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自己有暴力倾向,该怎么处理?

匿名用户
#讨好#暴力#攻击
我是一个女生,平时看起来很冷静淡定,但是我知道自己内心总是压抑着很多很多的情绪,但不敢让它们出来,担心会做出极端的事情。爸爸脾气不好,会歇斯底里,妈妈掌控欲强,小时候比较调皮,经常被父母混合双打,在学校里也常被老师批评,久而久之我就变成了习惯性讨好的性格,也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被迫变成了一个文静亲和的人,但我知道,那不是真的我。自从我一个人生活后养了一只猫,这只猫也很皮,有时候心情不好,它抓沙发跳桌子会让我抓住它暴打一顿,我有时候甚至想把它打死,还会大吼大叫,我打的时候就感觉内心那股情绪要爆发,把我变成一个很可怕的样子,再不控制就完蛋了,然后我就会停下来,陷入深深的自责。我意识到这可能和我的原生家庭有关,从小犯错都会被父母打骂甚至推到门外去,但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情绪行为。

我是一个女生,平时看起来很冷静淡定,但是我知道自己内心总是压抑着很多很多的情绪,但不敢让它们出来,担心会做出极端的事情。爸爸脾气不好,会歇斯底里,妈妈掌控欲强,小时候比较调皮,经常被父母混合双打,在学校里也常被老师批评,久而久之我就变成了习惯性讨好的性格,也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被迫变成了一个文静亲和的人,但我知道,那不是真的我。自从我一个人生活后养了一只猫,这只猫也很皮,有时候心情不好,它抓沙发跳桌子会让我抓住它暴打一顿,我有时候甚至想把它打死,还会大吼大叫,我打的时候就感觉内心那股情绪要爆发,把我变成一个很可怕的样子,再不控制就完蛋了,然后我就会停下来,陷入深深的自责。我意识到这可能和我的原生家庭有关,从小犯错都会被父母打骂甚至推到门外去,但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情绪行为。

1697阅读
·11回答
收藏
你好!我感受到你对自身可能存在的暴力倾向的深切担忧。回顾你的童年,或许和其他孩子一样,有过调皮的时刻。但面对脾气暴躁的父亲和掌控欲极强的母亲,你的调皮行为可能会同时遭到父母双方的严厉惩罚。面对父亲的怒吼和母亲的责备,我无法想象那个年幼的你,会是多么的恐惧和无助。而在学校,你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种环境让你觉得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你为敌,没有一处可以让你自由地展现真实的自我。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学会了收起孩子的童真与热情,开始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地生活,以求得一份安宁。然而,表面的顺从并不能真正消除你内心的愤怒,那些愤怒像洪水般被你压抑在心底。直到你开始独自生活并养猫之后,似乎那些积压已久的愤怒开始逐渐释放。小猫的调皮行为仿佛触动了你内心最深处的那根弦,让你产生强烈的暴力冲动,甚至想要伤害它。这种场景让你回想起小时候被父母惩罚的情景,那种被推向门外、仿佛被世界遗弃的感觉再次涌上心头。这些难以控制的暴力行为让你感到害怕,你意识到这与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你不愿被过去的阴影所束缚,你想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努力改变自己。然而,即使经历了无数艰难的时刻,你依然成长为了今天这个优秀的自己。从你的叙述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你强大的生命力和卓越的适应能力。在年幼时,为了保护自己,你能够压抑自己的天性,适应周围的环境,让自己安全地成长,直到能够独立生活。这种坚韧和毅力让人钦佩。你具有敏锐的觉察能力,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平和只是表象,在愤怒和冲动中也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不妥之处。你的思考能力也十分出色,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你能够冷静分析,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你拥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与决心。当你发现自己的不对劲时,你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它,努力寻找改变的方法。你甚至多方寻找解决方法,包括在这里提出疑问,我相信你也在积极寻找其他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尽管你曾经经历过那么多的痛苦和挫折,但你依然保持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渴望让自己变得更好。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是你最大的财富,也是你能够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我相信,凭借你所拥有的这些优秀品质,你一定能够克服未来的种种挑战,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你的坚韧、勇气、决心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将会是你最坚实的后盾,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优秀。或许,你当前的行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无意识地模仿最亲近的人——父母的行为和态度。由于你的父母采取了严厉和惩罚性的教育方式,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这些行为模式内化,认为这是解决冲突和表达不满的唯一途径。因此,在遭遇无法掌控的局面时,你更倾向于模仿父母,采取暴力或惩罚的手段来应对。同时,你的成长过程可能伴随着对真实情感的隐藏和压抑,以适应父母和周围环境的要求。这种长期的情绪积累,如同一个巨大的水库,一旦达到临界点,便会在一瞬间决堤而出,特别是在面对弱小或无助的一方时,更容易引发爆发。养猫之后,小猫的某些行为可能恰巧成为了你积压情绪的触发点,导致你产生了冲动的反应。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我们时常看到,那些从小在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在成为父母时,会不自觉地复制父母曾经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但请相信,你完全有能力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凭借你的自我觉察、决心和寻求改变的勇气,你一定能够找到更加健康、和平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冲突,为自己和周围的人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一、接受过去:卡耐基提醒我们,要接受过去和现在的模样,这是获取未来能量的关键。这意味着我们要诚实地面对过去的一切,包括我们曾经经历的伤痛。通过接纳而不是否认,我们能够释放内心的负担,为新的成长和改变腾出空间。二、接纳情绪:情绪是我们内心的真实反映,它们提醒我们有些问题需要处理。我们要学会倾听并接纳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试图压抑或否认它们。通过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积极的行动。三、处理创伤:对于过去的创伤,我们不能选择遗忘,但可以选择面对和疗愈。这可能需要我们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和释放内心的伤痛。通过深度疗愈,我们可以逐渐释放过去的阴影,为未来的生活注入更多的正能量。四、认识自我价值:无论我们经历过多少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独特的价值和能力。我们都有改变自己生活的能力,都有无限的可能性等待我们去发掘。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五、学习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可以学习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正念冥想、深呼吸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情绪失控。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实现自我成长和进步。六、寻求支持:当我们面临困难时,不要害怕寻求帮助。我们可以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者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他们的支持和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自我关爱和照顾,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最后,我想告诉你,改变的过程可能充满挑战,不会一帆风顺。但请你相信自己的力量,给予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和适应。你所拥有的强大适应能力、敏锐的觉察能力以及深刻的思考能力,将是你面对困难时的坚实后盾。更重要的是,你内心的勇气和决心,以及那份渴望变得更好的愿望,将是你前行的动力,引领你走出困境,迎接属于你的幸福和安宁。祝福你,愿你勇敢地迈出每一步,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你好!我感受到你对自身可能存在的暴力倾向的深切担忧。回顾你的童年,或许和其他孩子一样,有过调皮的时刻。但面对脾气暴躁的父亲和掌控欲极强的母亲,你的调皮行为可能会同时遭到父母双方的严厉惩罚。面对父亲的怒吼和母亲的责备,我无法想象那个年幼的你,会是多么的恐惧和无助。而在学校,你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种环境让你觉得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你为敌,没有一处可以让你自由地展现真实的自我。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学会了收起孩子的童真与热情,开始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地生活,以求得一份安宁。然而,表面的顺从并不能真正消除你内心的愤怒,那些愤怒像洪水般被你压抑在心底。直到你开始独自生活并养猫之后,似乎那些积压已久的愤怒开始逐渐释放。小猫的调皮行为仿佛触动了你内心最深处的那根弦,让你产生强烈的暴力冲动,甚至想要伤害它。这种场景让你回想起小时候被父母惩罚的情景,那种被推向门外、仿佛被世界遗弃的感觉再次涌上心头。这些难以控制的暴力行为让你感到害怕,你意识到这与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你不愿被过去的阴影所束缚,你想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努力改变自己。然而,即使经历了无数艰难的时刻,你依然成长为了今天这个优秀的自己。从你的叙述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你强大的生命力和卓越的适应能力。在年幼时,为了保护自己,你能够压抑自己的天性,适应周围的环境,让自己安全地成长,直到能够独立生活。这种坚韧和毅力让人钦佩。你具有敏锐的觉察能力,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平和只是表象,在愤怒和冲动中也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不妥之处。你的思考能力也十分出色,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你能够冷静分析,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你拥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与决心。当你发现自己的不对劲时,你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它,努力寻找改变的方法。你甚至多方寻找解决方法,包括在这里提出疑问,我相信你也在积极寻找其他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尽管你曾经经历过那么多的痛苦和挫折,但你依然保持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渴望让自己变得更好。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是你最大的财富,也是你能够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我相信,凭借你所拥有的这些优秀品质,你一定能够克服未来的种种挑战,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你的坚韧、勇气、决心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将会是你最坚实的后盾,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优秀。或许,你当前的行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无意识地模仿最亲近的人——父母的行为和态度。由于你的父母采取了严厉和惩罚性的教育方式,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这些行为模式内化,认为这是解决冲突和表达不满的唯一途径。因此,在遭遇无法掌控的局面时,你更倾向于模仿父母,采取暴力或惩罚的手段来应对。同时,你的成长过程可能伴随着对真实情感的隐藏和压抑,以适应父母和周围环境的要求。这种长期的情绪积累,如同一个巨大的水库,一旦达到临界点,便会在一瞬间决堤而出,特别是在面对弱小或无助的一方时,更容易引发爆发。养猫之后,小猫的某些行为可能恰巧成为了你积压情绪的触发点,导致你产生了冲动的反应。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我们时常看到,那些从小在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在成为父母时,会不自觉地复制父母曾经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但请相信,你完全有能力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凭借你的自我觉察、决心和寻求改变的勇气,你一定能够找到更加健康、和平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冲突,为自己和周围的人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一、接受过去:卡耐基提醒我们,要接受过去和现在的模样,这是获取未来能量的关键。这意味着我们要诚实地面对过去的一切,包括我们曾经经历的伤痛。通过接纳而不是否认,我们能够释放内心的负担,为新的成长和改变腾出空间。二、接纳情绪:情绪是我们内心的真实反映,它们提醒我们有些问题需要处理。我们要学会倾听并接纳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试图压抑或否认它们。通过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积极的行动。三、处理创伤:对于过去的创伤,我们不能选择遗忘,但可以选择面对和疗愈。这可能需要我们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和释放内心的伤痛。通过深度疗愈,我们可以逐渐释放过去的阴影,为未来的生活注入更多的正能量。四、认识自我价值:无论我们经历过多少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独特的价值和能力。我们都有改变自己生活的能力,都有无限的可能性等待我们去发掘。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五、学习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可以学习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正念冥想、深呼吸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情绪失控。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实现自我成长和进步。六、寻求支持:当我们面临困难时,不要害怕寻求帮助。我们可以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者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他们的支持和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自我关爱和照顾,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最后,我想告诉你,改变的过程可能充满挑战,不会一帆风顺。但请你相信自己的力量,给予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和适应。你所拥有的强大适应能力、敏锐的觉察能力以及深刻的思考能力,将是你面对困难时的坚实后盾。更重要的是,你内心的勇气和决心,以及那份渴望变得更好的愿望,将是你前行的动力,引领你走出困境,迎接属于你的幸福和安宁。祝福你,愿你勇敢地迈出每一步,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8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古道西风瘦驴。从题主的文字里可以感受到题主的不安,请允许我给题主个抱抱。踢猫效应指出,情绪会从强者流向弱者,因为流向弱者的成本比较低,会让我们更有安全感,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题主在父母面前比较文静(害怕责备),在猫面前比较容易释放自己。情绪可能有开关(诱发事件即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某一件事激发我们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时,或许会让我们在释放时失去分寸和边界感,题主会越发泄越无法自控或许并不奇怪。没有谁可以一直在负面情绪里还能保持情绪稳定,题主会觉得无法承受想要爆发或许并不奇怪,试着看到自己的情绪,并允许自己释放情绪或许会让题主没那么压抑。情绪需要被宣泄,如果平时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爆发起来可能破坏力很大,题主或许可以试着允许自己的情绪流动,并寻找情绪释放的出口,或许会让题主感受好一些,比如运动,嘶吼,捶枕头等等。尝试写情绪日记,或许有助于题主更好的看到自己的情绪,书写本身也是一种释放情绪的方式,有助于缓解压力。情绪没有好坏之分,都是我们心理健康的晴雨表,试着正确认识情绪的价值,或许有助于题主减少情绪压制,能够看到并拥抱自己的情绪,减少压抑。不在情绪时沟通,比如生气时先回避现场,等自己冷静下来后再去抱猫,或许会让题主减少想要动手的冲动。每一次咆哮和失控,或许都是负面情绪超过了自己的承载和消化能力,试着允许自己及时释放情绪,或许有助于减少情绪积压导致的大爆发。题主或许可以尝试感受下,自己是每一次生气时都想暴力发泄,还是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想暴力发泄呢?试着觉察自己爆发的周期,或许会让题主更好的自我调适。试着抱抱内在的小孩,看到内在小孩的情绪,接纳并允许情绪的流动,不批判,或许会让题主在面对情绪时更放松。推荐阅读《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拥抱内在的小孩》。祝好!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古道西风瘦驴。从题主的文字里可以感受到题主的不安,请允许我给题主个抱抱。踢猫效应指出,情绪会从强者流向弱者,因为流向弱者的成本比较低,会让我们更有安全感,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题主在父母面前比较文静(害怕责备),在猫面前比较容易释放自己。情绪可能有开关(诱发事件即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某一件事激发我们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时,或许会让我们在释放时失去分寸和边界感,题主会越发泄越无法自控或许并不奇怪。没有谁可以一直在负面情绪里还能保持情绪稳定,题主会觉得无法承受想要爆发或许并不奇怪,试着看到自己的情绪,并允许自己释放情绪或许会让题主没那么压抑。情绪需要被宣泄,如果平时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爆发起来可能破坏力很大,题主或许可以试着允许自己的情绪流动,并寻找情绪释放的出口,或许会让题主感受好一些,比如运动,嘶吼,捶枕头等等。尝试写情绪日记,或许有助于题主更好的看到自己的情绪,书写本身也是一种释放情绪的方式,有助于缓解压力。情绪没有好坏之分,都是我们心理健康的晴雨表,试着正确认识情绪的价值,或许有助于题主减少情绪压制,能够看到并拥抱自己的情绪,减少压抑。不在情绪时沟通,比如生气时先回避现场,等自己冷静下来后再去抱猫,或许会让题主减少想要动手的冲动。每一次咆哮和失控,或许都是负面情绪超过了自己的承载和消化能力,试着允许自己及时释放情绪,或许有助于减少情绪积压导致的大爆发。题主或许可以尝试感受下,自己是每一次生气时都想暴力发泄,还是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想暴力发泄呢?试着觉察自己爆发的周期,或许会让题主更好的自我调适。试着抱抱内在的小孩,看到内在小孩的情绪,接纳并允许情绪的流动,不批判,或许会让题主在面对情绪时更放松。推荐阅读《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拥抱内在的小孩》。祝好!

6
评论
分享
题主好,看了描述。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的第一任老师,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确实很大,如果自己不做刻意改变,甚至会影响一生、代际相传,这样的案例很多。非常理解你的心境,也非常高兴你能说出来,这就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先解读一下你所描述的想象。1、你说小时候自己比较“调皮”,这可能是当时大人们描述你的特点的词汇,但是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特点都有两面性,他们眼中的“调皮”不也意味着:活跃、开朗、思路开阔、勇于探索、积极外向等特点吗。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应该正视自己、接纳自己、要做真实的自己,在自我认知中需要调整的地方才去主动调整。2、“爸爸脾气不好,会歇斯底里,妈妈掌控欲强,小时候比较调皮,经常被父母混合双打”。现在我经常对家长说,发脾气、大喊大叫、甚至暴力打骂都是不懂得家庭教育,本质上是“无能”的表现,遇到问题想不到其他解决方案不就只剩下这些方法了嘛。当然父母是有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们也是被环境影响、自己又没有清晰的意识,久而久之形成了那样的风格。3、“久而久之我就变成了习惯性讨好的性格,也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被迫变成了一个文静亲和的人,但我知道,那不是真的我”。人都是在不断适应环境,你不想被父母“混合双打”,就选择改变自己,变得讨好、谨慎,或者是父母眼中要求的“文静亲和”。在自我刻意改变的过程中是需要力量的、是痛苦的,你施加了一个改变自己的力,对应的反作用力就会压制在体内,你改变时的负面情绪就会被压制在潜意识里,从心理学上来说它们没有消失,只是潜藏起来了,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影响自己。4、你举了猫的例子,猫的天性不就是很顽皮嘛,探究一下,你养猫是不是就是喜欢它的顽皮,其实与自己的本性有类似的一面。你抓住它暴打时候的样子、大吼大叫、内心那股要爆发的情绪,不就像爸爸一样“歇斯底里”嘛,你不也是用暴力的方式在教育它嘛,其实都是小时候跟父母学来的,潜移默化的。5、“再不控制就完蛋了,然后我就会停下来,陷入深深的自责”。你意识到了那样是危险的、不对的,这个很好!你会控制住自己、让自己停下来,还是很有自制力的!这些对你改变都有好处,毕竟人是改不了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风格的;有自制力的人,他的上意识是比较强大的,更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最重要的是接下来怎么办。1、其实你很有自我觉察力,你知道“文静亲和”的表象不是真正的自己,是成长经历塑造了现在的内在、外在不太一致的你,知道这些跟原生家庭有关。既然过去这么多年塑造了现在“我”,那就首先接纳事实,这个就是现在的我。接纳就是理解、正视、尊重事实,接纳自己了就会减少“我是这样的”和“我不想这样”之间的冲突,相应的情绪和行为也会好很多。2、努力让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能让自己开心的事,逐渐改变“习惯性讨好”。讨好的同时就会让自己内心生成负能量、负面情绪,还是会压制在潜意识中,增加负面情绪的积累。悦己,是建立“爱”与“被爱”的能力的基础,在不违背法律道德底线的情况下,习惯性地做让自己开心的事,就会逐渐消化潜意识中已经积累的负能量。3、合理解读原生家庭经历,不归罪于父母。虽然父母的风格影响了你,但要知道当父母的初心是为了子女好,只是他们“能力”不足,不知道怎么教育子女;他们也是被他们所处的环境、原生家庭所影响的,你小时候他们根本没有深刻意识到要改变。你变得“文静亲和”有不好的一面,也一定有好的一面,在待人接物、外出办事等很多场景下,这样的风格也一定为你带来过好处。4、自我觉察到情绪来临的时候,告诉自己要冷静,想发脾气的那个不是真的我,是潜意识要控制我;把情绪与行为分割,养成一些你希望养成的行为习惯,比如:出门走走、运动、逛街等,逐渐把“情绪来临”与发脾气、爆发、暴力这些行为分割,而与自己希望的行为习惯关联。感知情绪——冷静——做习惯性的行为。总之,意识到问题就非常了不起,意识到了、只要想办法刻意练习就一定能解决;同时也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在日常的一件件事情、一个个场景中慢慢改变。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得到你方便时的反馈,以便让我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帮助更多的人。祝好!

题主好,看了描述。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的第一任老师,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确实很大,如果自己不做刻意改变,甚至会影响一生、代际相传,这样的案例很多。非常理解你的心境,也非常高兴你能说出来,这就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先解读一下你所描述的想象。1、你说小时候自己比较“调皮”,这可能是当时大人们描述你的特点的词汇,但是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特点都有两面性,他们眼中的“调皮”不也意味着:活跃、开朗、思路开阔、勇于探索、积极外向等特点吗。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应该正视自己、接纳自己、要做真实的自己,在自我认知中需要调整的地方才去主动调整。2、“爸爸脾气不好,会歇斯底里,妈妈掌控欲强,小时候比较调皮,经常被父母混合双打”。现在我经常对家长说,发脾气、大喊大叫、甚至暴力打骂都是不懂得家庭教育,本质上是“无能”的表现,遇到问题想不到其他解决方案不就只剩下这些方法了嘛。当然父母是有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们也是被环境影响、自己又没有清晰的意识,久而久之形成了那样的风格。3、“久而久之我就变成了习惯性讨好的性格,也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被迫变成了一个文静亲和的人,但我知道,那不是真的我”。人都是在不断适应环境,你不想被父母“混合双打”,就选择改变自己,变得讨好、谨慎,或者是父母眼中要求的“文静亲和”。在自我刻意改变的过程中是需要力量的、是痛苦的,你施加了一个改变自己的力,对应的反作用力就会压制在体内,你改变时的负面情绪就会被压制在潜意识里,从心理学上来说它们没有消失,只是潜藏起来了,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影响自己。4、你举了猫的例子,猫的天性不就是很顽皮嘛,探究一下,你养猫是不是就是喜欢它的顽皮,其实与自己的本性有类似的一面。你抓住它暴打时候的样子、大吼大叫、内心那股要爆发的情绪,不就像爸爸一样“歇斯底里”嘛,你不也是用暴力的方式在教育它嘛,其实都是小时候跟父母学来的,潜移默化的。5、“再不控制就完蛋了,然后我就会停下来,陷入深深的自责”。你意识到了那样是危险的、不对的,这个很好!你会控制住自己、让自己停下来,还是很有自制力的!这些对你改变都有好处,毕竟人是改不了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风格的;有自制力的人,他的上意识是比较强大的,更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最重要的是接下来怎么办。1、其实你很有自我觉察力,你知道“文静亲和”的表象不是真正的自己,是成长经历塑造了现在的内在、外在不太一致的你,知道这些跟原生家庭有关。既然过去这么多年塑造了现在“我”,那就首先接纳事实,这个就是现在的我。接纳就是理解、正视、尊重事实,接纳自己了就会减少“我是这样的”和“我不想这样”之间的冲突,相应的情绪和行为也会好很多。2、努力让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能让自己开心的事,逐渐改变“习惯性讨好”。讨好的同时就会让自己内心生成负能量、负面情绪,还是会压制在潜意识中,增加负面情绪的积累。悦己,是建立“爱”与“被爱”的能力的基础,在不违背法律道德底线的情况下,习惯性地做让自己开心的事,就会逐渐消化潜意识中已经积累的负能量。3、合理解读原生家庭经历,不归罪于父母。虽然父母的风格影响了你,但要知道当父母的初心是为了子女好,只是他们“能力”不足,不知道怎么教育子女;他们也是被他们所处的环境、原生家庭所影响的,你小时候他们根本没有深刻意识到要改变。你变得“文静亲和”有不好的一面,也一定有好的一面,在待人接物、外出办事等很多场景下,这样的风格也一定为你带来过好处。4、自我觉察到情绪来临的时候,告诉自己要冷静,想发脾气的那个不是真的我,是潜意识要控制我;把情绪与行为分割,养成一些你希望养成的行为习惯,比如:出门走走、运动、逛街等,逐渐把“情绪来临”与发脾气、爆发、暴力这些行为分割,而与自己希望的行为习惯关联。感知情绪——冷静——做习惯性的行为。总之,意识到问题就非常了不起,意识到了、只要想办法刻意练习就一定能解决;同时也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在日常的一件件事情、一个个场景中慢慢改变。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得到你方便时的反馈,以便让我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帮助更多的人。祝好!

5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从两方面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一、为什么会有暴力倾向?可能是幼年的创伤性体验。我们回想自己的童年,爸爸脾气不好歇斯底里,妈妈掌控欲强烈,所以自己经常被父母混合双打,在学校也被老师批评,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性讨好的性格。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常遭受指责、批评和打骂,就会对指责性言语和否定性表情等特别敏感,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甚至很糟糕。一旦在人际关系或生活情景中感受到冷漠、否定和指责,就可能认为自己非常糟糕,同时也会判定对方是坏人,正在伤害自己,甚至表现出暴怒的状态,虽然这种愤怒让自己感觉拥有了强大的力量和掌控感,其实背后是一种无力感,或者说是深深的挫败感。可能是一种“见不得自己好,见不得别人好”能力。我们再次回想自己的童年,当你向父母提出一些需求的时候是否得到过允许或满足?还是说都是听从他们的安排,感觉被忽视和嫌弃?尽管表面上很听话很懂事,但内心会表现出焦虑和不安,总是活在别人的眼里,见不得自己的好,也见不得别人好,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成年后也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就如题主所系,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被迫变成了一个文静亲和的人,但我知道那不是真正的我。二、怎么办?与其说见好是一种能力,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从悦纳自己开始,允许真实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尝试看到自己的强项或优点,写下来夸一夸自己,因为见好力是一种思维,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刻意练习来提升。尝试寻找资源,我们习惯带着问题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其实找资源要比找问题难得多。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多问问自己,我还有哪些人可以寻求帮助?我还有哪些事可以选择?我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利用?我们可以和情绪和解,当觉察到一些阴暗想法或负面情绪时,可以试着问问自己:“这让我又联想到了什么?这不是事实!”当我们开始接纳自己的情绪,并让情绪流动起来,就不会轻易发生由于情绪压抑导致的行为扭曲。我们也可以试着记录自己此刻的感受是什么?你的书写只面对自己,所以尽管大胆坦诚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既能帮助我们了解情绪的产生和影响,也能帮助我们厘清问题的根源。我们可以寻找机会和爸妈做一次坦诚沟通,并非要问责谁,而是做一次认真的倾听者,听听父母讲讲他们成长的故事,也听听父母聊聊养育自己的一些往事,还能听听父母对自己的一些期待,良好的沟通既能释放自己压抑的情绪,也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当然我们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或支持性团体,因为内心的阴影必须要被看见和承接,才会让习惯性的负面想法慢慢消失。我们也可尝试去丰富自己的内在,去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看到自己的好,你选择看见什么,比事实是什么更重要。推荐书《自我关怀的力量》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从两方面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一、为什么会有暴力倾向?可能是幼年的创伤性体验。我们回想自己的童年,爸爸脾气不好歇斯底里,妈妈掌控欲强烈,所以自己经常被父母混合双打,在学校也被老师批评,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性讨好的性格。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常遭受指责、批评和打骂,就会对指责性言语和否定性表情等特别敏感,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甚至很糟糕。一旦在人际关系或生活情景中感受到冷漠、否定和指责,就可能认为自己非常糟糕,同时也会判定对方是坏人,正在伤害自己,甚至表现出暴怒的状态,虽然这种愤怒让自己感觉拥有了强大的力量和掌控感,其实背后是一种无力感,或者说是深深的挫败感。可能是一种“见不得自己好,见不得别人好”能力。我们再次回想自己的童年,当你向父母提出一些需求的时候是否得到过允许或满足?还是说都是听从他们的安排,感觉被忽视和嫌弃?尽管表面上很听话很懂事,但内心会表现出焦虑和不安,总是活在别人的眼里,见不得自己的好,也见不得别人好,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成年后也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就如题主所系,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被迫变成了一个文静亲和的人,但我知道那不是真正的我。二、怎么办?与其说见好是一种能力,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从悦纳自己开始,允许真实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尝试看到自己的强项或优点,写下来夸一夸自己,因为见好力是一种思维,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刻意练习来提升。尝试寻找资源,我们习惯带着问题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其实找资源要比找问题难得多。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多问问自己,我还有哪些人可以寻求帮助?我还有哪些事可以选择?我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利用?我们可以和情绪和解,当觉察到一些阴暗想法或负面情绪时,可以试着问问自己:“这让我又联想到了什么?这不是事实!”当我们开始接纳自己的情绪,并让情绪流动起来,就不会轻易发生由于情绪压抑导致的行为扭曲。我们也可以试着记录自己此刻的感受是什么?你的书写只面对自己,所以尽管大胆坦诚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既能帮助我们了解情绪的产生和影响,也能帮助我们厘清问题的根源。我们可以寻找机会和爸妈做一次坦诚沟通,并非要问责谁,而是做一次认真的倾听者,听听父母讲讲他们成长的故事,也听听父母聊聊养育自己的一些往事,还能听听父母对自己的一些期待,良好的沟通既能释放自己压抑的情绪,也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当然我们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或支持性团体,因为内心的阴影必须要被看见和承接,才会让习惯性的负面想法慢慢消失。我们也可尝试去丰富自己的内在,去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看到自己的好,你选择看见什么,比事实是什么更重要。推荐书《自我关怀的力量》

5
评论
分享
你描述的场景,那种内在的矛盾感——一方面是你展现给世界的冷静和亲和,另一方面是隐藏在心底的愤怒和挫败感,这是很常见的。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学会了将真实的情绪埋藏起来,用一个更加“社会可接受”的面具示人。我们都是在不断地学习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共处,如何在不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情况下表达和处理它们。你说的对宠物的行为,其实是你内心情绪的一个出口,但很明显,你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方式并不健康,对猫猫和你都不好。试着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感受那些被压抑的情绪。你可以尝试写日记,或者在安全的环境下大声说出你的感受,不需要评判,只是观察和接受它们的存在。运动是一种很好的情绪宣泄方式,比如跑步、瑜伽、拳击等,它们能够帮助你把负面能量转化为积极的动力。此外,艺术创作,比如画画、写作或音乐,也是很好的情感出口。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你探索自己的情绪和经历,学会更健康的应对策略。他们可以帮助你理解过去是如何影响现在的,以及如何建立更积极的自我形象和人际关系。学习冥想或正念练习,可以帮助你培养对当下时刻的觉知,减少对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担忧,从而达到情绪的平衡。当你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时,试着对自己温柔一些。我们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通过自我同情,你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从而更有动力去改变。不要期望一夜之间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对自己有耐心,一步一步来,你值得拥有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加油!

你描述的场景,那种内在的矛盾感——一方面是你展现给世界的冷静和亲和,另一方面是隐藏在心底的愤怒和挫败感,这是很常见的。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学会了将真实的情绪埋藏起来,用一个更加“社会可接受”的面具示人。我们都是在不断地学习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共处,如何在不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情况下表达和处理它们。你说的对宠物的行为,其实是你内心情绪的一个出口,但很明显,你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方式并不健康,对猫猫和你都不好。试着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感受那些被压抑的情绪。你可以尝试写日记,或者在安全的环境下大声说出你的感受,不需要评判,只是观察和接受它们的存在。运动是一种很好的情绪宣泄方式,比如跑步、瑜伽、拳击等,它们能够帮助你把负面能量转化为积极的动力。此外,艺术创作,比如画画、写作或音乐,也是很好的情感出口。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你探索自己的情绪和经历,学会更健康的应对策略。他们可以帮助你理解过去是如何影响现在的,以及如何建立更积极的自我形象和人际关系。学习冥想或正念练习,可以帮助你培养对当下时刻的觉知,减少对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担忧,从而达到情绪的平衡。当你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时,试着对自己温柔一些。我们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通过自我同情,你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从而更有动力去改变。不要期望一夜之间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对自己有耐心,一步一步来,你值得拥有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加油!

5
评论
分享
您好,我是合竹0072,在你的描述中,我看到一个女孩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总结,以及对出现问题的困扰和难受,抱抱你你提到自己很容易控制不住内心的情绪,情绪像水一样,如果你选择去压抑自己的情绪,你的身体和思想就像一杯封口的水杯,水一直往里面注入,而没有溢出,容器有一定的容量,水一直被挤压,情绪一直被压抑,很容易导致这个水杯破裂。杯内和杯外气压不一样,导致水杯失衡而破裂。人也一样,内心混乱不堪,外面的小小压力都会让自己崩溃大哭,甚至拳脚相向。我们能做的是,调节自己内心的混乱,找到自己情绪的宣泄口,以达到杯内和杯外之间的平衡。你提到过,自己的情绪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对于父母无意识的伤害,你也默默习得了这种行为,比如父母面对子女的不乖行为,选择的是威逼利诱和拳打脚踢,当你面对小猫的不乖顺行为,也开始打骂,希望能控制小猫的行为。答主想说的是,当题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跟父母很像时,你已经迈出了脱离原生家庭的第一步。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剩下的,则需要题主用以下几种方式,去慢慢纠正自己的行为,重新好好养育自己一次。首先,每晚写情绪日记,内容可以包含对自己跟他人互动时,自己的行为是否跟父母很像,并且写出自己做得好的方面,总结加分析。可以写出自己情绪不稳定时,你可以选择三秒熄灭愤怒法,如果你有很多情绪,深呼吸三秒,然后做出理智行为每天早上,可以照着镜子对自己说,我是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以前的小事情你现在能很好的解决,你是最棒的靓仔。祝好!世界和我爱着你🌹🌹🌹

您好,我是合竹0072,在你的描述中,我看到一个女孩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总结,以及对出现问题的困扰和难受,抱抱你你提到自己很容易控制不住内心的情绪,情绪像水一样,如果你选择去压抑自己的情绪,你的身体和思想就像一杯封口的水杯,水一直往里面注入,而没有溢出,容器有一定的容量,水一直被挤压,情绪一直被压抑,很容易导致这个水杯破裂。杯内和杯外气压不一样,导致水杯失衡而破裂。人也一样,内心混乱不堪,外面的小小压力都会让自己崩溃大哭,甚至拳脚相向。我们能做的是,调节自己内心的混乱,找到自己情绪的宣泄口,以达到杯内和杯外之间的平衡。你提到过,自己的情绪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对于父母无意识的伤害,你也默默习得了这种行为,比如父母面对子女的不乖行为,选择的是威逼利诱和拳打脚踢,当你面对小猫的不乖顺行为,也开始打骂,希望能控制小猫的行为。答主想说的是,当题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跟父母很像时,你已经迈出了脱离原生家庭的第一步。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剩下的,则需要题主用以下几种方式,去慢慢纠正自己的行为,重新好好养育自己一次。首先,每晚写情绪日记,内容可以包含对自己跟他人互动时,自己的行为是否跟父母很像,并且写出自己做得好的方面,总结加分析。可以写出自己情绪不稳定时,你可以选择三秒熄灭愤怒法,如果你有很多情绪,深呼吸三秒,然后做出理智行为每天早上,可以照着镜子对自己说,我是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以前的小事情你现在能很好的解决,你是最棒的靓仔。祝好!世界和我爱着你🌹🌹🌹

5
评论
分享
你好拍拍肩~怀疑自己有暴力倾向,该怎么处理?生活中情绪比较压抑,情绪变得暴躁,这其实是必然的事~,问题的一部分原因也出在,我们的社会环境,通常不支持情绪的表达,所以情绪也变得更加压抑,很难理性接纳自我情绪的原因,如此反复,就是情绪不但无法得到健康的释放,反而变得更加敏感、恐惧。爸爸是歇斯底里的个性,母亲又是控制型人格,他们本身就缺乏对情绪的接纳,也就不难理解,题主小时候,总是感觉情绪不被重视,真实的自己又难以被接纳感受,由此情绪变得很不稳定,总体来讲,家庭环境缺乏抱持感,成长过程中,需求始终没有很好的得到认可与接纳。比如,小猫咪划破沙发,这从客观来讲,确实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尤其如果是沙发真的划破,跳上桌子打破碗碟,而猫咪没有承担责任事情的能力,它就像一个婴儿,题主就要不断的收拾烂摊子,不断的为对方的行为买单,情绪很难从负面的感受里抽离,情绪变得暴躁,这就是很自然的事。(如果发展有情绪的接纳能力,可以做到及时的调节。)但是,即使如此,其实我们也不需要上升到,暴躁到失去控制,因为这里升级其实是将“猫咪划破沙发、打翻了物品”这件事,通过情绪化的思考,升级到了“全世界都在跟我作对~!!!”或是让我想起来,过去感受很糟糕,被狠狠的嫌弃,被抛弃的经历,由此激发创伤感,感觉到情绪无法失控。对此,先抱抱自己~,因为等到情绪冷静恢复之后,内心的内疚与后悔,也一直萦绕在心头,让自己很难感受到平静,也就更加难以接纳自己。这就是情绪越是暴躁,但越是难以改变的原因。因此,理解了事情变得糟糕,其实其中也存在自己的创伤经历,我们在遇到可能爆发的情绪环境,就更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我身上,发展自我关怀的力量,由此冷静的面对事情,我们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也就能够减少自责与愧疚。所以,情绪暴躁的原因,需要题主选择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中,可以重新整理记录下来,让自己更好的先认知自我的情绪,以及它们为何产生的原因。①缺乏自我肯定,对环境比较敏感。(不太懂得表达自己)②认知偏差,感受到压力与冲突。(人际关系冲突,期望落空)③创伤经历被激发。(过往的创伤经历激发,产生应激反应)④睡眠,精神状态不佳。(生理性的压力,导致状态不好)……(还可以继续往下记录)列举出自己情绪过激产生的原因,会让自己更冷静客观思考当下的行为产生原因,对原因有一个深度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就更能够做到改善不良情绪,改善生活的体验情绪,发展出良性的生活方式与人际关系。除此之外,情绪暴躁,如果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创伤经历,那么需要更多的自我关怀,内在疗愈(必要时需要专业咨询)因为创伤感有时不容易表达,且因为多年的否定,潜伏在更深入的潜意识里,在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人物对话中,有时会突然爆发,因此更加需要一个深入的分析与长时间的内在疗愈,但依然不要失去信心,有创伤就能被疗愈。最后,情绪的关注与关怀,是过程中需要的,但是更重要的自我关怀,原生家庭的过错并非你的责任,讨好的个性,只要不是过度行为,它也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只是需要我们认知自己,能够发展出感受自己与肯定自我的能力,题主依然可以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关于讨好还是不懂,可以再次提问~以上,希望回答可以帮助到你~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祝好!加油~!

你好拍拍肩~怀疑自己有暴力倾向,该怎么处理?生活中情绪比较压抑,情绪变得暴躁,这其实是必然的事~,问题的一部分原因也出在,我们的社会环境,通常不支持情绪的表达,所以情绪也变得更加压抑,很难理性接纳自我情绪的原因,如此反复,就是情绪不但无法得到健康的释放,反而变得更加敏感、恐惧。爸爸是歇斯底里的个性,母亲又是控制型人格,他们本身就缺乏对情绪的接纳,也就不难理解,题主小时候,总是感觉情绪不被重视,真实的自己又难以被接纳感受,由此情绪变得很不稳定,总体来讲,家庭环境缺乏抱持感,成长过程中,需求始终没有很好的得到认可与接纳。比如,小猫咪划破沙发,这从客观来讲,确实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尤其如果是沙发真的划破,跳上桌子打破碗碟,而猫咪没有承担责任事情的能力,它就像一个婴儿,题主就要不断的收拾烂摊子,不断的为对方的行为买单,情绪很难从负面的感受里抽离,情绪变得暴躁,这就是很自然的事。(如果发展有情绪的接纳能力,可以做到及时的调节。)但是,即使如此,其实我们也不需要上升到,暴躁到失去控制,因为这里升级其实是将“猫咪划破沙发、打翻了物品”这件事,通过情绪化的思考,升级到了“全世界都在跟我作对~!!!”或是让我想起来,过去感受很糟糕,被狠狠的嫌弃,被抛弃的经历,由此激发创伤感,感觉到情绪无法失控。对此,先抱抱自己~,因为等到情绪冷静恢复之后,内心的内疚与后悔,也一直萦绕在心头,让自己很难感受到平静,也就更加难以接纳自己。这就是情绪越是暴躁,但越是难以改变的原因。因此,理解了事情变得糟糕,其实其中也存在自己的创伤经历,我们在遇到可能爆发的情绪环境,就更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我身上,发展自我关怀的力量,由此冷静的面对事情,我们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也就能够减少自责与愧疚。所以,情绪暴躁的原因,需要题主选择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中,可以重新整理记录下来,让自己更好的先认知自我的情绪,以及它们为何产生的原因。①缺乏自我肯定,对环境比较敏感。(不太懂得表达自己)②认知偏差,感受到压力与冲突。(人际关系冲突,期望落空)③创伤经历被激发。(过往的创伤经历激发,产生应激反应)④睡眠,精神状态不佳。(生理性的压力,导致状态不好)……(还可以继续往下记录)列举出自己情绪过激产生的原因,会让自己更冷静客观思考当下的行为产生原因,对原因有一个深度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就更能够做到改善不良情绪,改善生活的体验情绪,发展出良性的生活方式与人际关系。除此之外,情绪暴躁,如果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创伤经历,那么需要更多的自我关怀,内在疗愈(必要时需要专业咨询)因为创伤感有时不容易表达,且因为多年的否定,潜伏在更深入的潜意识里,在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人物对话中,有时会突然爆发,因此更加需要一个深入的分析与长时间的内在疗愈,但依然不要失去信心,有创伤就能被疗愈。最后,情绪的关注与关怀,是过程中需要的,但是更重要的自我关怀,原生家庭的过错并非你的责任,讨好的个性,只要不是过度行为,它也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只是需要我们认知自己,能够发展出感受自己与肯定自我的能力,题主依然可以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关于讨好还是不懂,可以再次提问~以上,希望回答可以帮助到你~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祝好!加油~!

5
评论
分享
抱抱题主,看到你说怀疑自己有暴力倾向,但我看到的好像是一个小心翼翼的小女孩。诚如你所说,你的内心压抑了很多的情绪,而且不敢让它们出来,这样压着一定很累很辛苦吧。这么多的情绪,没办法释放,怎么可能还能一直冷静淡定呢!所以,你说你对待小猫咪的时候,甚至想打死它,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啊,因为真的压抑了太久,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想,你也一定是在用这种方式保护你自己。当然了,这种宣泄方式我想也让你自己害怕了,害怕自己可怕的想法,失控的行为,又不断陷入自责和内疚中。所以不要怕,我们尝试找找更适合你的排解情绪的方法。1.眼:哭吧,哭出来就好了;望吧,望的越远越好,多看远山远景。2.耳:听听爱听的声音,风声雨声读书声,都可以,喜欢的轻音乐,舒缓的声音让自己平静。3.口:深呼吸,快吸慢呼,让自己把心里的不舒服全部倾吐出来;找个空旷的地方,大声的喊出来,也许是爬山的过程;向信任的人倾诉,说出来。4.鼻:闻闻自己喜欢的味道,推荐橙子的味道,有研究表明,有助于调解情绪和缓解压力哦!5.听说读写。……还有很多调节情绪的方法,不要害怕,也许你也有很多新奇的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画画?跳舞?亲近大自然?最后,如果你自己尝试了很多的方法依然不管用,也不要害怕,不要讳疾忌医,及时去精神心理科就诊,寻求专业的帮助!要相信,世界和我都在,我们都爱你!

抱抱题主,看到你说怀疑自己有暴力倾向,但我看到的好像是一个小心翼翼的小女孩。诚如你所说,你的内心压抑了很多的情绪,而且不敢让它们出来,这样压着一定很累很辛苦吧。这么多的情绪,没办法释放,怎么可能还能一直冷静淡定呢!所以,你说你对待小猫咪的时候,甚至想打死它,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啊,因为真的压抑了太久,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想,你也一定是在用这种方式保护你自己。当然了,这种宣泄方式我想也让你自己害怕了,害怕自己可怕的想法,失控的行为,又不断陷入自责和内疚中。所以不要怕,我们尝试找找更适合你的排解情绪的方法。1.眼:哭吧,哭出来就好了;望吧,望的越远越好,多看远山远景。2.耳:听听爱听的声音,风声雨声读书声,都可以,喜欢的轻音乐,舒缓的声音让自己平静。3.口:深呼吸,快吸慢呼,让自己把心里的不舒服全部倾吐出来;找个空旷的地方,大声的喊出来,也许是爬山的过程;向信任的人倾诉,说出来。4.鼻:闻闻自己喜欢的味道,推荐橙子的味道,有研究表明,有助于调解情绪和缓解压力哦!5.听说读写。……还有很多调节情绪的方法,不要害怕,也许你也有很多新奇的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画画?跳舞?亲近大自然?最后,如果你自己尝试了很多的方法依然不管用,也不要害怕,不要讳疾忌医,及时去精神心理科就诊,寻求专业的帮助!要相信,世界和我都在,我们都爱你!

4
评论
1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从你的描述来看,你的内在的确压抑了太多的情绪,而自己又不敢让它们出来,这又是继续地压抑,可是,你知道吗?这些被我们压抑的情绪,其实并不消失,而是会找到合适的时机,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出来,正如你所说的,当你的猫“犯了错”,你就会把它暴打一顿,甚至想把它打死,还会大吼大叫,而那个时候,你还在压抑和控制,所以,这些情绪其实一直都在,压是压不住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去看见它们,去疏导和转化,我们的内在才会变得轻松,你也才能找到那个真的你。给你的建议是:我们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去疏导和转化情绪,而不要再继续去压抑自己的情绪了。我以前也和你一样,一直以来都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到后来也是绷不住了,开始在某些时刻爆发,自己也接受不了自己那种暴力的样子,也是那个时候我也才明白,其实弗洛伊德早就说过:被压抑的情绪,从来没有消失,而是会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出来。于是,我也就理解了自己,也逐渐明白了,情绪不是靠压抑的,也不是靠爆发的,而是靠疏导的。这些年,我也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自己及时疏导情绪,我也发现,当我能够及时去疏导情绪,我的内在会变得越来越放松,我也越来越能够去做真实的自己了。这些方法对我来说是比较有效的,也推荐给你:第一,书写疗愈,不管是在电脑上打字,还是用笔去书写,都是有效的,写的时候,不用去顾及内容有没有逻辑性,你只需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的时候,你也许会哭,这也是很正常的,那就允许自己把眼泪流出来,这也是在疗愈和释放,不过尽量不要让自己的哭泣时间超过15分钟,要睁开眼睛哭,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面对自己,而不是一直沉浸在过去的伤痛里,最好不要哭出声音,而是静静地哭,哭完之后,你也会觉得特别轻松。第二,特别愤怒的时候,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有氧运动,在运动中去释放,也可以去捶打沙袋和枕头,或者击打不倒翁等柔软的物体,还可以撕纸……第三,通过冥想疗愈,去做对应主题的冥想,通过冥想进入自己的潜意识,去安抚曾经受伤的自己,给到自己温暖和力量。第四,用“空椅子技术”释放,在一个安全的空间内,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在你的对面摆上一把空椅子,假设你想倾诉的人坐在了椅子上,你可以对着椅子上的TA说任何你想说的话,委屈、愤怒、责备、渴望、谩骂……都可以。第五,找合适的人倾诉,如果有值得信任的人愿意听你倾诉,这也是很好的疗愈,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倾听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2.可以先在一些安全的关系里,试着去做真实的自己,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要坚定地告诉自己,真实的你自己,就是有价值的,就是值得被爱的。我以前也不敢去做真实的自己,会觉得那个真实的自己是不堪的,是不受人欢迎的,是不被接纳的,其实这也是一种压抑。而且,你知道吗?如果我们总是在考虑别人的感受,总是在想着怎么满足别人的需求,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甚至压抑了自己的需求,我们就是会产生很多情绪。当我们无法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当我们真实的自己无法呈现出来,我们的内心自然会是不通畅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做真实的自己。当你越真实地做自己,你的内在就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轻松,我知道,这对于你来说,非常困难,但只要你有这个决心,开始调整自己,试着去表达自己,慢慢地,我相信,你一定会离你期待的样子越来越近。当然,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可以先选择一些安全的关系去表达,和那些本身就能够接纳和理解你的朋友去表达,也可以向咨询师去表达出来,还可以加入一些支持性的团体小组,小组成员会遵循不评判、不指责的原则,给到你无条件的接纳,你也会感受到,其实做真实的自己是很安全的,也是有价值的。当你敢于表达真实的自己,你会发现,你自身的能量也会越来越强。而你所拥有的关系,也不再是通过讨好换来的,而是被你的真实吸引来的,他们是因为你就是你而喜欢你、欣赏你,这样的关系才会是长久、稳定的。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从你的描述来看,你的内在的确压抑了太多的情绪,而自己又不敢让它们出来,这又是继续地压抑,可是,你知道吗?这些被我们压抑的情绪,其实并不消失,而是会找到合适的时机,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出来,正如你所说的,当你的猫“犯了错”,你就会把它暴打一顿,甚至想把它打死,还会大吼大叫,而那个时候,你还在压抑和控制,所以,这些情绪其实一直都在,压是压不住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去看见它们,去疏导和转化,我们的内在才会变得轻松,你也才能找到那个真的你。给你的建议是:我们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去疏导和转化情绪,而不要再继续去压抑自己的情绪了。我以前也和你一样,一直以来都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到后来也是绷不住了,开始在某些时刻爆发,自己也接受不了自己那种暴力的样子,也是那个时候我也才明白,其实弗洛伊德早就说过:被压抑的情绪,从来没有消失,而是会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出来。于是,我也就理解了自己,也逐渐明白了,情绪不是靠压抑的,也不是靠爆发的,而是靠疏导的。这些年,我也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自己及时疏导情绪,我也发现,当我能够及时去疏导情绪,我的内在会变得越来越放松,我也越来越能够去做真实的自己了。这些方法对我来说是比较有效的,也推荐给你:第一,书写疗愈,不管是在电脑上打字,还是用笔去书写,都是有效的,写的时候,不用去顾及内容有没有逻辑性,你只需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的时候,你也许会哭,这也是很正常的,那就允许自己把眼泪流出来,这也是在疗愈和释放,不过尽量不要让自己的哭泣时间超过15分钟,要睁开眼睛哭,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面对自己,而不是一直沉浸在过去的伤痛里,最好不要哭出声音,而是静静地哭,哭完之后,你也会觉得特别轻松。第二,特别愤怒的时候,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有氧运动,在运动中去释放,也可以去捶打沙袋和枕头,或者击打不倒翁等柔软的物体,还可以撕纸……第三,通过冥想疗愈,去做对应主题的冥想,通过冥想进入自己的潜意识,去安抚曾经受伤的自己,给到自己温暖和力量。第四,用“空椅子技术”释放,在一个安全的空间内,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在你的对面摆上一把空椅子,假设你想倾诉的人坐在了椅子上,你可以对着椅子上的TA说任何你想说的话,委屈、愤怒、责备、渴望、谩骂……都可以。第五,找合适的人倾诉,如果有值得信任的人愿意听你倾诉,这也是很好的疗愈,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倾听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2.可以先在一些安全的关系里,试着去做真实的自己,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要坚定地告诉自己,真实的你自己,就是有价值的,就是值得被爱的。我以前也不敢去做真实的自己,会觉得那个真实的自己是不堪的,是不受人欢迎的,是不被接纳的,其实这也是一种压抑。而且,你知道吗?如果我们总是在考虑别人的感受,总是在想着怎么满足别人的需求,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甚至压抑了自己的需求,我们就是会产生很多情绪。当我们无法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当我们真实的自己无法呈现出来,我们的内心自然会是不通畅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做真实的自己。当你越真实地做自己,你的内在就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轻松,我知道,这对于你来说,非常困难,但只要你有这个决心,开始调整自己,试着去表达自己,慢慢地,我相信,你一定会离你期待的样子越来越近。当然,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可以先选择一些安全的关系去表达,和那些本身就能够接纳和理解你的朋友去表达,也可以向咨询师去表达出来,还可以加入一些支持性的团体小组,小组成员会遵循不评判、不指责的原则,给到你无条件的接纳,你也会感受到,其实做真实的自己是很安全的,也是有价值的。当你敢于表达真实的自己,你会发现,你自身的能量也会越来越强。而你所拥有的关系,也不再是通过讨好换来的,而是被你的真实吸引来的,他们是因为你就是你而喜欢你、欣赏你,这样的关系才会是长久、稳定的。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2
评论
分享
你好,有幸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希望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到你我们能够及时的觉察到自己的一个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都是非常好的前提当我们觉察到自己可能有一些偏向于极端的或者暴力的就些情绪和状态时,我们可以及时的寻找专业人员或者是一些技巧来辅助我们进行调整偏向于建议我们可以适当的寻找心理咨询的辅助一则是学习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当我们有情绪波动的时候,可以及时的进行舒缓,防止有极端行为的发生二则是学习一些行为控制的方式,比如说其实我们如今也还不错,当我们可能有一些极端行为的时候,可以及时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并且克制自己,那么我们也可以在心理咨询的辅助下去进行一些相关的学习,更好地帮助自己去完善我们的现状对于我们的倾向性问题,可能还是要需要通过验证才能够去认定自己的,所以如果我们有所疑虑,可以先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但是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不要先给自己做一些定义,以免给自己带来一些压力和焦虑,所以我们也可以先平稳自己的心绪状态,先尝试着进行调整,或者说先去医院做个检查,了解一下自己的现状,再做后续的打算希望通过专业人员的辅助和自我梳理下,可以让你更好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不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世界与我爱着你!!!

你好,有幸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希望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到你我们能够及时的觉察到自己的一个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都是非常好的前提当我们觉察到自己可能有一些偏向于极端的或者暴力的就些情绪和状态时,我们可以及时的寻找专业人员或者是一些技巧来辅助我们进行调整偏向于建议我们可以适当的寻找心理咨询的辅助一则是学习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当我们有情绪波动的时候,可以及时的进行舒缓,防止有极端行为的发生二则是学习一些行为控制的方式,比如说其实我们如今也还不错,当我们可能有一些极端行为的时候,可以及时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并且克制自己,那么我们也可以在心理咨询的辅助下去进行一些相关的学习,更好地帮助自己去完善我们的现状对于我们的倾向性问题,可能还是要需要通过验证才能够去认定自己的,所以如果我们有所疑虑,可以先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但是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不要先给自己做一些定义,以免给自己带来一些压力和焦虑,所以我们也可以先平稳自己的心绪状态,先尝试着进行调整,或者说先去医院做个检查,了解一下自己的现状,再做后续的打算希望通过专业人员的辅助和自我梳理下,可以让你更好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不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世界与我爱着你!!!

2
评论
分享
你好,通过你的描述可以感受到你的冲突与愤怒。我是心理咨询师,我想从心理学角度谈一谈我的理解。你的问题是:怀疑自己有暴力倾向,该怎么处理?我是一个女生,平时看起来很冷静淡定,但是我知道自己内心总是压抑着很多很多的情绪,但不敢让它们出来,担心会做出极端的事情。爸爸脾气不好,会歇斯底里,妈妈掌控欲强,小时候比较调皮,经常被父母混合双打,在学校里也常被老师批评,久而久之我就变成了习惯性讨好的性格,也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被迫变成了一个文静亲和的人,但我知道,那不是真的我。自从我一个人生活后养了一只猫,这只猫也很皮,有时候心情不好,它抓沙发跳桌子会让我抓住它暴打一顿,我有时候甚至想把它打死,还会大吼大叫,我打的时候就感觉内心那股情绪要爆发,把我变成一个很可怕的样子,再不控制就完蛋了,然后我就会停下来,陷入深深的自责。我意识到这可能和我的原生家庭有关,从小犯错都会被父母打骂甚至推到门外去,但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情绪行为。这里你清晰的表达出你的矛盾体,外在的假自体,乖顺,讨好,文静与忍耐,让大家看好像是很乖顺好女孩。但内在有一个真自体,是压抑情绪堆积过多才会引发愤怒,暴躁与攻击力,这些情绪的压抑会引发你的情绪不稳定,才会有你的担心与无奈。怎么去调整自己内心冲突,完成内在的整合呢?首先,了解自己。你的性格特征如何?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你的冲突与矛盾又是怎么去解决与处理呢?这是需要自我觉察与反思,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去探索自己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冲突,很好的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才可以学会释放压力,倾诉情绪。其次,接纳自己。你的优劣势是什么?你有很好的自我觉察,也有很强的独立性,在家里面对暴力的父亲,情绪不稳定掌控的妈妈,使你缺乏安全感,对待外在都有敏感多疑,包括你的猫咪,曾经是你的精神陪伴,在你有冲突时它有成为嗯情绪倾泄的出口。接纳自己,学会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论他们反应如何,只有说出来才会被看到听到理解到,才可以不需要压抑情绪,随着你的成长,你的父母也会通过你的表达有所调整与缓解。这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第三,学会爱自己。你把对外在的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在的关注。如果无法去改变你的父母,那就开始改变自己,做让自己舒服放松事情,把内在压抑情绪学会释放与表达,比如,读书学习情绪调整,听音乐缓解内在的压力,去运动释放内驱力等等,也可以寻找资源,让自己对你的好友,老师或者家人去表达,吐槽与沟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可以放下冲突,感受与体验当下的感受。世界与我爱着你,你要学会爱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学会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与感受,通过交流与沟通去探索人际关系处理模式,才可以更好的做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强大与稳定的自己,加油哦!

你好,通过你的描述可以感受到你的冲突与愤怒。我是心理咨询师,我想从心理学角度谈一谈我的理解。你的问题是:怀疑自己有暴力倾向,该怎么处理?我是一个女生,平时看起来很冷静淡定,但是我知道自己内心总是压抑着很多很多的情绪,但不敢让它们出来,担心会做出极端的事情。爸爸脾气不好,会歇斯底里,妈妈掌控欲强,小时候比较调皮,经常被父母混合双打,在学校里也常被老师批评,久而久之我就变成了习惯性讨好的性格,也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被迫变成了一个文静亲和的人,但我知道,那不是真的我。自从我一个人生活后养了一只猫,这只猫也很皮,有时候心情不好,它抓沙发跳桌子会让我抓住它暴打一顿,我有时候甚至想把它打死,还会大吼大叫,我打的时候就感觉内心那股情绪要爆发,把我变成一个很可怕的样子,再不控制就完蛋了,然后我就会停下来,陷入深深的自责。我意识到这可能和我的原生家庭有关,从小犯错都会被父母打骂甚至推到门外去,但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情绪行为。这里你清晰的表达出你的矛盾体,外在的假自体,乖顺,讨好,文静与忍耐,让大家看好像是很乖顺好女孩。但内在有一个真自体,是压抑情绪堆积过多才会引发愤怒,暴躁与攻击力,这些情绪的压抑会引发你的情绪不稳定,才会有你的担心与无奈。怎么去调整自己内心冲突,完成内在的整合呢?首先,了解自己。你的性格特征如何?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你的冲突与矛盾又是怎么去解决与处理呢?这是需要自我觉察与反思,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去探索自己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冲突,很好的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才可以学会释放压力,倾诉情绪。其次,接纳自己。你的优劣势是什么?你有很好的自我觉察,也有很强的独立性,在家里面对暴力的父亲,情绪不稳定掌控的妈妈,使你缺乏安全感,对待外在都有敏感多疑,包括你的猫咪,曾经是你的精神陪伴,在你有冲突时它有成为嗯情绪倾泄的出口。接纳自己,学会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论他们反应如何,只有说出来才会被看到听到理解到,才可以不需要压抑情绪,随着你的成长,你的父母也会通过你的表达有所调整与缓解。这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第三,学会爱自己。你把对外在的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在的关注。如果无法去改变你的父母,那就开始改变自己,做让自己舒服放松事情,把内在压抑情绪学会释放与表达,比如,读书学习情绪调整,听音乐缓解内在的压力,去运动释放内驱力等等,也可以寻找资源,让自己对你的好友,老师或者家人去表达,吐槽与沟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可以放下冲突,感受与体验当下的感受。世界与我爱着你,你要学会爱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学会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与感受,通过交流与沟通去探索人际关系处理模式,才可以更好的做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强大与稳定的自己,加油哦!

2
评论
分享
  • 别人眼里乐观积极懂事,自己内心痛苦不堪
    3回答 · 2025.05.04 08:12:10
  • 我遇到一个学生,他自己的大创项目,没有完成
    1回答 · 2025.05.04 06:55:25
  • 灾难化思维,深深影响了我的学习和生活,怎么改变?
    3回答 · 2025.05.04 01:55:28

心理学研究会

官方
1557人
#行为问题
欢迎热爱心理学的到来,相信你一定对心理学充满着好奇,一起用专业知识来分享未知吧 1、日常分享专业知识解读 2、日常困扰互帮互助 3、专业交流与答疑 4、更多希望你来补充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