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对于过去没能抓住一些重要机会而感到自责和懊悔,在跟周围人比较时更加重了失落的感受,陷入到消极的情绪里难以找到足够的力量去朝着你的目标行动。这看起来是一种“whatif”(如果当初…就…)的思维效应。这种假设性的思考挺普遍的,甚至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自动化的模式:我们常常认为如果当初做了另一个选择,就一定比现在有更好的结果。将不如意的现实与想象中的可能性进行对比,就容易陷入反刍性思考和后悔的情绪当中。但事实上,我们是无法准确预知未来的,也并没有绝对的选择自由,只能根据当时当地的特定情境和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做出判断。就像你提到过去的道路有心理问题的原因,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选择是受到限制的,也很难预知将来到底会发生什么。假如你当初选了别的路径,其实也很难知道那个选择对当时的你是否真的有益(比如现在看起来很好,但会不会当时增加心理压力、产生负面影响?)。拿我自己举个例子,2016年的时候我的两个好朋友都学习了心理学并考了咨询师证书,当时我没有参与、总觉得以后有时间了再说。没想到后来等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走专业道路时,国家资质考试已经取消,导致从业变得非常麻烦。但我当初是无法预料将来的事的,所以现在确定自己想探索心理学之路后、就要按照现有的规则和条件从头开始。我们的生活里存在着偶然和不确定,当我们看到身边的朋辈发展得更加顺利时,难免会感觉自己好像落下了、很焦急,这种社会压力下的情绪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也要看到,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在不同时期和情境下会有各自独特的挑战,我们的人生并不是按照统一的社会时钟来运行的。也许你可以告诉自己,你的愿望暂时还未实现,这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你有其他的课题先行占据了你的发展空间。待处理了这些课题之后,你将一点一点积蓄能量去探索新的机会。比如职业发展就不是“一锤定音”的,它是一个短期取舍、长期整合的动态过程。允许自己尝试、也允许自己犯错,我们才能越来越靠近理想中的自己。此外,当处于焦虑状态时我们的认知资源消耗是很大的,会给我们的能量感和对未来的信心带来消极的影响。对于你想要追求的方向,不妨先制定一个个微小的目标,然后把关注放在落实这些小目标上,对自己的每一次推进给予肯定和鼓励,一点点地积累自我效能感。
你好。你对于过去没能抓住一些重要机会而感到自责和懊悔,在跟周围人比较时更加重了失落的感受,陷入到消极的情绪里难以找到足够的力量去朝着你的目标行动。这看起来是一种“whatif”(如果当初…就…)的思维效应。这种假设性的思考挺普遍的,甚至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自动化的模式:我们常常认为如果当初做了另一个选择,就一定比现在有更好的结果。将不如意的现实与想象中的可能性进行对比,就容易陷入反刍性思考和后悔的情绪当中。但事实上,我们是无法准确预知未来的,也并没有绝对的选择自由,只能根据当时当地的特定情境和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做出判断。就像你提到过去的道路有心理问题的原因,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选择是受到限制的,也很难预知将来到底会发生什么。假如你当初选了别的路径,其实也很难知道那个选择对当时的你是否真的有益(比如现在看起来很好,但会不会当时增加心理压力、产生负面影响?)。拿我自己举个例子,2016年的时候我的两个好朋友都学习了心理学并考了咨询师证书,当时我没有参与、总觉得以后有时间了再说。没想到后来等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走专业道路时,国家资质考试已经取消,导致从业变得非常麻烦。但我当初是无法预料将来的事的,所以现在确定自己想探索心理学之路后、就要按照现有的规则和条件从头开始。我们的生活里存在着偶然和不确定,当我们看到身边的朋辈发展得更加顺利时,难免会感觉自己好像落下了、很焦急,这种社会压力下的情绪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也要看到,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在不同时期和情境下会有各自独特的挑战,我们的人生并不是按照统一的社会时钟来运行的。也许你可以告诉自己,你的愿望暂时还未实现,这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你有其他的课题先行占据了你的发展空间。待处理了这些课题之后,你将一点一点积蓄能量去探索新的机会。比如职业发展就不是“一锤定音”的,它是一个短期取舍、长期整合的动态过程。允许自己尝试、也允许自己犯错,我们才能越来越靠近理想中的自己。此外,当处于焦虑状态时我们的认知资源消耗是很大的,会给我们的能量感和对未来的信心带来消极的影响。对于你想要追求的方向,不妨先制定一个个微小的目标,然后把关注放在落实这些小目标上,对自己的每一次推进给予肯定和鼓励,一点点地积累自我效能感。