意力回到了呼吸上,我们也就回到了当下,因为呼吸是当下的。然后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吃饭就细细品味饭菜的味道,走路就好好感受脚底、腿、胳膊等身体的感觉,看书就专心看书…可以对自己说:我现在正在吃饭,我吃的是西红柿炒鸡蛋、青椒肉丝,这个味道真的很好,不咸不淡…当有了这些描述也能够帮助你回到当下,回到真实的生活里。推荐你看《跳出头脑融入生活》《八周正念之旅》。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非常不容易,理解你的感受,这是因为我们认同了自己的想法,以为想法就是自己,但实际上,想法不是事实,想法也不是你自己,当你能够拿回你的主导权,成为自己想法的主人,进行认知解离,就好越来越好🌹给你的建议是:1.学会认知解离,认识到想法只是想法,不代表事实,也不是你。其实,之所以你会这么苦恼,是因为你认同了你的想法,在和自己的想法纠缠,不管是跟随自己的想法,还是去压制想法,还是和自己的想法辩论,都会让自己在想法里越陷越深。但实际上,想法并不是我们自己,想法如同天空中漂浮的朵朵白云,是流动的,如果我们认同了自己的想法,一天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我们当然会觉得很乱,但我们其实是白云背后那片平静的蓝天,当我们跳出头脑,看到想法不是自己,对自己的想法,不跟随、不压抑、不纠缠,就允许它们自由流动,就像天空中的云朵,来来去去,我们就会回归内心的那片平静。当然,如果你能够拿回主导权,真正成为想法的主人,你可以主动去选择你的想法,选择积极的思想,过快乐、平衡、自由的生活。2.正念生活,回到身体的感受上,活在当下,就能够逐渐回归真实的生活本身,而不是活在头脑的幻象里。当我们活在头脑里,我们总是会跟随想法有各种担忧,要么后悔过去,要么担忧未来,而无法安住在当下。可是过去和未来并不是真实的,也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它们只存在于我们头脑里,是头脑的幻象。而生活的实相只在当下,我们能够掌控的也只有当下。所以,当你能够跳出头脑,融入到真实的生活里,你的念头就不会那么多了,你就可以真正地去享受生活了。这首先需要我们有觉察,觉察到自己又在跟随自己的想法时,深呼吸,可以吸气4秒,呼气6秒,连续5分钟,让自己放松下来,当注意力回到了呼吸上,我们也就回到了当下,因为呼吸是当下的。然后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吃饭就细细品味饭菜的味道,走路就好好感受脚底、腿、胳膊等身体的感觉,看书就专心看书…可以对自己说:我现在正在吃饭,我吃的是西红柿炒鸡蛋、青椒肉丝,这个味道真的很好,不咸不淡…当有了这些描述也能够帮助你回到当下,回到真实的生活里。推荐你看《跳出头脑融入生活》《八周正念之旅》。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5
评论
分享
题主好!题主陷在不可自揖的恐惧焦虑,因为没有有效出口和解决通路,而形成了经年累积高压。也许需要减缓自我加压的速度力度,稳步增加正向思维减压的成分。每天给一条细微的正念,但是具体描述出那个感受,也许是一朵白云,很美;也许是一杯咖啡☕️,很香;甚至一阵微风,清爽。如果有可能,也记录一句今天的恐惧,会发生什么,发生了会怎样?也许是天黑,也许是争吵,会害怕会…第二天,回头去温习一下你的快乐瞬间;去判断一下你的恐惧预测。也许可重复的幸福会加倍;也许未发生的灾难恐惧会减半。既然题主已经有勇气看医生去自救,也许跟从专业指导是更有效科学的治疗途径。生活有困苦,更有很平凡美好的组成。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全力以赴的去抵御灾难恐惧,也许真的让人没有心力再去品味生活。错过这些年华,也蛮遗憾的。

题主好!题主陷在不可自揖的恐惧焦虑,因为没有有效出口和解决通路,而形成了经年累积高压。也许需要减缓自我加压的速度力度,稳步增加正向思维减压的成分。每天给一条细微的正念,但是具体描述出那个感受,也许是一朵白云,很美;也许是一杯咖啡☕️,很香;甚至一阵微风,清爽。如果有可能,也记录一句今天的恐惧,会发生什么,发生了会怎样?也许是天黑,也许是争吵,会害怕会…第二天,回头去温习一下你的快乐瞬间;去判断一下你的恐惧预测。也许可重复的幸福会加倍;也许未发生的灾难恐惧会减半。既然题主已经有勇气看医生去自救,也许跟从专业指导是更有效科学的治疗途径。生活有困苦,更有很平凡美好的组成。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全力以赴的去抵御灾难恐惧,也许真的让人没有心力再去品味生活。错过这些年华,也蛮遗憾的。

2
评论
分享
你好!感受到你被无名的担心、害怕包裹着,满脑子都是胡思乱想的念头,让你无法放松。在乌云阴霾的笼罩下,你无法看到阳光。你尝试行动去医院检查,回来看了很多灾难性评价后,又整个人都不好了。觉得老天对自己好不公平啊。这样的日子快2年了,都成了你生活的主旋律,困扰其中。你也一直在这种阴霾下寻找着自己的阳光。你向往美好渴望能享受生活。这些渴望是你追寻幸福的动力,是接近幸福的希望。我们出生到这个世界上来,是无法自己选择的。每个人会遇到什么事,也无法自己选择。既然如此,让我们做些我们能选择的能控制的事情。看了医生是想减轻自己的症状,那就尽量做到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还可以找专业的心里咨询师,帮助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有时候可以试试挪一小步,试一下在24小时中放松一秒钟,体会一下,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好!感受到你被无名的担心、害怕包裹着,满脑子都是胡思乱想的念头,让你无法放松。在乌云阴霾的笼罩下,你无法看到阳光。你尝试行动去医院检查,回来看了很多灾难性评价后,又整个人都不好了。觉得老天对自己好不公平啊。这样的日子快2年了,都成了你生活的主旋律,困扰其中。你也一直在这种阴霾下寻找着自己的阳光。你向往美好渴望能享受生活。这些渴望是你追寻幸福的动力,是接近幸福的希望。我们出生到这个世界上来,是无法自己选择的。每个人会遇到什么事,也无法自己选择。既然如此,让我们做些我们能选择的能控制的事情。看了医生是想减轻自己的症状,那就尽量做到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还可以找专业的心里咨询师,帮助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有时候可以试试挪一小步,试一下在24小时中放松一秒钟,体会一下,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
评论
分享
恐惧是一个词,两个意思!开始你是恐,担心未知的事情发生,后面的你是惧,惧怕自己不正常!我理解你字面是这个意思!想的那么多,也知道自己负面情绪,不如出去走走,做一些实际动手的运动,简单的跑步都行

恐惧是一个词,两个意思!开始你是恐,担心未知的事情发生,后面的你是惧,惧怕自己不正常!我理解你字面是这个意思!想的那么多,也知道自己负面情绪,不如出去走走,做一些实际动手的运动,简单的跑步都行

评论
分享
人在感冒的时候是会有一段时间都挺不舒服的,您觉得现在的情况和人在感冒的时候,有什么是相同的地方的?

人在感冒的时候是会有一段时间都挺不舒服的,您觉得现在的情况和人在感冒的时候,有什么是相同的地方的?

评论
分享
看了你的描述很心疼你,我觉得首先你应该治疗你的睡眠问题。如果一个长时间睡不好,身体激素就会失衡,情绪不好,提不高兴致。整个人就会越来越丧气。进入一个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我建议你去医院先治疗睡眠,不论是中医或西医都行。努力把睡眠不好这病治好。在积极治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新生的改变,人只要有了盼望有了想要完成的事,就会变得积极起来。当你心中有了希望,就不会害怕来路了。对未来是有希望的,那你就会逐渐有了安全感!

看了你的描述很心疼你,我觉得首先你应该治疗你的睡眠问题。如果一个长时间睡不好,身体激素就会失衡,情绪不好,提不高兴致。整个人就会越来越丧气。进入一个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我建议你去医院先治疗睡眠,不论是中医或西医都行。努力把睡眠不好这病治好。在积极治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新生的改变,人只要有了盼望有了想要完成的事,就会变得积极起来。当你心中有了希望,就不会害怕来路了。对未来是有希望的,那你就会逐渐有了安全感!

评论
分享
  • 什么样的父母,会导致孩子精神分裂呢?
    3回答 · 2025.05.01 13:10:34
  • 我这种自相矛盾的到底是什么心理?
    2回答 · 2025.04.30 21:34:25
  • 既然不喜欢我,为什么要生我?
    2回答 · 2025.04.30 21:20:16

心理学研究会

官方
1555人
#行为问题
欢迎热爱心理学的到来,相信你一定对心理学充满着好奇,一起用专业知识来分享未知吧 1、日常分享专业知识解读 2、日常困扰互帮互助 3、专业交流与答疑 4、更多希望你来补充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